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的疑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1-03, 22:12

fs92004 寫:須深很倒楣....從黃門能否出家修行討論...結果又回到須深身上.
看在佛陀的面上.放過他吧.
以後若在佛陀坐下出家成為弟子.我會特別小心小心.
以免成為後人茶餘飯後的帖子.
須深證得初果,正見具足,深知有善惡、有善惡業報,因此絕不履藏所犯,立刻就發露懺悔。須深是佛教徒的榜樣。就佛教徒該小心的是別讓自己成了不辨善惡的邪見人。邪見多習多行,生地獄中;若生人中,增其愚癡(雜阿含一○四八經)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1-03, 22:14

初果若不是聖戒成就,那麽還會犯五戒是麽?
妳先回答說說妳概念初果的定義是什麼?
那麽過去你說泰國有些比丘不是阿羅漢是因爲戒律出了問題,那麽他們還是初果吧
不算!妳們上座沒教誡過嗎?妳佛教因明哪學來的?

頭像
chandragon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chandragon » 2007-01-03, 22:14

shanguan 寫:
關於犯人的文字遊戲我就不和你玩了,我只是告訴你,還沒有定性的犯罪嫌疑人不等于犯人,一個案子可以有很多嫌疑人,但可能都不是罪犯。
你也知道你在玩文字遊戲?還定性咧,你在寫什麼?現在是在討論須深賊住的「事實」,誰跟你在審案子?不知所謂。
shanguan 寫: 我說過有女性佛陀麽?
你沒說過?那之前摩訶男提出女子無法成為佛陀,第一開悟者、以及影響世人的思想家的時候,你所說的反對言論是代表什麼?
shanguan 寫: 佛陀過去也做過女人,女人也不是沒有成佛的可能性。
何時?大乘源頭之ㄧ本生故事嗎?還說你不是大乘信徒。
可能性?之前不知是誰寫的「你說的真是廢話,有佛在的時候,你找個男性佛陀給我看看。」這麼快就忘了?你還真是選擇性失憶。
連男性佛陀都沒有,還女性可能咧,是你嗎?善觀quote="shanguan"]hanguan"]
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quote]

那你在原始佛教自以為是拼命扭曲佛法是在幹嘛?造神啊!
shanguan 寫: 李淵本來就是隋朝的唐國公,建國號也沒有改,到底是誰靠過去的?
李世民連本來作爲太子的哥哥都殺,還逼李淵退位,這是打天下?
你在說什麼?開始亂講啦,連歷史都要扭曲?夠了吧!
李唐天下是李世民一手打下已經是歷史事實,殺兄奪位也是皇室常態,武則天為了奪權爭寵,連自己親身女兒都可以殺,有何不同?
心一樣狠,手段能力天差地遠,這還要辯?想贏也不需要無恥到如此地步。

shanguan 寫: 盜法一事,模糊不清。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須深有盜法的動機,但沒有盜法的行爲,如果說聼佛説法就是盜法,那佛也不要説法了。
還動機行為咧!戒律是你在定義的嗎?你已經是第二佛陀了嗎?那請問,用智慧財產權法意來看,想要盜取他人智慧財產,有動機,也著手進行(賊住聽法),在此之前,是否已經完成盜法過程?
至於盜法後,是不是要散佈於眾?是不是要牟利?在原始佛教戒律上那是屬於另外一個行為,不要用你的不通法律觀念來判斷成不成立。非佛弟子善觀。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戒律的疑問

文章 peacecila » 2007-01-03, 22:16

abc321 寫:最近听人说律典上规定黄门不能受戒,连五戒也不能受,是真的吗?而且就是在家居士也得男相成就,那么黄门连在家居士也做不成吗?那黄门能不能学佛?能不能证果?
律典規定「黃門」不能受出家戒,因為那是團體生活,黃門的身份特殊不論是在於男女僧團之中都很不方便,也容易滋生事端。

早期在家居士並無受戒儀式,想成為在家弟子,只要願意持守五戒,有心學習滅苦之道就行了。學習佛法的目的,即然是為了熄滅煩惱,那麼只要有心熄滅煩惱的人,按步就班學習佛法,於佛法的學習有多少心得就滅多少煩惱,果位的施設只是為了標示學法有成的人滅除了多少煩惱,所以,重點應該放在煩惱的滅除上,這也是學習佛法的主要目的。

