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園導覽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0-10-05, 11:32

2020年中秋節的饗宴-禪相揭秘 #安般念
在《安般念禪相的迷思》一文中,加拿大上座尊者索納引述公元1世紀的《解脫道論》:「名『相』者:如抽綿抽古貝觸身成樂觸,如涼風觸身成樂觸,如見入出息風觸,鼻口脣念作風想。不由形色,此謂相。」充分說明了「禪相是指『樂觸』,而非由形像或色彩所建構而成的幻相。」那麼,到底要如何來描述禪相才比較貼切又易於讓一般人瞭解呢?這猶如世間情愛乃是人類內心最具體而強烈的感受之一,卻只能意會而很難言詮。不過,情歌中常用「甜蜜蜜」來形容愛情的滋味;或用「檸檬愛玉」「美酒加咖啡」「初戀滋味酸、甘、甜,五種氣味」…等來描述戀愛的滋味;或用「苦酒滿杯」、「走味的咖啡」…等來抒發失戀的痛苦;流行歌曲的作者運用芳香飲料的種種味道來表述內心苦樂的滋味,通常都很容易引發聽眾內心的共鳴。因此,我們只要把「禪相」翻譯為「禪的心相-禪心的滋味」應該也能很平易而貼切地說明禪相。話說當年(約20年前),筆者循著尊者索納追溯初期(1世紀)梵巴論書的軌跡時,也曾進一步追溯更早期的南北傳原始聖典-梵文漢譯雜阿含經與巴利英譯相應部,發現佛陀早已善巧地以「廚師烹調美味」的譬喻,詳細地解說了禪心的滋味,讓比丘們充分瞭解了真實的禪相。茲摘錄《廚師經》如下:
《雜阿含616經》(對應《相應部S47:8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癡、不辨、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後退減,自生障閡。譬如:廚士愚癡、不辨,不善巧便,調和眾味奉養尊主,酸、鹹、酢、淡不適其意,不能善取尊主所嗜酸、鹹、酢、淡眾味之和,不能親侍尊主左右,司其所須,聽其所欲,善取其心,而自用意,調和眾味以奉尊主,若不適其意,尊主不悅,不悅故,不蒙爵賞,亦不愛念。愚癡比丘亦復如是,不辨、不善,於身身觀[念]住,不能除斷上煩惱,不能攝取其心,亦復不得內心寂靜,不得勝妙正念、正知,亦復不得四種增上心法現法樂住,本所未得安隱涅槃。是名比丘愚癡、不辨、不善,不能善攝內心之相而取外相,自生障閡。」
「若有比丘黠慧、才辯,善巧方便取內心已,然後取於外相,彼於後時終不退減、自生障閡。譬如:廚士黠慧、聰辯,善巧方便供養尊主,能調眾味:酸、鹹、酢、淡,善取尊主所嗜之相而和眾味以應其心,聽其尊主所欲之味,數以奉之,尊主悅已,必得爵祿、愛念、信重,如是,黠慧廚士善取尊主之心。比丘亦復如是,身身觀念住,斷上煩惱,善攝其心,內心寂止,正念、正知,得四增[上]心法現法樂住,得所未得安隱涅槃,是名比丘黠慧、辯才,善巧方便取內心相,攝持外相,終無退減,自生障閡。受……心……法觀[念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聰明的讀者!你是否也隨著世尊的開示,同步地理解了真正的禪相呢?如果還有不盡理解之處,且容筆者再為您略做導覽如下:
1. 廚師是指誰呢?禪修者。
2. 拙劣而不善調味的廚師是誰呢?不善於取相或取外相的禪修者。
3. 智慧而有善巧的廚師是誰呢?有辨識力而善於取自心相的禪修者。
4. 尊主是誰呢?解脫心-解脫於欲界煩惱而享有自在的心。
5. 方便是指什麼呢?
(1) 廚師的方便(方法):煎、炒、蒸、煮、炸、燜、燒、燉…等技術。
(2) 禪修者的方便(方法):身、受、心、法觀念處,四念處的基礎功。
6. 善巧是指什麼呢?
(1) 廚師的善巧:大、中、小火候和烹煮時間長、短的同步調控。
(2) 禪修者的善巧:入、出、息、長、短與身心交互作用的同步調控。
7. 獎賞是指什麼?
(1) 廚師得到的獎賞:爵祿、愛念、信重。
(2) 禪修者得到的獎賞:四種增上心法-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8. 如何「取」自心相?
(1) 廚師以黠慧、聰辯取相-以敏銳的觀察力,精準地辨識並選取主人內心所喜歡的口味。
(2) 禪修者以黠慧、聰辯取相-以敏銳的念住力(善攝其心),精準地辨識並選取自己內心所喜歡的滋味(現法樂住)。
9. 外相是指什麼?與美味無直接相關的外在形色。
(1) 美味的外相:例如盛裝美食的碗、盤和瓶罐的形狀或擺盤的花色等裝飾。
(2) 禪味的外相:例如棉花、雲朵的形象,日、月、星星、鑽石的光芒,紅、藍寶石的彩色幻相等。
10. 自心相是指什麼呢?滿足內心的美味。
(1) 廚師烹調的美味:酸、鹹、酢、淡(雜阿含經)或酸、苦、辣、甜、鹼、無鹼、鹹、不鹹(相應部)。
(2) 禪修者調理的美味:覺、觀、喜、樂、一心、念住、正知、捨、淨念等。
各位讀者!《相應部》裡看似平淡無奇的一篇《廚師經》,由御廚端出了一盤香噴噴的咖哩中,竟然蘊藏著禪相的種種奧秘;難怪菩提尊者認為,若要完全理解《雜阿經》或《相應部》的經文內容,理當具備相應的禪定素養才行。此情此景,經行仰望著2500年前同樣照耀人間的一輪中秋明月,欣見烏雲再也無法遮蔽皎潔的月光了,千古禪相的迷思在此南北傳經、論的接力比對之下,已被明白地揭露:「禪相就是禪支-建構諸禪美味的內心元素:覺、觀、喜、樂、一心、念住、正知、捨、淨念等。」
猶如打開一罈醞釀了20年的女兒紅,香醇四溢!值此花好月圓的中秋佳節,且讓我為大家獻上一鍋由古印度的御廚為王公卿相燜燒了2500年以上的美味咖哩,請各位貴賓仔細地品嚐看看!(slake2020/9/30於台中)
圖片說明:調和眾味(酸、甜、苦、辣、鹹…),滿足尊主而贏得獎賞的美味咖哩。
下載.jpg
下載.jpg (8.4 KiB) 已瀏覽 47908 次
最後由 slake 於 2021-01-01, 10:44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1-01, 10:39

