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回覆文章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07-04, 17:32

公佈欄(11)

主旨:茲由李香鈴法友倡印、贈《無我vs.非我》一書
說明:
1. 《無我vs.非我》一書綱要如下:
(1) 第一章:無我——一個流傳逾2500年的古老迷思(9篇)
(2) 第二章:非我——一個被華人扭曲了1600年的佛教關鍵字(3篇)
② 「非我」有別於外道的「有我」與「無我」
②「非我」的認知與「知法、見法」相關
③ 即使認同「非我」也不見得知法、見法、得法
(3) 第三章:辨識尊者的言論(5篇)
① 知法、見法、得法、不由於他
② 尊者譚尼沙羅的論述《非我策略》(曾銀湖中譯)
③ 尊者菩提的評論《非我作為策略和本體論》(曾銀湖中譯)
④ 尊者譚尼沙羅的答辯《描述的侷限》(曾銀湖中譯)
⑤ 結論:一切法非我
2. 感謝林淑敏、許瑩華兩位法友的細心校閱以及李香鈴法友的護法熱忱,才能促成本書的出版因緣。
3. 歡迎助印、贈:如有其他法友願意隨喜助印贈者,請在2024年7月20日前以私訊或e-mail:silverlake60@gmail.com 告知。
4. 徵求流通處:歡迎各地區社團、網路社群或fb版主協助流通此書。有意願者請在2024年7月20日前以私訊或e-mail:silverlake60@gmail.com 告知。
5. 請幫忙分享此公佈欄,讓世尊的正法律得以彰顯。謝謝大家!

目錄樣本:
擷取.JPG
擷取.JPG (39.3 KiB) 已瀏覽 3179 次
最後由 slake 於 2024-08-13, 16:4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07-07, 05:45

緊急致謝與致歉!

主旨:助印贈《無我vs.非我》的款項已足額,婉謝大額捐款!
說明:
1. 感謝各方舊雨新知踴躍參與法布施活動,公佈欄貼出一日一夜之間印贈書款已足額。
2. 原本請大家「隨心所樂而施」即可,但因款項已足夠,懇請不要再大金額贊助。
3. 助印款項運用說明:
(1) 包含編校、美術設計、印刷、國內發送及海外空運費等行政費用等,初版先印贈500本。
(2)有鑑於電子書逐漸取代實體書的時代來臨,初版贈完後,將視各方需要而逐版以數位印刷方式追加印贈;必要時,舉行《無我vs.非我》讀書會以期推廣、弘揚世尊的正法律。
(3)如有剩餘款項,將用於製作「法鏡室系列叢書」電子書等事宜。
(4)各位贊助者如有異議亦請於2024/7/20前以私訊告知,以便退款。
d50bc373-5f8d-4273-bab6-547bae588744.jpg
d50bc373-5f8d-4273-bab6-547bae588744.jpg (20.71 KiB) 已瀏覽 3111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08-13, 16:49

2024年盂蘭盆節贈書《無我vs.非我》消息:

1. 主旨:一切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
2. 說明:
(1) 漢傳佛教的東亞文化都把盂蘭盆節(8/18)視為最重要的供僧節日。
(2) 《無我vs.非我》一書釐清了2500年來被漢、藏、南傳歷代祖師大德所混淆的無我邪見,是一份跨越時空、殊勝的供僧法禮(Dhamma Gift for Shangha)。
(3) 贈書有限,歡迎大家儘速預約索取(請自付郵費),以世尊的正法供養您最敬愛的尊親師友。
(4) 歡迎各佛學寺、院、系、所、禪修中心和讀書會批量索取贈書(免付回郵)。
(5) 感謝各地流通處熱心參與法施活動,並祝所有讀者都能知法、見法乃至得法眼淨。

流通處:
美國流通處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新加坡流通處
林勇偉LIM YONG WEI (fb私訊索書)
803A #05-144 KEAT HONG CLOSE SINGAPORE 6818
e-mail: wei34@live.com

香港流通處
Kenix To (fb私詢索書)
e-mail: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越南流通處
黃傑Huỳnh Kiệt (fb私訊索書)或TEL 0908881108
7-13, đường 53A, P. Tân Tạo, Q. Bình Tân, TP. HCM, Việt Nam.

