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見法、得法、不由於他
無我-一個流傳逾2500年的古老迷思(12)
台灣的香光翻譯群把泰國佛使比丘的著作《Anatta》直接中譯為《無我》一書,但我懷疑這可能是因襲華人1600年來一直將Anātman (Anatta)─非我─扭曲為無我而造成的誤譯。因此,一再地懇請通曉中、泰語文的尊者S.Ha幫忙查詢泰文原著的翻譯究竟是「無我」還是「非我」?尊者依據泰文網站:https://www.pagoda.or.th/buddhadasa/201 ... -57-3.html 明確地答覆:「意思是指不是我,不是自我。」也就是泰文的意譯為「非我」。接著,學過泰語的Albert法友也在仔細聆聽YouTube影片後明白地告知:「我確定現在隆波帕默(泰籍尊者)說『三法印』裡的第三樣是『非我』,不是『無我』,雖然中文字幕翻的是『無我』,但泰語說的是 “mai chai duo rui(羅馬拼音)-不是我”(註:mai chai-不是,duo ruo-我),而非”dua ruo mai mee-無我”。 但尊者在其他開示也有說 ” dua ruo mai mee-無我” 的用詞。」
雖然泰國語、文都將巴利語 ”Anatta” 一詞翻譯為「非我」,但筆者還是想要更深入地探究南傳佛教的尊者們究竟是如何詮釋「非我」的內涵?於是隨機抽樣、瀏覽而摘錄了幾位尊者的著作片段,提供給大家檢視、參考如下:
1. 佛使尊者(泰國)
(1) 《佛法真實的面貌》:
①我們這五蘊四大和合的身軀,是屬於一個「虛有的我」或「假我」,那裡有永久不朽的「我」呢?
②當我們把人體分析為五蘊(五種精神成份)時,我們會覺察到五蘊是性空而非有的,因為一旦四大不調和乃至根身毀壞時,因四大即離散而五蘊亦消失,再也不能發起任何作用。既然構成人身的四大五蘊皆性空,那來的一個有實質的「我」呢?
③我們可以完全拒絕那虛假的自我主義,並能斷定眾生非一個「自我」,也無一個「自我」。
(2) 《菩提樹的心木》:佛法旨在告訴我們,沒有一個自我,也沒有任何屬於自我的東西,有的只是誤解妄心。
(3) 《生命之囚》:依日常語言,「空」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物質;依法的語言,是指沒有「我」、「我所有」的意識。
2. 阿姜查尊者(泰國)
(1) 《何來阿姜查》語錄:
①No.93一位虔誠的年老婦女從鄰省出發,開始她的朝聖之旅。他跟阿姜查說,她只能停留短暫的時間,她必須回去照顧她的孫子;此外,因為她已經是位年老的婦女,所以她請問阿姜查,是否可以給她做個簡短的開示。於是,阿姜查便非常強硬地答道:「嘿,聽著!當下沒有任何人存在,如此而已!沒有主人、沒有人年老、沒有人年輕、沒有人可以好或壞、虛弱或強壯,如此而已──只是自然的種種元素在運行罷了,一切皆空。沒有人生,也沒有人死!那些說生說死的人,是在說無知的童言。在心的語言裡,法的語言裡,沒有生和死這檔事。」
②No.96人們不去學習超越善、惡,其實這才是他們應該學習的。他們說:「我要成為這樣,我要 成為那樣。」可是,他們卻不說:「我什麼都不做,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我』存在。」 這點是他們所不學的。
③No.97一旦你瞭解無我時,那麼,生命的重擔便消失了。你會和世界和平共處。當我們看透自 我時,就不會再去執著快樂,而且能真正地快樂。學習以不掙扎來放下、單純地放下, 還原你的本然--沒有握持、沒有執著,坦然自在。
④No.98所有的身體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組成。當它們聚集而成身體時,我們就稱它是女的,男的,並給它命名等等,以便使彼此更容易確認。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人 存有,有的只是地、水、火、風而已。所以,別過度興奮或被它所迷惑;如果你真正地往內仔細看的話,你將找不到任何人存在。
3. 帕奧禪師(緬甸)
(1) 《如實知見》:
①在三十一界當中沒有自我存在,只有無常、苦、無我的名色與它們的因緣;在三十一界之外也沒有自我存在。
②「觀禪正見」,即:透視名色及其因緣無常、苦、無我本質的觀智;「道正見」與「果正見」,即:以涅槃為對象的道智與界智。所有這些正見都稱為四聖諦的正見(catusacca-sammā-diṭṭhi)
③如果用觀智來觀察佛陀,則你將見到究竟的名色或五蘊,它們是無常、苦、無我的,沒有一個我存在。
④舉例而言,如果有人問你:「免子頭上的角是長的還是短的?」你要如何回答呢?或者有人問你:「烏龜身上的毛是黑的還是白的?」你要如何回答呢?如果你說免子的角是長的,那意味著你承認免子有角;如果你說免子的角是短的,那同樣意味著你承認免子有角。再者,如果你說烏龜的毛是黑的,那意味著你承認烏龜有毛;如果你說烏龜的毛是白的,那同樣意味著你承認烏龜有毛。同理,如果「我」根本不存在,我們無法講說「我」與五蘊之間的關係;即使佛陀也不回答這類的問題。為什麼呢?如果佛陀說五蘊與我有關係,那意味著佛陀承認有我;如果佛陀說五蘊與我沒有關係,那同樣意味著佛陀承認有我。這就是為什麼佛陀不回答這一類問題的原因。所以,我想建議你修行到觀禪的階段,那時你就能去除這種我見。
4. 馬哈希尊者(緬甸)
(1) 《毘婆舍那禪修法》:
①因為我們未能注意這些心識的活動,導致我們認為是有個「人」或「存在的主體」伴隨著它們。我們一向認為那就是「我」—在幻想、思想、計劃、認知(或覺察)。我們認為從小到大就一直存在著一個「人」的主體。實際上,並沒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②未能或疏於注意這些感受,就會讓你認為:「我僵硬了,我覺得熱,我疼痛。我剛才還好好的,現在因為這些不愉快的感受而不舒適。」以自我的立場來認知這些感受是錯誤的。真正地,並沒有一個「我」包含在裡頭,只是一連串,一個新的不愉快的感受接著另一個而已。
5. 羅睺羅化普樂(斯里蘭卡博士比丘)
(1) 《佛陀的啟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
第六章〈無我的教義(Chapter 6. The doctrine of no soul: Anatta)〉:
①一般用到「靈魂」、「自我」、「個我」或梵文裡的「神我」(Atman)這些字眼的時候,它們所提示的意義是:在人身中有一恆常不變、亙古長存的絕對實體。這實體就是那千變萬化的現象世界背後不變的實質。照某些宗教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個別的靈魂,這靈魂是上帝所創造的。人死後,它即永久地生活在地獄或天堂裡,而它的命運則完全取決於它的創造主的裁判。依另一些宗教的說法,這靈魂可以歷經多生,直到完全淨化,最後乃與上帝或梵天或神我合一,因為當初它就是從這裡面流出來的。這個人身中的靈魂或自我是思想者、感受者、一切善惡行為所得獎懲的領納者,這種的觀念叫做我見。
②在人類的思想史中,佛教是獨一無二不承認這靈魂、自我或神我的存在者。根據佛的教誡,我見是虛妄的邪信,與真實絕不相侔。它只能產生「我」、「我的」之類有害的思想、自私的慾望、貪求、執著、憎恨、瞋恚、貢高、我慢、自利主義,以及其它染污不淨法等種種問題。它是世間一切紛擾的泉源:從個人間的衝突,以至國與國間的戰爭,莫不以此為根由。簡言之,世間一切邪惡不善法,無一不可溯源到這一邪見。
③無我(或無靈魂)教義是緣起論的推論,也是分析五蘊所得到的自然結果。
④根據緣起法則,也根據眾生為五蘊和合而成的這一分析,在人身內或身外,有一常住不變的實質,名為神我、我、靈魂、自我、個我,這一觀念,只能被認為是一種邪信、一種心造的影像。這就是佛教的無我(或無靈魂)教義。
時逾半世紀,當我重新檢視1971年引導我進入佛門的名著《佛陀的啟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第六章時,不禁啞然失笑,心中隨即浮現佛陀所教導的「四大教法(準則)」:無論在哪個國度(地方),聽到某比丘自己宣稱或轉述某上座尊者、某有德僧團或某多聞比丘宣稱:「這是聽聞自佛陀的教導。」那麼!身為一個佛弟子都必須要「依經依律」加以辨識,才能釐清其言論的真偽。今天欣逢2024年的佛陀紀念日(5/22),這是澄清千古混沌的良機,誠摯地邀請你先仔細地閱讀諸上座尊者們的論述,或許其中某位尊者正是你最尊敬的皈依師,不知你是否也願意「依經依律」來辨識令尊師的言論呢?上列尊者們的言論是否真的符合佛陀所教導的「非我」呢?不知你辨識的結論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1. 每位尊者都以自己的論述正確地詮釋了佛陀所教導的「非我」。
2. 某位或某幾位尊者正確地詮釋了佛陀所教導的「非我」,某位或某幾位尊者則錯誤地詮釋了佛陀所教導的「非我」。
3. 每位尊者都曲解了佛陀所教導的「非我」。
各位讀者!漢譯《雜阿含經》上常提到「知法、見法、得法、不由於他」,如果你能夠「依經依律」辨識上列尊者們的論述而作出正確的結論,那麼你就不會再隨著歷代祖師、大德的舌頭而擺盪,也不再隨著譯師、學者的筆桿而搖晃了。各位讀者!你是否已經「於法得不壞淨(對於世尊的正法律已建立不動搖的信念)」?歡迎分享一下你的結論以及辨識的跡證和過程。祝大家衛塞節法喜充滿!(slake2024/5/22 於台中,感謝林淑敏法友協助校對!)
