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慧妙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23-03-20, 11:35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慧妙 » 2024-01-15, 09:24

末學初接觸原始佛法,很想請教,是否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

若所作業不亡,那這些"惡業"究由"誰"去承受? 此生五陰滅時, 若沒有解脫, 下一生的"新五陰"再生,"前世所造惡業"的"種子"是存在哪裡? 懇請大家指導一下, 原始佛法的因果觀, 到底是什麼?

如果沒有善果善報, 惡有惡報的因果,現今社會如何約束世人"向惡"的習性? "教化"還存有任何意義嗎? 對現世所發生的所有不合理現象,要持何種正確的態度面對?

非常謝謝各位先進大德們的指導

Jotika
文章: 63
註冊時間: 2018-11-27, 22:57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Jotika » 2024-01-18, 09:44

以下是我了解的,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請慎思:

做惡的人環境因緣成熟時,自然會有惡報,可能是這輩子,可能是下輩子,也有可能報應很輕(有如富人丟失去一隻羊)

一個人此世的行為像畜牲,就會跟畜牲相應,下一個輪回極大可能就會出生為畜牲

教人守五戒是最基本的教化,
當我們剝奪一個人的生命,
也就剝奪一個人被教化的可能性
法是不待時節,只要因緣成熟,有機會聽聞正法,證悟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但最重要的是, 與其教人守五戒,到不如自己守五戒。

tuziwang2020
文章: 61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4-01-19, 04:01

漢傳佛教問題就在於為了勸人行善,就打出了,現世報,來世報這種極端的宿命論
它世作為小女孩玩泥巴給佛陀供養了一把土,現世變成女皇武則天,這種1500年的東西在更早皇權開始的時候就一直在發展著。。。。
惡人自有天譴 這種業力觀可以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是帶著貪瞋痴去評價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也可以是不作為,全部歸咎於業力。

舉例,一個善良的女人被侮辱了,其他人就可以說,她肯定是其他世作孽的體現。。。
一個人窮,自己認為都是業力所謂,自身沒辦法抗爭。

統治階級灌輸這種思維,更容易控制大眾
大家凡事就歸咎於業力,不互相幫助了,也不會努力了,
還有就是種性階級的區分。。。

我所認知的原始佛教,對業力詮釋似乎不多,增支部一鍋鹽經有談到,作的業像是鹽,不修行的人,格局小,感受就會比較強烈,反之,微弱。。。
所以業力並不是線性的,而更像一張網或者田地。。。過去未來和現在有間隔其實是一種假象,所以注重當下的行為舉止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直在思考下一世是不是會變成牲畜,或者自覺會生為天人,都是修行的障,容易這麼想也是業力,哈哈

慧妙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23-03-20, 11:35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慧妙 » 2024-01-19, 17:46

這是否說,當我們面對道德選擇時,是該採取積極的行動? 或事不關己呢?

例如:
 網路霸凌:
在網路上,如果你看到有人遭受霸凌,你會選擇站出來支持他們,還是選擇保持沉默,視若無睹呢?難道我們對網路社會沒有任何責任嗎?

 環境保護:
當你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亂丟垃圾,你會忽視他們的行為,還是勇敢提醒他們應該將垃圾放入垃圾桶?

 反對不公義:
假設你在學校或工作場所目睹不公正對待,你會選擇默不作聲,還是勇敢發聲,支持被不當對待的人?一般人不需要堅持正義嗎?

 身邊的小事:
比如在飲料店發現有人忘記拿手機或丟了錢包,你會選擇提醒他們,還是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情而保持沉默?人與人之間,就不要彼此關心了嗎?

不知大家都是持怎樣的態度應對?

我就是很徬徨
想遠離,卻又覺得這些事若發生在自己身上,
別人若也這樣對待自己,難道是”活該如此”嗎?

懇請大德們指導

無明火
文章: 27
註冊時間: 2023-11-14, 02:19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無明火 » 2024-01-19, 19:35

慧妙 寫:
2024-01-15, 09:24
末學初接觸原始佛法,很想請教,是否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

若所作業不亡,那這些"惡業"究由"誰"去承受? 此生五陰滅時, 若沒有解脫, 下一生的"新五陰"再生,"前世所造惡業"的"種子"是存在哪裡? 懇請大家指導一下, 原始佛法的因果觀, 到底是什麼?

