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2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shiong1234
2023-09-07, 19:2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一個初學佛法的疑惑和納悶
回覆: 9
觀看: 2693

Re: 一個初學佛法的疑惑和納悶

Dogbert 寫:
2023-08-28, 14:41
涅槃是無明滅,後面十一支自然也沒了,所以你說的這些等於是畫蛇添足。苦的定義在苦聖諦有說,苦集、苦滅聖諦講的一定是十二支,怎麼到你口中苦滅聖諦就變成只有滅"心苦"了?

話說,要推翻佛法的基本架構,應該要有個好理由吧?
[涅槃是無明滅,後面十一支自然也沒了]不是這樣解釋哦!搜尋一下明觸與無明觸的經典,明觸是十二支只生起前七支---->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後五支不會生起---->愛取有生老死。佛證道時是捨斷愛不是捨斷五陰或六根。
至於心苦請搜尋身苦與心苦的經典。
shiong1234
2023-09-07, 19:0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188
觀看: 225111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雜阿含經17》 色者非汝所應。宜速斷除。如是受想行識。非汝所應。宜速斷除。 斷除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 佛還有五陰 」這是出自你自己的妄想 佛經清楚說, 斷除色受想行識 後,才能長夜安樂(涅槃) 佛能看見,不代表祂是 運作五陰 使用肉眼 而看見 佛如果是用慧眼法眼 而知悉一切,這就不是五陰。 《長阿含經》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 生眼 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這樣可是大大的誤解17經,請搜尋以下網址的解釋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0017.htm 「大德!色不是我的,在那裡意欲應該被我捨斷;受……想……行……識不是我的,在那裡意欲應該被我捨斷。 該...
shiong1234
2023-09-07, 18:4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188
觀看: 225111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天地良心 寫:
2023-08-28, 10:59
你的說法 打臉你自己

你先前說五陰來自:六根緣六塵 生六識(根塵識和合)
而世尊用法眼看見 聽見.....這根本不符合【六根緣六塵 生六識】根塵識和合,五陰構成的條件

世尊不是因於五陰 而能看見 聽見....這才是佛烴所說的 :如實知 如實見
世尊用法眼看見 聽見...也是透過六根緣六塵 生六識,根塵識和合而來的,這那裡不符合,你可以再提出來?
世尊如果不是因於五陰而能看見 聽見....那請問世尊因那一陰而看見聽見的....
shiong1234
2023-08-28, 09:4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十二因緣是否涉及到外緣的問題
回覆: 14
觀看: 31811

Re: 十二因緣是否涉及到外緣的問題

十二因緣的每一個幾乎都是在說個體生命的内部緣起,似乎並沒有真正涉及到外緣的問題。 只有名色這個緣支中的色可能和外緣有關,因爲這裡的色根據一些經文來看,好像指的是受精卵。雖然這個受精卵也是屬於個體自身的,但在識還沒有結生前,應該屬於識外的緣法。 一旦識和色結合最後變成内六入后,這個色法也成爲個體的一部分内緣了,所以十二因緣並沒有過多涉及外緣的問題。 也就是說,十二因緣最後說到的苦,都主要是從自身找原因的,並沒有考慮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比如那些天災人禍造成的苦,十二因緣並沒有提到,也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法。 這並不是說十二因緣本身有什麽問題,因爲十二因緣是從根本内因的角度來討論苦的,並不考慮外界因素...
shiong1234
2023-08-28, 09:1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一個初學佛法的疑惑和納悶
回覆: 9
觀看: 2693