2021年元旦 齋飯的饗宴-
現代醫學研究報告逐漸揭露了持齋(fasting)的利益

2016/10/3日本東京帝大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大隅良典(Prof. Yoshinori Ohsumi)由於「在細胞自噬機制(Autophagy)方面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所謂「自噬機制」是指一個細胞自己分解和回收的過程-在身體受到感染後,自噬機制可以摧毀細菌和病毒;同時,細胞利用自噬機制清除那些受損的蛋白質和細胞器(organelles)以抵抗機體老化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這一自噬過程中,它為機體提供能量,並為細胞更新再生提供材料,這可以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同時也有助於延長壽命。例如:
(1) 在飢餓狀態時,細胞可通過自噬作用分解,維持細胞能量水平穩定。
(2) 在飢餓細胞中可維持氨基酸的供應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3) 在運動鍛煉期間,促進維持肌肉動態平衡,自噬對於神經和肌肉的保護是特別重要的。
(4) 自噬機制是身體免疫力(immunity)的基本細胞生物路徑之一,有助於控制極度發炎。
(5) 在非壓力狀態下持續進行的自噬機制,對於細胞內蛋白質的轉換和維持細胞穩定平衡至關重要。
(6) 即使在營養豐富的條件下,基礎的自噬機制也被認為是關鍵的細胞內部反應。

得到諾貝爾醫學獎殊榮的「自噬機制」,結合了古代瑜珈學派的「斷食或飢餓療法」,在世界各地再度掀起了斷食保健的風潮,國際網路上開始熱烈傳播著「弄懂獲得諾貝爾獎的自噬作用,原來飢餓療法很科學。」之類的訊息。但台灣的「事實查核機構」引述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岳倫的看法而獨排眾議,在2019年6月10日正式將其列入「錯誤訊息」,彷彿將它打入了台灣學術界的冷宮,理由是「細胞自噬作用確實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但它也可能導致細胞走向死亡,加上目前人類科技無法控制自噬作用的程度、發生的部位。因此專家不建議透過『飢餓』故意誘發細胞的自噬反應。」

然而,西方醫學界對於相關議題卻有更深入的研究,2019/12/26世界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了《間歇性斷食對健康、老化與疾病的影響(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ging, and Disease)》一文,在這篇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馬克梅特森(Mark P.Mattson)教授得出了新的結論:間歇性禁食確實有效,並且可以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梅特森早在25年前就開始了間歇性禁食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並於20年前親自採用了這種方法。他的新研究旨在闡明間歇性禁食的科學原理以及臨床應用,從而幫助醫生指導想要嘗試間歇性禁食的患者。間歇性禁食通常分為兩類:
(1) 一種是每日限時進食,即將進食時間段縮窄至6到8小時;
(2) 另一種是所謂的「5∶2間歇性禁食」,即每周7天中有兩天僅吃一頓中等量的餐食。
一系列的動物研究和人類研究都表明:禁食與進食之間的交替有助於細胞健康,可能是通過觸發一種代謝轉換,即古老的應對食物短缺時期的適應方式。當細胞耗盡能快速獲取自糖(醣類)的能量儲備,並開始以較慢的代謝過程將脂肪轉化為能量時,就會發生這種轉換。梅特森說:「研究表明:這種轉換改善了血糖調節,增強了對壓力的抵抗力,並抑制了炎症。」研究以日本沖繩的居民為例,指他們以超長壽及低熱量的健康飲食聞名。研究人員認為「這與間歇性斷食不無關係,因為現在大多數人每天都吃三頓飯再加額外的零食,所以並沒有機會體驗這種代謝轉換,也就不可能體會到代謝轉換的益處了。」

梅特森在文章中指出:對動物和人類進行的四項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間歇性禁食:
(1) 可以降低血壓、血脂和靜息心率(根據筆者的體驗,這是禪修入定的優勢)。
(2) 可以改善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風險因素。
(3) 可能對抗氧化、增加DNA修復、減少胰島素濃度、改善胰島素抗性、改善糖尿病、減重、改善認知功能、有利於大腦健康,甚至是運動表現有所幫助。

相關研究:
(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2017年4月進行的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發現,在兩年內堅持熱量限制飲食的220名健康、不肥胖的成年人在一系列認知測試中,表現出記憶力改善的跡象。梅特森表示,儘管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間歇性禁食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但如果找到了這種證據,那麼禁食,或模擬禁食效果的藥物,可能會提供預防神經變性和痴呆症的新干預手段。
(2) 英國南曼徹斯特大學NHS信託基金會對100名超重女性進行的兩項研究表明,以5∶2的間歇性禁食方式進行減肥的女性與限制熱量攝入的女性減掉的體重相同,但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減少腹部脂肪方面,間歇性禁食比減少熱量攝入的效果更好。
(3) 2020/6/18《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了研究,針對隨機選取的58人,進行8週的人體實驗,比較每日斷食20小時和18小時,對體重和脂肪、胰島素等代謝相關指標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20小時斷食組跟18小時斷食組的研究數據證實,兩組受試者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取均減少了550大卡,體重減少了3%,其減肥效果是相當的,證明再限縮進食時間並沒有辦法進一步提升減肥效果。
(4) 關於細胞自噬作用,英國劍橋大學以及癡呆症研究所的魯賓斯坦教授(Dr David Rubinsztein)說:「從老鼠實驗的證據顯示顯然是這樣的,一些研究利用辟穀、基因工具或是藥物來啟動這一(自噬)過程,結果發現這些動物似乎壽命更長,健康狀況也更好,然而目前並不清楚它是否適用在人身上?」

梅特森的建議:
(1) 健康成人使用間歇性斷食法的風險不高,但若是未成年人或者是糖尿病、其他慢性病患者,在採用這種飲食法前,最好與自己的主治醫師進行討論,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對血糖造成的影響,避免低血糖風險的出現。
(2) 梅特森認為,在耐心的指導下,大多數人都可以將其融入生活中。但身體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間歇性的禁食,以使人擺脫最初的飢餓感和煩躁不安。
(3) 我們應告知患者,在禁食開始時感到飢餓和易怒是很常見的,通常在身體和大腦習慣了新習慣後兩周到一個月後就會消失。
(4) 醫生應該建議患者在幾個月的過程中逐漸增加禁食的持續時間和頻率,從而不至於因無法忍受禁食的痛苦而放棄。
(5) 對醫生來說,飲食法不是「宗教」而是一種「科學」,就像所有生活方式的改變一樣,了解科學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傳達潛在的好處、危害和挑戰,並提供支持。
(6) 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我們可能很快就會考慮在醫學院課程中加入有關間歇性禁食的信息,以及關於健康飲食和鍛鍊的標準建議。