圖片:《佛陀的啟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
說明:時逾半世紀,當我重新檢視1971年引導我進入佛門的名著《佛陀的啟示》第六章時,不禁啞然失笑!
祇園導覽
Re: 祇園導覽
諸天吶喊!(1)
在《無我vs.非我》1.3章節裡曾依據南北傳三藏,試著為大家介紹某些天神的特質如下:
「三部經文都提到這位天子放大光明遍照祇園,可見這是一位高級的天神。事實上,祂正住在一個有比丘安居的森林裡。我們只要查閱《雜阿含經˙林相應》或《相應部˙森相應》就可以知道,森林天神中有許多虔誠、熱心、正直又有智慧的護法神,祂們除了聆聽、發問並充分了解佛陀的正法律之外,也經常關懷比丘們的修習狀況。當雨安居結束,比丘們要離開森林時,祂們也會感到難過不捨;遇到有比丘懈怠、心懷不善念或懊惱愁憂時,常常會以佛陀的教導加以勸誡、警告或慰勉。甚至,連比丘違反作息時間都會加以關切、警示,例如:有位比丘習慣在白晝整天精勤禪修,晚上太累了,倒頭就呼呼大睡到天亮,森林天神就說偈警示他不許貪著睡眠。因為依照僧團作息慣例,比丘必須於初夜、後夜經行禪修,不許賴床。」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天性之外,在嚴重污染僧團的情況下,天神也會表現出另一種鮮為人知的性格,這也是出於他們虔誠護持僧團和僧園清淨的高標準──遠超越人類的潔癖──亦即他們絕對無法容忍污穢、骯髒的事情在僧團或僧園裡發生。一旦發生了,他們就會吶喊、抗議,把醜陋、噁心而令人氣憤的訊息,輾轉傳播到諸天界。諸天具有正直誠實、不諂曲、不鄉愿、不向惡行妥協的心理素質,他們並不畏縮於公開揭露和傳播比丘的重大穢行,甚至是刻意要讓僧園裡的特定長老、大德聽聞、知悉,以利僧團裡主事的長老作出正確的處置;猶如人類社會的諸賢達必須嚴格地檢視、批判、譴責那些具有影響力而犯下大過的公眾人物一般,以輿論的壓力讓公權力或長官作出去留或處罰的決定,這樣才有助於提升整體(不論是天界或人間)的進步與福祉。以下就根據南傳大藏經,律藏經分別(Sutta-Vibhaṅga)第一卷 大分別波羅夷(5.1~5.11經)來簡述佛陀時代裡所發生的一件關於「諸天大叫喚」的檔案如下:
1. 時間:公元前517年,僧團成立12年後。
2. 地點:
(1) 世尊住在毘舍離國大林之重閣講堂。
(2) 毘舍離附近,有個迦蘭陀村,村裡有個富二代名為須提那迦蘭陀子,不惜以絕食幾至喪命要脅父母同意其出家。
3. 事件簡述:
(1) 須提那迦蘭陀子,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修頭陀行,亦即:住在阿蘭若(山間林下、荒郊曠野)者、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次第乞食者。
(2) 須提那迦蘭陀子出家後就住在跋耆族的村落附近,因為遭逢嚴重的飢荒,僧團行乞非常艱辛、疲困,幾乎難以維生。
(3) 須提那迦蘭陀子於是引領僧團遊行前往故里托缽。親戚朋友得知消息就送來60大盤餐食,須提那悉數轉送、供養僧團,讓親友得以布施作福;而逕自沿路次第乞食,前往俗家。
(4) 到達俗家門口時,正好遇到婢女出來準備倒掉廚餘,頭陀行者就詢問並請她將剩飯、剩菜倒入他的鉢內。
(5) 機伶的婢女從乞食者的手相和聲音,認出了這位沙門應該就是少爺,隨後就通報主人家。
(6) 父親於是沿途追趕,終於找到並一把抓住須提那的手,一路把他拉回家裡。母親更是殷殷勸誘、再三地苦苦哀求他還俗回家,居家享受榮華富貴和五欲之樂,並以布施行善作功德即可。但須提那絲毫不為所動,也再三地說明自己並非衝動、冒眛地出家,更堅持出家修梵行才是他的最愛。
(7) 最後,父母只能使出殺手鐗,要求他:「須提那!我們家實在是財豐食多,有充裕的金銀、財貨、資具、女婢等。所以,須提那!你必須給我們留下子嗣,千萬不能讓離車國王以沒有子嗣為由而沒收我們家偌大的財產。」須提那回答:「媽!這我做得到。」母親:「須提那!你住在哪裡呢?」須提那回答:「媽!我住在大森林中。」然後離去。
(8) 事後,婆媳相約,於經期已過,適逢受胎期(排卵期)間,就化妝、打扮成須提那所喜愛的模樣,前往須提那住止的大森林中,再度要求兒子務必為家裡留下子嗣。於是,須提那挽著俗家妻子的手臂進入大森林中,兩人接著進行了三次交媾。
(9) 當時,由於僧團成立12年來一直保持著清淨無瑕的修行生活,所以世尊尚未制定任何一條戒律,須提那並不知道比丘行淫是有罪的行為。但這樣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天神極大的不悅,乃至大聲抗議!
4. 諸天大叫喚(取材自CBETA漢譯經典):
(1) 地居天率先大叫喚:「喂!一直保持真實無垢穢、無過患的僧眾,由須提那迦蘭陀子而生起了垢穢、生起了過患。」
(2) 聞地居天之叫聲,四王天也同樣叫喚:「喂!……」
(3) 乃至忉利天……夜摩天 [P.19] ……乃至……兜率天……乃至……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4) 乃至梵眾天亦大叫喚:「喂!一直保持真實無垢穢、無過患的僧眾,由須提那迦蘭陀子而生起了垢穢、生起了過患。」如是,大喊之聲傳達到梵天界。
5. 世尊開始為僧團制定了第一條戒律──波羅夷戒:
(1) 世尊喝叱須提那:「愚人!汝乃眾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驅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也。愚人!此實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轉向他去也。」
(2) 世尊:「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為調伏惡人、為善比丘得安樂住、為防護現世漏、為滅後世漏、為令未信者生信、為令已信者增長、為令正法久住、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任何比丘,若行不淨法者,是波羅夷不共住(擯出僧團,永不得再於佛門剃度)。」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後記:
(1) 須提那是在世尊制戒前行淫,所以並不算違破第一波羅夷戒,也沒有被擯出僧團。
(2) 後來,尊者須提那之故妻,懷孕而生下了一個男孩,名曰「續種」。他們二人後來都出家,均證得阿羅漢果。
今逢2024/10/17僧自恣日(Pavāranā Day,漢譯:缽和羅日),意即在此雨期安居屆滿三個月的結束日,隨喜他人舉發自己所犯的過錯,得以「內彰其私隱,外顯其瑕疵。」以此發露懺悔,而得清淨。當日,僧團也會舉行製作迦絺那(Kathina)衣的儀式,因此亦稱「供僧衣節」。在家居士在此後一個月內,都可以供養布料給僧團製作袈裟。在這個殊勝的自恣日裡,要特別轉述另一件「諸天吶喊」的檔案如下:
1. 時間:2013/1/10日15:00~22:00之間。
2. 地點:
(1) 雲南曼聽的法樂禪修園(今法住禪林的前身)。
(2) 都罕聽長老(Anālayo Mahāthero)的庫邸(寮房)裡。
3. 關係人:
(1) 男當事人──瑪○德(禪園導師)
(2) 女當事人──孫姓十戒尼
(3) 見證舉發人──康寧居士(僧團所信賴的淨人)
(4) 當夜聽取懺悔人──無畏尊者 (Bhante Abhaya僧團督導)
4. 事件:詳情暫且不表,將視相關人士的後續行動,再考慮是否陸續發佈?
