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132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peacecila
2023-11-22, 20:2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既然無我、也無眾生(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這的確是疑問:“如果真的無眾生,佛陀何必教授眾生佛法?”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世間”,這有可能是所謂的“無相(不取相)三昧”,定境的一種。 阿姜查開示有講過,他修行時經歷過: “世間崩滅,一切消失。”但不久就恢復,可見定境也是無常,無法持久不變。 現在的教法經歷過歷史演變,有些地方變得很混亂,譬如有可能將定境當做解脫知見來教化他人或者聽者誤解開示,不斷以訛傳訛。 所以在修行教法上,把握住四聖諦、緣起法、八正道即可,讓修行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修行的效驗是智見煩惱減少,趨向心解脫。” 通常會覺得迷惑的時候:“就是...
peacecila
2023-11-20, 18:5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佛法的聖法印為緣起法,依於緣起就不能將“無我”當作必然。

五蘊的“集”與“滅”,既“苦”的集與滅,緣起就是在講苦的生起與消滅,但苦藉由載體(五蘊)而顯化(有點像附魔作用),消滅載體沒有用,就好像有人誤以為自殺就可以解脫苦一樣沒用。必須看清五蘊的無常,對五蘊不再愛欲染著,才能徹底解脫苦。

經文有如下的經義可參考:

愛染五蘊則魔染。

愛喜五蘊則於苦愛喜。

於五蘊不離貪則不離生死輪迴。

心不解脫則不離老病死。
peacecila
2023-11-14, 20:0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五蘊滅:雜阿含66經,於五蘊不生樂著、愛喜。

其實,好幾篇經文都是這樣解釋五蘊滅(=心解脫)。
peacecila
2023-11-14, 18:2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直接説“無我”是沒有意義的事。相反的,討論“我見”如何生起、如何滅去,就會瞭解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我見”生起的時候,痛苦就會跟著生起。
peacecila
2023-11-14, 17:3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雜阿含57經,於五蘊見我為無明緣行,此為緣起的開端;五蘊不見我,則緣滅。
peacecila
2023-11-14, 17:2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雜阿含56經有提到,修行的重點應於五蘊不生愛、不生瞋,此為無漏法。

三毒是“我見”的特徵,於五蘊生愛、生瞋,此為無明,為有漏法。如對於五蘊生起強烈的控制欲望:“欲令如是、不令如是”,都應心生警覺。
peacecila
2023-10-05, 14:26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自問自答
回覆: 21
觀看: 732

Re: 自問自答

這問題邏輯本身就不正常,如果説“無我”,那現在這個“問話者”是誰?兩個無我的人,有什麼好聊的。

如果本來就“有我”,那又有什麼好質疑的?這種問題也問得太不自信了。

不答他是正常的,不管回覆有無都是錯的。

備註:
曾寫過“雜阿含經有我、無我的三種回答方式”一文。
peacecila
2023-10-01, 17:4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回覆: 13
觀看: 421

Re: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另外,不要忽略了“伺”(觀察、評估)。一定要為觀呼吸建立一個基礎的評判標準,這樣才知道是有效的觀呼吸,還是無效的觀呼吸。
peacecila
2023-10-01, 17:3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回覆: 13
觀看: 421

Re: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在觀呼吸時,覺察到不善的念頭,該如何處理? 從“親近善知識”的角度去思考,必須迅速的遠離惡念,畢竟時間很寶貴,一天之中可以用來專心禪修的時間很短暫。觀照呼吸也不是唯一的禪修方式,如果思惟法義有幫助,就趕快轉到思惟法義,經典的禪修方式很靈活多元,不必要都卡死在觀呼吸,禪修時的經歷也只是一個過程。 不需要跟惡念廢話,迅速的轉身離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之後就會發現一切成空,之前的痛苦掙扎隨著轉念都不會存在了。 當然,惡念通常都起源於生活,生活的問題還是必須去處理。 為什麼觀呼吸時,反倒生起惡念呢?一方面表示這個時候觀呼吸不是適當的所緣。另一方面也可以思考什麼時候觀呼吸才是適當的所緣?這也是一種學習過程。
peacecila
2023-09-01, 00:1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21
觀看: 230428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幾個常見誤區: 1、名詞的施設都是為了修行滅苦而服務,言語只是為了表達內涵,但現在的佛教關於“非我、無我”的話題都被過度解讀、濫用。雜阿含經講非我與無我都是立基於緣起、無常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不談這樣的前提,直接論說“非我、無我”,則毫無意義。 2、不會直接指著一個人(不論是自己或他人)去判讀說,這個人是非我、還是無我?而是說,“緣意、法生意識,無常變易、苦、非我”。(六根、六觸、六塵皆如是説)。 3、成就入流時,三結俱斷,不會只斷一結,而且是顯正破邪,知道苦與苦滅之道才斷盡三結,不是因為懂了非我、無我之論。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已經看懂了“何謂非我、無我”,但是依然對修行滅苦覺得迷惑,這就很說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