關於持齋:
筆者致力於探討、實踐佛法迄今已屆半世紀,曾經多次反覆嘗試、比對、體驗佛教持齋-日中之後不再進食,也就是一般佛教徒所謂的「過午不時」,意即佛教的僧侶和持守八關齋戒的在家人,都只能在「日出曙光初現」到「日正當中」之間的這個時段裡進食,就台灣時區而言,容許的進食時段差不多是在每天早上6:00~12:00之間(實際上有更精準的時刻)。換句話說,從今天中午12:00到翌日早晨6:00,長達18個小時都禁止進食,但茶水不在此限。所以「持齋」意即「持守日中之前進食,午後禁、斷飲食(約18小時)的戒律」,律典上的正式條文為「不非時食」,意即不在禁止的時段進食。所以「吃齋」實際上是「持齋」,而不是一般人所謂的「吃素」。《論語》:「齋必變食,至不多食。」乃是說「齋」是改變飲食習慣,時限到了就不能再多吃。直到公元511年,梁武帝勒令僧尼一律奉行大乘素食主義之後,持齋才變成了吃素。

由於佛教持齋乃是相對溫和而簡易的斷食法,已累積了2500年以上,經由世世代代,億萬個佛教僧侶和信徒親身實踐、驗證過它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許許多多的利益,包括上述醫學研究報告上所列出的身、心兩方面的,也包括經律上持戒、禪定和調伏貪欲等實際修練的利益。在此病毒肆虐全世界而亟須提升個體免疫力的年代裡,筆者特別將此「持齋法」推薦給所有的讀者,尤其是熱誠追尋、修習佛法的朋友們,斟酌試做看看:
(1) 「不非時食(持齋)」明列於《沙彌十戒》&《比丘律》中,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必須全體遵行,不得破戒。
(2) 在家佛教徒則可以配合每月四次的齋戒日(約為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初八、二十三),每次試做一日一夜,實際體驗看看。
(3) 一般人士也可以每週選定比較方便的一天或兩天,實際體驗看看。
(4) 一般上班族則可以選擇7:00~13:00或8:00~14:00作為進食時段,體驗看看。
(5) 如果你是藝人、夜間工作者或夜貓子,也可以彈性選擇自己適合的時段,例如:11:00~17:00;或15:00~21:00 …等作為進食時段,體驗看看。
(6) 體驗的重點在於「持齋(fasting):連續禁、斷18小時的進食方式」,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代謝轉換」;讓細胞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噬機制(摧毀病毒,更新細胞)」。然後仔細地觀察看看,即使只是每週一次持齋,當下是否也能立即感受到身心輕快的利益?
(7) 當然,練習持齋的過程中也要留意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取和正常的運動,並非光靠斷食就可獲得完整的利益。
(8) 素食者、孩童、孕婦、慢性病、腸胃疾病、特殊病患等都必須謹慎評估,不要貿然斷食。
(9) 齋(斷)食中萬一發生身體不適的反應,例如:胃酸逆流、膽汁濃縮或腹部漲氣…等,可請教醫師或營養師尋求發生原因和改善對策。

拜現代醫學研究成果所賜,在2021年的元旦,終於有機緣為大家獻上這一道具有2500年傳承,又由現代生醫名家陸續認證的「五星級齋飯」,請各位貴賓在6小時內盡情地享用;不過,接下來的18小時,則請你仔細地品嚐斷食的滋味!如果覺得這道齋飯不錯的話,也歡迎盡量打包帶回家,分享給諸親友。願此齋飯能幫助大家獲得現代醫學逐漸揭露的利益-健康、長壽、青春(延緩老化)、美麗(身材窈窕)、快樂!(附記:筆者迄今仍樂在18:6的齋飯中!)

註: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台灣地區全年度最晚的日出時間約在06:41;最早的日中時間約在11:37左右(最遲約在12:13左右)。如果出家人擔心破戒的話,不妨抓個安全係數,只要記得每日都在7:00之後,到11:30前完成用餐,就不會有破戒之虞了。

圖片說明:與自噬機制或代謝轉換(從代謝醣類轉為消耗脂肪)相關的器官
(2).JPG
(2).JPG (58.24 KiB) 已瀏覽 47819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2-10, 16:00

