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跡》簡介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10, 13:34

佛梵交錯並行的經證之(4)—《梵網經》

原始聖典巴利《長部經》第1經即是《梵網經》。根據經文最後一段的一則譬喻,其內容描述「漁夫在池塘裡撒下網,就能夠捉到水裡所有的生物。」而用來描述網的“Brahma”一詞則傳達了「梵天」的意思,所以這個譬喻也就點出了經題的意思,梵網—梵天所撒下的網。若參考寂天的疏文,那麼這個「網」是由魔王(Māra)撒下的。例如:別譯《雜阿含經》第25經提到,魔王甚至威脅要將佛陀捉入羅網中的偈言:「我心能化作,羅網遍虛空,沙門於我所,終不得解脫。」
佛作是念:「魔來嬈亂!」即說偈言:「世間有五欲,愚者為所縛,能斷此諸欲,永盡一切苦。我已斷諸欲,意亦不染著,波旬應當知,我久壞欲網。」
由此經文我們可以看出,這張由魔王使用44條(邪見)經線和18條(邪見)緯線交織而成的「天羅地網」,幾乎網羅了世間所有眾生,把眾生都困在這張猶如「金鐘罩」的羅網裡,永遠難以逃脫。相應於這部經的漢譯本則有:
(1) 《梵動經》—《長阿含》第21經,公元413年由佛陀耶舍誦出,竺佛念漢譯。
(2)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單行本,約於公元3世紀時,由支謙漢譯。

《梵網經》的內容由二部份組成:
(1) 第一部是敘述凡夫以「戒德」稱讚如來,述說小、中、大之三類戒規。例如:小戒相當於五戒等。
(2) 第二部分是批駁當時充斥於印度的62種邪見。至於62種邪見所論述的核心問題不出於我與世界兩方面,其中關於「過去」的約有18種邪見,關於「未來的」約有44種邪見,例如:我與世界之常住論、常無常論、無因論、世界之邊無邊論、詭辯論、死後之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現在涅槃論等。

梵網經認為62種邪見都是以「觸」為緣產生的(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只有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味、過患、出離者,才能超越62種邪見,逃脫這張天羅地網。

接著我們來看看大乘版的《梵網經》,它的全名叫做《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品》、《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有二卷:
[上卷] 敘述釋迦牟尼在第四禪天中的摩醯首羅天王宮,與無量大梵天王
和菩薩,向盧舍那佛請問菩薩的行因,由是舖陳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門;
[下卷] 敘述釋迦牟尼於娑婆世界閻浮提的菩提樹下,揭示十重、四十八輕戒。
由於下卷廣述菩薩戒,又由智顗、法藏、義寂、智旭等大師加以註疏,成了大乘信仰中廣為應用的菩薩戒本,例如:《菩薩波羅提木叉經》、《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戒經》、《菩薩戒本》、《菩薩心地戒本》、《大乘菩薩戒本》等,皆為下卷內容。因此在隋朝以後廣受僧俗二眾的喜愛,乃至今日依然是大乘僧尼出家受戒時所依據的戒本。每年新剃度出家的僧尼,在受持三壇大戒的「大乘菩薩戒」時,必須誓言「迴小向大」,捨棄世尊所親制的比丘和比丘尼戒,全心全意地擁護並奉行大乘菩薩戒,還要以香火在頭上燒燙戒疤以示堅定的決心。信仰大乘的在家人亦可受持菩薩戒,例如:以《阿含經》鑽研「無我」的楊郁文老師,即以受持菩薩戒的優婆塞自居;而先母在世時,也在小手臂內側燒燙了密密麻麻的「菩薩戒疤」。《梵網經》大受華人信眾歡迎的原因,主要是它提出了對抗傳統聲聞僧伽的戒律,而且呼應了梁武帝於公元511年在華林殿上所頒佈的〈斷酒肉文〉,亦即勒令全國僧尼「不食魚、肉」的昭令,滿足了華人信眾虔誠奉行素食主義的慈悲願望,例如:
【第三食肉戒】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四食五辛戒】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八心背大乘戒】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而受持二乘聲聞、外道惡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者,犯輕垢罪。