5. 諸天吶喊:
(1) 西雙版那森林區的地居天神於2013/1/10初夜時分(約21:00—22:00之間)發出吶喊,輾轉傳播至諸天。
(2) 台灣領域的天神於後夜時分(2013/1/11約04:50—05:00之間),將非常明確而扼要的訊息傳輸給當時住在台中市太平區的某居士。
(3) 某居士經過長期斷續地沈思、辨識並權衡輕重緩急之後,終於在保持沈默11年9個月又6天後,選擇在此殊勝的僧自恣日(2024/10/17),試著透露出部分訊息。
(4) 某居士願意透露訊息的理由:為了讓今日的佛教徒仍有機會知道,經律裡所記載的諸天,並非像當代某些號稱原始佛教的大師所宣稱的,那只是古印度婆羅門對傳統天宮所流傳的神話而已。值得僧俗共同警惕的事實是:即使在佛陀滅度2500年後的AI科技時代裡,諸天依然不樂見、不容忍僧團或僧園裡藏污納垢。
(5) 某居士透露諸天吶喊的用意:主要還是抗議當事人犯下重大惡行且未真誠、坦白而完整地發露懺悔,嚴重地玷污了僧團和僧園。至於所傳輸的訊息則可讓當時僧團的督導人,乃至後續主導僧殘懺儀的主持人有機緣知道該案的事實真相,重新檢視處分過程中的覆藏、粗疏、失誤之處,乃至察覺該事件並未依律制而得到完全的懺悔清淨,甚或犯下更嚴重的罪行。
(附註:即使只是一個犯下僧殘重罪者,在他還沒有完全懺悔清淨的情況下,仍必須離開僧團而住到別的地方去繼續反省悔過(類似世俗的關禁閉),直至完全懺悔清淨為止;這段期間,破戒者沒有資格跟僧團的成員說話或一起進食、布薩、經行等,更沒有資格為僧俗二眾說法;而其他僧人若接納、擁護、追隨一個違破僧殘重戒且未懺悔清淨的人,也是錯誤的行為。)
(6) 某居士強調:諸天傳播的訊息非常扼要,卻能一針見血揭櫫事實的真相;他認為該事件的關係人等,理當細心思接惟並解讀下列訊息的○處。如有必要,該居士亦願向如法如律的僧團說明完整的訊息。至於一般人士當然難以,也沒有必要解讀這則訊息;如果對此事件心懷疑慮的話,也可以請港澳地區的讀者把貼文轉發到大陸或西雙版納的QQ群,再次求證看看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這事件?其他地區的法友則不妨猜猜看,天神為什麼要把發生在西雙版納的這則訊息,輾轉、刻意地通知台灣的某居士?
(7) 諸天當時所傳播的部分重大訊息如右:「○通安○!」
後記:
(1)事發之後,有一段時間,都罕聽長老都不回到他所住的那間,曾經被玷污的庫邸。
(2)信眾崩潰,正如佛陀所言:「愚人!此實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轉向他去也。」
今逢佳節,特於此僧自恣日,慶賀正直、誠實且如法如律的僧伽圓滿地完成2024年的雨期安居,戒臘又增長一歲!也隨喜各地信眾慷慨布施迦絺那衣的功德!祝願世尊的正法律久住人間,永續地庇護人天!(slake2024/10/17於台中,謝謝淑敏法友協助讀校)
圖片說明: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及其吉祥動物──孔雀
在《無我vs.非我》1.3章節裡曾依據南北傳三藏,試著為大家介紹某些天神的特質如下:
「三部經文都提到這位天子放大光明遍照祇園,可見這是一位高級的天神。事實上,祂正住在一個有比丘安居的森林裡。我們只要查閱《雜阿含經˙林相應》或《相應部˙森相應》就可以知道,森林天神中有許多虔誠、熱心、正直又有智慧的護法神,祂們除了聆聽、發問並充分了解佛陀的正法律之外,也經常關懷比丘們的修習狀況。當雨安居結束,比丘們要離開森林時,祂們也會感到難過不捨;遇到有比丘懈怠、心懷不善念或懊惱愁憂時,常常會以佛陀的教導加以勸誡、警告或慰勉。甚至,連比丘違反作息時間都會加以關切、警示,例如:有位比丘習慣在白晝整天精勤禪修,晚上太累了,倒頭就呼呼大睡到天亮,森林天神就說偈警示他不許貪著睡眠。因為依照僧團作息慣例,比丘必須於初夜、後夜經行禪修,不許賴床。」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天性之外,在嚴重污染僧團的情況下,天神也會表現出另一種鮮為人知的性格,這也是出於他們虔誠護持僧團和僧園清淨的高標準──遠超越人類的潔癖──亦即他們絕對無法容忍污穢、骯髒的事情在僧團或僧園裡發生。一旦發生了,他們就會吶喊、抗議,把醜陋、噁心而令人氣憤的訊息,輾轉傳播到諸天界。諸天具有正直誠實、不諂曲、不鄉愿、不向惡行妥協的心理素質,他們並不畏縮於公開揭露和傳播比丘的重大穢行,甚至是刻意要讓僧園裡的特定長老、大德聽聞、知悉,以利僧團裡主事的長老作出正確的處置;猶如人類社會的諸賢達必須嚴格地檢視、批判、譴責那些具有影響力而犯下大過的公眾人物一般,以輿論的壓力讓公權力或長官作出去留或處罰的決定,這樣才有助於提升整體(不論是天界或人間)的進步與福祉。以下就根據南傳大藏經,律藏經分別(Sutta-Vibhaṅga)第一卷 大分別波羅夷(5.1~5.11經)來簡述佛陀時代裡所發生的一件關於「諸天大叫喚」的檔案如下:
1. 時間:公元前517年,僧團成立12年後。
2. 地點:
(1) 世尊住在毘舍離國大林之重閣講堂。
(2) 毘舍離附近,有個迦蘭陀村,村裡有個富二代名為須提那迦蘭陀子,不惜以絕食幾至喪命要脅父母同意其出家。
3. 事件簡述:
(1) 須提那迦蘭陀子,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修頭陀行,亦即:住在阿蘭若(山間林下、荒郊曠野)者、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次第乞食者。
(2) 須提那迦蘭陀子出家後就住在跋耆族的村落附近,因為遭逢嚴重的飢荒,僧團行乞非常艱辛、疲困,幾乎難以維生。
(3) 須提那迦蘭陀子於是引領僧團遊行前往故里托缽。親戚朋友得知消息就送來60大盤餐食,須提那悉數轉送、供養僧團,讓親友得以布施作福;而逕自沿路次第乞食,前往俗家。
(4) 到達俗家門口時,正好遇到婢女出來準備倒掉廚餘,頭陀行者就詢問並請她將剩飯、剩菜倒入他的鉢內。
(5) 機伶的婢女從乞食者的手相和聲音,認出了這位沙門應該就是少爺,隨後就通報主人家。
(6) 父親於是沿途追趕,終於找到並一把抓住須提那的手,一路把他拉回家裡。母親更是殷殷勸誘、再三地苦苦哀求他還俗回家,居家享受榮華富貴和五欲之樂,並以布施行善作功德即可。但須提那絲毫不為所動,也再三地說明自己並非衝動、冒眛地出家,更堅持出家修梵行才是他的最愛。
(7) 最後,父母只能使出殺手鐗,要求他:「須提那!我們家實在是財豐食多,有充裕的金銀、財貨、資具、女婢等。所以,須提那!你必須給我們留下子嗣,千萬不能讓離車國王以沒有子嗣為由而沒收我們家偌大的財產。」須提那回答:「媽!這我做得到。」母親:「須提那!你住在哪裡呢?」須提那回答:「媽!我住在大森林中。」然後離去。
(8) 事後,婆媳相約,於經期已過,適逢受胎期(排卵期)間,就化妝、打扮成須提那所喜愛的模樣,前往須提那住止的大森林中,再度要求兒子務必為家裡留下子嗣。於是,須提那挽著俗家妻子的手臂進入大森林中,兩人接著進行了三次交媾。
(9) 當時,由於僧團成立12年來一直保持著清淨無瑕的修行生活,所以世尊尚未制定任何一條戒律,須提那並不知道比丘行淫是有罪的行為。但這樣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天神極大的不悅,乃至大聲抗議!
