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的定義是什麼?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四向的定義是什麼?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8, 09:47

須陀洹(初果)的定義是三結盡,斯陀含的定義是三結盡、欲貪暨瞋恚轉薄,阿那含與阿羅漢也都各有明確的定義。試問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的定義是什麼?

頭像
classic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6-12-01, 08:00

个人见解

文章 classic » 2006-12-08, 14:21

我想初果向的标准是:1、对佛教历史、在印度与中国的发展阶段学习清楚;
2、对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生、成长、出家、成佛的历史人物佛陀认识清楚;

3、对佛陀遗留下的真实教导四圣谛、四念处、八正道和大乘法、密乘法建立了完整的认识;

4、对依照佛陀教法实践的弟子们,知道如何亲近、请教与分别;

5、对圣者无比珍惜的戒律悉心爱护,持受;具备这些条件,应当说是初果向学人!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Re: 四向的定義是什麼?

文章 freshman » 2006-12-08, 18:24

Mahanama 寫:須陀洹(初果)的定義是三結盡,斯陀含的定義是三結盡、欲貪暨瞋恚轉薄,阿那含與阿羅漢也都各有明確的定義。試問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的定義是什麼?
或者說,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的具體標准是什麽?原始佛經中有嗎?

我是說,除開了:“發心向。。。。。。邁進”之外的那種確鑿的經證啊。 :wink: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8, 18:54

須陀洹向屬於四雙八輩的聖人之一,這個先確定了,才能談論後面的定義。

皈依三寳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不然就有什麽四皈依五皈依出來了。

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長者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我從今日已。盡壽命。清淨歸依三寶

爾時世尊廣為說法。知彼至心欲離蓋纏。為說四諦苦習滅道。此婆私吒女。聰明解悟。聞法能持。譬如淨白[疊*毛]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於坐上。見四真諦。見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證法。不隨他教。信不退轉。於佛教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於三惡。盡我形壽。歸依三寶。為優婆夷。盡壽不殺。清淨信向。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請注意這兩段經文的區別。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8, 22:48

乍看之下,輸屢那只歸依三寶,餘沒有受戒,其實那只是經典的簡略用法,佛時根本沒有在家人是只皈依而沒受戒的。輸屢那和婆私吒女兩人都證得了初果。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9, 09:35

Mahanama 寫:乍看之下,輸屢那只歸依三寶,餘沒有受戒,其實那只是經典的簡略用法,佛時根本沒有在家人是只皈依而沒受戒的。輸屢那和婆私吒女兩人都證得了初果。
麤手釋長者就是早有三歸,“臨命終時。悔責所作。以悔責故。戒得完具。得須陀洹。”

所以請你收回你的斷言。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9, 12:41

這裡的重點是悔責,而不是戒得完具。除了須深盜法的公案外,原始聖典裡還有大量的先證得初果,再受三皈五戒的例子。

要人家先皈依,還要死活不論的信到底,不可以動搖,才可以得度,那是外道神教的模式。幫助你開了法眼,你自然皈依受戒,這才是原始佛教。 :wink: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9, 13:16

(九二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毗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者。在家清白。乃至盡壽。歸依三寶。為優婆塞。證知我
摩訶男白佛。世尊。云何為滿足一切優婆塞事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有信無戒。是則不具。當勤方便。具足淨戒。具足信.戒而不施者。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修習布施。令其具足滿。信.戒.施滿。不能隨時往詣沙門。聽受正法。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隨時往詣塔寺。見諸沙門。不一心聽受正法。是不具足。信.戒.施.聞修習滿足。聞已不持。是不具足。以不具足故。精勤方便。隨時往詣沙門。專心聽法。聞則能持。不能觀察諸法深義。是不具足。不具足故。精勤方便。信.戒.施.聞。聞則能持。持已。觀察甚深妙義。而不隨順知法次法向。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信.戒.施.聞。受持觀察。了達深義。隨順行法次法向。摩訶男。是名滿足一切種優婆塞事

摩訶男白佛。世尊。云何名優婆塞能自安慰。不安慰他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能自立戒。不能令他立於正戒。自持淨戒。不能令他持戒具足。自行布施。不能以施建立於他。自詣塔寺見諸沙門。不能勸他令詣塔寺往見沙門。自專聽法。不能勸人樂聽正法。聞法自持。不能令他受持正法。自能觀察甚深妙義。不能勸人令觀深義。自知深法能隨順行法次法向。不能勸人令隨順行法次法向。摩訶男。如是八法成就者。是名優婆塞能自安慰。不安慰他

摩訶男白佛。世尊。優婆塞成就幾法自安安他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成就十六法者。是名優婆塞自安安他。何等為十六。摩訶男。若優婆塞具足正信。建立他人。自持淨戒。亦以淨戒建立他人。自行布施。教人行施。自詣塔寺見諸沙門。亦教人往見諸沙門。自專聽法。亦教人聽。自受持法。教人受持。自觀察義。教人觀察。自知深義。隨順修行法次法向。亦復教人解了深義。隨順修行法次法向。摩訶男。如是十六法成就者。是名優婆塞能自安慰。亦安慰他人

摩訶男。若優婆塞成就如是十六法者。彼諸大眾悉詣其所。謂婆羅門眾.剎利眾.長者眾.沙門眾。於諸眾中威德顯曜。譬如日輪。初.中及後。光明顯照。如是。優婆塞十六法成就者。初.中及後。威德顯照。如是。摩訶男。若優婆塞十六法成就者。世間難得

佛說此經已。釋氏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從坐起。作禮而去

  (九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毗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迦毗羅衛國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我每出入時。眾多羽從。狂象.狂人.狂乘常與是俱。我自恐與此諸狂俱生俱死。忘於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思惟。命終之時。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莫恐。莫怖。命終之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隨彼順下.順注.順輸

佛告摩訶男。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我已經說過多次了,把世俗對信的解釋運用到佛法裏的信上,那是會混亂的。

佛法裏的信不是迷信,而一種正見的表現,上篇經文明顯説明佛弟子可以只有三歸沒有五戒。

摩訶男一方面說初果不一定聖戒成就,一方面又說有三歸必有五戒,我看他已經都不知道怎麽思考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9, 13:48

shanguan 寫:摩訶男一方面說初果不一定聖戒成就,一方面又說有三歸必有五戒,我看他已經都不知道怎麽思考了。
你的意思是受五三皈五戒,就是有了四不壞淨,就是初果?

我並未斷言初果不一定『聖戒成就』,只是指出將『聖戒成就』定性為建構初果的一個要素,乃是錯誤的知見,不然你告訴我,須深比丘在證得初果前,成就了什麼聖戒?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9, 13:50

Mahanama 寫:
shanguan 寫:摩訶男一方面說初果不一定聖戒成就,一方面又說有三歸必有五戒,我看他已經都不知道怎麽思考了。
你的意思是受五三皈五戒,就是有了四不壞淨,就是初果?

我並未斷言初果不一定『聖戒成就』,只是指出將『聖戒成就』定性為建構初果的一個要素,乃是錯誤的知見,不然你告訴我,須深比丘在證得初果前,成就了什麼聖戒?
我的意思是初果一定不會違背三歸五戒,須深比丘在證得初果前,至少已經做到了五戒。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