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natta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anatta » 2004-09-27, 19:21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此是苦、應知苦、已知苦。

此是集、應斷集、已斷集。

此是滅、應證滅、已證滅。

此是道、應修道、已修道。

三轉者;

此是苦集滅道叫定義理論,即初轉。

應知斷證修叫實際的實驗,即二轉。

已知斷證修叫成功或證道,即三轉。

漸次實驗,一起成就(無間等=at the same time)!

佛說:「凡是真正見到苦的,也必見到苦的生起,也必見到苦的止息,也必見到導致苦的止息之道。」祝福你!


三轉的另一類似說法:

法或佛陀的教法有三個層面,即:勝妙正法(saddhamma)

<1>研究教理 (parayatti)

<2>修行行道(patipatti)

<3>體證通達(pativedha)

「研究教理」即是鑽究記載佛陀的教示的聖典:經律論三藏。

「修行」是指戒定慧三學。

「體證」則是指通達出世間道與證悟聖果。

在它們當中,前者是後者的根基,

因為研究教理提供修行的方針;

修行則導向覺悟。

此教法是基於真實與良善而稱為「勝妙」,

因為依循佛陀的教法而修必定會趣向證悟至上殊勝的涅槃。

詳: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page 2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T ... -Bodhi.htm





三轉:三個智階

佛陀透過三個階段體證四聖諦。

因為沒有人可以教他,因此他靠自己體會三個智階。

1.諦智

第一智階,稱為諦智,他體會到:

(1)苦諦的十一種行式:(五蘊的)生,(五蘊的)老,(五蘊的)死,哀傷,憂慼,(肉體的)疼痛,苦惱(心靈的苦),失望,關於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所有的苦都是由於對五蘊的執取。

(2)苦之因(集諦):欲貪、色貪、無色貪(見1-4-5節「四聖諦」)。

(3)苦之滅(滅諦):涅槃是止息苦因(集諦)和果(苦諦)的法,因滅果即滅。

(4)滅苦之道(道諦):八正道是中道,是唯一可以滅苦的修法。

2.作智

這是以第一智階為基礎的實修。

苦必須靠修行來認知。

集(苦之因)必須靠修行來斷除。

滅(涅槃)必須靠修行來證得。

道(八正道)必須靠修行來發展。

3.證智

證智是成果,或認知所修的與四聖諦之關係的智見。

這三智(諦智、作智、證智)被看成是

「三層相關的智見和內觀」→與四聖諦有關的三種直觀智見。

佛陀在悟道的當夜經歷了四聖諦的三個智階

(他經歷了4×3=12階)三個智階(諦智、作智、證智),

每一智階乘上四個聖諦。

修行者要像佛陀一樣的滅苦,必先了解第一智階(諦智),

然後了解修法並遵循修法(作智)。

這兩種智慧配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要做的修行。

如果你了解每一智階(諦智),而修第二智階(作智),

然後乘上四個聖諦得到4×2=8,就是你現在的毗婆奢那修法。

如果你了解結果(證智)就是4×3=12,

亦即修行者已成就了出世間法。

在佛陀悟道不久之後的說法(初轉法輪經)之中,

他用以下的詞句描述三個智階。

諸比丘!我于此四聖諦,以如此三轉十二行相,

如實智見上未為完全清淨期間,諸比丘!

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眾世界、

不稱現等覺無上等正覺。

諸比丘!然我于此四聖諦,以如此三轉十二行相,

如實智見上已完全清淨故,諸比丘!

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門、婆羅門、人、天眾世界、

稱現等覺無上等正覺。

又於我智生、見我心解脫不動。此我最後身,不更受後有。

(南傳律藏大品第一大楗度)

詳:

http://home.kimo.com.tw/dhammachanda_1/naeb_1.html#1-2

智階

又有另一譯文:

然而,諸比丘!

一旦我對這三轉十二行相四聖諦的如實知見完全清淨,

那時,我就向諸天、魔、梵天的世界、諸沙門與婆羅門、

諸天與人的世間宣稱證悟無上圓滿正覺。


三轉的另一類似說法:

<1>知遍知(sacca-bana)

<2>應遍知(kicca-bana)

或審察遍知,或度遍知,或勸轉

<3>斷遍知(kata-bana)

或已遍知,或已作智,或證轉即完全清楚!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0-26, 00:00

三轉十二行由古至今一直有很多錯誤的說明,四諦三轉十二行是指四聖諦的每一個聖諦中都有三個修行次第,每個次第都有四個行為結果,共計有十二。

修行次第是:

1.苦聖諦:
A.這是苦聖諦
B.這苦聖諦應該被完全理解(復知)
C.這苦聖諦已被完全理解(已知)
2.苦集聖諦:
A.這是苦集聖諦
B.這苦集聖諦應該被捨斷(當斷)
C.這苦集聖諦已被捨斷(已知、已斷出)
3.苦滅聖諦:
A.這是苦滅聖諦
B.這苦滅聖諦應該被作證(已知當作證)
C.這苦滅聖諦已被作證(已知、已作證出)
4.苦滅道跡聖諦:
A.這是苦滅道跡聖諦
B.這苦滅道跡聖諦應該被修習(已知當修)
C.這苦滅道跡聖諦已被修習(已知、已修出)

以上是南傳四聖諦的三轉,每轉都會有我的眼生起(眼),智生起(智),慧生起(明),明生起、光生起(覺)。每轉中皆有此不同層次的四行生起。在括號中是北傳的翻譯。菩提長老的解說最為正確,其他都是大乘及中國自創的說法。