021年除夕與春節假期 長年菜的饗宴
-現代科學實驗逐漸揭露了「消災延壽餐」的利益-
首先謝謝大家對「齋飯」的熱烈迴響:
(1) 有讀者回應,早在參加元旦的饗宴前一年,他們就開始練習16:8的斷食法了,我鼓勵他們不妨順水推舟挑戰18:6的齋飯。
(2) 有讀者熱切地想要立即展開齋飯斷食法,我建議她們循序漸進,先從12:12嘗試一個月看看,如果沒問題,接著嘗試14:10一個月看看;如果沒有問題,繼續嘗試16:8三個月看看,如果沒問題再嘗試18:6看看;如果發生問題,就退回16:8再練習。
(3) 有讀者回應自己做不到,因為斷食到晚上之後手會發抖。我安慰她沒關係!這可能是血糖太低所致,應該先注意調整日常的生活作息和營養均衡,把基本體力鍛鍊起來。
(4) 有讀者說持齋(不非時食)是出家人必修的戒律,在家人有必要天天修習嗎?我引述〈八關齋戒〉說明在家人可以自由選擇適時(齋日或每週)體驗一日一夜就行了!不過戒律雖然有必修、選修之別,但每天持齋所產生的利益並沒有在家、出家的分別。
(5) 有讀者發問:「齋飯的難度太高!佛門中有沒有不用斷食又適合普羅大眾的飲食法?我依據原始聖典上的經文回答:「有的!趁此除夕和春節假期的良辰吉日,就讓我再來為大家獻上『長年菜的饗宴』吧!」
長年菜其實就是芥菜(刈菜:閩南音:卦菜),一種長大而富含高纖維的青菜,在閩南年菜的習俗中被視為是象徵長壽而家家戶戶必備的佳餚;若從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在此擺滿大魚、大肉、火鍋、高湯、甜點、酒品、飲料…等食物的節慶饗宴裡,高油、高醣、高鹽等三高飲食正威脅著家人與賓客的健康,而長年菜在飯桌上確實扮演著守護者—消災延壽的重要角色呢!不知道府上今年是否也準備了足夠的長年菜?接著,就讓我依據《雜阿含1150經》(對應於南傳《相應部S3:13經》)的食譜來為大家展示佛門這一席消災延壽餐吧!
有一天,波斯匿王汗流浹背地來拜見佛陀,氣喘噓噓地退坐於一旁。
佛陀說:「大王!你的身體太肥胖了。」
波斯匿:「是的!這肥胖的身軀常帶給我諸多不便、苦惱和羞愧。」
佛陀說偈:「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平安消災而延壽)」。
波斯匿王聆聽佛陀的開示後,立即以十萬金錢和供應食宿的待遇,當場聘請鬱多羅為隨侍。每當飲食、用餐時,鬱多羅就會在旁復誦一遍佛陀所說的偈語:「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平安消災而延壽)」,提醒波斯匿王要記住世尊的開示「每食知節量!」。
靠著偈語的提醒而提振節食的決心,波斯匿王終於減肥成功,容貌變得很端正,身材則勻稱而靈活。他高興地跪在皇宮的樓閣上,向著佛陀的住處,三度合掌致敬說:「皈依並敬禮世尊、應供、等正覺!感謝世尊的開示,讓我現在就得到安樂,未來亦將獲益,同時獲得現在和未來的雙重利益!」
回溯佛陀在2500年前開示的「每食知節『量』」的「量」字,在今日營養學上有了更具體的計數單位,亦即熱量:大卡(Kcal);而「每食知節量」的現代用語就是「限制飲食熱量」,簡言之〈限食〉。至於什麼叫大卡呢?茲以日常食物的熱量舉例如下:
(1) 一碗飯(220Kcal),一碟麵(280),一個波羅麵包(230),一碗泡麵(470),一個大饅頭(445)
(2) 一包薯條:大(605)、中(479)、小(305)
(3) 一個漢堡(420),一捲蛋餅(520),一塊花生糖(562)
(4) 一杯330cc可樂(139卡),相當於半碟麵的熱量,要跑步17分鐘或散步30分鐘,或作32分鐘的瑜珈,或打34分鐘的桌球才能消耗這杯熱量。
(5) 衛生署修訂每日攝取熱量(不運動成人):女性:1500大卡,男性:1800大卡。換句話說,三捲蛋餅或三塊花生糖的熱量就超過粉領族(OL:office lady)的一日所需;而三大包薯條的熱量就已超過宅男一天所需了,但其營養卻嚴重失衡而不足!
關於上述聖典上所記載的開示,近代科學的研究實驗更具體地驗證了「每食知節量—控制飲食熱量」的重要性,且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研究案例,如下:
一、 限制飲食熱量實驗一(老鼠實驗):
(1) 公元1935年,康乃爾大學的營養學家克萊夫麥凱博士發現:限制飲食(減少30 %食量)的老鼠,比吃正常飲食的同伴,壽命增加了大約40%。而〈限食〉的老鼠更活躍,且不那麼容易得老年疾病。
(2) 麥凱博士的實驗已經在許多不同的物種中被成功的複製,幾乎在每個實例裡,被〈限食〉的動物不僅都長壽,而且都更能抵抗老年疾病。
(3)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的教授,隆納德葛倫特博士說:「被〈限食〉的老鼠不只延長壽命,更能減輕老化的很多疾病,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腦神經退化疾病等,好處無窮。」
二、限制飲食熱量實驗二(恆河猴實驗):
(1) 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國立靈長類中心自1989年起,先後用76隻恆河猴作實驗而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他們把猴子分成兩組:第一組隨心所欲地吃喝;第二組則減少30%的熱量供應(但調控營養)。
(2) 公元2009年7月,實驗經過20年後,研究團隊發現:
(1) 盡情吃喝的第一組,存活率只有50%。
(2) 限制熱量的第二組,存活率高達80%。
(3) 限制熱量的第二組,患心臟病、癌症者,比盡情吃喝組少一半,而且都沒有罹患糖尿病。
(4) 腦子萎縮是恆河猴老化的特徵,低熱量飲食則可以防止腦的萎縮。
(3) 實驗證實:「限制熱量攝取可以延緩恆河猴的老化,同時減少老化的疾病達三分之一。」
(4) 限制卡路里攝入,對成年和年邁的恆河猴有好處,但對於較年輕的動物卻沒有好處。
(5) 研究人員們還發現適度限制熱量攝入很有效,但更極端的限制則對恆河猴的健康沒什麼好處。
(6) 芝加哥大學研究衰老的專家S. Jay Olshansky表示:這種團隊攜手研究乃史無前例,雖然我們還未證實限制熱量攝入對人類也同樣有效,但我們現在可以積極地看待限制熱量攝入給人類健康和長壽帶來的好處。
三、其他關於〈限食〉的實驗報告:
(1)2012年,美國NIA研究團隊實驗中的120隻猴子係吃自然來源的食物,而UW-Madison研究中的76隻猴子則吃經過加工的食物,其糖分含量更高。這表明,在不限制食物攝入量的情況下,食物的種類對於脂肪質量和身體成分影響非常大。
(2)NIA研究團隊實驗組的10隻猴子中,已經有4隻活過了40歲,超過一般恆河猴的正常壽命了。即使是對照組的微小熱量限制也產生了一定的意義,這意味著即使減少10%的熱量也會有意義地延緩衰老。
(3)而在飲食、肥胖和胰島素敏感性之間的關係,性別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雌性受肥胖副作用的影響比雄性小。這個新觀點對於靈長類動物來說非常重要,有可能對人類也是如此。
(4)〈限食〉會降低許多動物老化疾病的產生,例如: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與癌症等。
(5)人類用〈限食〉防止衰老疾病,比運動有效。〈限食〉者的LDL(壞的膽固醇指數)及三酸甘油脂指數都較低,HDL(好的膽固醇指數)較高,沒有動脈阻塞的情形。
(6)華盛頓大學的藥學教授,約翰賀羅斯齊博士說:「〈限食〉者與一般人相比較,他們顯然會有更長的壽命。」
(7)米勒博士說:「〈限食〉的動物對周遭的壓力,像氧化和熱,甚至輻射,都有很好的抵抗力,這是一個非常深奧又至關緊要的功能。」
(8)科學家們認為限制熱量攝入,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降低核心體溫、減少細胞分裂、降低新陳代謝以及減少DNA受損等。
上述這些實驗所顯示的好處不正可以減少人生許多的疾病、意外、災難和身心的痛苦嗎?〈限食〉實驗是否逐漸揭露了佛典上所記載「安消而保壽(平安消災而延壽)」的利益呢?
每年除夕、春節,家家戶戶歡慶團圓的快樂饗宴中,其實背後也隱含著大家不願面對的「節(劫)慶危機」,根據台灣衛福部歷年人口統計年報顯示,每年1、2月(農曆春節前後),都是閻羅使者最忙碌的時期,在這段節氣裡,當月引渡的人數大約都在14500~15500人左右,這與傳統民俗傳說「老人、患者難過大節(劫)氣」的說法幾乎不謀而合。若從醫學的角度加以分析,除了氣候遽變溫差大、醫護休假人力不足之外,親友歡聚,殷勤勸酒、夾菜,讓三高飲食(高鹽、高醣、高脂)遠超過身體的負荷,也是要因之一,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潰瘍、腎臟疾病、痛風乃至酒駕…等意外事故,在此時節的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上列實驗裡一再提到「減少熱量30%」,這正是「每食知節量」的時代意義,也類似民俗養生中所謂「七分飽,不易老!」的意思,不過要注意:熱量可以打折,但營養卻不能失去均衡。儘管這次除夕、春節為大家獻上長年菜的饗宴似乎有點寒酸,不過這道粗菜富含高纖,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熱量的攝取和三高美食的威脅,還是要請大家盡量享用!另外我也特別為大家準備了珍貴的伴手禮-來自佛陀為在家帝王所親自開示的法的禮物:「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平安消災而延壽)。」請各位貴賓務必謹記在心!當然您也可以請千金或金孫把這段開示轉錄到您的手機裡,那麼您就不亞於波斯匿王,也有個親愛的鬱多羅可以隨時提醒您了!如果您覺得這席長年菜的饗宴還不錯的話,請無限量地帶回家去分享諸親友,祝福大家新年平安吉祥、青春美貌、神采奕奕、幸福快樂!
附記:
(1) 萬一您還是難敵美食的誘惑而吃得太飽了,請不要太自責,建議您立即採取「齋飯補救行動」-讓腸胃充分地休息一下,間隔16~18小時後再吃下一餐就行了!
(2) 發育成長中的年輕人不適合〈限食〉。
(3) 體重較輕者,例如:BMI(體重Kg÷身高M÷身高M)小於20者也不適合〈限食〉!
(4) 本文係源自2013~2020年間,筆者參閱原始聖典而在台中、中壢兩地講述「四食法門」的講義內容,敬祈舊雨新知都能溫故而知新,自利利他而增益人間的健康、和諧和安樂!
圖片說明:
1.長年菜
2.1左(限制飲食的恆河猴):康托,25歲,毛髮、體態、五官、神采都顯示生理狀況非常良好。
2.2右(一般正常飲食的恆河猴)歐文:26歲,步履蹣跚、老態龍鍾、耄耋委靡。
長年菜.jpg
長年菜.jpg (54.35 KiB) 已瀏覽 47657 次
恆河猴.JPG
恆河猴.JPG (30.23 KiB) 已瀏覽 47657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3-18, 14:52

