修 行 者 的 家 人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5-27, 05:10

yeechunliu 寫: 我 其 實 也 不 太 抱 很 大 的 希 望 ﹐ 之 前 自 己 在 看 佛 陀 的 啟 示 ﹐ 他 不 屑 一 顧 。宋 澤 萊 的 文 章 更 別 提 了 ﹐ 都 說 是 謗佛 要 下 地 獄 的 。 兩 個 孩 子 現 在 每 天 被 爸 爸 規 定 要 打 坐 ﹐ 默 念 觀 世 音 菩 薩 。 生 病 的 時 候 也 越 來 越 不 肯 給 孩 子 吃 藥 ﹐ 總 是 說 念 菩 薩 就 能 好 ﹐一 句 觀 世 音 菩 薩 就 能 解 決 人 生 所 有 的 問 題 ﹐ 因 此 又 增 加 了 很 多 的 衝 突 。 (我 覺 得 很 難 以 理 解 的 是 他 也 常 掛 在 嘴 邊 說 佛 教 是 依 靠 自 力 的 ﹐ 和 其 他 神 教 不 同。這 明 顯 的 就 和 淨 土彌 陀 或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信 仰 有 衝 突 ﹐ 可 是 他 似 乎 渾 然 不 覺 )
關於醫藥的問題,一定要柔和地據理力爭,必要的時候,要將佛陀生病時看醫生的經文拷貝準備好,遇到狀況的時候拿給他看。並且,一定要讓他生起一定程度的同理心:「人生病時,身體的痛苦會影響到心理,醫藥可以減輕身體的痛苦,學佛是為了除去心靈的痛苦,醫藥是為了去除身體的痛苦。菩薩渡度是為了消除眾生的痛苦,所以,菩薩也會佈施醫藥於眾生。自己的孩子也是眾生,佈施醫藥於孩子即成就了菩薩佈施,也消除了眾生的痛苦,何樂不為呢?」

關於「佛陀大出離」的故事,很多人都將那個故事當做一個神話故事看,沒注意到那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實例」,整個「離家修行」是有計劃的離開,生孩子也是計劃中的一環,否則,棄妃的下場會很糟糕,生了皇子後,「母以子貴」,王妃的物質生活與下半生才獲得了「生活保障」,那個孩子並不是「愛情的結晶」。皇子是未來的國王,王妃是未來的太后,他們是貴族,生活處處受人保護服侍,只是少了一個不再愛戀她們的親人。

建議每天打坐一小時(自己找靜室自修,不要跟家人團修),耐心地「修習慈心」,惟一的慈心念住目標:「願丈夫健康、幸福、快樂」。一旦某天妳的同居人好奇地問:「妳打坐到底在修些什麼?」就依照事實狀況跟他解說。

其實,妳的生活不錯,修行環境也很好,趁這段難得的休息期間,不妨開始擇日固定地持守八戒,練習行禪,假以時日自然就會顯現出原始佛教行者的言行風範與真實智慧,到時你先生自然會有興趣向妳請教佛法。
八戒:http://www.infs.tw/02_books/g_eight/g.htm
行禪:http://www.infs.tw/01_behappy/happy46.htm
簡單的生活禪修(取自http://www.infs.tw/01_behappy/happy45.htm):
(8)念茲在茲(巴利長部22經大念處經摘譯)

「再者,比丘

1. 在前進後退之間,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2. 在前瞻後視之間,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3. 在屈伸俯仰之間,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4. 在穿衣持缽之間,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5. 吃、喝、嚼、嚐之間,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6. 大、小便利之際,要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7. 在行、住、坐、睡、醒、語、默之間,應了了分明他的一舉一動。」
……。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5-27, 05:34

人的心意時常反覆不定,愛恨總是糾纏不清,今天喜歡的人,明天或許覺得討厭。

愛人不再相愛,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今天只是恰好理由是「宗教」問題,其實很多宗教都禁欲,剛好你先生信仰佛教,所以妳才會來到這個地方,今天如果原因是因為他愛上了別人,那麼妳應該會出現在別的論壇。總之,苦惱的根源:「就是他不再愛我或無法愛我。」---但是這一天遲早會來到。