考察《梵網經》雖題名鳩摩羅什所譯,但其來歷不明,自古以來此經的真實性已飽受質疑,隋朝《法經錄》將其歸入「疑偽經」的目錄名單中。近代,經日本的佛學大師望月信亨、大野法道、鎌田茂雄等,以及湯用彤等中日學者的研究,《梵網經》屬疑偽經,幾成定論。學術界認為《梵網經》應為中國人於劉宋末年所編述,並非源於印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大乘造經師如何破解《梵網經》的題意,茲摘錄如下:
「蓋以大梵天王之因陀羅網,重重交錯無相障閡,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盡,莊嚴法身無所障閡,一部所詮之法門重重無盡,譬如梵王之網,故稱梵網經。」
「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為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復如是。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為是中一切大眾,略開心地法門品竟。」

UPSIDE DOWN!大翻轉!大乘造經師一破題就讚美起「大梵天王的網羅幢」「重重交錯無相障閡」來了,還藉此說明「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盡(常言:84000法門)」。可是,巴利版《梵網經》明明說這張天羅地網完全困住(障閡)了眾生,而逃脫之門也只有一個—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味、過患、出離者。這兩樣破題不正是「南轅北轍」嗎?不禁讓人想起一則趣聞來,聽說從前有個科舉考試的作文題目叫做「試論拿破崙」,有個考生下筆破題就這麼說:「試著要舉起完整的大輪子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要拿起朽壞破掉的輪子!」這個頗能「博君一笑」的論述,比起大乘《梵網經》的破題,不知讀者會喜歡哪一個?不知各位讀者願意選擇相信哪一本《梵網經》呢?

附錄:《深耕福田》一書中的一則公案
7.18戒疤
參考巴利律藏《小事犍度》編譯
甲:「你看宏尊者的頭上、臂膀上都打滿了密密麻麻的戒疤,他的戒行多麼感人!你再看某大師的手指燒掉了兩根,簡直就是台灣的八指頭陀嘛!他們的苦行真是無人能及,想起他們在忍受香火熾熱燃燒的時候,那種痛徹心髓的煎熬,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乙:「不要讚嘆宏尊者的戒疤,戒疤跟受戒或戒行一點關係也沒有,皈依世尊的僧伽是不需要燒戒疤的。要讚嘆宏尊者的智慧跟勇氣,他毅然捨棄從前在外道出家的形象,而重新投入了僧團。」
甲:「那戒疤是怎麼來的?」
乙:「佛滅百餘年後,印度的阿育王下令全國皈信佛教。許多外道就只好帶著舊有的戒疤,轉而投身到僧團裡了。大乘傳入中國後,據說梁武帝、清雍正都曾大赦囚犯,准許他們出家並以戒疤為記,以便列管。元世祖至元25年(公元1288年),志德和尚住持金陵天禧寺時,曾為七眾授戒,燃燒香疤於頭頂,作為終身之誓。祖師大德一直把非法、非律的戒疤傳承下來,作為光榮的出家標記。一直到公元1983年,中國(大陸)佛教會才幡然醒悟,全面廢止殘害身體的戒疤。至於台灣,時至2017,似乎依然故我,令人長嘆!」
甲:「那燃指、燒身呢?」
乙:「大乘傳入中國後,受到《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尤其是《梵網經(四十八輕戒)》之第十六條說:『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的影響,開啟了血腥、殘忍、恐怖的燒身、炙臂、燃指等崇拜儀式,幾可媲美魔教的血祭,完全污衊了世尊的教導。佛世時,有個比丘受不了淫欲的困擾,竟然把自己的生殖器割掉。世尊嚴加喝斥說,當斷的煩惱不斷,竟然去割斷生殖器。以世尊的慈悲和智慧,絕對不會教導自我虐待、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虐待他人的行為。燃指乃是印度外道的儀式,它跟13項頭陀行毫無關係。因此八指不是頭陀苦行,也沒有什麼值得讚嘆的,只能同情他被外道所惑,殘害了自己也扭曲了戒律的形象。」
甲:「你這麼說,讓那些已經烙了戒疤、燃了手指的人要如何是好呢?」
乙:「只要能皈依正法律,覺今是而昨非,又何需在乎戒疤?宏尊者雖然仍然留著戒疤無法除掉,但又何曾障礙他追求正法律的決心呢?你會因為戒疤而看不起宏尊者嗎?」
甲:「不會!反而更欽佩他追求真理的勇氣,更欣賞他博學多聞的辨識能力。」
乙:「可惜!宏尊者在長年跟隨包奧禪師,精勤修習禪定與南傳信仰多年(約十餘年)之後,再度選擇了回歸大乘的懷抱!」