詳見:SN56.11及SA.379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0-30, 22:36

相應部的修行次序是不良的,四諦三轉十二行是整個修行次序,北傳經文才有把整個次序交待清楚。

1.四諦第一次四轉(聞法)︰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2.四諦第二次四轉(應知)︰
苦聖諦智(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3.四諦第三次四轉(已知)︰
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四諦,苦、集、滅、道,每次序皆見到此次序、對此次序的階段穫得智慧、對此次序的階段明白及對此次序階段的覺醒。是為四諦三轉十二行,修行需按此次序。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1-05, 18:56

四諦三轉十二行是整個修行次序,非常重要,很驚訝的是,多年過去了,這個主題不受到重視,也沒有討論,只成為高掛的佛學名相,換言之,在整個修行方式或版面,似乎成為論師的天下。四諦的第一次四轉(第一轉四行),都難以回歸經文,如何聞?更別說第二次四轉,佛要我們正思惟,不是讀書後思惟,而是修行一開始就要正思惟,觀生滅不是觀剎那生剎那滅,而是正思惟如何生如何滅,精準的說是知苦聖諦,而正思惟苦集聖諦與苦滅聖諦,而所有五蘊或六入的細說或實際操作,都是依據本經而展開的,讀懂了,四諦的第一次四轉正確了,自然就會知道某某一經是在說這十二行的那一處或次第。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善觀 » 2018-11-06, 12:49

bv4pr 寫:
2018-10-30, 22:36
相應部的修行次序是不良的,四諦三轉十二行是整個修行次序,北傳經文才有把整個次序交待清楚。

1.四諦第一次四轉(聞法)︰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2.四諦第二次四轉(應知)︰
苦聖諦智(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3.四諦第三次四轉(已知)︰
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四諦,苦、集、滅、道,每次序皆見到此次序、對此次序的階段穫得智慧、對此次序的階段明白及對此次序階段的覺醒。是為四諦三轉十二行,修行需按此次序。
四諦三轉十二行是説法次第,不是修行次第,因爲三轉裏說的方法都是世尊用過去式的話語介紹自己的心得,並沒有明確教導怎麽修行,而且三個層次涉及到修行的説法都是一樣的語句,都是“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你看了這句話能知道具體怎麽修行麽?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VPHC » 2018-11-06, 17:34

四聖諦就是修行方法,不只是理論的大綱。
具體的做法就是將當下的身心經驗辨認/劃分為四類: “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滅、“此”是苦滅道跡。也就是根據這個四分的框架來審視目前的心理狀態,而不對念頭做過多的聯想、延伸、編故事(因為這是叢林之見、荒漠之見、歪曲之見、動搖之見),例如討論八卦(王、賊、戰鬥、風花雪月)或思維超驗的本體論/形而上學(世界常/無常、世界有邊/無邊、有我/無我、終極實相、勝義諦、世界是一、緣起性空,等等),因為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義。所以在諦相應的很多篇經文會看到佛陀說:不要談論/思維種種世間思惟,而要談論/思維四聖諦,意思就是如此 - 佛陀不只是在提醒要避免閒談廢話,而是真的要我們運用四聖諦來審視身心經驗。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1-06, 18:49

VPHC 寫:
2018-11-06, 17:34
四聖諦就是修行方法,不只是理論的大綱。
具體的做法就是將當下的身心經驗辨認/劃分為四類: “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滅、“此”是苦滅道跡。也就是根據這個四分的框架來審視目前的心理狀態,而不對念頭做過多的聯想......
正說,如果不知道經文所述種種都是由四諦三轉十二行開展出來,自然不會依經修,如經文要我們由實知,集、味、患、離開始,細的說就是由於色喜愛,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開始,然後知色味如實知,然後.....。

簡的說就是由此(色受想行識)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滅、此是苦滅道跡,這裡,每一步做到了,就會有這一步的眼、智、明、覺。例如,此(色受想行識)是苦,學會了,就會:

1.見聞得什麼是此(色受想行識)是苦
2.擁有什麼是此(色受想行識)是苦的智慧
3.徹底明白什麼是此(色受想行識)是苦
4.覺醒什麼是此(色受想行識)是苦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1-06, 19:14

善觀 寫:
2018-11-06, 12:49
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b]”,你看了這句話能知道具體怎麽修行麽?
經文說的很清楚,要先知道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這個步驟是先要聞法,好好了解四諦的內容,明白了第一轉,就會知道下一轉要如何下手,也就是苦集聖諦已知當斷,細說略,因為,要了解很多篇經文,總之,第一轉有基礎了,就會知道第二轉由六處相關經文下手。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善觀 » 2018-11-06, 19:28

bv4pr 寫:
2018-11-06, 19:14
經文說的很清楚,要先知道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這個步驟是先要聞法,好好了解四諦的內容,明白了第一轉,就會知道下一轉要如何下手,也就是苦集聖諦已知當斷,細說略,因為,要了解很多篇經文,總之,第一轉有基礎了,就會知道第二轉由六處相關經文下手。
修行的次序是從四預流支開始的: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聞法是第二步。至於聞法后怎麽修,四預流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裡沒說必定從六處相關經文下手。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四諦三轉十二行相

文章 bv4pr » 2018-11-06, 21:58

善觀 寫:
2018-11-06, 19:28
修行的次序是從四預流支開始的: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聞法是第二步。至於聞法后怎麽修,四預流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裡沒說必定從六處相關經文下手。
那是四種入流分,指的是走入法流渡口的四个要素,還沒到渡口,屬第一轉。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