馬來西亞流通處: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TEL: 60125306408

台灣流通處
1. 台北:鄭先生
e-mail:jjvc1688@yahoo.com.tw
2.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3.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4.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 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5.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無我vs.非我》一書的封面
擷取.JPG
擷取.JPG (48.13 KiB) 已瀏覽 2886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09-07, 10:00

《無我vs.非我》序(首段摘要)
序:
兩千五百多年來,對於「我」字,佛教界始終傳承著一個歷史悠久且深植人心的古老論述,直到現代的佛教大師和學者仍然依此「三段論述」的邏輯來詮釋「我」的定義,茲簡述如下:
1. 所謂「我」,必須存在著實質的、永恆的、不變的本質。
2. 現實的「我」(個人身分認同)卻是由不斷地變化、消失的緣生元素(五蘊)所組成的。
3. 由此可導出結論:無我。
事實上,佛陀所引述的「我」字,包括了所有世俗和外道所認知的種種不同的「我」,並非只侷限於「常我」。……(詳見實體書)
各地流通處贈書 動態消息:
1. 美國流通處:持續接受贈書預約中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2. 香港流通處:持續接受贈書預約中
Kenix To (fb私詢索書)
e-mail: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3. 新加坡流通處:贈書已空運送到,提供大陸法友索取(自付郵資)。
林勇偉LIM YONG WEI (fb私訊索書)
803A #05-144 KEAT HONG CLOSE SINGAPORE 6818
e-mail: wei34@live.com
4. 馬來西亞流通處:贈書已分贈各方,目前只剩5本,請速索取!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5. 越南流通處:贈書已空運送到,通關手續遇困難。
黃傑Huỳnh Kiệt (fb私訊索書)或TEL 0908881108
7-13, đường 53A, P. Tân Tạo, Q. Bình Tân, TP. HCM, Việt Nam.
6. 台灣流通處:贈書已分送所有流通處,各團體批量索取贈書請洽下方「3.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1. 台北:鄭先生
e-mail:jjvc1688@yahoo.com.tw
2.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3.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4.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 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5.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贈書送抵流通處,歡迎各界儘速索取贈書!
unnamed (1).jpg
unnamed (1).jpg (1.42 MiB) 已瀏覽 2693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10-03, 10:10

3.2 譚尼沙羅尊者的論述:非我策略
中譯《非我策略》(1)

簡介:這是作者於1993年2月在巴雷佛教研究中心講授「安般念禪修的背景」的課程內容。
原文:《The Not-Self Strategy(非我策略)》1994版
作者:譚尼沙羅比丘(Thanissaro Bhikkhu)
中譯:曾銀湖(2023年於台中)

佛教書籍經常敘述佛陀最基本的教義之一,就是沒有靈魂或自我存在(漢譯:無我)。當然,不同的書以不同的方式詮釋這個教義。有人認為無我,但仍有根據道德準則所產生的因果業力,在死後持續運作著;還有人認為沒有獨立的我存在,但是確實以一個高我或大我作為底蘊,與萬物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係。然而,無論詮釋的方式為何,任何讀過這些書的人都必須假設,佛陀一定在某個地方說過「無我」。
但如果你搜尋巴利藏經(現存最早的佛陀教法的紀錄),你不會在任何一篇經文中,找到佛陀或祂的弟子曾作出這樣的陳述。事實上,在一篇經文《相應部44.10經》中,佛陀被直截了當地問及是否「有我」?祂拒絕回答。在另一篇《中部2經》,祂將「我沒有自我」和「我有自我」的兩種知見,並列為「見結(中譯註:知見的束縛)」,一個志在從痛苦中解脫的人,要善於避免這種束縛。此外,祂還指出「我是否存在?」和「我是否不存在?」都是不恰當的禪思方式,一個以正確的方式趨向體悟的人,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禪思方式。

如果查看早期的耆那教經典(這是我們了解當時的耆那教徒,如何看待早期佛教徒的最佳資訊來源),我們發現,當耆那教討論其他對手體系的教義時,他們只在有關順世教派《Lokayata》或享樂主義思想時,才會提到無我的觀點。享樂主義者提出了無我的觀點,作為他們將感官欲樂,視為人生最高目標的理由之一。至於佛教徒,耆那教徒則抱怨,不可能從「這些愚人」那裡得到關於「我是什麼?」以及「我是否存在?」的明確答案。

那麼”Anatta”或「非我」的教義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看一看最原始的資料,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佛陀在其教法的整體架構中給予該教義的定位。