圖片說明:眾生掙扎於五欲、邪見,猶如游魚入網,終生難以逃脫。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12, 15:46

佛梵交錯並行的經證之(4)—《梵網經》

原始聖典巴利《長部經》第1經即是《梵網經》。根據經文最後一段的一則譬喻,其內容描述「漁夫在池塘裡撒下網,就能夠捉到水裡所有的生物。」而用來描述網的“Brahma”一詞則傳達了「梵天」的意思,所以這個譬喻也就點出了經題的意思,梵網—梵天所撒下的網。若參考寂天的疏文,那麼這個「網」是由魔王(Māra)撒下的。例如:別譯《雜阿含經》第25經提到,魔王甚至威脅要將佛陀捉入羅網中的偈言:「我心能化作,羅網遍虛空,沙門於我所,終不得解脫。」
佛作是念:「魔來嬈亂!」即說偈言:「世間有五欲,愚者為所縛,能斷此諸欲,永盡一切苦。我已斷諸欲,意亦不染著,波旬應當知,我久壞欲網。」
由此經文我們可以看出,這張由魔王使用44條(邪見)經線和18條(邪見)緯線交織而成的「天羅地網」,幾乎網羅了世間所有眾生,把眾生都困在這張猶如「金鐘罩」的羅網裡,永遠難以逃脫。相應於這部經的漢譯本則有:
(1) 《梵動經》—《長阿含》第21經,公元413年由佛陀耶舍誦出,竺佛念漢譯。
(2)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單行本,約於公元3世紀時,由支謙漢譯。

《梵網經》的內容由二部份組成:
(1) 第一部是敘述凡夫以「戒德」稱讚如來,述說小、中、大之三類戒規。例如:小戒相當於五戒等。
(2) 第二部分是批駁當時充斥於印度的62種邪見。至於62種邪見所論述的核心問題不出於我與世界兩方面,其中關於「過去」的約有18種邪見,關於「未來的」約有44種邪見,例如:我與世界之常住論、常無常論、無因論、世界之邊無邊論、詭辯論、死後之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現在涅槃論等。

梵網經認為62種邪見都是以「觸」為緣產生的(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只有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味、過患、出離者,才能超越62種邪見,逃脫這面天羅地網。

接著我們來看看大乘版的《梵網經》,它的全名叫做《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品》、《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有二卷:
[上卷] 敘述釋迦牟尼在第四禪天中的摩醯首羅天王宮,與無量大梵天王
和菩薩,向盧舍那佛請問菩薩的行因,由是舖陳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門;
[下卷] 敘述釋迦牟尼於娑婆世界閻浮提的菩提樹下,揭示十重、四十八輕戒。
由於下卷廣述菩薩戒,又由智顗、法藏、義寂、智旭等大師加以註疏,成了大乘信仰中廣為應用的菩薩戒本,例如:《菩薩波羅提木叉經》、《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菩薩戒經》、《菩薩戒本》、《菩薩心地戒本》、《大乘菩薩戒本》等,皆為下卷內容。因此在隋朝以後廣受僧俗二眾的喜愛,乃至今日依然是大乘僧尼出家受戒時所依據的戒本。每年新剃度出家的僧尼,在受持三壇大戒的「大乘菩薩戒」時,必須誓言「迴小向大」,捨棄世尊所親制的比丘和比丘尼戒,全心全意地擁護並奉行大乘菩薩戒,還要以香火在頭上燒燙戒疤以示堅定的決心。信仰大乘的在家人亦可受持菩薩戒,例如:以《阿含經》鑽研「無我」的楊郁文老師,即以受持菩薩戒的優婆塞自居;而先母在世時,也在小手臂內側燒燙了密密麻麻的「菩薩戒疤」。《梵網經》大受華人信眾歡迎的原因,主要是它提出了對抗傳統聲聞僧伽的戒律,而且呼應了梁武帝於公元511年在華林殿上所頒佈的〈斷酒肉文〉,亦即勒令全國僧尼「不食魚、肉」的昭令,滿足了華人信眾虔誠奉行素食主義的慈悲願望,例如:
【第三食肉戒】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四食五辛戒】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第八心背大乘戒】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而受持二乘聲聞、外道惡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者,犯輕垢罪。