持戒是學習佛法的基礎,有自護護他之意,不論出家在家,只要有心自護護他就應該持戒。但由於僧團是一種團體生活,僧戒除了最基礎的四戒,還有不少微細的生活規範,所以,加入僧團舉行受戒儀式,便意謂願意接受某種團體規範,從僧戒裏微細的生活規範與在家戒只有單純的五戒很明顯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在家居士並沒有什麼在家居士團體,所以也就不需要什麼受戒儀式,在家居士有心學戒持戒,其重要性更甚於受戒儀式。

頭像
chandragon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chandragon » 2007-01-03, 22:19

shanguan 寫:你承認有心戒?你不是說那是提婆達多提出的麽?我有偷盜的心就犯盜戒了?你是假裝忘記偷盜成立的條件還是真的不知道?.....
須深賊住盜法時沒有惡意?佛法不是佛陀的智慧財產?佛法不珍貴?
你思維邏輯已經錯亂了,還回這篇自打嘴巴。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1-03, 22:22

frodo 寫:初果若不是聖戒成就,那麽還會犯五戒是麽?
答:妳先回答說說妳概念初果的定義是什麼?
那麽過去你說泰國有些比丘不是阿羅漢是因爲戒律出了問題,那麽他們還是初果吧
答:不算!妳們上座沒教誡過嗎?妳佛教因明哪學來的?
四不坏淨和三結斷都是初果的定義。

我沒有什麽上座,問你一個犯五戒的人可以是初果麽?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1-03, 22:23

shanguan 寫:我說你吃的肉是被殺的動物的肉就被你打成提婆達多的信徒,你這種對於節律的瞎聯係倒是正常了?
不是我把妳打成提婆達多的信徒,而是妳的言論與提婆達多的言論如出一轍,我因此認定妳是天授一派的餘孽。
shanguan 寫:這裡討論的誰是比丘?你是麽?
是不是比丘又怎樣?妳啥時候把廣律當一回事了?
shanguan 寫:初果若不是聖戒成就,那麽還會犯五戒是麽?
那麽過去你說泰國有些比丘不是阿羅漢是因爲戒律出了問題,那麽他們還是初果吧?
這些問題,自己去翻一翻老帖子吧。我總不能因為妳記性差,就一再答覆相同的問題。打字也很累的。 :lol: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1-03, 22:29

『偷盜』(adinnadana)是指『不與而取』;亦即偷他人的東西、搶劫或當盜賊。在此『不與』是指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或財物。若別人對某件財物有自主權,可以任意使用而不會受到懲罰或譴責,該物即是屬於那人的。明知該物是屬於他人所有,而懷著賊意地致力獲取該物即名為『偷盜』。若屬於他人之物低劣,所造的惡業即輕微;若屬於他人之物珍貴,所造的惡業即重大。為何?因為其物珍貴。若它們的價值相等,偷屬於品德高尚者之物即惡業較重,偷屬於品德低劣者之物即惡業較輕。(偷盜)有五個條件:他人之物、明知是如此、賊意、致力及結果移動了該物。

須深是不是符合偷盜的這五個條件?

你繼續誹謗我是你的事,我從沒有叫別人盡行壽不吃魚肉。

不是比丘談什麽比丘的戒律?

我提的問題你從來沒有回答過,叫我哪裏去找?你就會這樣耍賴?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1-03, 22:30

shanguan 寫:你承認有心戒?你不是說那是提婆達多提出的麽?
『賊心出家』與心戒何干?對妳而言,心戒有何不好?妳不是很支持提婆達多,還說他是改革家嗎? :lol:
shanguan 寫:我有偷盜的心就犯盜戒了?

你是假裝忘記偷盜成立的條件還是真的不知道?
『賊心』沒有問題,但『賊心出家』問題就嚴重了。這個問題,以前回覆過妳,自己去翻一翻老帖子吧。 :lol: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1-03, 22:31

shanguan 寫:四不坏淨和三結斷都是初果的定義。我沒有什麽上座,問你一個犯五戒的人可以是初果麽?
又只是看書妄揣測初果的定義。那是書的定義不妳的體認!
對不起!既無上座;又不依止僧團受學,我不再與非佛教徒多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