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善觀 » 2018-10-17, 12:14

VPHC 寫:
2018-10-17, 10:36
請問可以回答這問題嗎:
根據你的分類方式,「鼻」是色法嗎?若是,「當正觀察鼻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請問要如何觀察這個作為色法的鼻的無常呢?
鼻是色法,至於如何觀察,可以參看以下雑阿含經的經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眼無常,若眼是常者,則不應受逼迫苦,亦應說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無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善觀 » 2018-10-17, 12:16

善觀 寫:
2018-10-17, 12:14
鼻是色法,至於如何觀察,可以參看以下雑阿含經的經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眼無常,若眼是常者,則不應受逼迫苦,亦應說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無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繼續: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ogbert » 2018-10-17, 13:06

aller 寫:
2018-10-17, 09:44
四無色蘊不是炸雞,意根也不是嘴!嘴是不能夠造出炸雞的!不必閃躲!就如您前面所說的:「意根是如何生起四無色蘊?」,就以前面所提的眼當例子來說,意根是如何生起眼觸生受的?
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讓你更容易理解,結果卻變成閃躲了。受想行識也是法,人要領受法(受想行識)必須要有意根,就像是炸雞需要有張嘴才有辦法吃下肚一樣,這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受想行識四無色陰一直不斷生起,也一直不斷與意根碰撞生起意識,也就是三事和合,於是又生起更多的受想行識(法),又跟意根不斷碰撞不斷循環。你要問我誰先誰後,我只能說一個是不斷生起的法,一個是人領略法的能力,比誰先誰後其實有點問題。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aller » 2018-10-18, 07:40

Dogbert 寫:
2018-10-17, 13:06
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讓你更容易理解,結果卻變成閃躲了。受想行識也是法,人要領受法(受想行識)必須要有意根,就像是炸雞需要有張嘴才有辦法吃下肚一樣,這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受想行識四無色陰一直不斷生起,也一直不斷與意根碰撞生起意識,也就是三事和合,於是又生起更多的受想行識(法),又跟意根不斷碰撞不斷循環。你要問我誰先誰後,我只能說一個是不斷生起的法,一個是人領略法的能力,比誰先誰後其實有點問題。
版主這裡說無法確定先後!
然而,版主您於題首所發言的【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似乎已確定先後!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ogbert » 2018-10-18, 13:49

aller 寫:
2018-10-18, 07:40
版主這裡說無法確定先後!
然而,版主您於題首所發言的【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似乎已確定先後!
一、我沒有說「無法確定先後」,我是說「比誰先誰後其實有點問題」。
二、我看不出來「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這句話有誰先誰後的問題,一個是領受法的能力,一個是法,兩這性質不同。
三、要參與討論,基本中文程度還是要有,不要連這種白紙黑字的東西可以曲解,解釋這種東西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四、你如果要研究「心路」活動,南傳阿毗達摩有很詳細的解釋,但是不要把心的活動跟根混為一談,如果這是一樣的東西,佛陀也不必用不同名詞來表達。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VPHC » 2018-10-18, 14:08

善觀 寫:
2018-10-17, 12:16
繼續: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這段經文只是要你觀察六入處無常,而我的問題是:如何觀察無常?特別是六入處被(你)分為色法和名法之後在觀上面是否因爲色法和名發的差別而有不同的觀的方式?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善觀 » 2018-10-19, 07:58

VPHC 寫:
2018-10-18, 14:08
這段經文只是要你觀察六入處無常,而我的問題是:如何觀察無常?特別是六入處被(你)分為色法和名法之後在觀上面是否因爲色法和名發的差別而有不同的觀的方式?
六根都是緣生法,以此觀六根無常。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aller » 2018-10-19, 09:34

Dogbert 寫:
2018-10-18, 13:49
一、我沒有說「無法確定先後」,我是說「比誰先誰後其實有點問題」。
二、我看不出來「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這句話有誰先誰後的問題,一個是領受法的能力,一個是法,兩這性質不同。
三、要參與討論,基本中文程度還是要有,不要連這種白紙黑字的東西可以曲解,解釋這種東西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四、你如果要研究「心路」活動,南傳阿毗達摩有很詳細的解釋,但是不要把心的活動跟根混為一談,如果這是一樣的東西,佛陀也不必用不同名詞來表達。
您還是沒有回答問題!您於題首所發言的【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基本的中文程度應該有才對!既然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也就是說「意識、意觸生受、想、行」此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生起,這是你所要講的觀點;但是,四無色蘊只有「意識、意觸生受、想、行」嗎?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VPHC » 2018-10-19, 10:02

善觀 寫:
2018-10-19, 07:58
六根都是緣生法,以此觀六根無常。
你還是沒回答區分名法或色法在這過程中的作用是?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aller » 2018-10-19, 10:36

我不看阿毗達摩!那是後人的智慧,尊重!初看此處,本還以為版主有精闢的新見解,故而提問!想說您此論述是岀於何經?是不是自己眼盲遺漏!
沒錯!四無色蘊是法,意根依緣此法而衍生「意識、意受、意想、意行」等四無色蘊,這是經文明載;但也只限於「意識、意受、意想、意行」是依於意根而生起!總結說:《意根依緣前諸根所生起的四無色蘊,再生起新的「意識、意受、意想、意行」等四無色蘊。》所以,您的立論應修改為『意識、意受、意想、意行等四無色蘊是依於意根所生起的生理活動。』,才符合經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