如果沒有善果善報, 惡有惡報的因果,現今社會如何約束世人"向惡"的習性? "教化"還存有任何意義嗎? 對現世所發生的所有不合理現象,要持何種正確的態度面對?

非常謝謝各位先進大德們的指導
是否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
佛陀教導,當對人生起瞋心時,應這樣做。

增支部.第五集.一六一.清除敵意之一
“比丘們,有五種清除敵意的方法,若比丘對人生起敵意時,應要用這些方法來將敵意清除。是哪五種方法呢?
“比丘們,若你們對人生起敵意時,應對他修習慈心。應這樣來清除對他的敵意。
“比丘們,若你們對人生起敵意時,應對他修習悲心。應這樣來清除對他的敵意。
“比丘們,若你們對人生起敵意時,應對他修習捨心。應這樣來清除對他的敵意。
“比丘們,若你們對人生起敵意時,應不憶念他、不對他作意。應這樣來清除對他的敵意。
“比丘們,若你們對人生起敵意時,應對他作業報自受的反思: ‘這個尊者是業的擁有者,是業的繼承者;業是他的出處,業是他的親屬,業是他的依歸;他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應這樣來清除對他的敵意。
“比丘們,有這五種清除敵意的方法,若比丘對人生起敵意時,應要用這些方法來將敵意清除。”

原始佛法的因果觀, 到底是什麼?
在經文中多處可以找到,佛陀讚嘆善行訶斥惡行。提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若所作業不亡,那這些"惡業"究由"誰"去承受?
在未完全得到解脫之前,仍然有"我生",所以惡業會由這個"我生"去承受。

中部.一三五.小分析業經
“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短壽,一些人長壽;一些人多病,一些人健康;一些人貌醜,一些人貌美;一些人沒有能力,一些人有能力;一些人貧窮,一些人富有;一些人出身於低種族,一些人出身於高種族;一些人劣慧,一些人有智慧呢?喬答摩賢者,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人有低有高呢?”
“婆羅門學童,眾生是業的擁有者,眾生是業的繼承者;業是眾生的出處,業是眾生的親屬,業是眾生的依歸。業將眾生分別帶往這些有低有高的境界中去。”

增支部.第五集.五十七.地方
“比丘們,應時常反思: ‘我是業的擁有者,我是業的繼承者;業是我的出處,業是我的親屬,業是我的依歸;我將繼承自己作的善業或惡業。

此生五陰滅時, 若沒有解脫, 下一生的"新五陰"再生,"前世所造惡業"的"種子"是存在哪裡?
我想用反問的形式來回答:你認為你的貪瞋癡煩惱是收藏在什麼地方?自己去找一找。

tuziwang2020
文章: 61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4-01-20, 06:33

上面對待五種人的解決方法,我也想起了,還有一些類似的,比方說找尋別人的善處要想一個口渴的人在獸蹄印中小心喝水那樣。。。
個人覺得套用了業力這個詞,是方便說,更多的是強調如何在粗大的層面調服嗔心
當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順勢回到後面的問題,你如何知道是“你”在做選擇?很多時候,你能做的就是對你的所謂選擇做出一個判斷。
如何隨順這個選擇,如何能不悔,就相當重要了。就如上面說的你有了敵意,你做出了敵意這種選擇,也知道了敵意對自己的傷害,如何消除敵意,就要用另一種被動的思維去阻止敵意的蔓延。
有些不是非黑即白的,比方亂丟垃圾的,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把垃圾檢起來丟到垃圾桶。結束。
如果你覺得你有必要教育他人,那麼就不要害怕後果。

就像是一個15歲的未婚先孕,墮了,過了8年,看到其他可愛的孩子就後悔如果當時生下,現在的孩子也會如此可愛
選擇生了,過了8年,看到其他同齡人,工作順利,生活不錯,會想,如果墮了,我現在的生活應該很好吧?
思維的繁殖和發酵和選擇本身無關,而是自己的態度。

這麼多潛意識要自己勇敢的問題,不覺的很累嗎?
“自我”的感覺太強烈,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異常重要,但是又糾結是否要勇敢,似乎不勇敢是錯誤的。。。
是我慢和卑下慢的交錯的體現。
可以把自己當成好朋友,對好朋友的行為舉止不要太過苛求。
還有就是安全感的缺乏,這個因人而異了,有不同的對治方法了。