4. 諸天大叫喚(取材自CBETA漢譯經典):
(1) 地居天率先大叫喚:「喂!一直保持真實無垢穢、無過患的僧眾,由須提那迦蘭陀子而生起了垢穢、生起了過患。」
(2) 聞地居天之叫聲,四王天也同樣叫喚:「喂!……」
(3) 乃至忉利天……夜摩天 [P.19] ……乃至……兜率天……乃至……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4) 乃至梵眾天亦大叫喚:「喂!一直保持真實無垢穢、無過患的僧眾,由須提那迦蘭陀子而生起了垢穢、生起了過患。」如是,大喊之聲傳達到梵天界。
5. 世尊開始為僧團制定了第一條戒律──波羅夷戒:
(1) 世尊喝叱須提那:「愚人!汝乃眾多不善之最初犯行者、先驅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也。愚人!此實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轉向他去也。」
(2) 世尊:「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為調伏惡人、為善比丘得安樂住、為防護現世漏、為滅後世漏、為令未信者生信、為令已信者增長、為令正法久住、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任何比丘,若行不淨法者,是波羅夷不共住(擯出僧團,永不得再於佛門剃度)。」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後記:
(1) 須提那是在世尊制戒前行淫,所以並不算違破第一波羅夷戒,也沒有被擯出僧團。
(2) 後來,尊者須提那之故妻,懷孕而生下了一個男孩,名曰「續種」。他們二人後來都出家,均證得阿羅漢果。
今逢2024/10/17僧自恣日(Pavāranā Day,漢譯:缽和羅日),意即在此雨期安居屆滿三個月的結束日,隨喜他人舉發自己所犯的過錯,得以「內彰其私隱,外顯其瑕疵。」以此發露懺悔,而得清淨。當日,僧團也會舉行製作迦絺那(Kathina)衣的儀式,因此亦稱「供僧衣節」。在家居士在此後一個月內,都可以供養布料給僧團製作袈裟。在這個殊勝的自恣日裡,要特別轉述另一件「諸天吶喊」的檔案如下:
1. 時間:2013/1/10日15:00~22:00之間。
2. 地點:
(1) 雲南曼聽的法樂禪修園(今法住禪林的前身)。
(2) 都罕聽長老(Anālayo Mahāthero)的庫邸(寮房)裡。
3. 關係人:
(1) 男當事人──瑪○德(禪園導師)
(2) 女當事人──孫姓十戒尼
(3) 見證舉發人──康寧居士(僧團所信賴的淨人)
(4) 當夜聽取懺悔人──無畏尊者 (Bhante Abhaya僧團督導)
4. 事件:詳情暫且不表,將視相關人士的後續行動,再考慮是否陸續發佈?
5. 諸天吶喊:
(1) 西雙版那森林區的地居天神於2013/1/10初夜時分(約21:00—22:00之間)發出吶喊,輾轉傳播至諸天。
(2) 台灣領域的天神於後夜時分(2013/1/11約04:50—05:00之間),將非常明確而扼要的訊息傳輸給當時住在台中市太平區的某居士。
(3) 某居士經過長期斷續地沈思、辨識並權衡輕重緩急之後,終於在保持沈默11年9個月又6天後,選擇在此殊勝的僧自恣日(2024/10/17),試著透露出部分訊息。
(4) 某居士願意透露訊息的理由:為了讓今日的佛教徒仍有機會知道,經律裡所記載的諸天,並非像當代某些號稱原始佛教的大師所宣稱的,那只是古印度婆羅門對傳統天宮所流傳的神話而已。值得僧俗共同警惕的事實是:即使在佛陀滅度2500年後的AI科技時代裡,諸天依然不樂見、不容忍僧團或僧園裡藏污納垢。
(5) 某居士透露諸天吶喊的用意:主要還是抗議當事人犯下重大惡行且未真誠、坦白而完整地發露懺悔,嚴重地玷污了僧團和僧園。至於所傳輸的訊息則可讓當時僧團的督導人,乃至後續主導僧殘懺儀的主持人有機緣知道該案的事實真相,重新檢視處分過程中的覆藏、粗疏、失誤之處,乃至察覺該事件並未依律制而得到完全的懺悔清淨,甚或犯下更嚴重的罪行。
(附註:即使只是一個犯下僧殘重罪者,在他還沒有完全懺悔清淨的情況下,仍必須離開僧團而住到別的地方去繼續反省悔過(類似世俗的關禁閉),直至完全懺悔清淨為止;這段期間,破戒者沒有資格跟僧團的成員說話或一起進食、布薩、經行等,更沒有資格為僧俗二眾說法;而其他僧人若接納、擁護、追隨一個違破僧殘重戒且未懺悔清淨的人,也是錯誤的行為。)
(6) 某居士強調:諸天傳播的訊息非常扼要,卻能一針見血揭櫫事實的真相;他認為該事件的關係人等,理當細心思接惟並解讀下列訊息的○處。如有必要,該居士亦願向如法如律的僧團說明完整的訊息。至於一般人士當然難以,也沒有必要解讀這則訊息;如果對此事件心懷疑慮的話,也可以請港澳地區的讀者把貼文轉發到大陸或西雙版納的QQ群,再次求證看看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這事件?其他地區的法友則不妨猜猜看,天神為什麼要把發生在西雙版納的這則訊息,輾轉、刻意地通知台灣的某居士?
(7) 諸天當時所傳播的部分重大訊息如右:「○通安○!」
後記:
(1)事發之後,有一段時間,都罕聽長老都不回到他所住的那間,曾經被玷污的庫邸。
(2)信眾崩潰,正如佛陀所言:「愚人!此實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轉向他去也。」
今逢佳節,特於此僧自恣日,慶賀正直、誠實且如法如律的僧伽圓滿地完成2024年的雨期安居,戒臘又增長一歲!也隨喜各地信眾慷慨布施迦絺那衣的功德!祝願世尊的正法律久住人間,永續地庇護人天!(slake2024/10/17於台中,謝謝淑敏法友協助讀校)
圖片說明: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及其吉祥動物──孔雀
Re: 祇園導覽
雙腦(左右半腦)同步:
初級禪修(禪宗、瑜伽、氣功、靜坐、內觀禪、智慧禪、慈心禪、欲界定、近行定、剎那定……)的檢測
1 認識左右半腦的差別:
(1) 主導的半球(通常是左腦)
①言語的記憶。Verbal memory
②說話。Speech
③閱讀。Reading
④書寫。Writing
⑤計算。Arithmetic
(2) 非主導的半球(通常是右腦)
①辨識面孔。Facial recognition
②覺知音樂的旋律。Perception of melodies
③韻律。Pitch/prosody
④社會暗示。Social cues
⑤察顏觀色。Reading facial expression
⑥處理空間概念。Process spatial information (parietal)
⑦由觸覺認知物體。Recognition of objects by touch
2. 雙腦(左右半腦)同步
①左腦的功能是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是以語文、觀念思考,
②右腦則是音樂的、感情的、空間的知覺,是以圖像、感覺、覺知思考。
③在正常的頭腦中,左右腦功能會依照正在執行工作的半腦,自動地交換而保持平衡。
④當一個人正在說話或閱讀的時候,左腦將比右腦更活躍;
⑤相反的,如果一個人正在聽音樂或正在繪畫的時候,右腦就很活躍。
⑥科學家研究,大部分的人們都是左腦的功能占優勢。
⑦但是,對人的創造力而言,雙腦之間得以正確地溝通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3. 學者的研究
20世紀70~80年代的學者們,經由檢測許多禪修者的腦電波實況後,推論:禪修系統是平息優勢半腦的活躍意識,而使雙腦漸趨同步、平衡,若能經常體驗這個平衡狀態者將能有效地提升身、心、靈的和諧。茲摘錄相關的研究如下:
① 班逵(Banquet,1973)的研究報告顯示:超覺靜坐的禪師在反覆持誦咒語幾分鐘之後,能產生全面性的雙腦共振。但禪師無法預測並控制發生共振的頻率。班逵推論在禪定中,雙腦開始產生同化作用,由左腦開始擴及全腦,能夠產生療效,也能整合身心靈增益身體和情緒的健康。
② 安雅沛等(Appelle & Oswald 1974, Holt et al 1978, Pagano & Frumkin 1977)分別論證禪修導向右腦及其能力的開發,這項主張已經由好幾份研究報告所證實,尤其是對於簡易視覺反應時間的實驗,禪修者顯示出比較快速的反應時間,因而證明禪修導向並活化右腦半球的特殊能力。
