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UYY007
2011-10-06, 14:5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我見到苦了嗎?
回覆: 25
觀看: 32839

linbaodain 寫:由於潛意識中有一強烈的自我,因此面對一切急速的生滅現象時,產生一種因無法對其掌控的無助、徬徨、挫折感,這便是苦的生起,它是因執取後所產生的心識作用。徹見法的現象是無常、無我,苦便無從生起,但苦的滅除是漸次的,因此修行是有法次法向,絕非剎那可成的。須知我們的身心也是法,確切的認識自己就是滅苦的最佳捷徑。
“急速的生滅現象時”
佛經中並沒有所謂的“急速的生滅現象”,不知法友從何得出來的
UYY007
2010-05-12, 13:1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如何知道證初果?
回覆: 276
觀看: 873337

anicca 寫: 因此,諸位是不是應該珍惜當前的福報,好好禪修呢?聊天和辯論容易使人喪失正念,諸位千萬不要上癮。
賢友!

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意思, 望共勉之!
UYY007
2010-05-12, 11:0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如何知道證初果?
回覆: 276
觀看: 873337

四預流支者: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這不就是我所說的, 只要依據方法,了解法義,既可依教修習。

了解法義中就已包含四預流支。

我也說過沒有老師的討論,可有可無。

至于你所說的“沒有老師、前輩的指點,閉門造車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你能說說會有什么樣的不好結果呢??
UYY007
2010-05-12, 08:2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如何知道證初果?
回覆: 276
觀看: 873337

討論在經論方面或許有點幫助。
但是一旦牽扯到修證方面,就有自說自話不知所云的現象。

身為聲聞弟子,如何修習,其方法,法義,南傳佛法早就具備,
只要依據方法,了解法義,既可依教修習。

沒有老師的討論,可有可無。
UYY007
2010-05-09, 06:4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如何知道證初果?
回覆: 276
觀看: 873337

housyang 寫:
IanTsai 寫:敢問解悟法友的證量是? 初果或是更高?
基本上的討論,我同意解悟法友的觀點,質問證量是有些唐突了。法義如果需要展示證量才可以討論,這已經遠離佛法的本質了。
離佛日遠的時代,討論佛法是有點不著邊際。
就算是佛陀在世時,也是修習的時候多, 論法的時候少。
沒有證量或實際經驗的討論大多流于揣度, 想當然耳。
UYY007
2010-05-08, 11:4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解釋無色界眾生的存在?
回覆: 17
觀看: 24872

metta 寫:我們以經典為依據,包括依據經典的合理推論。經典不可能對你想知道的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
換句話說,就是毫無根據。

十二因緣是針對欲界的眾生而立的,所以不能套用到色界和無色界。比如在色界,就沒有鼻、舌、身的凈色根

如果十二因緣是針對欲界的眾生而立的,那還提什么色界和無色界。
況且有誰見過色界天人? 又如何得知色界天人是沒有鼻、舌、身的凈色根?
UYY007
2010-05-06, 05:4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解釋無色界眾生的存在?
回覆: 17
觀看: 24872

metta 寫: 十二因緣是針對欲界的眾生而立的,所以不能套用到色界和無色界。比如在色界,就沒有鼻、舌、身的凈色根,那麽顯然六入處就不全,就不能把和六入處有關的文句直接套過去用。
請問這是根據那部經典 ??
UYY007
2010-04-04, 08:5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五識是否能同時生起
回覆: 43
觀看: 48638

既然心識是剎那剎那的生滅

我人都無法觀察的到,那又如何能斷言

何者是想?? 何者是識呢??
UYY007
2010-04-01, 08:0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五識是否能同時生起
回覆: 43
觀看: 48638

potato 寫:
upasaka 寫: 我認為這是想。
Mahanama 寫: 我也認為這屬於『想』,不過大多數人似乎對『識』情有獨鍾 :lol:
謝謝兩位法友。我發過上帖,隨後也曾仔細分辨了一下,也覺得這屬于“想”。而覺知到這個“想”,這才是意識。呵。 :)
請問’想‘跟‘識’有何不同??
UYY007
2010-04-01, 07:41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六識與心意識
回覆: 22
觀看: 28568

Re: 六識與心意識

lxd127 寫:
Dogbert 寫:經典中六識的識心、意、識的識是否有差異?
我認為沒有差異。
六識里的眼識跟耳識會是一樣嗎?

六識中的意識也不見得是心或心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