繫念明相(想)與睡眠(1)
睡眠時間大約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自律神經系統都有著密切的關連,因此許多身心的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都與睡眠障礙有關。睡眠也關乎人腦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轉換、存取,所以也會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即使經典上認為睡眠是愚癡活,但在佛教經典中,佛陀和聖弟子還是需要在每天的中夜時分(22:00~02:00)入眠,並沒有因為精勤修習或已證得究竟解脫而完全廢除睡眠,一個最極端的案例,就是阿那律尊者因為晝夜不眠不休地禪修而失明。出家人的睡眠時間較短,大約只有一般人的一半,理當更需要講究睡眠的模式與品質,才能有助於修習生活的提升—心智的寧靜與安詳,因此南北傳原始聖典中都記載聖者—佛陀與聖弟子的睡眠模式,值得我們觀摩學習。
首先歸納北傳諸經《雜阿含275/727/979/1087/1090/1176/1197經》記載聖者睡覺的標準模式(SOP)如下:
1. 厚襞僧伽梨枕頭(適當高度的枕頭)
2. 四褻欝多羅僧安置脅下(細軟衣物填塞臂下,避免壓迫神經)
3. 右脅而臥(向右側臥,順著胃囊下垂、避免壓迫心臟)
4. 足足相累(左腳曲疊右腳上方)
5. 繫念明相(或明想)
6. 正念
7. 正智
8. 作起覺想。
其次歸納南傳諸經《相應部S4:7,S4:13,S45:243經&增支部8:9經》記載聖者睡覺的標準模式(SOP)如下:
1. 右脅作獅子臥
2. 將(左)腳放在(右)腳上
3. 具念
4. 正知
5. 作意了起來想。
比對南北傳聖典的記載,除了略過枕頭和填塞物之外,最大的差異在於南傳經典中,關於睡眠的SOP裡完全沒有記載「繫念明相(想)」的經文。南傳的「光明想」只出現在對治比丘日常修習,打瞌睡、惛惛欲睡時,或作為修習「光明定」的禪相時,而不是在夜晚的睡覺模式中。
其次,我們來檢視南北傳較後期輯出的經論,看看它們如何來闡釋或論述「明相」或「光明想」?茲摘錄經文如下:
1. 北傳《中阿含73.天經》說:在修定中,如修光明想,能依光明相而見天(神)的形色,與天共會、談論,進而知道天的姓名,苦樂,食,及天的壽命等。
2. 北傳《中阿含79.有勝天經》說:「能生光天、淨天、遍淨的,也是由於「意解作光明(天,也是光明的意思)想成就遊」
3. 南傳《增支部》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4. 後世北傳的《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8,《舍利弗阿毘曇論》卷30,《瑜伽師地論》卷24對於日月、諸天的光明相都陸續地加以論述。
5. 南傳睡覺的SOP中沒有光明想,禪者所修習的光明想定也只界定於梵天(光天、淨天、遍淨天)的天界和天身的光明,勉強還算是沒有偏離六念法門中的「念天—憶念天德(例如:布施、持戒、誠實、守信、慈悲等)」,也沒有進一步地發展出光明淨土的信仰。
6. 北傳的光明想則不只限於光明想定的修習,連睡覺時都可以「臥禪」的方式來修習光明想。前文提過,睡眠關乎人腦長、短期記憶的轉換、存取,如果再交織著夢境中不可控制的潛意識顯像,於是不可思議的「日輪現起」就在睡眠中浮現了!在這樣專注於現起日輪觀、落日觀想的光明想定,乃至求生諸天的坐禪或臥禪的時代風潮推波助瀾之下,公元初年的新興信仰,諸如:親見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無量光佛,乃至求生阿彌陀佛的光明淨土等也就應運生起了。這樣對於親見如來光明而能得到止息或撫慰的盼望,正是舉世受苦人類內心長期的渴求,因此諸天光明、日輪觀的光明業處與信仰能夠世世代代持續地流傳,至今在華人禪宗、淨土、密教的信仰裡仍然欣欣向榮!
然而聖者(佛陀和聖弟子)有需要在每日睡覺時繫念相應於諸天的光明嗎?那是不可能的!在《雜阿含1196經》裡明確地記載著佛陀與聖弟子的光明完全遮蔽了梵天的光明,哪裡還需要繫念諸天的光明呢?那麼為何《中阿含》和《增支部》裡的「光明想定」會產生這麼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呢?在拙作《禪相的障礙》一文中,筆者曾引述經文強調佛語:「當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癡、不辨、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後退減,自生障閡。」的重要性,行者如果違背了這個次第,即使精勤修習禪定也不免偏離佛陀所教導的解脫道而產生種種障礙。詳見:《禪相的障礙》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 ... 7711057753
接下來,我們就以睡眠的生理作用來說,影響人類睡眠的內在因素就是「控制生理時鐘的基因(clock gene)」,而外在因素則包括光線及非光線的刺激。環境中的光線可經由刺激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來影響人體生理週期,進而造成相位移動,例如在睡前照光(例如:日光燈、3C、LED光等),都將產生難以入睡、睡眠週期延後、甚至失眠。雖然光明想的光相並不是來自於日光燈等,但它對視交叉上核的內在刺激是相似的,所以當我們打瞌睡或惛惛欲睡時,打開明亮的燈光或作「光明想」的生理刺激是有效的,但當我們準備要入睡時作光明想則會造成生理時鐘的相位移動,乃至產生睡眠障礙。
上述南北傳經典的概略比對,讓我們看到經文裡一句「繫念明相(想)」的小小差別,卻可以顯著地影響修行人的睡眠品質和修行方向,而南北傳佛教信仰在法滅後,也可能因為此光明相在禪修上的取相不同,而影響此後2000年來的修行方向和軌跡。然而,我們是否可以就這些重大的差異和分歧而判定北傳《雜阿含275/727/979/1087/1090/1176/1197經》諸經裡,篇篇一致記載的「繫念明相(想)」全都屬於傳誦錯誤的贅辭?還是「繫念明相(想)」這句經文完全被扭曲、誤解了?日月法友在OBA留言版的「禪修風險」專欄中,引經據論發表了《係念明相與現起日輪的商榷》一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興趣進一步探索的讀者不妨前往參閱看看!https://oba.org.tw/viewtopic.php?f=2&t=3988&start=40
圖片說明:
(1) 《觀無量壽經》的落日觀:「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
(2) 1970年代,台灣著名的南懷瑾禪師說:「非常重要的『日輪觀』,什麼都照空了!」出處:《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習禪錄影》
擷取.JPG
擷取.JPG (40.44 KiB) 已瀏覽 46973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4-08, 16:04

