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392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lkjh
2013-08-22, 18:5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天人擁有前世的記憶”的原始出處是哪裡?
回覆: 14
觀看: 20583

大德真正所言甚是 雖然在台灣有許多不滿在醞釀,但若看看其他國家 ,像埃及一鎮壓就死了一千人, 在更多地方, 有更多令人絕望的故事. 有時也恨自己,怎地修行如此差, 無法忍受蟑螂,也無法受辱不怒, 也無法.... 幾乎佛陀說要戒除的沒一樣戒的除, 我有時感到絕望想哭泣, 有時會想自暴自棄, 真難啊! 法友您好,看到您的文章,我想起我以前也看到蟑螂就很煩惱,但是有一次我突然發現蟑螂是可以用掃把掃出門外或窗外的,後來我經過練習就可以很快掃除蟑螂了 方法是看到蟑螂先切勿驚動它,先拿掃把以及將門打開以及將蟑螂到門口之間的障礙清除,牆邊的放置物搬開因為蟑螂會沿著牆邊走,完成準備開始後,訣竅是蟑螂多半是沿...
lkjh
2013-07-18, 01:5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是業?是因果?是緣起?
回覆: 15
觀看: 21695

"I thought: 'I recall once, when my father the Sakyan was working, and I was sitting in the cool shade of a rose-apple tree, then — quite secluded from sensuality, secluded from unskillful mental qualities — I entered & remained in the first jhana: rapture & pleasure born from seclusion, accompanie...
lkjh
2013-07-07, 18:4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是業?是因果?是緣起?
回覆: 15
觀看: 21695

peacecila 寫:
又譬如,中阿含某篇經文講到佛陀苦修失敗時,回憶年少時,在無憂無慮的身心狀態下進入初禪,回憶這樣的禪悅經驗也讓尚未覺悟前的佛陀瞭解這才是禪修的正道。因為,這篇經文很特殊,透過這篇經文,讓佛法學徒深刻地瞭解到--佛法一直都是「樂行道」並不是「苦行道」。知見有問題,不得其法,才會讓修行佛法變成「苦行道」。

試試看,修習「慈心」,祝福自己與他人,這修法也十分微妙,可以讓人心中瞋恨盡散,心念純淨。
曾先生也說過他很難回到大學時的禪悅經驗,我個人很小時候也有類似經驗,可否請教您是否記得那部經典是中阿含哪部經?或一些片段?謝謝
lkjh
2012-11-30, 06:4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佛陀與聖弟子的區別
回覆: 9
觀看: 14005

Re: 佛陀與聖弟子的區別

dqyin 寫:佛陀與阿羅漢弟子,同為解脫者,有什麼不同呢?我日前生一念:佛陀是圓滿者,聖弟子雖然解脫,但是境界上不如佛陀圓滿。好比都是大學畢業生,佛陀門門功課滿分,聖弟子卻可能只是達到及格線,或者個別功課比較突出。請各位同修指正。
賢友可參考此經

諸比丘!諸佛之佛境界,是不思議,無須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亂、苦痛。諸
比丘!修定者之定境界,是不思議,無須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亂、苦痛。諸比丘!
業異熟是不思議,無須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亂、苦痛。諸比丘!世界之思惟是不思
議,無須思議;思惟此者得狂亂、苦痛。
諸比丘!此等四種之不思議,無須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亂、苦痛。」
增支部4.77
lkjh
2011-03-24, 07:4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解悟禪法(暫定名)
回覆: 204
觀看: 175324

賢友有看過禪相嗎?何形何色?
lkjh
2011-03-05, 03:1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解悟禪法(暫定名)
回覆: 204
觀看: 175324

解悟禪法已經是主題了,不用一直重複吧.
lkjh
2011-03-01, 19:5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佛陀為何聽捨小小戒?
回覆: 39
觀看: 48822

lkjh 寫: 法師:那佛陀豈不是說了句廢話?
尊者:古代的義註解釋說:佛陀之所以使用不定語氣,是因為他預見到馬哈咖沙巴(Mahà Kassapa,摩訶迦葉)尊者在第一次結集時將不會捨棄任何學處。《彌林達問經》中解釋佛陀說這句話是為了考驗僧團。
或許佛陀早知道這句話的試煉效果,讓僧團一次分為上座和大眾,而不是漸漸分離而變得混沌不清 純粹猜想 :)
lkjh
2011-03-01, 10:2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佛陀為何聽捨小小戒?
回覆: 39
觀看: 48822

覺悟者喬達摩是不是曾經說過必須以戒為師?如果他真的說過,為什麼又會說可以捨棄小小戒,還有到底什麼才是小小戒?如果以戒為師,那麼持戒不破就是對喬達摩導師所說正法的遵循,既然如此,有為什麼會說可以捨棄小小戒? 看下面這篇文章可以知道,上座部尊者瑪欣德比庫說沒有這回事的 法師:尊者您好!我對南傳佛教很感興趣,知道她在許多方面都很好地保持了佛陀在世時的風貌。但是,我們對南傳佛教一直以來的「保守」態度卻難以接受。 尊者:如何保守呢? 法師:比如你們不會考慮來到漢地後作些變通嗎?例如你們所穿的衣服,可否考慮在裡面也穿著咱們漢傳的大褂呢? 尊者:對於我們來說,比庫所穿的袈裟必須符合戒律的規定,要按一定的尺...
lkjh
2011-02-26, 23:5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如何鑒定果證?
回覆: 36
觀看: 45466

freshman 寫:我個人的體會是,在最初見道的那段時間裏,對於道是原則性的看到,還不是很具體,很詳細;隨著修道的漸次進行,“道”開始慢慢豐滿、具體起來----就像上面的那個氣球比喻。
解悟兄有見道的體會? :)
lkjh
2011-01-21, 08:3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南傳菩薩道的研究
回覆: 66
觀看: 70529

辟支佛在佛陀与其佛法住世时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出现在两尊佛住世之间无佛的时期。佛陀无师自通地觉悟四圣谛及有能力教导他人觉悟它。辟支佛也是无师自通地觉悟了四圣谛,却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教导与使他人觉悟。在亲自觉悟了道、果与涅盘之后,他无法解说这些证悟的体验,因为他没有掌握对于这些出世间法的恰当文字。因此,辟支佛对四圣谛的智慧(dhammabhisamaya,法现观)被论师们譬喻为哑巴的梦或文盲农夫无法以文字来形容的生活体验。因此辟支佛已自渡,然而却不能渡他。 辟支佛可以为那些出家为比丘的人剃度,他们也可以教人「等正行仪学」(abhisamacarika),说道:「你应该如此平静地向前走、向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