③ 奧斯丁Ornstein 1975)描述禪修是關閉一般清醒狀態下的言語、線性分析型態的訊息處理系統。正在禪修時,左腦半球皮質的活動止息之後,時間和邏輯的感官不再主導意識,轉而由右腦半球的直接體驗方式,整體的、接納的、超越言語或邏輯的。因為非線性思考的模式,右腦半球的思維就跳脫了因果的成見。
④ 班奈特和川德(Bennet & Trinder,1977)的研究報告:亢奮型(activation patterns)禪修者的EEG 顯示雙腦間的轉換具有較大的彈性,以因應不同任務的特殊需要。這顯示雙腦的整合是基於直覺的同步邏輯化。
⑤ 卡林通等四位科學家(Carrington, 1977; Sadigh,1991; Schwartz, Davidson, & Goleman, 1978)的個別研究都顯示:當雙腦產生共振狀態時,由於意識活動的降低,相信負面的思考、自虐的想法、過度的憂慮等,都傾向於減緩,因而降低了焦慮的意識活動。
⑥ 卡林通(Carrington, 1977)查閱30年來的研究案例顯示:專精而熟練的禪師在深禪定時會產生雙腦同步的現象。
⑦ 古魯和史特勞(Glueck & Stroebel,1978)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共振的型態可存在於雙腦對應的皮質區,或個別半腦的皮質區。
⑧ 戴蒙特(Delmonte,1984)提出創造性的智慧需要雙腦同步的協調,專精熟練的禪師則能依照自主地產生雙腦同步的狀態。
⑨ 奧斯丁和湯普森(Ornstein and Thompson,1984)批評當前的教育體系過度偏重左腦化,研究清楚地顯示:雙腦同步發展當可達成人類知識、智慧的高度福祉。
⑩ 格林(Green and Green,1989)相信長期的放鬆回饋訓練可以活化自律神經系統的控制而導向雙腦的和諧。這樣的控制對於壓力症候群很有幫助,特別是對於消除身心失調所引起的痛苦具有療效。
4. 美國孟羅學院的研究(1974-1985, Robert A. Monroe)顯示:
(1) 雙腦同步的顯像說明:下述以不同顏色標示的地理等高線圖形,係描述左右腦從不同步(各顏色圖形不對稱)開始,逐漸進行協調改變,直到雙腦達到同步狀態(各顏色圖形對稱)的潛能。研究資料檔案中,也可以看到整個腦波波型變化始末的動態流程。
(2) 我們的左右腦,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短暫的同步狀態。這樣的現象是很稀少而且超出日常意識所控制的範圍,即使是修練多年的老禪師也不見得就能隨心所欲地產生這種同步的狀態。
(3) 近年來,由於全腦整合、開發的利益和療效,許許多多宣稱能有效達到雙腦同步的技術、設備、影音光碟等大量推出。很不幸的,從我們的實驗研究裡並未發現這些東西具有產生雙腦同步的功能。
(4) 更艱難的是,一個認真的禪修者即使花上好多年的光陰來修練,也不保證就一定能達到這獨一無二的境界—雙腦同步的成就。
這段橫跨1970 & 1980年代,由於國際學術界對禪修活動的重視、檢測和研究之風,也同步促成各宗各派的禪修方法百花齊放,無論是禪宗、瑜伽、氣功、靜坐、內觀禪、智慧禪、慈心禪、欲界定、近行定、剎那定、超覺靜坐……都進入了欣欣向榮的黃金時代,成為舉世文人雅士乃至販夫走卒競相追逐的禪學之風。一直到孟羅學院的研究報告發表後,全世界禪修的熱愛和擁護者才陸續發現:原來連多年精勤禪修的大師級人物都無法自主控制自己,隨時或隨心所欲地,進入「雙腦同步」的狀態。換句話說:雖然雙腦(左右腦)確實會出現「雙腦同步」的和諧狀態,卻沒有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具體方法來重複呈現或維持「雙腦同步」的狀態-這還只是初階禪修的體驗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禪法,即使終生精勤修習、苦練,又會有什麼道、果可期呢?難道終生認真禪修,到頭來就注定只是一場空嗎?各位精勤修習的禪友!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也許你會說:我追隨的才是當代最偉大的禪師,我修學的才是最正確的禪法,我的禪師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禪定狀態。那麼恭喜你!現今醫學發達又便利,請你立刻陪同令尊師一起接受雙腦同步的MRI檢測,打破孟羅學院的「魔咒」,讓全世界都有機緣分享這份禪修的福音!(slake 2014/9/8發表,2025/2/1修訂。)
※雙腦同步的顯像說明:
上圖-MRI(核磁共振)研究資料中,可以看到腦部動態變化流程前、後,各區塊顏色-腦電流活動的始、末。
下圖-以不同顏色標示的地理等高線圖形,係描述左右腦從不同步(各顏色區塊圖形不對稱)開始,逐漸進行協調改變,直到雙腦達到同步狀態(各顏色圖形對稱)(錄自美國孟羅學院的研究報告)。
初級禪修(禪宗、瑜伽、氣功、靜坐、內觀禪、智慧禪、慈心禪、欲界定、近行定、剎那定……)的檢測
1 認識左右半腦的差別:
(1) 主導的半球(通常是左腦)
①言語的記憶。Verbal memory
②說話。Speech
③閱讀。Reading
④書寫。Writing
⑤計算。Arithmetic
(2) 非主導的半球(通常是右腦)
①辨識面孔。Facial recognition
②覺知音樂的旋律。Perception of melodies
③韻律。Pitch/prosody
④社會暗示。Social cues
⑤察顏觀色。Reading facial expression
⑥處理空間概念。Process spatial information (parietal)
⑦由觸覺認知物體。Recognition of objects by touch
2. 雙腦(左右半腦)同步
①左腦的功能是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是以語文、觀念思考,
②右腦則是音樂的、感情的、空間的知覺,是以圖像、感覺、覺知思考。
③在正常的頭腦中,左右腦功能會依照正在執行工作的半腦,自動地交換而保持平衡。
④當一個人正在說話或閱讀的時候,左腦將比右腦更活躍;
⑤相反的,如果一個人正在聽音樂或正在繪畫的時候,右腦就很活躍。
⑥科學家研究,大部分的人們都是左腦的功能占優勢。
⑦但是,對人的創造力而言,雙腦之間得以正確地溝通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3. 學者的研究
20世紀70~80年代的學者們,經由檢測許多禪修者的腦電波實況後,推論:禪修系統是平息優勢半腦的活躍意識,而使雙腦漸趨同步、平衡,若能經常體驗這個平衡狀態者將能有效地提升身、心、靈的和諧。茲摘錄相關的研究如下:
① 班逵(Banquet,1973)的研究報告顯示:超覺靜坐的禪師在反覆持誦咒語幾分鐘之後,能產生全面性的雙腦共振。但禪師無法預測並控制發生共振的頻率。班逵推論在禪定中,雙腦開始產生同化作用,由左腦開始擴及全腦,能夠產生療效,也能整合身心靈增益身體和情緒的健康。
② 安雅沛等(Appelle & Oswald 1974, Holt et al 1978, Pagano & Frumkin 1977)分別論證禪修導向右腦及其能力的開發,這項主張已經由好幾份研究報告所證實,尤其是對於簡易視覺反應時間的實驗,禪修者顯示出比較快速的反應時間,因而證明禪修導向並活化右腦半球的特殊能力。
③ 奧斯丁Ornstein 1975)描述禪修是關閉一般清醒狀態下的言語、線性分析型態的訊息處理系統。正在禪修時,左腦半球皮質的活動止息之後,時間和邏輯的感官不再主導意識,轉而由右腦半球的直接體驗方式,整體的、接納的、超越言語或邏輯的。因為非線性思考的模式,右腦半球的思維就跳脫了因果的成見。
④ 班奈特和川德(Bennet & Trinder,1977)的研究報告:亢奮型(activation patterns)禪修者的EEG 顯示雙腦間的轉換具有較大的彈性,以因應不同任務的特殊需要。這顯示雙腦的整合是基於直覺的同步邏輯化。