除了這個問題,還有就是對於佛法的認知有誤差---不論妳或妳先生,否則生活中遇到這種事,不應該會覺得苦惱與無助。關於佛法認知方面的問題,不少法友也談了一些,希望都能對妳有幫助。

由於,眾生的心意時常反覆不定,而且一般修士的修行狀況也常常起起落落。所以,或許有天他也會「回心轉意」這也說不一定,但萬一並不是「妳」使他「回心轉意」,而是「另外某人」,那煩惱與痛苦還是沒解決。

不管如何,即然遇到了原始佛法,不妨順著因緣耐心自修,日後一旦修學有成,不管再發生什麼事,也都覺得不難處理了。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5-27, 05:42

peacecila 寫:
「自己的孩子也是眾生,佈施醫藥於孩子即成就了菩薩佈施,也消除了眾生的痛苦,何樂不為呢?」
菩薩並不是「唸某人的名字」才成為「菩薩」,而是要「循聲救苦」。從「菩薩行」到只是「唸菩薩的名字」,從經典中也不難看到「菩薩道」的演變---一些修學菩薩道想成佛的眾生也是越來越懶---懶到打算唸唸名字就混到畢業。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7-05-27, 10:47

yeechunliu 寫: 生 病 的 時 候 也 越 來 越 不 肯 給 孩 子 吃 藥 ﹐ 總 是 說 念 菩 薩 就 能 好 ﹐
【雜阿含】784 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邪.有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邪?謂邪見。乃至邪定。何等為正?謂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正命?謂如法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非不如法。」

原始佛教出家修行的比丘,生病了也接受藥物治療的。如果修習「大乘教菩薩道」,「醫方明」是「菩薩五明」之一,更是要與醫藥打交道。說來說去,不知你的先生這樣做法,算是個什麼「道」呢?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7-05-28, 22:42

yeechunliu 寫:感 謝 直 心 版 主 耐 心 仁 慈 的 回 覆 。 想 請 問 有 那 些 原 始 佛 法 的 入 門 書 像 我 先 生 這 種 情 形 的 人 ﹐ 有 可 能 比 較 讀 的 進 去 ﹐ 並 且 可 以 導 正 觀 念 的 ﹖
依照你目前提供的情況訊息來看,可能對你先生來說書籍是不會有用的,因為一但盲信的程度已經到了超越理智與世俗一般見解的地步,這時候任何與之相反觀念的書籍與知識都無法作用在他的心中,反而只是引發他的怒氣與咒罵,只有伴侶與週遭親友的情感與生活接觸,才能對他有所幫助,所以末學才會在上一帖的建議當中,所提的建議大都是靠親友的影響與輔助來幫助病人回復正常的世俗社會心理。

正法義無法直接作用在被盲信嚴重扭曲的心中,因為盲目的信仰是沒有智慧的,相反的更會排斥真正的智慧,所以我的建議是,長期來看治本的方法是,你是個正常的世間人,你熱愛家庭,看重生命,認真生活,你如果心靈能夠面對並經過此次的考驗而逐漸成長,你就很有可能靠著你跟你先生的強烈的情感連繫,把你先生由怪異的宗教盲信中---->先拉回屬於世俗社會的層面---->再影響他走入正法義中,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來快速的讓你先生省悟過來。