考察《梵網經》雖題名鳩摩羅什所譯,但其來歷不明,自古以來此經的真實性已飽受質疑,隋朝《法經錄》將其歸入「疑偽經」的目錄名單中。近代,經日本的佛學大師望月信亨、大野法道、鎌田茂雄等,以及湯用彤等中日學者的研究,《梵網經》屬疑偽經,幾成定論。學術界認為《梵網經》應為中國人於劉宋末年所編述,並非源於印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大乘造經師如何破解《梵網經》的題意,茲摘錄如下:
「蓋以大梵天王之因陀羅網,重重交錯無相障閡,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盡,莊嚴法身無所障閡,一部所詮之法門重重無盡,譬如梵王之網,故稱梵網經。」
「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為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復如是。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為是中一切大眾,略開心地法門品竟。」

UPSIDE DOWN!大翻轉!大乘造經師一破題就讚美起「大梵天王的網羅幢」「重重交錯無相障閡」來了,還藉此說明「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盡(常言:84000法門)」。可是,巴利版《梵網經》明明說這張天羅地網完全困住(障閡)了眾生,而逃脫之門也只有一個—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味、過患、出離者。這兩樣破題不正是「南轅北轍」嗎?不禁讓人想起一則趣聞來,聽說從前有個科舉考試的作文題目叫做「試論拿破崙」,有個考生下筆破題就這麼說:「試著要舉起完整的大輪子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要拿起朽壞掉的輪子!」這個頗能「博君一笑」的論述,比起大乘《梵網經》的破題,不知讀者會喜歡哪一個?不知各位讀者願意選擇相信哪一本《梵網經》呢?

附錄:《深耕福田》一書中的一則公案
7.18戒疤
參考巴利律藏《小事犍度》編譯
甲:「你看宏尊者的頭上、臂膀上都打滿了密密麻麻的戒疤,他的戒行多麼感人!你再看某大師的手指燒掉了兩根,簡直就是台灣的八指頭陀嘛!他們的苦行真是無人能及,想起他們在忍受香火熾熱燃燒的時候,那種痛徹心髓的煎熬,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乙:「不要讚嘆宏尊者的戒疤,戒疤跟受戒或戒行一點關係也沒有,皈依世尊的僧伽是不需要燒戒疤的。要讚嘆宏尊者的智慧跟勇氣,他毅然捨棄從前在外道出家的形象,而重新投入了僧團。」
甲:「那戒疤是怎麼來的?」
乙:「佛滅百餘年後,印度的阿育王下令全國皈信佛教。許多外道就只好帶著舊有的戒疤,轉而投身到僧團裡了。大乘傳入中國後,據說梁武帝、清雍正都曾大赦囚犯,准許他們出家並以戒疤為記,以便列管。元世祖至元25年(公元1288年),志德和尚住持金陵天禧寺時,曾為七眾授戒,燃燒香疤於頭頂,作為終身之誓。祖師大德一直把非法、非律的戒疤傳承下來,作為光榮的出家標記。一直到公元1983年,中國(大陸)佛教會才幡然醒悟,全面廢止殘害身體的戒疤。至於台灣,時至2017,似乎依然故我,令人長嘆!」
甲:「那燃指、燒身呢?」
乙:「大乘傳入中國後,受到《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尤其是《梵網經(四十八輕戒)》之第十六條說:『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的影響,開啟了血腥、殘忍、恐怖的燒身、炙臂、燃指等崇拜儀式,幾可媲美魔教的血祭,完全污衊了世尊的教導。佛世時,有個比丘受不了淫欲的困擾,竟然把自己的生殖器割掉。世尊嚴加喝斥說,當斷的煩惱不斷,竟然去割斷生殖器。以世尊的慈悲和智慧,絕對不會教導自我虐待、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虐待他人的行為。燃指乃是印度外道的儀式,它跟13項頭陀行毫無關係。因此八指不是頭陀苦行,也沒有什麼值得讚嘆的,只能同情他被外道所惑,殘害了自己也扭曲了戒律的形象。」
甲:「你這麼說,讓那些已經烙了戒疤、燃了手指的人要如何是好呢?」
乙:「只要能皈依正法律,覺今是而昨非,又何需在乎戒疤?宏尊者雖然仍然留著戒疤無法除掉,但又何曾障礙他追求正法律的決心呢?你會因為戒疤而看不起宏尊者嗎?」
甲:「不會!反而更欽佩他追求真理的勇氣,更欣賞他博學多聞的辨識能力。」
乙:「可惜!宏尊者一路跟隨包奧禪師,精勤修習禪定與南傳信仰多年之後,再度選擇了回歸大乘的懷抱!」