在進行這一步之前,首先要注意佛陀自己對其教義本質的一些評論。
1. 佛陀表示,雖然在覺醒的過程中祂學到了許多,但祂只教授那些有助於祂的聽眾從苦惱中證得究竟解脫的東西《相應部56.31經》。因此,我們必須知見祂所有的教法──包括非我的教義──主要從它們如何解脫心的作用來看待,而不僅僅是對真實現象的簡單描述。
2. 佛陀進一步表示,祂始終都說真話。祂甚至連一個可能是虛假,卻有助於達成目標的陳述都沒有想過《中部58經》。因此,非我教義不能像某些人想讓我們相信的那樣,被列為「方便的虛擬」。
3. 佛陀還說過,有兩種人曲解祂的教義:(a)那些應該由教法中推斷出定論,卻不從中進行推論的人;(b)那些不應該從教法中推斷出定論,卻從中得出推論的人《增支部2.25經》。既然佛陀自己不曾從非我的教義中推論出「無我(漢譯:無我)」的隱意,因此任何推斷出這種觀點的人,都是在曲解祂。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將非我教義,視為解脫心的一種手段,而不要試圖推論超出該範圍的事物。
4. 最後,佛陀說,有四種類型的問題:
(1) 那些應該得到明確(是或否)回答的問題,
(2) 那些應該以反問回答的問題,
(3) 那些應該予以擱置不答的問題,
(4) 那些應該給予分析式或有條件回答的問題《增支部4.43經》。
對非我教義的典型解釋告訴我們,佛陀對於「有『我』存在嗎?」這個問題會給予一個有條件的回答──「不,但是……」──然而,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有一次佛陀被問到這個問題,祂保持了沉默,這表明這個問題應該被擱置不答。當祂的侍者阿難問祂為什麼時,佛陀給出了祂沉默的四個原因:(詳見《無我vs.非我》一書)

附錄:增補贈書《無我vs.非我》已空運送達海外流通處,歡迎索取
香港流通處
Knix To (fb 私訊索書)
e-mail: 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馬來西亞流通處: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美國流通處(持續接受預約)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台灣流通處(持續贈書)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說明:美籍尊者譚尼沙羅
下載.jpg
下載.jpg (6.99 KiB) 已瀏覽 2463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11-13, 16:57

3.3菩提尊者的評論:非我作為策略和本體論
原文:《Anatta as Strategy and Ontology(非我作為策略和本體論)》
出處:《探究佛法(Investigating the Dhamma: A Collection of Papers)》2015年初版,P.25~34。
作者:菩提比丘(Bodhi Bhikkhu)
中譯:曾銀湖(2023年於台中)
3.3.1介紹
本文將以回應譚尼沙羅 (Ṭhānissaro Bhikkhu)的論文《非我策略(The Not-self Strategy)》作為開始,但在評論他對佛教「非我(anattā)」的解釋過程中,我將介紹個人認為更符合經文原意的觀點。

我對其論文的回應是正反兼具的──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我的異議則不容小覷,這是源自該論述中所表達的觀點,與我自己對「非我教導」的理解之間的基本差異。首先聲明我的結論:我同意譚尼沙羅尊者所言:「佛陀並沒有將他的『非我教導』明確而有系統地表述為『無我(There is no self)』的空洞論斷」──這正是當今許多佛教解說者所宣稱的主張。我也同意「佛陀的『非我教導』是為了實現一個務實的目的,它並不是純粹的哲學理論,而是作為一個專精思惟的主題」。但我與譚尼沙羅尊者分歧的問題在:「非我」即使在早期的經文中,是否可以令人滿意地、簡單地被理解為一種解脫的策略而不涉及潛在的本體論?我認為非我的教導既是務實的又是本體論的,我並不認為這兩種觀點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我堅持反對譚尼沙羅尊者的觀點,可以簡要說明如下,前三點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我如此區分它們是為了更方便,而不是因為這樣的區別比較有說服力。
(1) 非我的教導之所以能作為解脫的策略,正是因為它可用以糾正對於有情存在本質的誤解,乃至本體論的錯誤。它經由促進對有情存在本質的正確理解,特別是對照著我們個人自身的存在,來完成這項任務。
(2) 佛陀對於非我的教導與其實際目的並無任何相互矛盾,但它還是涉及了一種隱含的本體論──它排除了真正存在的實質性自我。對佛陀來說,肯定實質自我存在的教義,就是邪見的例證,是一種錯誤的本體論,將一個純粹概念建構的知見,視為真實的有情存在,而沒有相應的真實基礎。對佛陀來說,這些錯誤的本體論乃是解脫的障礙,它們源自無明和貪愛,它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而增強了我們對於渴愛和執著的傾向。為了消除貪欲與執取,這些錯誤的本體論必須被糾正,這得要通過發展正確的智慧(sammappañā)來完成,它顯示了現象為非我,即欠缺我或任何其他種類的實質本體。
(3) 非我的教導就是這個本體論的結果,因其具有解脫的效用而被提出。對非我的瞭解,可以觸發覺醒的經驗,因此導致解脫,正是因為它揭露了真實的本質。這種本體論,教導與事物真實的本質相應,賦予明確和究竟內明(觀)的經驗。換句話說,深入非我的內明(觀)就是一種正見。之所以稱為「正確」,是因為它根據事物真實的本質來知、見事物。
(4) 正見與邪見之間,正解與曲解之間的區別,不僅是為了仍在修習中的弟子們而暫時地提出,它對已經證得解脫的阿羅漢同樣有效。即使是阿羅漢也會繼續修持非我的專精思惟,不是為了證得什麼尚未證知的,而是因為這樣的專精思惟仍然能夠產生其他的利益。