你要有長期努力與堅持的心理準備,你如果心急,認為可以只花幾個月時間,就把問題徹底解決,而採取過於激烈的方法,那就可能反而把整個情況弄得更糟。如果你好好能把握住末學建議的方向,那些是治標的方法,至少你的家庭情況並不至於會變的太糟糕,只要你的態度正確,他的病情就會大致維持穩定,除了偶爾因為壓力與環境的刺激讓他發病外,其實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如果你沒處理好,把你跟他的關係弄僵掉,那可幫他回復穩定正常的聯繫就斷絕了。其實說穿了,只要他一進入繭當中,就只有你們親友對他的感情,是幫助他的唯一憑藉,除此之外,任何的書本或法義或外人對他都沒有任何幫助,你對他的態度就是關鍵,你越是反對他的信仰,他就更躲入繭中,你如果表示贊同他的信仰,他就更想把你拉入繭中,所以唯一正確的態度是,你堅持世間的價值觀,跟他說世間道理(也不要討論佛法歐),不要隨他的信仰起舞,以沉默與轉移世俗話題來面對他的信仰,這樣就是對他最好的醫療方法。
yeechunliu 寫: 我 其 實 也 不 太 抱 很 大 的 希 望 ﹐ 之 前 自 己 在 看 佛 陀 的 啟 示 ﹐ 他 不 屑 一 顧 。宋 澤 萊 的 文 章 更 別 提 了 ﹐ 都 說 是 謗佛 要 下 地 獄 的 。 兩 個 孩 子 現 在 每 天 被 爸 爸 規 定 要 打 坐 ﹐ 默 念 觀 世 音 菩 薩 。 生 病 的 時 候 也 越 來 越 不 肯 給 孩 子 吃 藥 ﹐ 總 是 說 念 菩 薩 就 能 好 ﹐一 句 觀 世 音 菩 薩 就 能 解 決 人 生 所 有 的 問 題 ﹐ 因 此 又 增 加 了 很 多 的 衝 突 。 (我 覺 得 很 難 以 理 解 的 是 他 也 常 掛 在 嘴 邊 說 佛 教 是 依 靠 自 力 的 ﹐ 和 其 他 神 教 不 同。這 明 顯 的 就 和 淨 土彌 陀 或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信 仰 有 衝 突 ﹐ 可 是 他 似 乎 渾 然 不 覺 )

他 是 學 物 理 的 Ph.D 想 起 來 真 是 不 可 思 議 (這 也 算 是 觀 世 音 菩 薩 法 力 無 邊 吧 8O )
你要抱著希望,你幾乎已經是唯一可以幫助你先生,還有保護孩子的人,因為心中的愛,只要你肯面對你先生得病的事實,你就能夠獲得勇氣,可以變得堅強,不要灰心,你能一路找來這邊求援,末學就覺得你很了不起很有智慧,危機其實可以變成轉機,只是需要經過漫長的努力與堅持,你要真的能成長,才能夠讓一切變好,把錯誤給扭轉過來,你一定要有個觀念,就是你先生病了,那不是他的錯,也不是你的錯,那是一個危機與考驗,你為了你的家庭幸福,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去持續努力,相信最後一定會成功的。

如果你要學習原始佛法,那你要掌握一個原則,你可以因為理智而相信,你不要也入迷了,不要進入信仰的狂熱中,原始佛法並不需要大量的書籍與法義學習,更不需要怪異的宗教儀式,其實很生活化也很儉樸,只需要你有正直,誠實,善良的心,在世俗生活中就能逐步落實學習,持守五戒道理也很簡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麻痺自己而已,觀察自己身心,輕鬆安穩的讓你的念頭安住(念住)於身心也很簡單,所以能夠盡量避免宗教儀式,可以不要附合你先生的一些宗教儀式或修行的行為與亂七八糟的神怪觀念,你可以去強調世俗的人權與自由意願,你先生要怎樣搞信仰搞迷信修行,讓他自己去做,你跟孩子有權維護自己世俗正當的生活,這是你一定要堅持的前提。

在世俗的價值觀保護之下,你與孩子就可以避免被你先生過度的宗教狂熱信仰導致的怪異行為來傷害,例如:你先生主張孩子應該不要去看醫生吃藥,這已經是很糟糕的偏差見解,已經屬於進入嚴重期,你該試著由合理的溝通來堅持世俗的看醫生的正確見解,你先生自己不看醫生是他的自由,你跟孩子也有看醫生的權力與自由,不過你也不要以此來攻擊他的信仰有多荒謬(不要與他爭吵爭執),你目前應該做的就是參考末學上帖當中的4項建議,並且好好的保持你跟孩子們的正常世俗生活,一方面你可以私底下慢慢接觸正確的法義學習,透過正確的修行成長,你就有能力在將來的人生路途中大大的幫助到你的先生,最壞的情況你先生大概要花很多年才有機會轉醒過來,因為盲目的信心總有衰退減弱的時候,你在時機到來時,就能夠開始帶他慢慢的走回來。

