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發言,沒有根據,只是個人看法
觀世音:
觀:是觀,不是止
世:世間,五蘊即世間
音:世間的反應,五蘊的變化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比喻的應該是“法的不待時節”或“法的即時性”:即現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此經裡的觀世音菩薩,可以不斷"再生"為佛、辟支佛、阿羅漢、聲聞(小乘),甚至可以"降級"成為各種人或非人(畜生、鬼?)來說法,這看起來跟原始佛法的基本道理完全相反。Jotika 寫: ↑2023-08-27, 11:42比喻的應該是“法的不待時節”或“法的即時性”:即現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這是小説常有的內容,有吸睛的部分(什麼人物都有,演川劇變臉也一定很好看),但也有作者的想要述說的主題,小時後喜歡野台歌仔戲,往往只記得刀光劍影,確忘了戲的主要的訴求。天龍八部就包含在上述的內容中。有沒有觀世音菩薩不重要,有沒有“觀 世音”比較重要。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止禪、觀禪、行禪...的技巧很多非佛教徒都會,也能從中獲得很大利益,但能不能導向解脫關鍵是正見,對三寶的正確理解可以讓人掃除不必要的障礙。另外是修觀的同時也是修止(定),雖然有時會分開來討論。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但能不能導向解脫關鍵是正見-------的确如此
如同鄔達摩尊者所説:
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在八聖道中,第一個是正見。為什麼它是第一位的?因為隨著我們的觀點(見),知識、思想和思維的隨之而來。有了思想,行動就會隨之而來(即言語、身體行為和生活)。只有見與智是正確的,其它的事情才會是正確的。我們在《吉祥經》——《加持(或祝福blessing)》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安排。第一個加持(或祝福blessing)是不與愚人交往或結交(bāla)。如果你不能遵循這一點,其它的加持(或祝福blessing)也是不可能的。
如同鄔達摩尊者所説:
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在八聖道中,第一個是正見。為什麼它是第一位的?因為隨著我們的觀點(見),知識、思想和思維的隨之而來。有了思想,行動就會隨之而來(即言語、身體行為和生活)。只有見與智是正確的,其它的事情才會是正確的。我們在《吉祥經》——《加持(或祝福blessing)》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安排。第一個加持(或祝福blessing)是不與愚人交往或結交(bāla)。如果你不能遵循這一點,其它的加持(或祝福blessing)也是不可能的。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普門品是我此生中,跟佛教有所接觸的第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曾經被我天天念誦,還因此吃了一年素,但是學佛陀正法之後就沒碰過,幾十年後又看到,然後從五蘊即世間的觀點再看一次這部"小説(劇本)“
普門品還是有牛肉的: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聞名及見身:這應該是指”名與色“,只是被戲劇化了
普門品還是有牛肉的: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聞名及見身:這應該是指”名與色“,只是被戲劇化了
最後由 Jotika 於 2023-09-18, 08:5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此經裡的觀世音菩薩,可以不斷"再生"為佛、辟支佛、阿羅漢、聲聞(小乘),甚至可以"降級"成為各種人或非人(畜生、鬼?)來說法,這看起來跟原始佛法的基本道理完全相反。------這應該是指,無論身處何處,環境多麽困難,只要有接觸佛陀正法,隨時都有解脫的可能, 只是法的即時性,在這裏被戲劇化了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火(熱):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水: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
風: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 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地(堅硬):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尤其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應該是禪修觀“熱”的經驗談
水: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
風: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 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地(堅硬):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尤其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應該是禪修觀“熱”的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