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本專區以《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經文內容的比較研究為主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Dogbert » 2017-06-25, 22:03

serendipity 寫:
2017-06-25, 09:51
所以說:
「六根 六塵 六識」 都是「
「想思 意行」才是「心法」

這說明:大乘經典說有「第七識」。這是符合「阿含」所說的法理

「第七識」就是指:依心轉的「想思 意行」
五陰(蘊)除了色陰(蘊)外,其他四項受、想、行、識又稱四無色陰(蘊),這意思就很明顯了。建議你先把佛法基本名詞先了解再來下結論。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serendipity » 2017-07-15, 09:47

Dogbert 寫:
2017-06-25, 22:03
五陰(蘊)除了色陰(蘊)外,其他四項受、想、行、識又稱四無色陰(蘊),這意思就很明顯了。建議你先把佛法基本名詞先了解再來下結論。
《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一(568)》
想思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想思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我所說的【想思意行】與你所提五陰中的【受想行識】,
兩者是不一樣的內容
--------------------------------------------------------------------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一 (273)》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
受想思

觸俱生受想思
你所提五陰中的【受想行識】是由【】而來。

而我所說的【想思意行】是直接依心轉

很清楚,是你自己搞不懂兩者的不同
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7-07-15, 10:1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serendipity » 2017-07-15, 10:05

《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一(568)》
想思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意行
想思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一 (273)》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
受想思


這兩段經文分別提到【想思意行】與【受想思】
請注意,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內容
----------------------------------------------------------

觸俱生受想思
這個【受想思】,是色陰發生後,由所起的四無色陰

而【想思意行】則是直接依心轉
它並不是由【】所起

這個【想思意行】是大乘經典所講的第七識染意
《釋摩訶衍論 龍樹造》
...眾染合集而生故名眾生。而無別自體。唯依心為體。是故說言
依心而轉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Dogbert » 2017-07-15, 11:26

識蘊的定義就是六識,跟心、意一樣都是心法,這是佛法的基本觀念,經文我就不貼了。

為了把大乘的第七識套用在佛法裡,曲解佛法關鍵名詞定義,把第七識在佛法中找位置放,然後對於明顯的錯誤能迴避就迴避,這種其實很常見,不過都是白費功夫。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serendipity » 2017-07-15, 11:41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一 (273)》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俱生受想思

--------------------------------------------------------------------------

上面兩段經文都是在講五陰發生的過程
《雜阿含經》是略說。《中阿含經》則說得更詳細。

五陰發生的過程是:
1. 根塵識三事和合,名為色陰
2. 隨「觸」而有受想行識(受想思) - 四無色陰

請特別注意《中阿含經》中「有念」兩字

有念」就是先前所說的「想思意行」。
五陰(色受想行識),就是「想思意行」所發起的
即所謂「一念心動,五陰俱生

所以說,「想思意行」與「受想行識(四無色陰)」是不一樣的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serendipity » 2017-07-15, 11:45

Dogbert 寫:
2017-07-15, 11:26
識蘊的定義就是六識,跟心、意一樣都是心法,這是佛法的基本觀念,經文我就不貼了。
識陰的這種定義,不是佛經講的

這是你從一些雜七雜八的書,學來的
我建議你把《中阿含經 卷第七(30)》先看懂
特別是「有念」兩字是指什麼???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相應部SN12-66經對雜阿含291經中「世間所念諦正[端正]之色」下的定義

文章 Dogbert » 2017-07-15, 20:43

雜阿含經(61)
...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


識就是六識,這是佛法的基本概念。當你從基本概念就開始扭曲時,接下來的結論也沒什麼好提的,貼再多經文也沒用。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