⑤ 卡林通等四位科學家(Carrington, 1977; Sadigh,1991; Schwartz, Davidson, & Goleman, 1978)的個別研究都顯示:當雙腦產生共振狀態時,由於意識活動的降低,相信負面的思考、自虐的想法、過度的憂慮等,都傾向於減緩,因而降低了焦慮的意識活動。
⑥ 卡林通(Carrington, 1977)查閱30年來的研究案例顯示:專精而熟練的禪師在深禪定時會產生雙腦同步的現象。
⑦ 古魯和史特勞(Glueck & Stroebel,1978)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共振的型態可存在於雙腦對應的皮質區,或個別半腦的皮質區。
⑧ 戴蒙特(Delmonte,1984)提出創造性的智慧需要雙腦同步的協調,專精熟練的禪師則能依照自主地產生雙腦同步的狀態。
⑨ 奧斯丁和湯普森(Ornstein and Thompson,1984)批評當前的教育體系過度偏重左腦化,研究清楚地顯示:雙腦同步發展當可達成人類知識、智慧的高度福祉。
⑩ 格林(Green and Green,1989)相信長期的放鬆回饋訓練可以活化自律神經系統的控制而導向雙腦的和諧。這樣的控制對於壓力症候群很有幫助,特別是對於消除身心失調所引起的痛苦具有療效。
4. 美國孟羅學院的研究(1974-1985, Robert A. Monroe)顯示:
(1) 雙腦同步的顯像說明:下述以不同顏色標示的地理等高線圖形,係描述左右腦從不同步(各顏色圖形不對稱)開始,逐漸進行協調改變,直到雙腦達到同步狀態(各顏色圖形對稱)的潛能。研究資料檔案中,也可以看到整個腦波波型變化始末的動態流程。
(2) 我們的左右腦,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短暫的同步狀態。這樣的現象是很稀少而且超出日常意識所控制的範圍,即使是修練多年的老禪師也不見得就能隨心所欲地產生這種同步的狀態。
(3) 近年來,由於全腦整合、開發的利益和療效,許許多多宣稱能有效達到雙腦同步的技術、設備、影音光碟等大量推出。很不幸的,從我們的實驗研究裡並未發現這些東西具有產生雙腦同步的功能。
(4) 更艱難的是,一個認真的禪修者即使花上好多年的光陰來修練,也不保證就一定能達到這獨一無二的境界—雙腦同步的成就。
這段橫跨1970 & 1980年代,由於國際學術界對禪修活動的重視、檢測和研究之風,也同步促成各宗各派的禪修方法百花齊放,無論是禪宗、瑜伽、氣功、靜坐、內觀禪、智慧禪、慈心禪、欲界定、近行定、剎那定、超覺靜坐……都進入了欣欣向榮的黃金時代,成為舉世文人雅士乃至販夫走卒競相追逐的禪學之風。一直到孟羅學院的研究報告發表後,全世界禪修的熱愛和擁護者才陸續發現:原來連多年精勤禪修的大師級人物都無法自主控制自己,隨時或隨心所欲地,進入「雙腦同步」的狀態。換句話說:雖然雙腦(左右腦)確實會出現「雙腦同步」的和諧狀態,卻沒有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具體方法來重複呈現或維持「雙腦同步」的狀態-這還只是初階禪修的體驗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禪法,即使終生精勤修習、苦練,又會有什麼道、果可期呢?難道終生認真禪修,到頭來就注定只是一場空嗎?各位精勤修習的禪友!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也許你會說:我追隨的才是當代最偉大的禪師,我修學的才是最正確的禪法,我的禪師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禪定狀態。那麼恭喜你!現今醫學發達又便利,請你立刻陪同令尊師一起接受雙腦同步的MRI檢測,打破孟羅學院的「魔咒」,讓全世界都有機緣分享這份禪修的福音!(slake 2014/9/8發表,2025/2/1修訂。)
※雙腦同步的顯像說明:
上圖-MRI(核磁共振)研究資料中,可以看到腦部動態變化流程前、後,各區塊顏色-腦電流活動的始、末。
下圖-以不同顏色標示的地理等高線圖形,係描述左右腦從不同步(各顏色區塊圖形不對稱)開始,逐漸進行協調改變,直到雙腦達到同步狀態(各顏色圖形對稱)(錄自美國孟羅學院的研究報告)。
Re: 祇園導覽
再談繫念面前:
歷代祖師、大德、修行人士,常以「四念處」和「禪修」作為具體而重要的修習法門,但往往連最基礎的基本功「繫念面前」都沒辦法精準的解讀或定義,更別說要「真修實踐」了。茲摘錄並條列《大毗婆沙論》書中所解說的「繫念面前」給大家參考如下:
(*)(結)跏趺坐云何繫念在前?
1. 面上故名繫念在前。
2. 復次背煩惱在後,正觀寂滅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3. 復次背生死在後,正觀涅槃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4. 復次背色等境界在後,正觀所緣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5. 復次繫念在眼中間,故名繫念在前。
6. 復次以勝慧力正觀境界,念[6]念不散,故名繫念在前。
7. 復次念與不貪俱緣於境界,故名繫念在前。
8. 復次繫念在眉中間,故名繫念在前。
問曰:何故繫念在面上耶?
答曰:
1. 無始以來,男於女身起欲心、女於男身起欲心,多因於面(註:多因為面貌姣好、俊秀)。
2. 復有說者,以面是七入(註:眼、耳、鼻、口七個入口)所依處,行者欲觀察諸入故。
3. 復有說者,面是隨順不淨觀。所以者何?面上有七孔流出不淨。以此處多出不淨故,行者[7]偏觀(註:遍觀)。
4. 復有說者,非因照不於自面而生於愛(註:如果不是透過照鏡子,就不會對自己的面孔產生自戀),以不生愛故繫念在面。
5. 復次以面上能生猗樂(註:顧影自憐而自得其樂;另因呼吸專注於面亦能生歡喜,然後遍及全身。猶如受欲時,男女根邊生樂然後遍身(註:先從性器官生起欲樂然後遍及全身)。
6. 復次面上速能生欲心故,如見眼耳鼻口好相即生欲心(註:漂亮的臉蛋、五官都能很快地吸引異性而生起貪欲心)。
由此種種歧異的論述,我們不難想見在《大毗婆沙論》成書的時代裡(約公元150~200年間,貴霜王朝),「繫念面前」的禪修基本功在僧團裡,已經被各種主觀的推論、臆想、拼裝甚至猜測所混淆而弄不清楚「真相」了。不過,無論如何,從論書所呈現的種種蜘絲馬跡裡,還是有助於行者更深入地討論並理解「繫念面前」的具體內容,並可對照群組先前討論所得到的具體結論,進而獲得更清晰的辨識力。但即使只是文字的解讀,在「知」與「正知(正見)」之間;無論如何,還是會有一段遙遠的差距。因此,我再度為大家重新條列並加註了論書裡的14種說法,讓大家有機會再度深入體驗「法滅之後,一句『繫念面前』,各自解讀。」的無奈,進而從比對經律論演變的軌跡中,學會辨識、珍惜並實踐經文所教導的真相。(2025/7/13 slake於台中)
※有關「繫念面前」的延伸閱讀:
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KJXsCF ... tid=wwXIfr
2.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JQiTmFa ... tid=wwXIfr
3.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XM3bUV ... tid=wwXIfr
歷代祖師、大德、修行人士,常以「四念處」和「禪修」作為具體而重要的修習法門,但往往連最基礎的基本功「繫念面前」都沒辦法精準的解讀或定義,更別說要「真修實踐」了。茲摘錄並條列《大毗婆沙論》書中所解說的「繫念面前」給大家參考如下:
(*)(結)跏趺坐云何繫念在前?
1. 面上故名繫念在前。
2. 復次背煩惱在後,正觀寂滅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3. 復次背生死在後,正觀涅槃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4. 復次背色等境界在後,正觀所緣在前,故名繫念在前。
5. 復次繫念在眼中間,故名繫念在前。
6. 復次以勝慧力正觀境界,念[6]念不散,故名繫念在前。
7. 復次念與不貪俱緣於境界,故名繫念在前。
8. 復次繫念在眉中間,故名繫念在前。
問曰:何故繫念在面上耶?