繫念明相(想)與睡眠(2)
前文〈繫念明相(想)與睡眠(1)〉提到後期輯出的經論陸續把「繫念明相」或「光明想」詮釋為「日月之光」與「諸天之光」,南北傳《長、中、增一阿含經》中全面興起了對天界大光明、大莊嚴境界的種種描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仔細閱讀南傳的《長部第17大光明經》或北傳《長阿含世記經》《長阿含遊行經》《中阿含大善見王經》《長阿含闍尼沙經》…等,都可以看到許多類似而不斷重複的記載:
「有七重寶城、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諸寶鈴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寶城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
「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磲欄眾寶桄。其欄楯上有寶羅網,其金羅網下懸銀鈴,其銀羅網下懸金鈴,琉璃羅網懸水精鈴,水精羅網懸琉璃鈴,赤珠羅網懸馬瑙鈴,馬瑙羅網懸赤珠鈴,車磲羅網懸眾寶鈴…」
………
我們若將南北傳《長、中、增一阿含經》中描述天界的經文,對照《阿彌陀經》的內容:「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等等,就會發現,這不正是公元紀元前後,新興的淨土信仰用以建構西方極樂世界裡,種種莊嚴境界的素材嗎?
對於天界或淨土的光明境界,產生無盡的嚮往與信仰,果真符合佛陀教導「繫念明相(想)」或「光明想定」的修習方法嗎?到底真正的「明相」或「光明想」是指什麼樣的光明呢?且讓我們先來看看南傳《相應部S56:11經》:「『這是苦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這是苦滅道跡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原來真正的「光、明」是指「四聖諦」之光—可以照破黑暗的無明,彰顯真相的光明,此謂之「明相」。可是四聖諦又是如何產生光明呢?為了幫助讀者能更具體地瞭解「光明」的產生過程,請容許我用腳踏車上舊式的車前燈來作說明:
1. 首先把附在車架上磨電機的旋鈕按下去,讓它的磨擦輪與車輪接觸。
2. 其次踩下踏板,轉動車輪帶動磨擦輪,讓磨電機開始產生電荷。
3. 電荷逐漸累積而儲備足夠的電壓。
4. 電壓讓電流經由導線流向車前燈而產生光明。
同樣的,佛陀也教導我們轉動法輪來產生光明,這個奇妙的法輪是由佛陀運用四聖諦作為堅固的輪輻所建構而成,同時,佛陀也親自示範並教導我們轉動法輪的具體方法—三轉十二行相,詳見上述對應於《相應部S56:11經》的北傳《雜阿含379經》的《轉法輪經》:
第一轉法輪(當知四聖諦)有四個行相(1~4):
(1) 此苦聖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相應部作「光」);
(2) 此苦集聖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3) 此苦滅聖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4) 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第二轉法輪(當修四聖諦)有四個行相(5~8):
(5) 苦聖諦,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6) 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7) 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8) 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第三轉法輪(當證四聖諦)有四個行相(9~12):
(9)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10)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11)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12)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光)。
各位讀者!這三轉共有十二個相位,循序轉動其中每一個相位,就會讓我們的頭前燈(腦前額葉及松果體等)依序產生眼、智、明、覺的光明,所以十二行相皆稱之為「明相」。如果我們在每天睡前都能規律地繫念相應的明相,那麼明相的經驗就會在睡眠時刻,經由「想取蘊(五取蘊之一)」的作用,從腦部海馬迴的短期記憶區轉載、存入長期記憶庫,故亦可稱之為「明想」。「想」字包括了長、短期記憶的儲存和搜尋功能,是修習者「生明發光」的重要迴路之一,其操作流程可類比如下:
1. 猶如把磨電機的旋鈕按下,讓它接觸輪圈;當我們把心念安置、接觸在法輪中相應於自己程度的「相位」上,因而確立正思維的主題時,就叫作「繫念明相」。
2. 猶如輪圈轉動而帶動摩擦輪運轉;當我們在相應於自己程度的相位上進行「正思維」的運轉而不偏離這個相位的主題時,就叫作「正念」。
3. 猶如磨擦輪的轉動讓磨電機開始產生電荷;當我們的「正念」作用於相應的相位上持續正思維而達到完全「了知(當知)」、「體驗(當修)」或「證明(當證)」四聖諦時,就蓄積了足夠強度(電壓)的「正智」。
4. 猶如電流點亮了車前燈,智慧的腦電波也會點亮我們內在頭前燈的「眼、智、明、覺(光)」。
依此三轉十二行相循序轉動法輪所產生的光明,不但每個相位的光明會逐一增強,而且每一轉所產生的光度又轉轉增益光明,乃至由聖者的內在發出足以完全遮蔽諸天和淨土等,來自外界的大光明。諸大師!諸禪師!是否像這樣:依據南北傳原始聖典《雜阿含379經》與《相應部S56:11經》經文的SOP實際進行操作,經由自己「正思維」的力量而轉動法輪所產生的「光明」,才能正確地詮釋「繫念明相」與「光明想定」?才不至於墮入「心外求法(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的陷阱,乃至再度淪落「佛梵雜揉」的窠臼呢?(待續)
圖片說明:
(1) 腳踏車上舊式車前燈和磨電機
(2) 印度阿瑪拉瓦提,馬朱拉博物館典藏的石刻法輪(以正念、正智為輪軸,四聖諦為輪輻,十二行相為輪胎,正思維為動力,在八聖道上前進而生明、發光,照破黑暗的無明。)
擷取.JPG
擷取.JPG (48.07 KiB) 已瀏覽 46858 次

