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5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five123
2007-05-23, 21:3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輔助]安般念參考資料--呼吸解剖
回覆: 15
觀看: 21352

Re: hi 小鄭兄

qwer 寫:佛陀閉關是因定力是會退的 需要補一補 不讓人打擾的 果位才不會退
禪定力可能會退,果位是不會退的,
而佛陀閉關與這兩件事,沒什麼關係
five123
2007-05-01, 21:5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回覆: 26
觀看: 30956

雜阿含296經》經文所提及的「因緣法」就是緣起(paticcasamuppada)的異譯,而「緣生法」的原文paticcasamuppanna dhamma的語態是被動式過去分詞,因而玄奘在他翻譯的論書中都把它翻譯為「緣已生法」。 雜阿含296經提到: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你的方式是解說成:此"緣已生法"常住,"緣已生法"住法界 那"緣已生法"不是名詞嗎? 另外解釋成"緣已經生起的此彼"? 這樣末學也難以理解是什麼意思 末學是想:能夠不滅而常住法界的緣起,以現在的語言解釋,就如同是宇宙的自然定律一樣, 而定律與法則的意思差不多,因此用"法則"這個名詞 如果白話解釋成"緣已經生起"的話,這樣29...
five123
2007-04-30, 14:1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回覆: 26
觀看: 30956

有沒有實例來解釋你的"佛陀的教導從此開始淪喪"呢? 在緣生偈中已經提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在雜阿含53經也有: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佛陀已經把緣起的指涉範圍,無限擴大到世間諸法了 末學只是抄襲經典,再加點白話解釋而已,沒有個人的意見 嚴格而言,法字其實多餘 雜阿含298經有說明緣起法的基本定義(法說),和詳細意義(義說), 好像都有"法"這個字 原文: 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 緣起法 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 緣起法 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 緣起法 法說。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
five123
2007-04-29, 02:0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回覆: 26
觀看: 30956

果是-->正定 ---------------------------------------------------------------------------- 補遺: 八正道是四聖諦中的苦滅道跡聖諦,實踐此八正道, 就能達到不造作苦集(集有"原因"及"續集"的意思), 既然不造作苦集,那來苦的產生呢? 什麼是八正道的正見呢?正見就是對苦集滅道有正確的認識, 苦諦就是認識世間處處有苦 苦集就是苦的來源 滅諦就是知道世間苦是可滅除的 道諦就是八正道(滅苦之道) 具備這種觀念就是正見 為了完成正見的生活,當我們在生活中做任何抉擇, 都必須依循正見,對於每一個行動都要思惟, 考慮到這樣的身口...
five123
2007-04-29, 01:5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回覆: 26
觀看: 30956

四聖諦的修行次第: 四聖諦的修持架構,必須具足應知;應斷;應證;應修, 四個大原則,依先後次第順序來進行, 參考雜阿含382經: 於苦聖諦當知.當解。於集聖諦當知.當斷。 於苦滅聖諦當知.當證。於苦滅道跡聖諦當知.當修。 四聖諦必須依次第順序來進行,也就是按照苦集滅道的順序來修習, 而且是漸進現觀的方法,如果有人聽到四聖諦就頓悟了,完全瞭解了, 那就存在很多的疑點,不可採信他的說法 雜阿含436經: 如有四登階道。升於殿堂。若有說言不登初階。 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升堂殿者。無有是處(這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升殿堂。 如是。比丘。於苦聖諦未無間等。...
five123
2007-04-28, 21:1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回覆: 26
觀看: 30956

緣起法則與四聖諦略說

這是末學在別的網站剛寫不久的文章,有看過別介意.. 佛陀與阿羅漢的差別 一般學佛的人認為阿羅漢滅分段生死,但是變易生死未滅 所以必須再修行菩薩道,斷盡無明,證無上菩提,才滅變易生死..等 但是就末學從阿含的角度而言,佛與阿羅漢都是究竟解脫者, 沒有所謂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的問題, 這可以從雜阿含75經得知: 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 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 意思是說,佛陀與阿羅漢的差別,只是佛陀無師自通, 阿羅漢是聽聞佛陀的教法而得解脫的 那麼如來的解脫和阿羅漢的解脫有何差別呢? 那一種解脫比較殊勝呢?...
five123
2007-04-01, 10:0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問正念, 正知, 正覺之間有何同異, 謝謝!
回覆: 3
觀看: 9289

正知來自於專注,正念是念住所緣,正念強時,才有能力覺察身心的本質,
正知可以幫助你知道自己當下的身體舉動;感受;起心動念,
正念能讓你透視當下一切現象,變化過程
簡單說正知就是念念分明,正念是清楚明白覺知當下現象的一切過程..

具足正知正念,可以完成正定: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
淨念一心(只有由內心平衡所生起的正念正智之正定)

再來觀察無常(無常觀);觀察離貪(捨觀);觀察無欲(無欲觀);觀察滅(生滅觀)
最後苦被滅除了,達到心解脫,完成正覺(菩提)
five123
2007-03-31, 21:1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應該如何觀察當下的身心?
回覆: 22
觀看: 25251

建議一下,慈蓮寺大願法師,修行阿含道有20年以上時間
經驗很豐富,末學很多知識都源自於大願法師
慈蓮寺禪修的資訊如下:
http://www.tzulien.org.tw/8-1.jsp
five123
2007-03-26, 21:3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應該如何觀察當下的身心?
回覆: 22
觀看: 25251

如果不嫌棄,可以參考末學的文章,
有簡單介紹四念處的修行方法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1100
five123
2007-03-25, 17:4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有無生法忍這種東西嗎??
回覆: 2
觀看: 5677

看起來,真是令人忍不住想笑,末學沒學過無生法忍 不過如此直接的翻譯,只能說佩服 三果聖者已經捨離欲界一切的貪愛,也包括自己身心(五蘊)的貪愛 對於生死有何牽掛?有何恐怖?為什麼要怕死? 無生的話當然就沒有時間,所以他的特徵也就是不動,沒有心念, 什麼都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證無生法忍的人,根本沒事似的就出定了 入定時,不動,沒有心念,什麼都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世間禪定,經由 靜態專注所緣 ,達到放空,無思無想的境界, 沒思想當然什麼都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不知道 要完成阿羅漢,所修的禪定是出世間定,經由 動態專注所緣 , 輕鬆柔軟明覺,清楚明白覺知當下現象的一切過程,入定出定也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