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處於安止定的狀態,然後心在內部自行開發智慧。
--------以下是只是我的看法和疑問, 是否正確您需要多方驗證:
安止定無法觀, 無法觀, 既然無法觀如何開發智慧?
有 47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 2023-11-29, 12:25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四諦八道真的是根本佛法嗎?
- 回覆: 19
- 觀看: 1137
Re: 四諦八道真的是根本佛法嗎?
比如說我們修行了之後,聖道生起,心就會集中,進到安止定,然後在裡面開發智慧,
------是安止定 還是 近行定?
------是安止定 還是 近行定?
- 2023-10-29, 07:52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 回覆: 221
- 觀看: 230803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感謝指正! Dhamma Talks by Sayadaw U Candima (Sandima) ----------這應該是Sayadaw U Candima (Sandima)緬甸語的開示,存在錄音帶的開示 ----------由尊者 鄔達摩 長老翻譯成英文寫成書 ----------由Nanda 建立下列網頁: http://nanda.online-dhamma.net/a-path-to-freedom/ven-uttamo/dhamma-talks-by-ukkattha-and-candima-sayadaw/candima-a-noble-search/ 裡面提到的 owne...
- 2023-10-22, 09:28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 回覆: 221
- 觀看: 230803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以下是我翻譯 Venerable Uttamo Thera(尊者 鄔達摩 長老)的譯作 A Noble Search [Dhamma Talks by Sayadaw U Candima (Sandima)] It was near of entering the path. My teacher came back from the toilet, and opening the door, it was making the sound of chwee! And I regained my sati. When the mind arose in contact with the sou...
- 2023-10-02, 11:14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 回覆: 9
- 觀看: 363
Re: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雜阿含有兩處提到恐怖: A. 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離五恐怖,何等[為]五?謂:不活恐怖、惡名恐怖、眾中恐怖、死恐怖、惡趣恐怖,是名五恐怖。」--------->但是好像沒有相對應巴利文,跟四力也對不上 (雜阿含670經) B. 什麼是熄滅的五種恐懼和危險?比丘們啊,不殺生……不予不取……不邪淫……不妄語……戒除發酵和蒸餾等致醉物 ……這五種恐懼和危險都被消除了----------> 這個有相對應巴利文 (雜阿含845經) 須陀洹具足四種入流支: 他具足哪四種入流支?在此,諸比庫,聖弟子已對佛……對法……對僧伽……堅定信心,並具足戒德。受到聖者的喜愛。他具有這四種入流支。 其中”具足戒德“,就...
- 2023-10-02, 09:02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 回覆: 13
- 觀看: 437
- 2023-09-30, 22:23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 回覆: 13
- 觀看: 437
Re: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感謝樓主分享此經 四禪中的第一禪 (First Jhana),有下列項目: 尋 (Vitakka): 伺 (Vicāra): 喜 (Pīti): 樂(Sukha): 一心 (Ekaggatā): 尋 (Vitakka): 是指初起的思惟或注意的放在目標上(所緣的相,或業処)。 Vitakkasaṇṭhānasuttaṃ: Vitakka--saṇṭhāna--suttaṃ 尋--------止息(抑制)-------經 所以我認爲此經就是在講禪修時(此處是觀呼吸)如何抑制雜念進入第一禪 (First Jhana)的“尋” 以下截取的經文是我看巴利文翻譯的Vitakkasaṇṭhānasutta...
- 2023-09-30, 06:48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 回覆: 13
- 觀看: 437
Re: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我不具指導資格,只能談談經驗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就是不能專注於所緣,我個人的做法是加強空气對於鼻孔附近的摩擦感,讓注意力拉回到這個“舒服“的感覺上
少事少務是必需的,是利用靜坐想公事?還是修行?還是休息?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此事,或混淆了,就散散步,運動運動,做做自己感興趣能專注的事,枯坐沒有進展,很傷身,也很傷心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就是不能專注於所緣,我個人的做法是加強空气對於鼻孔附近的摩擦感,讓注意力拉回到這個“舒服“的感覺上
少事少務是必需的,是利用靜坐想公事?還是修行?還是休息?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此事,或混淆了,就散散步,運動運動,做做自己感興趣能專注的事,枯坐沒有進展,很傷身,也很傷心
- 2023-08-17, 21:10
- 版面: 留言板
- 主題: 呼吸與身(根)觸(塵)
- 回覆: 12
- 觀看: 19433
- 2023-05-01, 19:56
-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 主題: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 回覆: 8
- 觀看: 873
Re: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剛好尊者這一篇文章也有提到:
所有的道智與果(從入流聖到阿羅漢道)都以涅槃為目標。以涅槃為目標,煩惱亦止。因此,涅槃和煩惱的停止都有不同的層次。在Kosambi經中,從sotāpanna(入流聖)到anagāmin(不還者)只看到涅槃。就像往下看井裡的水,還沒有碰到水。只有阿羅漢能觸及水,捨棄一切煩惱。唯有道智果智,才能見涅槃。
所有的道智與果(從入流聖到阿羅漢道)都以涅槃為目標。以涅槃為目標,煩惱亦止。因此,涅槃和煩惱的停止都有不同的層次。在Kosambi經中,從sotāpanna(入流聖)到anagāmin(不還者)只看到涅槃。就像往下看井裡的水,還沒有碰到水。只有阿羅漢能觸及水,捨棄一切煩惱。唯有道智果智,才能見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