Qqsz
文章: 25
註冊時間: 2021-03-31, 06:48

Re: 祇園導覽

文章 Qqsz » 2021-04-08, 18:01

然而聖者(佛陀和聖弟子)有需要在每日睡覺時繫念相應於諸天的光明嗎?那是不可能的!在《雜阿含1196經》裡明確地記載著佛陀與聖弟子的光明完全遮蔽了梵天的光明,哪裡還需要繫念諸天的光明呢?
請教.
1.佛陀與聖弟子為什能放光?
1.佛陀(指釋尊)涅槃後.還放光否?為什?
2.佛陀在世.隨時皆在放光否?為什?
3.佛陀涅槃後.還會再來示現人間否?

Qqsz
文章: 25
註冊時間: 2021-03-31, 06:48

Re: 祇園導覽

文章 Qqsz » 2021-04-08, 18:11

slake » 2018-04-29, 16:55

《翻案》
5.6德山點心(指月錄卷15)
聽說南方禪席隆盛,德山非常氣憤不平。....(略)
文中蓮子心
乙:「大師你好!我是公元2002年間的台灣居士某乙,跨越時空給你送點心來。」

乙應該是尊駕吧!

乙:
1.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些都錯了!」
2.《雜阿含經》第 995經,世尊說偈答言:『於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繫念持。…』這才是佛陀真實的教導。」

佛陀的教導會錯嗎?

(一)1.2都對.因為佛陀不會錯.都是佛說的.1.2都是常住法

(二)1.2都錯.因為佛陀沒有說法.1.2都是無常法

站在修行者角度來說.就是(二).站在佛的立場來說.就是(一)