現在我將更詳細地闡述這些觀點。(詳見《無我vs.非我》一書第3章)
附記:尊者的標題雖提到「本體論」,但不代表尊者主張有實體或神我,請讀者切莫望文(題)生義,擅加論斷!建議仔細閱讀書中全文。

《無我vs.非我》贈書流通處:
1. 美國流通處: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2. 香港流通處:
Kenix To (fb私訊索書)
e-mail: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3. 新加坡流通處:提供大陸法友索取(自付郵資)。
林勇偉LIM YONG WEI (fb私訊索書)
803A #05-144 KEAT HONG CLOSE SINGAPORE 6818
e-mail: wei34@live.com

4. 馬來西亞流通處: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6. 台灣流通處:
1. 台北:鄭先生
e-mail:jjvc1688@yahoo.com.tw
2.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3.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4.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 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5.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說明:菩提尊者(Ven. Bodhi)
下載 (1).jpg
下載 (1).jpg (7.8 KiB) 已瀏覽 1954 次
最後由 slake 於 2024-11-18, 18:1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12-05, 15:10

贈書消息:增補美國、馬來西亞、越南流通處贈書已到位,歡迎索取!
說明:
1. 美國流通處提供贈書:《香陰密碼》、《史念原始佛法》、《無我vs.非我》。
2. 馬來西亞流通處提供贈書:《史念原始佛法》、《無我vs.非我》。
3. 越南流通處提供贈書:《無我vs.非我》
4. 感謝美國流通處Tiffany法友布施美國境內贈書郵資,免費寄贈該地區的讀者,並熱心服務、回饋讀者意見。
5. 感謝馬來西亞流通處Tneh Poay Ean法友自費影印裝訂《史念原始佛法》贈書並布施馬來西亞境內贈書郵資,免費寄贈該地區的讀者。
6. 感謝越南流通處黃傑Huỳnh Kiệt法友自費影印裝訂《史念原始佛法》、《無我vs.非我》贈書提供越南地區的讀者。
1. 美國流通處: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2. 馬來西亞流通處: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3. 越南流通處
黃傑Huỳnh Kiệt (fb私訊索書)或TEL: 0908881108
7-13, đường 53A, P. Tân Tạo, Q. Bình Tân, TP. HCM, Việt Na
4. 香港流通處:持續接受贈書預約中
Kenix To (fb私詢索書)
e-mail: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5. 新加坡流通處:贈書已空運送到,提供大陸法友索取(自付郵資)。
林勇偉LIM YONG WEI (fb私訊索書)
803A #05-144 KEAT HONG CLOSE SINGAPORE 6818
e-mail: wei34@live.com
6. 台灣流通處:贈書已分送所有流通處,各團體批量索取贈書請洽下方「3.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1. 台北:鄭先生
e-mail:jjvc1688@yahoo.com.tw
2.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3.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4.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 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5.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美國、馬來西亞、越南國旗,歡迎各界索取贈書!
擷取.JPG
擷取.JPG (24.6 KiB) 已瀏覽 940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贈送《無我vs.非我》一書