答曰:
1. 無始以來,男於女身起欲心、女於男身起欲心,多因於面(註:多因為面貌姣好、俊秀)。
2. 復有說者,以面是七入(註:眼、耳、鼻、口七個入口)所依處,行者欲觀察諸入故。
3. 復有說者,面是隨順不淨觀。所以者何?面上有七孔流出不淨。以此處多出不淨故,行者[7]偏觀(註:遍觀)。
4. 復有說者,非因照不於自面而生於愛(註:如果不是透過照鏡子,就不會對自己的面孔產生自戀),以不生愛故繫念在面。
5. 復次以面上能生猗樂(註:顧影自憐而自得其樂;另因呼吸專注於面亦能生歡喜,然後遍及全身。猶如受欲時,男女根邊生樂然後遍身(註:先從性器官生起欲樂然後遍及全身)。
6. 復次面上速能生欲心故,如見眼耳鼻口好相即生欲心(註:漂亮的臉蛋、五官都能很快地吸引異性而生起貪欲心)。
由此種種歧異的論述,我們不難想見在《大毗婆沙論》成書的時代裡(約公元150~200年間,貴霜王朝),「繫念面前」的禪修基本功在僧團裡,已經被各種主觀的推論、臆想、拼裝甚至猜測所混淆而弄不清楚「真相」了。不過,無論如何,從論書所呈現的種種蜘絲馬跡裡,還是有助於行者更深入地討論並理解「繫念面前」的具體內容,並可對照群組先前討論所得到的具體結論,進而獲得更清晰的辨識力。但即使只是文字的解讀,在「知」與「正知(正見)」之間;無論如何,還是會有一段遙遠的差距。因此,我再度為大家重新條列並加註了論書裡的14種說法,讓大家有機會再度深入體驗「法滅之後,一句『繫念面前』,各自解讀。」的無奈,進而從比對經律論演變的軌跡中,學會辨識、珍惜並實踐經文所教導的真相。(2025/7/13 slake於台中)
※有關「繫念面前」的延伸閱讀:
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KJXsCF ... tid=wwXIfr
2.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JQiTmFa ... tid=wwXIfr
3.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XM3bUV ... tid=wwXIfr
Re: 祇園導覽
懷念印順導師,哀悼春江居士
公元1980年底的某一天傍晚,我下了班,騎著機車到太平鄉的華雨精舍去,想要拜訪我心目中當代的佛學泰斗──印順導師。在這之前,我已經讀過了導師所寫的《妙雲集》,覺得導師的學問淵博,寫作如行雲流水般,文辭溫和、暢順而令人愉悅。久仰導師的名氣,我匆匆趕來求見,渴望一睹他的風采,然而應門的法師卻面有難色地阻擋著。我忽然想到自己遭逢米糠油中毒,面貌醜陋而焦黑,一路又風塵僕僕、衣冠不整的模樣,尤其是在黃昏暮暗時刻,看來一定不像什麼善類。正想要知難而退之際,忽然聽到二樓書房傳來聲音:「讓他進來吧!」導師彷彿具有神通似的,竟然接納了一個素昧平生,外表看來又很落魄的年輕人。導師很慈祥地給我開示、啟發、勉勵,讓我心生歡喜,雀躍不已。回家後仍然歡喜踴躍不能自已。於是寫了一封信讚美導師猶如佛世的舍利弗尊者那樣的智慧第一,讓我有如沐春風的感受。從此,也開啟了我與導師之間的一段師徒之緣。
……………………………………………………
一直到公元1984年,我因為親近導師的因緣,開始閱讀他所整編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和《印度之佛教》,情況就開始改觀了。到了公元1985年,我的淨土信仰和大乘立場就動搖了。到了公元1988年元旦,我強烈的要求導師要以「正直捨方便」的方式,讓原始佛教在漢地重現。一直到公元1999年4月,為了籌建園林精舍,迎請南傳長老來台住錫的願望,我還是請求導師發言相助。導師以九十多歲的高齡,仍然誠懇地給我回信,答應「試著說說看,只是希望可能不大……」云云。(2025年補記:當年我非常不近人情地要求導師向慈濟開口,導師明知不可能還是說了。如今想來,除了對自己當年的天真幼稚啞然失笑之外,就只剩下對導師無盡的感恩與懷念了!)
導師開啟了我的視野,讓我也學著以歷史的流變來探討佛教的真相;《雜阿含經》則開啟了我的智慧,讓我對佛陀、正法、僧伽都建立起了不可動搖,無法破壞的純淨信念。導師,我感謝您!盼望有生之年,我們都能看到原始佛教的園林精舍在台灣建立起來,並且有著四雙八士常住在裡面。
(以上2段落摘錄自《走出彌陀的光環》第16篇)
……………………………………………………
印老開啟了華人佛教界的眼目,讓1980年代之後的華人,都有機會看清世尊正法律的真相。在我看來,導師堪稱華人教界2000年來「智慧第一的高僧」;1990年代,春江居士開始傾注全力,陸續翻譯巴利語佛典,積極熱心地投入南北傳聖典(阿含經系列)的翻譯和比對。進而於2008/5/10~2010/9/15之間完成了《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並上傳網路,讓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能免費、輕易而清晰地比對、閱讀、解析南北傳聖典內容的差異之處,進而明辨正法律的真相。在我看來,春江居士堪稱華人教界2000年來「對讀經藏的第一貴人」。
各位於公元2000年以後才開始閱讀經藏的華人,可能不知道在1980年代,要比對閱讀經藏有多艱辛、困難?就我而言,經常要到台中公園旁邊的「國立台中圖書館」去查閱、比對「漢譯大藏經」和「日譯南傳大藏經」,還要參閱歐洲、日本學者們所翻譯的論述作品(其實我不懂日文,只是依照裡面的漢字比對猜測,遇到關鍵處,就只能抄錄後請教受過日本教育的長輩或同事,其實他們也不見得都瞭解經典的用語;至於巴利聖典等歐美著作則已譯成英文,日本學者的作品則有完整中譯書籍。)如今,各位只要上網,手指輕輕一按,瞬間就可以穿梭時空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座下,聆聽佛陀與聖弟子們對話的原音。我們每個指頭所敲下的,都是春江居士的心血結晶;我們每篇從網站摘錄下來的內容,都是春江居士所累積的功德福報。如果這個網站能夠持續下去的話,那麼春江居士的福德因緣也將流芳萬世!善哉!善哉!
印順導師和春江居士都是華人教界,2000年來所罕見的「經藏引路人」,他們所累積的功德福報,都已遠遠超越了華人歷代講經說法的祖師大德們。尤其是印順導師,生性溫和慈悲、忍辱不瞋、澹泊名利、少欲少憂少惱,即使面對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檢舉、焚燒他的著作,乃至被當時的警總約談,甚至有人以「魔子、魔孫」橫加詆毀,他也不憂不懼。連一個渺小、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年輕人的願望,他都願意接納、幫助。導師終生未放棄大乘信仰的立場,也沒能修習禪定,但他尊重原始佛教,傾注全力還原聖典真相。導師畢生修行的成果凝聚成他的人格德行,遠遠超越了充滿慾望渴愛的人間,他所獲得的福報並不亞於修習原始佛教而證得初禪的成就者。
春江居士也傾注了畢生的智慧和精力,還原古聖道跡的地圖,並以豐富、完整而方便、快捷的網站,協助所有有心追尋、辨識並修習佛法的人士查閱、比對聖典,進而走入正確的道路。春江居士堪稱是「當代教界賢者」:他的智慧、他的精勤努力、他的利他胸懷,他累積30餘年心血結晶所奉獻的一切,讓公元2000年以後的教界,只要有人繼續維護這個網站,都能不勞而獲地持續吸吮這瓶源源不斷的法乳,乃至細細咀嚼、品嚐這塊法香四溢的酥坨,這樣浩瀚的功德福報理應是難以估量的!
但《春秋》有「責備賢者之義」,我不是孔子,也沒有資格為《春秋》狗尾續貂,但春江居士是名符其實的「賢者」,因此請容我稍說幾句:
1. 「斷食善終」是耆那教義,明載於耆那教的《阿查酥陀羅經》《優婆提迦經》《達摩酥陀羅》經文中。
2. 公元2018年前後,即有台灣嘉義真○禪寺的了○大師,在台中教授、執行並完成斷食命終的實際案例。如今在台灣醫療、安養界以及居家安寧照護等團體的響應、倡導之下,已經蔚然成風!
3. 事實是:即使根據耆那教「斷食善終」的教義,也不是那麼草率的認知、許可與執行。
4. 春江居士精研、修習佛法,身為佛弟子理當更謹慎地比對耆那教義與世尊正法律的差別,並依經依律明辨「是、非、善、惡」而作出正確的抉擇,才不致於誤導未來千千萬萬的佛門信徒。
※※※哀悼:世間無常,賢者已逝,無量功德流芳教界,追思的敬意與謝意化成縷縷心香,祈願居士離苦得樂,嗚呼哀哉!尚饗!
2025/9/5 slake 哀悼於台中。
(感謝尊者們的開示,謝謝淑敏法友協助校閱。)
圖片說明:春江居士傾注一生心血所完成的偉大功德事業
公元1980年底的某一天傍晚,我下了班,騎著機車到太平鄉的華雨精舍去,想要拜訪我心目中當代的佛學泰斗──印順導師。在這之前,我已經讀過了導師所寫的《妙雲集》,覺得導師的學問淵博,寫作如行雲流水般,文辭溫和、暢順而令人愉悅。久仰導師的名氣,我匆匆趕來求見,渴望一睹他的風采,然而應門的法師卻面有難色地阻擋著。我忽然想到自己遭逢米糠油中毒,面貌醜陋而焦黑,一路又風塵僕僕、衣冠不整的模樣,尤其是在黃昏暮暗時刻,看來一定不像什麼善類。正想要知難而退之際,忽然聽到二樓書房傳來聲音:「讓他進來吧!」導師彷彿具有神通似的,竟然接納了一個素昧平生,外表看來又很落魄的年輕人。導師很慈祥地給我開示、啟發、勉勵,讓我心生歡喜,雀躍不已。回家後仍然歡喜踴躍不能自已。於是寫了一封信讚美導師猶如佛世的舍利弗尊者那樣的智慧第一,讓我有如沐春風的感受。從此,也開啟了我與導師之間的一段師徒之緣。
……………………………………………………
一直到公元1984年,我因為親近導師的因緣,開始閱讀他所整編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和《印度之佛教》,情況就開始改觀了。到了公元1985年,我的淨土信仰和大乘立場就動搖了。到了公元1988年元旦,我強烈的要求導師要以「正直捨方便」的方式,讓原始佛教在漢地重現。一直到公元1999年4月,為了籌建園林精舍,迎請南傳長老來台住錫的願望,我還是請求導師發言相助。導師以九十多歲的高齡,仍然誠懇地給我回信,答應「試著說說看,只是希望可能不大……」云云。(2025年補記:當年我非常不近人情地要求導師向慈濟開口,導師明知不可能還是說了。如今想來,除了對自己當年的天真幼稚啞然失笑之外,就只剩下對導師無盡的感恩與懷念了!)