端視您現在處在什境界而定.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5-13, 15:24

繫念明相(想)與睡眠(3)
前文〈繫念明相(想)與睡眠(2)〉曾提到「當我們把心念安置、接觸在法輪中相應於自己程度的『相位』上,因而確立正思維的主題時,就叫作『繫念明相』」。接下來,我們就要探討什麼叫做「相應於自己程度的相位」?
1. 如果你從未聽聞「四聖諦」或認為四聖諦乃是小乘法,那麼你目前的程度與三轉十二行相完全無任何關連,應該沒有興趣,也談不上繫念明相。
2. 如果你覺得「三轉十二行相」才是佛陀初轉法輪的說法精要,實在不應該被任何一位佛教徒所忽略,那麼你就必須設法建立起這個法輪,茲將具體方法簡列如下:
(1) 親近善知識(四預流支之一)—努力尋找四雙八士,他們才是真正可靠而值得親近的善知識。
(2) 聽聞正法(四預流支之二)—善知識將會依照傳統的說法次第,為你簡介〈聞法券〉的綱要:「布施→持戒→生天→欲味→欲患→欲出遠離」。
(3) 如果你聽了〈聞法券〉的簡介之後,覺得這些因果輪迴之說不過是傳統勸善的神話故事,甚至只是迷信而毫無科學根據的老生常談罷了!那麼,〈聞法券〉對你就毫無意義可言。
(4) 如果你聽了〈聞法券〉簡介之後,覺得心智豁然開朗,千古以來生命所積累的困惑、迷惘,彷彿在瞬間看到了出口,整個身心平靜、清涼下來了,也就是說你的身心已經達到了經律所記載「如清淨白氈,易可染色」的程度,那麼,恭喜!你已經拿到〈聞法券〉了。
(5) 憑著這張〈聞法券〉,四雙八士將樂於為你解說「四聖諦」,協助你將「三轉十二行相」的APP下載到你的心智裡,建立起你自己內在的法輪。
3. 如果你已經建立了自己內在的法輪,那麼你就具備了開始轉動「第一轉(當知)第一相(苦聖諦)」的程度,這時你繫念明相的具體內容就是「如理作意(四預流支之三)」。
4. 如是「如理作意」進而深入次第理解「苦集」、「苦滅」、「苦滅道跡」聖諦,這時你繫念明相的具體內容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如果你已經充分理解並確立了修行的具體次第,就具備了「法次法向(四預流支之四)」,也就是完成了第一轉(於四聖諦當知),那麼你的程度已經達到了「預流向」,有資格準備進入第二轉(於四聖諦當修)了。
5. 如果你進入了第二轉(於四聖諦當修),繫念明相的具體內容就是「戒、定、慧」,依此次第修習並逐一斷除身見、戒禁取、疑法、貪、瞋、色愛、無色愛、掉舉、我慢、無明等十個結使,那麼你的程度才能進入「有學(有修行)」。
6. 如果你的修習已斷除了「身見、戒禁取、疑法」三個結使,那麼你的程度已經到達「須陀洹(初果)」;接著繼續修習而削弱、斷除其餘結使,依序證入二果、三果、四果,那麼你就跟佛陀和1250阿羅漢一樣達到了「無學(無須再修學)」的程度,具足了第三轉(於四聖諦當證)的成就—戒、定、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而享有寂靜、清涼、永滅的「涅槃」明相。
以上依三轉十二行相所略述的繫念明相,其實就是修行人士日常的修習方法,並非只用於睡覺前,只是在睡覺前再作一次簡短的省思而已,其作用類似儒家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藉以強化並幫助大腦海馬迴的短期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區,讓修習效率能夠因「念茲在茲—正念正智」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要說明本文(1)所列睡覺的SOP(6.繫念明相或明想7.正念8.正智9.作起覺想)的最後一個步驟「作起覺想」,其實它有雙重意涵:
(1) 前文(1)提過佛教認為睡覺乃是「愚癡活」,所以每天睡前都要在繫念明相之後,提醒自己記得從愚癡、無明中覺醒。
(2) 佛陀的僧團不允許比丘貪著睡眠,通常後夜(2:00~6:00)必須起床經行、禪修,所以比丘要在每天睡前作意—預訂後夜起床的時刻。
各位讀者可能會問:「古代又沒有鬧鐘,如何預訂後夜起床時刻?」那麼,請大家再回溯本文(1)中提過「以睡眠的生理作用來說,影響人類睡眠的內在因素就是『控制生理時鐘的基因(clock gene)』」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寵物的作息習慣,就不難發現生物時鐘的準確性。但人類思想、情緒較複雜,生理時鐘的作用反而易被干擾,例如:明天要考試或明天要跟老朋友見面,情緒太緊張或太興奮,反而睡不著、太早起或睡過頭。因此,佛陀教導比丘先繫念明相,讓心思、情緒都達到「正念、正智」的專注、平穩狀態,然後作意「起覺想」,那麼生物基因內建的生理時鐘自然會順利而準確地喚醒行者。
筆者回憶年少求學時,每天規律地讀書到晚上9:00,睡前再把今天的功課綱要或問題略作回顧,然後預訂明晨5:00起床的作業項目就入睡。不可思議的是,經常在剛剛醒來的時候,就恰好聽到鐘擺最後一聲的「滴答!」,接著注視鐘面,分針「卡喳!」一聲,也正好轉入「12」的位置上,然後就敲起「噹~噹~噹~噹~噹」五次鐘響。各位讀者!我依稀記得,當時並不是先聽到鐘響然後才醒來,而是先醒來才一步步地聽到鐘擺、分針、鐘響;甚至清醒之後,有好幾次還突破了數學上的瓶頸。當時只覺得有些奇特不解,後來才知道:人體睡著之後,潛意識反而更活躍。如今想來,這應該也可以算是世間正念、正智平衡了情緒和理智而產生了專注、平穩的心態,才能讓生理時鐘發揮了定時起覺的功能吧!我相信,應該有很多讀者也都跟我有著一樣的經驗。
其實十九世紀時,西方早有一個很精彩的案例:公元1833年,米修里希•伊爾哈德測定了苯分子中有6個碳和6個氫原子的分子式(C6H6)之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卻一直無法正確地找出它的結構式。一直到公元1865年,德國的有機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還是不斷地推敲著苯的分子結構式,整個腦子裡一直縈繞著苯的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每天經常只睡三、四個小時,幾乎不眠不休地持續鑽研著。他嘗試過各式各樣的化學結構式,設想過幾十種可能的排列方式,但是,都經不起驗證而被自己否定了。1865年的聖誕夜,凱庫勒依舊在琢磨著苯分子的結構。「到底苯的分子結構是如何建構的呢?」他依然百思不得其解,而在專注中疲累地倚在工作檯上,慢慢而平穩地入睡了…。睡夢中,凱庫勒發現碳原子和氫原子在眼前飛動,不斷地變幻、重組著各式各樣的圖像…。忽然,原子群首尾相接變成了一條蛇,這條蛇扭動著、搖擺著,最後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變成了一個環。凱庫勒立即驚醒大叫:「環!它是一個環。」他迫不及待地提筆在紙上畫出一個首尾相接的環狀分子結構式,這就是今天呈現在教科書上,六角環形的苯分子結構式。
這樣看來,原始聖典中記載「繫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覺想」的SOP,不僅是修行人的必修課程,似乎也可以幫助普羅大眾在世間知識的領域上,生眼、智、明、覺(光),值得大家選修看看!
圖片說明:凱庫勒的夢境示意圖與苯的結構式
擷取.JPG
擷取.JPG (19.85 KiB) 已瀏覽 46734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slake » 2021-05-22, 17:26

疫情簡報:
台灣疫情急轉直下,三級管制幾乎造成空城現象,也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被視為畏途。法友們!身為皈依三寶的佛弟子,您是否曾想過,在台灣的偏鄉、山區或墳塚間,一直住著一群默默地生活在林間樹下或空屋宅舍中,日日依靠托缽乞食而過著極簡生活的僧人或十戒尼,他們可能會在日常必需的四事供養上發生諸多不方便,甚至也有可能染疫、需要篩檢、隔離或治療…等,種種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我認識幾位虔誠護持三寶的佛教居士,諸如:Jiss Ye,林俊雄…等,他們長期發心並採取實際行動,無條件地犧牲奉獻,護持如法如律的台灣僧人和十戒尼。他們唯一卑微的心念,就只是祈願台灣的僧眾、戒尼們,都能「正命而活—托缽乞食並持守金錢戒維生」而已。
這些虔誠護持三寶的法友們於公元2020年,在台灣成立了【台灣四聖諦推廣協會】其宗旨之一就在推廣「如何護僧」。法友們!如果您知道台灣有哪位僧人、戒尼,因為疫情或其他因素而導致「托缽乞食或持守金錢戒」發生困難,有需要居士的協助,煩請告知【台灣四聖諦推廣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ourNobe ... ssociation
願此發心、隨喜護持三寶的慈心之光,有助於撲滅covid 19病毒,帶來平安、健康與祥和!
圖片說明:佛陀探視病比丘,親自為他清理排泄物,擦洗身體,換洗衣服床單,整理床鋪,打掃房間,還親手餵食,並予開示。
佛陀告訴諸比丘:「你們既已同在僧團出家,從今以後應當互相關心,若有病比丘無有弟子,要輪流前往看護。」
下載.jpg
下載.jpg (7.44 KiB) 已瀏覽 46689 次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祇園導覽

文章 upasaka » 2021-05-25, 11:46

slake 寫:
2021-01-01, 10:39
在這篇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馬克梅特森(Mark P.Mattson)教授得出了新的結論:間歇性禁食確實有效,並且可以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
《論語》:「齋必變食,至不多食。」乃是說「齋」是改變飲食習慣,時限到了就不能再多吃。
.............
小小建議:
1.梅特森那篇文章的結論中沒有「間歇性禁食確實有效,並且可以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論語》沒有「至不多食。」。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