我覺得題主其實想要的是傳述
類似
漢傳佛教稱南傳的是自了漢的說法。

tuziwang2020
文章: 61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tuziwang2020 » 2024-01-21, 02:04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只有願望, 判斷, 所謂有選擇的空間是很小的, 沒有那麼多應該不應該,
100% 都是因果, 與其糾結於應該如何做選擇, 不如依八正道維持秩序。
所謂的共業其實是很大的, 與其想著那些大“目標” , 不如對遇到的人友善些, 對你覺得值得幫助的人給與一些幫助
多給別人一些空間, 多給別人一些犯錯的機會, 也多給別人一些改正的機會。
“做人嘛, 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隔壁帖子有人推薦

Re: 需要重新找到”對的”師父, 再皈依一次嗎?

文章 由 無明火 » 2023-12-15, 04:13

在Ajahn Jayasaro 《内外无碍》一書上(https://pagoda.or.th/ebook-chinese-books.html

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簡體字
=====================================================
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理当发生的吗, 有自由意志这回事吗?
佛陀否认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是由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所设定的。他
也鼓励他的弟子们去看到,在仔细分析身心后,认为存在着一个可以行使自由意志
的独立自我的想法就会自动消失。
在生活的每个时刻, 人们的体验都有特定的基调: 愉悦、 不愉悦或中性。缺乏
觉知和智慧, 我们对愉悦的反应是抓取, 对不悦是抗拒, 用麻木迟钝对待中性感受。
以这种方式, 我们的生活绝大部分由我们对实际体验的习惯性反应所决定。然而
带着觉知和智慧, 我们可以如实认清体验的感性基调, 并根据更聪慧的标准来作决
定。以这种方式, 我们可以在被动的情况下享有某些自由。
====================================================

一陣風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23-09-22, 20:18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一陣風 » 2024-01-21, 12:12

Hi,你好。
惡人自有天譴的觀念,就是因果的觀念,佛教的修行基礎正是建立在因果之上,也就是建立在苦集滅道四聖諦之上,也就是因苦集而生苦果,因修道而滅一切苦的觀念,因此佛教的因果觀就是建立在四聖諦之上,所以任何的修行方法,如果違背了因果的原則,那終究是一場空夢。

至於生生世世的生死輪迴,那麼這個因果業報的業是存在哪裡,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在下會在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教具有非常強烈的因果業報以及生死輪迴的觀念,所以不管存在哪裡,都一定會有一個適當的載體,來承載這些因果業報的訊息,如果不存在這個載體,那麼佛教所說的因果業報以及生死輪迴,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因此只要具備任何訊息都不會丟失的觀念,自自然然就會對因果產生敬畏之心,也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意思。

例如雜阿含508經
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揵連:「我今晨朝與汝共出耆闍崛山乞食,汝於一處欣然微笑,我即問汝微笑因緣,汝答我言所問非時,今復問汝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我路中見一眾生,身如樓閣,啼哭號呼,憂悲苦痛,乘虛而行。我見是已,作是思惟:『如是眾生受如此身,而有如是憂悲大苦。』故發微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我聲聞中,住實眼、實智、實義、實法,決定通達,見是眾生,我亦見此眾生,而不說者,恐人不信。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受苦。」

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彼大身眾生在此王舍城,為屠牛兒,以屠牛因緣故,於百千歲墮地獄中,從地獄出,有屠牛餘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憂悲惱苦。如是,諸比丘!如尊者大目犍連所見不異,汝等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從上面的經文中可以看出,佛教有著非常強烈的生死輪迴以及因果業報的觀念,但在下觀察到有許多學佛的人,根本接受不了這些基本觀念,如果接受不了,那麼學佛修行無異於原地打轉,永遠也走不出去。

在下之前有貼過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非常適合在這裡再貼一次,我現在就貼在這裡,請參考看看。

佛教的修行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佛教的修行就是建立在四聖諦之上,如果修行違反了四聖諦的原則,那麼最後將會是一場空夢。

四聖諦苦集滅道,兩兩各為因果,有苦集而生苦果,因修道而滅一切苦,是為苦集滅道。

因此如果有人問你佛教的修行基礎是建立在什麼地方,你可以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回答他,佛教的修行基礎就是建立在因果之上。