Re: 一個初學佛法的疑惑和納悶

leo1984 寫:
2023-02-06, 22:58
抱歉,我又問了一個貪嗔癡的問題,今天想了想

因緣法本來就沒有我,我竟然在擔心會不會後有

自證就是他證,當下如是
我們還是凡夫有貪嗔癡是正常的,在還沒證初果前都還有我,所以會擔心也是正常的。
確實,永斷無明就證十二因緣與涅盤,先從解十二因緣就有兩種不同解說,一是三世十二因緣,一是當下十二因緣,這兩種解說相差甚遠。
涅槃是憂悲惱苦(心苦)的止息,而第十二支因緣就是指老苦死苦憂悲惱苦(心苦)。
shiong1234
2023-08-28, 08:4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188
觀看: 225111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雜阿含經17》 色者非汝所應。宜速斷除。如是受想行識。非汝所應。宜速斷除。 斷除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 佛還有五陰 」這是出自你自己的妄想 佛經清楚說, 斷除色受想行識 後,才能長夜安樂(涅槃) 佛能看見,不代表祂是 運作五陰 使用肉眼 而看見 佛如果是用慧眼法眼 而知悉一切,這就不是五陰。 《長阿含經》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 生眼 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你說佛能看見不是用五陰,這是很明顯的錯誤,難道除了五陰之外還有其他陰嗎?那一部經典可找到。 佛用慧眼看到與凡夫之眼看到不同點在於,佛的五陰不繫縛貪嗔癡而凡夫的五陰繫縛著貪嗔癡,重點在這裏,而不是佛不用五陰在看用慧眼看,而是佛的慧眼是...
shiong1234
2023-08-05, 08:3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回覆: 146
觀看: 50736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您問到:受、想、行、識陰是四無色陰,無色陰難道是色法所緣嗎? 這是個好問題,自忖過,不無可能。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由於四大(是色,但不是四大所造色)極微,就像雙狹縫、延遲試驗,觀測尚且能影響(極微)粒子的行為,當五根觸境生受想思時,是有可能影響到四大的狀態,而引發意識的;拙文中提到的物理學家費舍爾就正在做此方面的研究。 回到經典上做討論,若意根不是色,想請問善知識,那是受陰? 是想陰? 是行陰? 還是識陰? 總不會是於五蘊外別有一心吧。 您問到:至於「名色是未來的身心及世界」這句話錯在哪其實很簡單,名色即五蘊,五蘊在過去、現在都有,哪裡是只在未來有名色呢? 五蘊、名色雖同為色受想行識...
shiong1234
2023-08-05, 07:1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188
觀看: 225111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相應部35相應101經/非你們的經 眼是非你們的,你們 要捨斷它 !……(中略)意是非你們的,你們 要捨斷它 !……(中略) 意識是非你們的,你們 要捨斷它 !……(中略)意觸是非你們的,你們 要捨斷它 !……(中略) 「要捨斷」根境識,這確實也是經典講的 「捨斷眼耳鼻舌身意」應該是指, 捨斷眼耳鼻舌身意的 功能 ; 眼耳鼻舌身意則仍然存在 這樣理解,不只尊重經典說法,也解除你對"佛陀仍有眼耳鼻舌身意"的疑惑 捨斷根境識不合理,因為佛還有五陰。 捨斷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也不合理,因為佛還會看聽嗅等...功能。 合理的都不見得是佛法了,不合理的肯定不是佛法。 捨斷貪瞋癡就合理,因為還有沒有貪瞋癡...
shiong1234
2023-07-23, 07:2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188
觀看: 225111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天地良心 寫:
2023-07-04, 21:44
我是依照shiong1234法友講的話, 而做出相對的回應

他說「五陰是根境識合和之緣而生
這表示:如果捨斷根境識,五陰就無從生起

依照他的說法,邏輯就應該是這樣
修行不是捨斷根境識!想想佛還是有根境識啊!
shiong1234
2023-07-23, 07:1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回覆: 8
觀看: 661

Re: 請教:證得涅槃後,會退回到有煩惱的狀態嗎?

Dogbert 寫:
2023-07-03, 08:21
一、我前面是說,你沒有心苦的說法是"多餘"的。換句話說就是沒抓到重點,而不是否認佛、阿羅漢會也會生病,事實是涅槃沒有任何"苦"的問題。

二、經中的"身苦患、心不苦患"是初果能達到的成就,但那未必等同涅槃。

三、再簡單來說,不因病痛而覺得苦是佛法的成就之一,但不是佛法的全部。所以解釋涅槃就不能用這種不精確地解釋方式。
涅槃沒有任何"苦",是印度當時一般民間的說法,佛證得涅槃還有病痛身苦,可見在佛法的涅槃是指心苦而言,而這心苦就是指第十二支因緣---老死苦幽悲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