文章 slake » 2024-12-27, 17:57

3.4 尊者譚尼沙羅的答辯:描述的侷限(再論非我)
原文:The limits of Description (Not-self Revised) /描述的侷限(再論非我)(美國2014)
英文原著:譚尼沙羅比丘(Thanissaro Bhikkhu)
中文翻譯:曾銀湖(2023年於台中)

佛陀曾經將他的教導分為兩類:
1. 一類是其意義已被充分地表述的,
2. 另一類是其意義必須被進一步推衍的《增支部2.24經》。
同時,他說,在處理第一類教義時,試圖從中引伸出進一步的含義,實際上是一種誹謗他的行為。當處理第二類教法時,不引伸出其進一步的含義,將是對他的誹謗行為。很遺憾!佛陀並沒有舉例說明哪些教法屬於哪一類。儘管如此,簡單的事實,他還是將整個教導區分為這兩個類別作出了一個重要的聲明:他並不是試圖對真相提出系統性一致的描述。如果他是這樣,那麼第一類教導的存在──不應該從中引伸推論的教導──就需承認是個失敗:試圖阻止他的聽眾探索他的某些陳述的含義,將會造成這些聽眾無法看到它們與系統的其他部分不一致的一種企圖。

但正如佛陀在許多場合說過的,他所有教導的本質都是為了導向解脫《中部29–30經》。換句話說,他的話絕不只是描述性的。它們主要是實踐性的:旨在對心智產生影響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照原樣相信他的話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其他情況下,最好透過探索話語的含義來達成。但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這些文字都不止於其表面。

這一點與佛陀對語言的使用和限制的觀察有關。在詢問關於一則表述的含義,一個標準經典的描述是:「在多大程度上是這樣?」換句話說:「在多少程度上,這是真的?」這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一則慣用表述,沒有更深的含義,只是導致解脫的證悟包括「直接知道指定的程度和指定對象的程度,表述的程度和表述指定對象的程度,描述的程度和描述對象的程度,辨識的程度和辨識對象的程度。」《長部15經》。要了解這些事物的程度,就意味著都要知道語言、描述和定義的侷限性,以及超越它們的東西──解脫(nibbāna涅槃)的不緣生的量度。
即使是初嘗覺醒滋味的入流者,據說也能看到感官辨識力的缺點,這等同於正見,並能擺脫其危險《相應部48.3經》(中譯註:瞭解五根的集滅、滿足和過患)。在通往覺醒的道路上,一個人以最高層次的正見來觀察感官接觸的生起和滅去,會被認為他進入了一種精神狀態,甚至對於六種感官世界「存在」和「非存在(non-existence)」(中譯註:菩提尊者譯為”does not exist”不存在)的念頭都不會出現。《相應部12.15經》(中譯註:佛陀指出「如實知世間集者,不生世間無見;如實知世間滅者,不生世間有見。」)在經歷過這樣的經驗──及成就的解脫──很難想像這樣的人會對世界上關於事物「存在(有)」或「不存在(無)」的任何說法,給予完全、無限的認可。真理即使當它是真實的,也有其侷限之處。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經文經常嘲笑那些捍衛一種觀點的宗派人士,當他們說:「只有這才是真實的,任何其他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的。」《增支部10.93經》

終極而言,為何需要超越言語和辨識,乃是來自於它們是由覺知和思想所虛構而成的事實,它們是從「名色」裡的「名」下而來的積蘊。如同所有五蘊一樣,即使是正見的陳述,在完成其作用之後,為了讓心能獲得解脫,也必須被捨棄。但更重要的是:一種覺知可能一路走來都是正確的,但它能走多遠是有侷限的,正如《長部15經》所指出的,看到那些限制是必然的。所以,在一段經文中,佛陀特別指認只有一件事是真的──解脫(涅槃)。