不僅僅修行的基礎是建立在因果之上,事實上所有的一切諸法皆是建立在因果之上,例如佛陀常用眾生的五蘊來進一步闡明四聖諦的道理。

例如雜阿含第一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從上面經文中可以看到(觀色無常)就是對應苦諦集諦,(正觀者則生厭離)則是對應道諦,(喜貪盡心解脫)則是對應滅諦。

接下來,佛教具體的修行方向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教的修行人該如何做以及該做什麼,這個答案在阿含經裡面到處都是。

例如雜阿含第一經: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經文中的(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就是佛教的修行總則,以及佛陀對修行成就者的承諾,佛陀是實語者,佛陀絕對不會騙我們。

經文中的(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意思就是唯有透過清淨梵行的修習,才能增長眾生的智慧,如實引導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境界,待得因緣俱足功德圓滿,自然可以到達諸漏不起、心善解脫的境界,也就是經文中所說的(我生已盡,自知不受後有),這也是佛陀對成就者所許下的承諾。

接下來何謂清淨的梵行?

例如佛陀在阿含經裡面所提到的四念住八正道等等三十七道品,以及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全部都是屬於清淨的梵行,但事實上清淨的梵行是無量無邊,簡而言之,只要修行人的所作所為能夠符合真善美的因果關係,即謂之清淨的梵行,這個要修行人自己在生活中去體會,不會有人為你說得清楚。

所以說佛教的修行基礎,就是建立在四聖諦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因果之上,並且修行的方向則不可離開清淨的梵行,如果離開了清淨的梵行,那就絕對沒有成就的一天。

慧妙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23-03-20, 11:35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慧妙 » 2024-01-21, 16:18

很感謝善友們的指導。可惜末學筆拙,無法正確地表述出提問
不過,末學在<原始佛法的因果觀>方面仍感到疑惑,很希望得到更多澄清,有助修行,請大家繼續給予指點。

 社會不公面前的選擇:
在原始佛法的因果觀下,當我們遭遇社會不公時,我們應該選擇發聲呼籲改變,還是選擇忍讓隱忍?
這樣的抉擇是否和因果觀有所牽連?

 因果觀對<抉擇>的影響:
我們選擇發聲或隱忍的行為是否符合原始佛法的因果觀?
我們的抉擇是否會在未來產生某種果報,或者影響我們的個人修行?

 平等心與社會不公:
我們在面對社會不公時,如何以平等心看待,不被情緒左右?
原始佛法的因果觀是否提供了這方面的智慧?
我們是否可以透過修行,帶動社會的正向改變?或者是應該<放下>?

 關於載體和真如的關係:
如果原始佛法中存在一個載體,那是否和大乘所謂的<真如>等等類似?
這樣的載體是否意味著"不滅",這是否與大乘的觀點相符呢?

 對於原始佛法的<非我觀>疑惑:
在學習了原始佛法的非我觀之後,反而讓我更感迷糊。
末學理解的因果觀,似乎和原始佛法的觀點產生了矛盾。
很想了解學習更多,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 談談個人的體悟和困惑:
很想聽聽大家在學習原始佛法因果觀的過程中的體悟和困惑。
能否請大德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能夠讓末學更深刻地理解這一課題?

非常謝謝大家的耐心及包容

一陣風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23-09-22, 20:18

Re: 原始佛法有"惡人自有天譴"的概念嗎?

文章 一陣風 » 2024-01-21, 19:56

你好:
 社會不公面前的選擇:
在原始佛法的因果觀下,當我們遭遇社會不公時,我們應該選擇發聲呼籲改變,還是選擇忍讓隱忍?

選擇干涉或不干涉,這的確有關乎個人的因果以及機緣,如果你有這個機緣去干涉,那麼在下認為你就一定會干涉,絕對不會選擇退讓或隱忍,但不管干涉的過程如何,都不可以違背良善的因果關係,如果違背了良善的因果關係,例如以暴制暴,或是必殺之而後快,那麼相信結果必定是悲慘的,該如何抉擇就要看個人的智慧去決定。

這樣的抉擇是否和因果觀有所牽連?

不管你做任何的選擇或干涉,本身就已經在因果之中,所以一定會有所牽連,至於是善緣或是惡緣,那就要看你當時的所作所為是什麼。

 因果觀對<抉擇>的影響:
我們選擇發聲或隱忍的行為是否符合原始佛法的因果觀?

