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教一件事:「苦與苦的止息」。

本專區以《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經文內容的比較研究為主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11-08, 22:50

Sorry英文不好>>[ truthful]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5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11-09, 18:44

leeyc2 寫: 1.去查了一下,是SN56.30.記得以前曾居士也似乎表示此經不可忽視,也不應斷言只是部派的產物
在別人的論文裏查到了原典資料,的確是出自SN56.30:

Yo bhikkhave dukkhampassati dukkhasamudayam pi so passati dukkhanirodham pi passati dukkhanirodhagaminipaṭipadam pi passati //[100]

比丘們!凡是真正見到苦的人,也必定見到苦的生起,也必定見到苦的止息,也必定見到導致苦止息的道。

============================================================

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我並沒有說這是部派的產物,如果確定的話,我會直說:「這是部派的產物」。不過,我倒是認為這句話有各部派傳誦上的差異性,像這句話說得這麼直接的意思在「說一切有部」的誦本中應該找不到。另外,闡釋「四聖諦」或「正見」相關的篇章經文,不論是「南傳相應部」、「說一切有部雜阿含經」或「別譯雜阿含經」,若缺乏修證者的講解,基本上,「有等於沒有」或說「有看到也等於沒看到」一樣。

在南傳的傳承中,只要能掌握好「SN56.30」這句話的要義,對於某些行者來說,從最初的證悟到最後的解脫都已經足夠了,經文並不是越多越好。個人總覺得「正見」在實際的證悟上的確深奧,但「正見」的表達與闡釋方式不見得需要複雜。

=============================================================

平衡性報導:Andrea Fella法師也有教「行禪」,也像很多僧人每日於固定的時間行禪。「行禪」大多偏重於「身念處」居多。「身、心念處」充份的修習,這樣在修行上應該可以獲得平衡。總之,真正修行僧的精進與修行環境的優越,通常在家居士很難與之相較。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5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11-09, 19:08

leeyc2 寫: 就是聽到了她的演講,才更重視起四聖諦來,因為印象蠻深刻的,就寄了一封文法不通的英文信到該禪修中心,表達一點感謝(他們很驚訝有遠在台灣的朋友聽到演講錄音檔,也感到很振奮)...;
同樣的意思與修行體驗---有關於「四聖諦」,也展現在兩本「阿姜蘇美多」的舊書,他以「四聖諦」修行多年,現在72歲,戒臘40,再過些年,也許這位阿姜又會成為我們懷念與尊敬的上座長老之一了。我在更久以前也曾介紹過他的書。可惜,有關於他的開示目前的中文翻譯也很少,而在阿姜查現在的中文書,讀者們大概都誤以為他還是一位年青的出家學徒,其實,歷經歲月的洗練與精進的修行,也早已經卓然成家了。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11-09, 21:06

peacecila 寫: ..,經文並不是越多越好。個人總覺得「正見」在實際的證悟上的確深奧,但「正見」的表達與闡釋方式不見得需要複雜。..
說點題外話:
我後來又寄了一封信去請教禪修中心的聯絡人一點問題:信中包括英文經文在內總共只五行,結果隔了好幾個月才到回信

因為這位法友去參加幾個月的禪修所以沒看到信;但是回覆我一封短信之前,他除了依自己的修行經驗.自己不同師長的教導.並查閱經典提供我參考外,更另外再請教過包括Andrea在內的三位師友,所以回信長達五十多行!

末了還說:您問的問題已經幫了我很多忙,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稍有助益! :o (後來才知道此人本身說不定是數學教授,也可能講演過SN22。59的(雜阿含33.34經)

>>可以知道他們不只深入經藏.也十分認真實修的,而且回答人問題是很慎重的..>>:佛法不是dogma,而是practice,而正見對這些人來說也並不只是opinion那麼簡單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5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11-15, 08:57

peacecila 寫: 雖然,在個人介紹時,她說,這是她自己的修行方式,她以此方式緊密禪修多年,不過,到了最後還是歸結到「四聖諦」的教法。但是,她為什麼會說這是她個人的修行方式呢?其實這種修行方式,經典查得到資料,並不是沒有。猜測國外的南傳佛教還是比較重視「修行次第」,像她起修就比較偏重「心念處」與「法念處」的修行方式,在南傳佛教中畢竟還是少見。
這個是我聽錯了,將「mindfulness meditation」聽成「my formness meditation」,所以,她原本的意思是說:以「正念禪」密集地禪修多年。所以,由此而延生的個人猜測:「但是,她為什麼會說這是她個人的修行方式呢?其實這種修行方式,經典查得到資料,並不是沒有。猜測國外的南傳佛教還是比較重視「修行次第」,像她起修就比較偏重「心念處」與「法念處」的修行方式,在南傳佛教中畢竟還是少見。」請看過的法友不用理會這段話。其實,後來想到「阿姜查」那一系的禪修方式,都是如此的學風:嚴持戒律,觀察心念的生起、變化、滅去,配合行禪、觀呼吸、不淨觀…長年修行。

頭像
duka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04-10-11, 08:00

Re: 我只教一件事:「苦與苦的止息」。

文章 duka » 2007-04-26, 15:53

peacecila 寫:常常聽到或看到學習南傳佛法的外國法師提到這句話,但這句話到底是出自雜阿含或相應部的何處呢?前些時候要寫些東西,卻遍尋不著,經文出處?如果有熱心的法友知道出處的話,麻煩請提供。
法友吉祥
  BHIKKHU BODHI 英譯的 相應部經典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p938
SN:22:85
.....I make known just suffering and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此句可參考 :lol: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