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阿含經 卷第十八(498)》
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面經文清楚提到「今現在諸佛」
這與大乘經典「十方諸佛」「恒沙諸佛」的概念一致
表示 還有其他眾多諸佛與釋迦牟尼佛並存於同一個時空中
怎麼會沒有「菩薩」這個名稱?Nalorakk 寫: ↑2020-08-03, 23:20我說大乘經典問題很多並非胡說,就舉個簡單例子。你有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來為大乘解釋,其實《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就是部毀謗佛、阿羅漢的經典。
怎麼說?出家佛弟子的身分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在家就是在家男女居士,而且各個身分都有相對應的戒律。若以在佛法上的成就來區分,也只有佛、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從身分與成就來看,都沒有一種佛弟子叫做菩薩摩訶薩(菩薩),各部律藏裡的戒律也沒有一種戒是給菩薩持守的,佛法的成就者四雙八士也沒有菩薩這一號人物。
但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中卻多了這一個菩薩身分,而且位階還高於四雙八士,甚至比辟支佛還高,而後者的智慧還不到菩薩的N分之1。要知道,辟支佛跟悉達多‧喬達摩佛陀一樣是自力成佛的,只是沒有成立僧團而已,憑空出現的菩薩智慧比辟支佛高上N倍,這種說法說它可疑還算是客氣了。而且這個菩薩還不需要持戒,因為他們心中有戒就行了。看過律藏的都知道,戒律是人人都要守,包含佛陀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