佛陀的啟示很不錯,已經算是原始佛法很好的入門書,不過你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學習正確的佛法,迎福村是個不錯的地方,初果一書不知道你看過了嗎?那是很棒的書,三皈依探源也很不錯,除此之外,剩下的裡面的文章大多數並不太適合你與你先生目前的情況,裡面有一部分是幫助人們從大乘信仰轉回正確的佛陀教法,只是你先生如果已經進入嚴重期,看了可能會有反效果,如果他發怒咒罵這些正確的道理與理智分析的文章,那他就會把自己逼的更深入錯誤的盲信當中,他病情就可能更加嚴重,跟你的關係也可能更疏遠,因為他會認為你在反對他的信仰(正確的態度是:你不可以反對他的信仰,也不可以贊同他的信仰),所以你如果想要加以運用要很謹慎,一定要等待有利的時機到來,慢慢等待他盲目的信心衰退的時機到,這些書籍就能發揮關鍵的作用,如果你太心急而用錯時機,可能會更糟糕。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juesin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8:00

文章 juesin » 2007-05-29, 20:48

本文已被版主Dogbert刪除。

說明:內容與主題無關。

頭像
metta
文章: 24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etta » 2007-05-30, 01:24

有一點要請樓主注意,就是你丈夫能打坐六小時。如果能連續坐六小時,那說明他的禪定有相當境界。 禪定的喜悅可以達到比人世間任何事更快樂的境界,所以世間很多東西可能對他失去吸引力。 如果得到純正的佛法的指導,這樣的人可以證果,成為聖人,也能比較智慧地處理好各種事情。經典有記載在家居士證果後把家庭關係處理得很好。不幸的是對這種境界的解釋,他接受了比較偏的觀點。在這種基礎上他形成的見解,可以說是一般人沒法改變,除非有水平比他高很多的人。

所以你想改變他,除非你努力比他修得還好。 如果有時間用功,至少先作一下這樣的努力,如果能按正統的原始佛教精進修行,成就會比較快。如果做不到,那麼你就應該和他好好商討如何分擔家庭的責任,不再白費力氣去改變他,而是面對現實,選擇你自己今後的路,做好你自己能做的。 當然,這當中可能有很多心理痛苦需要去面對。

頭像
vnfv
文章: 19
註冊時間: 2007-05-16, 08:00

文章 vnfv » 2007-05-30, 10:33

freshman 寫:是的,至少末學是這樣認為的。它們是兩套不完全相同的東西,怎麽會沒有衝突呢?
學佛到一定的程度,是必須要“離欲”直到“斷欲”的,否則無法再往前進步。

但是,具我看,您的丈夫離這個地步還差得太遠,這是要到“證了初果”以後才會碰到的問題。

在這之前,每周過2-3次的性生活對于他“證初果”是沒有什麽障礙的。恰恰相反,如果他這麽執著于“斷欲”(而不是逐漸地“離欲”),這才可能是阻礙他“證初果”的一個巨大障礙之一。

“證了初果”以後,如果他真地要“離欲”,那也可以在“較為自在,較為中庸”的狀態下逐漸去做,經過“二果”,直到“三果”才真地“斷欲”。
:)
依我看,若按照偏離世尊正法之大乘祖師教的方法修行,是絕對無法證"初果"的.

頭像
vnfv
文章: 19
註冊時間: 2007-05-16, 08:00

文章 vnfv » 2007-05-30, 10:39

peacecila 寫:菩薩並不是「唸某人的名字」才成為「菩薩」,而是要「循聲救苦」。從「菩薩行」到只是「唸菩薩的名字」,從經典中也不難看到「菩薩道」的演變---一些修學菩薩道想成佛的眾生也是越來越懶---懶到打算唸唸名字就混到畢業。
根本就無所謂的[菩薩道],那是大乘祖師們編造出來的.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5-30, 16:14

對那些沒有正見而又享受著禪樂的人而言,生一場大病或許是轉變的契機,因為病苦導致定境退失或有助於他們清醒過來,進一步冷靜地自我反省。不過,有時候會有時不我予的遺憾;多年前,此間有一位在家碩學曾一天打坐八小時,經歷種種悟境,後來成為大乘新興宗派的領導人,甚至自稱是慧解脫阿羅漢。後來他生病了。在病中,他發現昔日的證量都退失殆盡,於是在惶惑不安的心情下,公開表示懺悔並皈依了淨土宗,不久他就往生了。 :cr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