前面已經說過,不管你做任何的選擇,都已經牽涉在因果之中,所以完完全全符合佛法的因果觀。

我們的抉擇是否會在未來產生某種果報,或者影響我們的個人修行?

如果你所造成的影響是善緣,將是得善果,如果你所造成的影響是惡緣,那必將得惡果,因果業報就如同是照妖鏡,任何人在因果的面前,都將無所遁形,會不會影響個人的修行,那絕對會影響個人的修行,因為四聖諦苦集滅道所說的,就是因苦集而有苦果,因修道而滅一切苦。

 平等心與社會不公:
我們在面對社會不公時,如何以平等心看待,不被情緒左右?

人是感情的動物,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之下,正常的情緒宣洩是沒有關係的,一個人本身就是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在面對社會不公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而不可隱忍退讓,今天你讓他一次,下次同樣的事情就還會再發生,至於處理的過程,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不可以違背良善的因果關係,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請你放心去做,如果做不到,那就請你三思。

原始佛法的因果觀是否提供了這方面的智慧?

阿含經的核心名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要如何讓自己在修行中產生智慧,在下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做到,那就是修一切善,只要你能夠修一切善,自自然然就可以凝聚智慧,盡可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是否可以透過修行,帶動社會的正向改變?或者是應該<放下>?

佛教修行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或是獨善其身,先把自己做好,以身作則,自然就能夠感染你週邊的人,如果佛陀選擇獨善其身,那麼佛陀又何必如此辛苦的爲眾生講經說法,佛陀自己一個人逍遙快活,豈不甚好。

 關於載體和真如的關係:
如果原始佛法中存在一個載體,那是否和大乘所謂的<真如>等等類似?

在下所說的載體是指儲存個人所有一切因果業報的訊息,這個和大乘裡面所說的真如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大乘經典裡面,這個載體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名相,那就是阿賴耶識,而大乘裡面所說的真如是指真如實性,阿賴耶識是屬於生滅法,而真如實性並非是屬於生滅法,所以兩者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不可以混為一談。

在阿含經裡面也有提到真如實性的觀念,那就是雜阿含335經裡面所提到的第一義空,有興趣的話請自己去查閱,在阿含經裡面有沒有載體的記載,在下現在還不能確定,如果有看到的話,我再跟你說。

但是阿含經裡面有著非常明確的生死輪迴以及因果業報的觀點,所以載體必然是存在的,就算整部阿含經裡面沒有提到載體,也不能否定載體的存在,如果否定載體的存在,那麼佛教所說的因果業報以及生死輪迴也會變得完全沒有意義,乃至於眾生所有一切的修行努力,也會變得完全沒有意義。

這樣的載體是否意味著"不滅",這是否與大乘的觀點相符呢?

大乘裡面所說的載體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屬於生滅法,為什麼阿賴耶識是屬於生滅法,因為阿賴耶識裡面所儲存的訊息是不斷的長養與改變,所以根本談不上不生不滅,況且阿賴耶識是藉由佛陀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產生的,與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是完全不相同的。

對於原始佛法的<非我觀>疑惑:
在學習了原始佛法的非我觀之後,反而讓我更感迷糊。
末學理解的因果觀,似乎和原始佛法的觀點產生了矛盾。
很想了解學習更多,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在阿含經裡面所提到的無我或是非我,這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阿含經裡面所提到的非我,是指非我非不我、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中道之義,也就是阿含經裡面所提到的第一義空,也就是大乘經典裡面所提到的真如實性,所以在理解非我的時候,一定要避開表面文字上的理解,千萬不要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

你說你自己的因果觀,與阿含經裡面所提到的非我產生了矛盾,在下認為你是不是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

你是不是把非我或是無我,理解成沒有一個我,或是沒有一個真我,或是不存在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魂等等,如果你是這麼理解的,那當然就是錯誤的。

 談談個人的體悟和困惑:
很想聽聽大家在學習原始佛法因果觀的過程中的體悟和困惑。
能否請大德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能夠讓末學更深刻地理解這一課題?

佛教的因果觀就是建立在四聖諦苦集滅道之上,因苦集而有苦果,因修道而滅一切苦,這就是佛陀帶給我們的因果觀,任何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都不可以離開這個因果觀,如果離開了這個因果觀,那就不是佛陀所說的佛法,以上請參考看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