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區以《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經文內容的比較研究為主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07, 10:06
upasaka 寫:我猜想本經「如來 見法 真實 如住 無所得 無所施設」當初是由梵文逐字直譯,比對SN 22-85及SN 22-86對應句「diṭṭheva dhamme saccato thetato tathāgate anupalabbhiyamāne 」,《104經》本句除了多了「無所施設」及「如來」位置不同之外,其餘與巴利經文逐字直譯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由於漢字本身沒有像梵文與巴利文詞格以及語態的語尾變化,常常造成逐字直譯的漢文經句或詞解讀困難。
梵文與巴利文一樣都把句子的動詞放在句尾,而句中其他各詞次序若被變動,完全無損原意,必須由句中各詞的詞格及詞性決定句義。如果我的推測沒錯,那麼關鍵就是句尾動詞「無所得」、「無所施設」的解法了。
單就《雜阿含》文本考察。《雜阿含》提到「見法」的「見」當動詞「看見」時,大多與「知法、得法」或加上「入法」組成固定詞組一起出現,它被用來描述證初果的光景。若單提「見法........」,則大多「見」與「現」互用,是「於現世.......」的意思,。例如「見法自知得證:」、「現法作證:」、「得見法涅槃」等等。
至於「施設」,《雜阿含》裡的「施設」,有「備妥」的意思例如「施設大祀」,另有「安立」、「宣說」、「定義」、「描述」的意思,例如「施設多聞比丘」、「施設法次法向」、「施設世間」等等。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aller
- 文章: 285
-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由 aller » 2014-09-08, 16:41
請問萊特賀爾大德:
─對焰摩迦比丘說「 得不到、沒有概念於此世如來的真實性、實際性、堅固性。」之話後,焰摩迦比丘就會「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而讓焰摩迦比丘面對他人質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離?』時,能說出『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之類的話來。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08, 17:29
關於你的提問,請另詳細品味《雜阿含106經》及《SN 22-86經》。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aller
- 文章: 285
-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由 aller » 2014-09-09, 08:02
..................................................................................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問:「云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識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雜阿含104經這段話,全繞在「色、受、想、行、識」打轉!106經也是!
萊特赫爾前輩:您可不可以告訴小弟,
106經中─出現在尊者阿奴羅度面前的世尊,是不是如來?
104經中─出現在焰摩迦面前的尊者舍利弗,是不是漏盡阿羅漢?
要不然
為什麼要說「 得不到、沒有概念於此世如來的真實性、實際性、堅固性。」之話?
或
「在此生中,當真實的、實際的如來未被你發現時」之語?
因為,就在眼前,面對面!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09, 21:41
法友請忍一忍,先看我繼續怎麼說。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09, 21:47
如同巴利文,梵文常以被動句表現,但漢譯《雜阿含》裡卻極少出現「被+動詞」的詞例,那麼《雜阿含》如何標記梵文原典的被動動詞呢?這就要從貌似主動句的經文裡來仔細分辨了。
除了顯而易解的「為+名詞+所+動詞」語式之外,另有「所+動詞」的「所」、「可+動詞」的「可」常被用來標記原文動詞被動式。《雜阿含》例句很多,不勝枚舉。例如本經就有「如我解佛所說」。《46經》的「可閡 、可分」、「何所覺」、「何所識」等等。以上例句的「所」、「可」 都是被用來當做被動動詞標記。
當然不是全部「所」、「可」 都是被用來當做被動動詞標記,還要看語脈、語義以及主詞、謂詞....相關位置來決定。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aller
- 文章: 285
-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由 aller » 2014-09-10, 10:46
萊特賀爾法友‧博學多聞,於巴利文多有涉獵,眾所周知!不僅是位能善說法者,也是位善解惑者,是不可多得的善知識!
小弟洗耳恭聽!
不過,在聽聞大德說法之前,能不能先解解此篇另一部分之疑惑?
SN 22-85
.............................................
.............................................
「友舍利弗!我於先無知故,以起彼惡見。今聞具壽舍利弗之說法,則斷彼惡成見,於法則現觀。」
「友焰摩迦!有如是問汝者,[謂:]友焰摩迦比丘!漏盡之阿羅漢身壞、命終為如何耶?友焰摩迦!有如是問者,當如何答耶?」
「友!有如是問我者,[謂:]……為如何耶?友!有如是問者,則如是答,[謂:]友!色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受、想、行、識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友!有如是問者,則如是作答。」
............................................