導師開啟了我的視野,讓我也學著以歷史的流變來探討佛教的真相;《雜阿含經》則開啟了我的智慧,讓我對佛陀、正法、僧伽都建立起了不可動搖,無法破壞的純淨信念。導師,我感謝您!盼望有生之年,我們都能看到原始佛教的園林精舍在台灣建立起來,並且有著四雙八士常住在裡面。
(以上2段落摘錄自《走出彌陀的光環》第16篇)
……………………………………………………
印老開啟了華人佛教界的眼目,讓1980年代之後的華人,都有機會看清世尊正法律的真相。在我看來,導師堪稱華人教界2000年來「智慧第一的高僧」;1990年代,春江居士開始傾注全力,陸續翻譯巴利語佛典,積極熱心地投入南北傳聖典(阿含經系列)的翻譯和比對。進而於2008/5/10~2010/9/15之間完成了《雜阿含經南北傳對讀》並上傳網路,讓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能免費、輕易而清晰地比對、閱讀、解析南北傳聖典內容的差異之處,進而明辨正法律的真相。在我看來,春江居士堪稱華人教界2000年來「對讀經藏的第一貴人」。
各位於公元2000年以後才開始閱讀經藏的華人,可能不知道在1980年代,要比對閱讀經藏有多艱辛、困難?就我而言,經常要到台中公園旁邊的「國立台中圖書館」去查閱、比對「漢譯大藏經」和「日譯南傳大藏經」,還要參閱歐洲、日本學者們所翻譯的論述作品(其實我不懂日文,只是依照裡面的漢字比對猜測,遇到關鍵處,就只能抄錄後請教受過日本教育的長輩或同事,其實他們也不見得都瞭解經典的用語;至於巴利聖典等歐美著作則已譯成英文,日本學者的作品則有完整中譯書籍。)如今,各位只要上網,手指輕輕一按,瞬間就可以穿梭時空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座下,聆聽佛陀與聖弟子們對話的原音。我們每個指頭所敲下的,都是春江居士的心血結晶;我們每篇從網站摘錄下來的內容,都是春江居士所累積的功德福報。如果這個網站能夠持續下去的話,那麼春江居士的福德因緣也將流芳萬世!善哉!善哉!
印順導師和春江居士都是華人教界,2000年來所罕見的「經藏引路人」,他們所累積的功德福報,都已遠遠超越了華人歷代講經說法的祖師大德們。尤其是印順導師,生性溫和慈悲、忍辱不瞋、澹泊名利、少欲少憂少惱,即使面對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檢舉、焚燒他的著作,乃至被當時的警總約談,甚至有人以「魔子、魔孫」橫加詆毀,他也不憂不懼。連一個渺小、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年輕人的願望,他都願意接納、幫助。導師終生未放棄大乘信仰的立場,也沒能修習禪定,但他尊重原始佛教,傾注全力還原聖典真相。導師畢生修行的成果凝聚成他的人格德行,遠遠超越了充滿慾望渴愛的人間,他所獲得的福報並不亞於修習原始佛教而證得初禪的成就者。
春江居士也傾注了畢生的智慧和精力,還原古聖道跡的地圖,並以豐富、完整而方便、快捷的網站,協助所有有心追尋、辨識並修習佛法的人士查閱、比對聖典,進而走入正確的道路。春江居士堪稱是「當代教界賢者」:他的智慧、他的精勤努力、他的利他胸懷,他累積30餘年心血結晶所奉獻的一切,讓公元2000年以後的教界,只要有人繼續維護這個網站,都能不勞而獲地持續吸吮這瓶源源不斷的法乳,乃至細細咀嚼、品嚐這塊法香四溢的酥坨,這樣浩瀚的功德福報理應是難以估量的!
但《春秋》有「責備賢者之義」,我不是孔子,也沒有資格為《春秋》狗尾續貂,但春江居士是名符其實的「賢者」,因此請容我稍說幾句:
1. 「斷食善終」是耆那教義,明載於耆那教的《阿查酥陀羅經》《優婆提迦經》《達摩酥陀羅》經文中。
2. 公元2018年前後,即有台灣嘉義真○禪寺的了○大師,在台中教授、執行並完成斷食命終的實際案例。如今在台灣醫療、安養界以及居家安寧照護等團體的響應、倡導之下,已經蔚然成風!
3. 事實是:即使根據耆那教「斷食善終」的教義,也不是那麼草率的認知、許可與執行。
4. 春江居士精研、修習佛法,身為佛弟子理當更謹慎地比對耆那教義與世尊正法律的差別,並依經依律明辨「是、非、善、惡」而作出正確的抉擇,才不致於誤導未來千千萬萬的佛門信徒。
※※※哀悼:世間無常,賢者已逝,無量功德流芳教界,追思的敬意與謝意化成縷縷心香,祈願居士離苦得樂,嗚呼哀哉!尚饗!
2025/9/5 slake 哀悼於台中。
(感謝尊者們的開示,謝謝淑敏法友協助校閱。)
圖片說明:春江居士傾注一生心血所完成的偉大功德事業
-
- 文章: 110
-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祇園導覽
不喜歡拐彎抹角slake 寫: ↑2025-09-05, 15:39
但《春秋》有「責備賢者之義」,我不是孔子,也沒有資格為《春秋》狗尾續貂,但春江居士是名符其實的「賢者」,因此請容我稍說幾句:
1. 「斷食善終」是耆那教義,明載於耆那教的《阿查酥陀羅經》《優婆提迦經》《達摩酥陀羅》經文中。
2. 公元2018年前後,即有台灣嘉義真○禪寺的了○大師,在台中教授、執行並完成斷食命終的實際案例。如今在台灣醫療、安養界以及居家安寧照護等團體的響應、倡導之下,已經蔚然成風!
3. 事實是:即使根據耆那教「斷食善終」的教義,也不是那麼草率的認知、許可與執行。
4. 春江居士精研、修習佛法,身為佛弟子理當更謹慎地比對耆那教義與世尊正法律的差別,並依經依律明辨「是、非、善、惡」而作出正確的抉擇,才不致於誤導未來千千萬萬的佛門信徒。
※※※哀悼:世間無常,賢者已逝,無量功德流芳教界,追思的敬意與謝意化成縷縷心香,祈願居士離苦得樂,嗚呼哀哉!尚饗!
2025/9/5 slake 哀悼於台中。
(感謝尊者們的開示,謝謝淑敏法友協助校閱。)
圖片說明:春江居士傾注一生心血所完成的偉大功德事業
擷取.JPG
題主想要暗指斷食善終 = 自殺?
1. 對「斷食善終」是否可以結合善巧方式去用當代視角去詮釋嗎?我覺得是可以的。
而不是像題主一樣直接把這個詞和“外道”聯繫在一起,想要讀者有先入為主的判斷。
2. 見1,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在現代醫學和法律和道德的基礎上也不是沒有依據, NDR 有同樣的性質的普世價值觀和道德基礎。VSED 在美國, 在病人清醒和自主的情況下的自我意願 在法律層面屬於非-非法, 而歧義的區域在於是否應該把食物和水當做醫療手段。 那麼我們純粹的道德層面來談這個問題了。
3. 暗指莊老的最後手段 是 ”草率的認知、許可與執行“?判斷的根據從何而來?還是覺得所有的「斷食善終」都是草率的?
4. 題主如果暗指他人 沒有”謹慎地比對耆那教義與世尊正法律的差別“, 那麼就應該指出題主認為的差別, 一句”會誤導他人”未免無根無據, 也是草率了。
所以個人覺得要批判 就要徹底, 而不是隔靴搔癢式的beat around the bush
我一直覺得這種臨終問題始終是
trust your practice, not ”yourself“, 哪裡有那麼多應該不應該, 都是因果。
--
會有追悼會會講到因緣, 有了具體的證據 才可以判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