「且看這個世界,連同它的天神一起,
認為非我即是我。
根植於名色,
他們認為『這是真的』。
不管他們用任何術語來認定它,
它都會變成其它不同的東西,
這就是它錯誤的所在:
無常,
它的本質就是虛幻的。
不虛幻的本質就是
解脫(涅槃):
那些聖者們都
如實而知。
他們,透過突破障蔽
而知道真相,
免於渴愛的束縛,
而完全地解脫。《經集3.12經》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佛陀的用意,只是為了實踐而不試圖使它們成為準確的描述。祂從未涉入「有用的虛構的陳述」。正如祂在《中部58經》中所說,祂的話總是真實的、有益的、及時的。在祂的分析裡,如果任何陳述是錯誤的,祂絕不認為它們仍有可能是有益的或及時的。但是,當祂看到了超越語言之外的東西,並將語言之外的量度作為祂的教導目標之後,祂必定會對陳述的真實性的侷限非常敏感。這就是為什麼,作為一位老師,祂主要的關懷就是以使用真實陳述的方式,引導聽眾也以這種方式採取行動,從而導向解脫。這就是為什麼祂會避免回答,任何不會導入那個方向所陳述的話/問題。(在)經典裡,(我們)至少可以找到被佛陀或祂的阿羅漢弟子所擱置的60個問題,因為任何企圖要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會阻礙覺醒之道(見第八章問題的善巧)。

因此,在闡釋佛陀的教導時,重要的是,不要陷入學術偏見,試圖在其語言的網絡中捕捉覺醒者的觀點。此說法同時適用於兩個情況:
(1) 試圖從祂的話中得出暗示,來回答祂所擱置的問題──正如《增支部2.24經》所指出的,這等同於誹謗祂。
(2) 試圖將修行描述為,只是為了引導冥想者充分認同佛陀的教導,作為對實相的描繪。以這些方式在文字網絡中捕捉修行,就完全錯失了佛陀教導的意義和目的。

上述這些反思,源自最近閱讀了一篇對我在1993 年所寫的《非我策略》一文的評論。我那篇文章的論點是(可在散文集《Noble & True》中找到)──我在2013 年對該論文進行了修訂,使其論述更嚴緊和充分──佛陀的本意就是要教導非我(anattā),並不是要對形而上學/本體論的問題:「有沒有我?」作回答,而是要以此作為斷除對五蘊執著的策略,進而終結痛苦。我在兩個版本的文章中都指出,支持這一論述的主要論據來自,有一次佛陀被直截了當地問:「有我嗎?」…「沒有我嗎?」的問題時,祂保持沉默《相應部44.10經》。同樣地,在《中部2經》裡,祂也指出:諸如「我存在嗎?」、「我不存在嗎?」和「我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並不值得關注,因為它們會導致將人們束縛在「知見的叢林」和「知見的結縛」的結論中,包括「我有我」和「我沒有我」的論點。換句話說,任何要回答這些問題的嘗試都會變成建構偏離正確修行之路的旁門左道。
(未完,尊者的後續論述詳見《無我vs.非我》一書,歡迎向下列流通處索取!)

附錄:贈書流通處
1. 美國流通處:《香陰密碼》、《史念原始佛法》、《無我vs.非我》
Tiffany Shu (fb 私訊索書)
email: tiffanyttsao@yahoo.com

2. 馬來西亞流通處:《史念原始佛法》、《無我vs.非我》。
Tneh Poay Ean (fb 私訊索書)
NO6, LORONG MELUR , OFF JALAN RAJA UDA , 12300 BUTTERWORTH , PULAU PINANG , MALAYSIA

3. 越南流通處:
黃傑Huỳnh Kiệt (fb私訊索書)或TEL: 0908881108
7-13, đường 53A, P. Tân Tạo, Q. Bình Tân, TP. HCM, Việt Na

4. 香港流通處:
Kenix To (fb私詢索書)
e-mail:Kenixto1@gmail.com
TEL: (852)6106 1732

5. 新加坡流通處:提供大陸法友索取(自付郵資)。
林勇偉LIM YONG WEI (fb私訊索書)
803A #05-144 KEAT HONG CLOSE SINGAPORE 6818
e-mail: wei34@live.com

6. 台灣流通處:團體批量索取贈書請洽下方「3.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1. 台北:鄭先生
e-mail:jjvc1688@yahoo.com.tw
2.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3. 台中: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TEL 04-27011541丁秘書
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4. 嘉義:林俊雄(FB私訊索書)TEL 05-2277296,
0934-002339嘉義市東區宣信里國光新村100號
5. 台南:歐陽逸(fb私訊索書) TEL 06-3584582, 0937-367048
e-mail:ouyang.ey@msa.hinet.net

圖片說明:荊棘的叢林
包括「我有我」和「我沒有我」的論點,將會導致人們被束縛在「知見的叢林」和「知見的結縛」的結論中,換句話說,任何要回答這些問題的嘗試,都會變成建構偏離正確修行之路的旁門左道。
southeast.jpg
southeast.jpg (79.97 KiB) 已瀏覽 426 次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