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6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Jotika
2023-09-20, 10:21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火(熱):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水: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

風: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 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地(堅硬):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尤其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應該是禪修觀“熱”的經驗談
Jotika
2023-09-18, 08:54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此經裡的觀世音菩薩,可以不斷"再生"為佛、辟支佛、阿羅漢、聲聞(小乘),甚至可以"降級"成為各種人或非人(畜生、鬼?)來說法,這看起來跟原始佛法的基本道理完全相反。------這應該是指,無論身處何處,環境多麽困難,只要有接觸佛陀正法,隨時都有解脫的可能, 只是法的即時性,在這裏被戲劇化了
Jotika
2023-09-18, 08:47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普門品是我此生中,跟佛教有所接觸的第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曾經被我天天念誦,還因此吃了一年素,但是學佛陀正法之後就沒碰過,幾十年後又看到,然後從五蘊即世間的觀點再看一次這部"小説(劇本)“

普門品還是有牛肉的: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聞名及見身:這應該是指”名與色“,只是被戲劇化了
Jotika
2023-09-18, 08:26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但能不能導向解脫關鍵是正見-------的确如此
如同鄔達摩尊者所説:
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在八聖道中,第一個是正見。為什麼它是第一位的?因為隨著我們的觀點(見),知識、思想和思維的隨之而來。有了思想,行動就會隨之而來(即言語、身體行為和生活)。只有見與智是正確的,其它的事情才會是正確的。我們在《吉祥經》——《加持(或祝福blessing)》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安排。第一個加持(或祝福blessing)是不與愚人交往或結交(bāla)。如果你不能遵循這一點,其它的加持(或祝福blessing)也是不可能的。
Jotika
2023-08-29, 18:42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這是小説常有的內容,有吸睛的部分(什麼人物都有,演川劇變臉也一定很好看),但也有作者的想要述說的主題,小時後喜歡野台歌仔戲,往往只記得刀光劍影,確忘了戲的主要的訴求。天龍八部就包含在上述的內容中。有沒有觀世音菩薩不重要,有沒有“觀 世音”比較重要。
Jotika
2023-08-27, 11:42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回覆: 8
觀看: 591

Re: 憶觀音、念觀音、原來自己是觀音

比喻的應該是“法的不待時節”或“法的即時性”:即現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
Jotika
2023-08-17, 21:10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呼吸與身(根)觸(塵)
回覆: 12
觀看: 18926

Re: 呼吸與身(根)觸(塵)

无痴 寫:
2021-05-31, 10:56
观呼吸,修止,是以概念法为所缘;修观,是以究竟名法和色法为所缘

修止,只是以触受确定出入息,所缘是出入息,不是触点,也不是触受
修止是準備好工具,好比做一個放大鏡
但是這個放大鏡,是一要個可移動的放大鏡(刹那定),才可以就近觀察各地生起的“蘊”,當然也可以看到蘊的消失。
所以沒有放大鏡,什麽也看不到,放大鏡倍數(4>3>2>初)越高看的越清楚,

我個人沒有根據的理解:
沒有刹那定是看不到蘊無常
Jotika
2023-05-01, 19:5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回覆: 8
觀看: 665

Re: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剛好尊者這一篇文章也有提到:
所有的道智與果(從入流聖到阿羅漢道)都以涅槃為目標。以涅槃為目標,煩惱亦止。因此,涅槃和煩惱的停止都有不同的層次。在Kosambi經中,從sotāpanna(入流聖)到anagāmin(不還者)只看到涅槃。就像往下看井裡的水,還沒有碰到水。只有阿羅漢能觸及水,捨棄一切煩惱。唯有道智果智,才能見涅槃。
Jotika
2023-05-01, 07:5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回覆: 8
觀看: 665

Re: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看過某位尊者的文章: 因緣滅是涅槃。涅槃是苦及其起源的停止。 因此,它可以分為因滅和果滅兩種,即煩惱(因)與蘊(果)作為例子;涅槃可以分成; ①有餘涅槃(sa-upādisesa nibbhānadhātu) ②無餘涅槃(anupādisesa nibbhānadhātu)。 這兩種涅槃就以佛陀為例。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是第一種涅槃,即摧毀煩惱(因),但肉身(果)還在。 80歲高齡,過世後無五蘊(果),是第2種涅槃。 我們也可以用三輪存在(3 vattas)來解釋它。這些是想要(貪 或煩惱)、行動(業)和得到(蘊)。它們是因果關係。沒有煩惱&業就無法運作。沒有煩惱&業就不會有五蘊的升起...
Jotika
2023-04-20, 09:4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色只涉及有生命的東西嗎?
回覆: 26
觀看: 1639

色塵 與 名色

謝謝樓主&版主清楚的解釋,非常好!

另外請教,我們一般是用什麽定義來區分色界定(rupa-jhana)及無色界定(arupa-jhana),因爲裏面也有一個“色(rupa)”字,色界定的定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