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8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無定無無定
2019-02-09, 22:4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無明、愛兩者都是惑,是放在一起說的,所以有無明必定會有愛,有愛也必定會有無明。 我觀察因緣用的是我自己簡略法,我覺得簡單的說因緣的話,就是集(惑+業)——苦。沒有必要想得太複雜。 只要知道從集是什麽,知道集滅則苦滅,就可以去修道了。 我不是經典通,嚴格來說,只是用經典來做經驗的印證。 內觀是我行之有年的修習方式,以心念住為主,其他為輔。這過程當中,察覺到“我”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種欲的形成原因。這裡的欲指的是動機,不是指愛欲。任何的動機都成了我觀察的理由。而最後我發現到的是,所謂的欲到最後都指向於“我”的原因。色受想行識蘊等都是欲所造成的。剎那停止五蘊的運作時,心也同樣會滅。心一滅,“我”即不...
無定無無定
2019-02-09, 18:3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按照狹義的結生解釋,識入母胎時稱為結生。所以我才認定結生是欲界才有的現象。但是廣義的結生心,是通三界的。所以我同意你的解釋。 然而業需要結合無明才會結生,這部份我認為有爭議。其中,是否每一個眾生結生都帶業?因為世界上的人口不斷的增長,且增長數量不斷的驚人。逝去的人再次往生也有不少是通往其他界的,因此並不排除有所謂的初次結生者。業是否成為轉生的因,我是質疑的。但是業是轉生趣向何界的主因,我是認為比較合乎事實。好比因貪欲而趣向餓鬼,因嗔恨而趣向地獄,因愚癡而趣向畜牲。由死亡命終之際的心境取決,故稱業報現前。 根據四聖諦的解釋,集諦是將貪愛視為苦諦的因。解決貪愛就能通往滅諦。所以,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
無定無無定
2019-02-09, 12:5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請問色界與無色界眾生有結生之說否? 其實結生之說是部派佛教才開始有的論述。佛並沒有明確的指出十二因緣的生指的是結生還是出生。因為色界與無色界的生,既非結生亦非出生。它就像是處於我們平常時作夢的情況一般的一種精神狀態。某些人可能會認為是一種電磁波。也有某些人會認為他們處於另一度空間裡。不論如何,色界與無色界是沒有繁殖過程的,這點是無庸置疑。也因此,色界與無色界的新生生命,不是結生,也同樣不是出生。 至於將有視為行與識的結合,這種講法,我沒聽說過。我只認為,旅行者搭飛機,需要的是機票而不是行李。其中,行李或包裹指的是業,而機票卻是貪愛與執取。至於有所扮演的角色叫做登機證。業隨身的觀念是正確的,但不...
無定無無定
2019-02-08, 11:2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當你採用逆觀十二因緣法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嗎?
到底是生緣於有,還是生緣於行?還是你說的生緣於識?
我之所以提此疑問,並不是辯論到底是什麼是對與什麼是錯。而是因為它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照三世因緣的方式解釋的話,那麼就會有這個問題。行被解釋成身口意行,那麼生緣於行似乎比有緣於行更講得通。那麼逆觀十二因緣法顯然就會有爭議。這意味著長久以來的解說方式一定存在著問題。
再則如果有指的是業有,以世尊的說法方式來說,為何不是直接採用業來說?取緣業,業緣生。豈不是更清楚?
無定無無定
2019-02-07, 12:5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不是這種解釋法的。
如果指業有,為什麼經文卻說是欲有色有無色有?再則有這個字巴利語的原始字義就是指存在,卻沒有說到跟業相關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有人把無明與行歸入過去世。如果如此的話,那麼究竟是過去世的行,還是過去世的有,造成此生的因緣?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到底是行緣此生抑或有緣此生?這在進行逆觀因緣法的時候會造成問題。
無定無無定
2019-02-03, 11:5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回覆: 131
觀看: 236398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首先談幾個問題: 佛陀沒有觀想教學嗎? 答案是有的。所謂的不淨觀以及白骨觀就是依靠觀想法的方式進行。而不是真的把人解剖給你去觀想。如果有人反駁以為是靠天眼觀察,那他真的是不懂天眼智的意義。天眼智講的是對於因緣果報的智觀。與俗稱的陰陽眼完全無關。 安那般那法的教學需不需要觀想? 答案是不需要。佛陀主張的是自然呼吸的過程中,如實的觀察呼吸。其他額外的方法,只會分散專注力。安那般那法是佛住世時,提供給僧眾們一種訓練專注力的方法,目的是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讓人進入近行定。屬於禪定入門前的修行方式。 現在人處於紅塵俗世當中,想靠安那般那修習禪定是有困難性的。我並不認為它對現代人適合訓練專注力,個人有個人的...
無定無無定
2019-02-01, 19:3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3932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我也不支持將色法稱之為物質界 理由如下: 若論及色界眾生及無色界眾生的情況時,如何作解? 若論先後順序時,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又該如何作解? 其實有很多事情真的不可考證,經典以文字形式記載已經是佛滅後數百年之事。在這之前,都是靠口口相傳。誰也不知道第一手經文究竟是何原貌。所以才會造成眾多部派。個人認為這也是演化過程的一種必然。部派佛教的存在,就是為了對於沒解釋清楚的名詞進行擴充性解釋。過深研習經典,有更多的問題會發生在主觀意識的自我作解上,它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其實我到目前為止,也還對十二因緣法的順序問題有疑惑存在。當然這種疑惑是因為嚴格...
無定無無定
2019-01-25, 12:1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印證很多初果的法師的方法問題
回覆: 7
觀看: 12989

Re: 印證很多初果的法師的方法問題

其實這種說法,說它正確也算,說它不正確也算。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說呢? 觀照是佛陀所教授的基本法,諸位亦以此為修習之根本。但是講到觀照心與諸法的部份時,似乎諸位的體驗並不夠深入。 當我們的心識時時刻刻不斷的在觀照自己的意識的時候,是否能夠如實了了別知自己的心念之中有如流水般的微細意念不斷的流動之中?是否能了知除了上述的微細意念之外還有一種被普遍所認知的念頭不斷的產生出想法?是否能夠了知在此同時還有一種被稱之為心態的細念?是否能夠同時亦如實了知 一種被稱之為心境或心情的感知?最後還有,是否能夠反觀回來,如實知覺知與觀照的自身,所謂的觀者又是何物? 如果有人是以這種方式了了別知,那麼同樣的事情,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