............................................
彼如實知無常之色為色是無常,如實知無常之受……想……行……識,為識是無常。
如實知苦之色為色是苦,如實知苦之受……想……行……識,為識是苦。
如實知無我之色為色是無我。如實知無我之受……想……行……識,為識是無我。
如實知有為之色為色是有為,如實知有為之受……想……行……識為識是有為。
如實知害者之色為色是害者。如實知害者之受……想……行……識,為識是害者。
彼不攝持不依色執為我體。不攝持不依受……想……行……識,執為我體。彼不依執此五取蘊而資長夜利益、安樂。」
...........................................
第一段文中,舍利弗說法後再次問焰摩迦─「 漏盡之阿羅漢身壞、命終為如何耶?友焰摩迦!有如是問者,當如何答耶?」;而焰摩迦回答─「 友!色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受、想、行、識是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已滅、已沒。友!有如是問者,則如是作答。」
→請問:
經文文意是不是「漏盡之阿羅漢其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是要等到身壞、命終之後,才會『已滅、已沒』」?─若是,那表示漏盡之阿羅漢還有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
第二段文中,舍利弗說法「彼不攝持不依色執為我體。不攝持不依受……想……行……識,執為我體。彼不依執此五取蘊而資長夜利益、安樂。」
→請問:
是不是「不攝持不依色執為我體。不攝持不依受……想……行……識,執為我體。」就能長夜利益、安樂?
那‧修行中不攝持的底線為何?怎麼做才叫「不攝持」?
修行中怎麼做才叫「不依色、受、想、行、識執為我體。」?
第二段文,是不是也代表「漏盡之阿羅漢還有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10, 16:12
我並未博學,而且對巴利文的認識非常粗淺,法友不要謬讚才好。
法友若要讀SN,我建議法友讀英譯版本,因為英譯版才能把巴利原典的詞性、詞格、人稱、句子結構(例如子句)....忠實地表現出來。若不得已只讀SN漢譯版,建議讀莊居士譯自菩提長老英譯版的版本。法友所引的元亨版我不喜歡讀,也不建議法友讀。若法友繼續引用元亨版來討論,請恕我難以回答。
法友上面的一堆提問,我認為它們只是閱讀不足所產生的問題而已.我還是建議法友真實地下功夫另詳細品味《雜阿含106經》及《SN 22-86經》。我覺得法友並未詳讀這兩篇。閱讀時請留意燄摩迦及阿諾樓陀共同犯的錯誤、舍利弗與佛陀如何階段地用相同方法去除他們的錯誤、確認他們已去除了錯誤、經文最後歸結等等。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aller
- 文章: 285
-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由 aller » 2014-09-11, 08:30
萊特賀爾大德:您誤會我的意思了!小弟不是在問兩經中行者的謬誤,而是在問此經文的某個糾結點。
下面,茲就莊春江居士版本重 Po一遍:
─
....................................
「焰摩迦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你:『焰摩迦學友!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其身體崩解;死後會怎麼樣?』被這麼問時,你會怎麼回答?」
「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我:『焰摩迦學友!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其身體崩解;死後會怎麼樣?』
當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回答:『學友!色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受……想……行……識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被這麼問時,學友!我會這麼回答。」
.......................................
他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色為『我的真我』;……受……想……行……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識為『我的真我』。
由於不攀取、不緊握這些五取蘊,為他導向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
第一段文:
經文文意是不是「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其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是要等到身體崩解,死後,才會都已被滅而消失了。』」?─若是,那表示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活著時還有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
第二段文:
是不是「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色為『我的真我』;……受……想……行……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識為『我的真我』。就能為他導向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那‧修行中「不攀取」的底線為何?怎麼做才叫「不攀取」?─( 北傳中「不著」,南傳譯作「不攀取」,菩提長老譯作「對之,他不成為被占用的」)
修行中怎麼做才叫「不緊握」?─( 北傳中「不受」,南傳譯作「不緊握」,菩提長老譯作「對之,他不執著」)
第二段文,是不是也代表「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活著時還有無常、苦之色、受、想、行、識。」?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4-09-11, 20:31
「焰摩迦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你:『焰摩迦學友!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 ,其身體崩解;死後 會怎麼樣?』被這麼問時,你會怎麼回答?」
當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回答:『學友!色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受……想……行……識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 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 』被這麼問時,學友!我會這麼回答。」
May All Beings Be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