圖片說明:眾生掙扎於五欲、邪見,猶如游魚入網,終生難以逃脫。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14, 12:27

菩薩公案
大乘經典上的人物都是騰雲駕霧、放光震動、神通變化、莊嚴華麗、辯才無礙…的大菩薩們。他們有崇高的理想─成佛,他們有慈悲的意願─菩薩行,這一切都非常令人驚嘆,但與人間真實的修習生活則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

摩訶迦葉尊者所結集的聖典則是有血、有淚,有欲、有離,有煩惱、有解脫,有諍論、有共勉,有輕蔑、有尊重,有沮喪、有法喜,有目標、有方法…顯示真實人間修行生活的實況。
茲提供《深耕福田》一書裡的一則公案給大家參考:

726菩薩
參考〈僧殘11〉
甲:「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不做自了漢。」
乙:「你知道菩薩是什麼意思嗎?」
甲:「菩薩就是『菩提薩埵』,也就是『覺有情』的意思。」
乙:「『覺』是什麼意思?『有情』又是什麼意思?」
甲:「『覺』就是覺悟、啟發,『有情』就是眾生;也就是覺悟眾生,啟發眾生的意思。」
乙:「那麼『覺』是動詞,『有情』是受詞囉!」
甲:「對啊!覺悟眾生,啟發眾生,簡單地說就是『度眾生』啦!你難道不知道菩薩終生忙忙碌碌就是為了救度眾生嗎?」
乙:「冤枉啊!祖師!冤枉啊!大德!您們老人家害慘千秋萬世的信徒了。」
甲:「幹嘛!佛門也有包青天嗎?難道要請包公翻案,夜審菩薩嗎?」
乙:「開庭吧!久等了!若不翻案,如何能給2150年來的信眾一個明白的交代呢?」
甲:「威~武!威~武!原告可有呈堂證供?」
乙:「報告大人!佛陀的時代裡根本就沒有菩薩這號人物。」
甲:「何以見得?」
乙:「大人,請看原始聖典,梵文漢譯《雜阿含經》,巴利英譯《相應部》,巴利《律典》,《四分律》…等,都沒提到十方菩薩這群人物。」
甲:「大膽狂徒!漢譯《雜阿含經(灰河喻)》、《相應部》和《律典》裡,明明都提到菩薩,你怎麼欺騙本官說沒有呢?」
乙:「大人!這些聖典開始被寫成文字時,正逢本生菩薩的觀念盛行,菩薩字眼自然會出現。但這時聖典中的菩薩只有一位,那就是佛陀的本生,完全未提到十方菩薩。」
甲:「如何知道這最初的菩薩只限於尊稱佛陀一人的本生?」
乙:「大人!南北傳原始聖典上的記述都很明確,可以清楚地查閱。」
甲:「那菩薩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誕生的呢?」
乙:「大人!根據歐洲和日本學者的考證,大約是在佛滅後330年(公元前150年)才誕生的。」
甲:「那在菩薩這個名詞還沒出現之前,原始聖典中是怎麼稱呼成佛之前的世尊呢?」
乙:「大人!聖典上說『我未成正覺時』、『世尊未成佛時』就是這樣稱呼而已。」
甲:「在佛滅330年後,在什麼機緣之下才讓本生菩薩誕生出來呢?」
乙:「大人!當時阿拉伯海的海運發達,貿易通暢,印度民間信仰受到各國神話、寓言、故事(例如:辛巴達航海記等)的誘發,本生故事也就隨著宗教文學家的創作源源不斷地傳出,於是本生菩薩的故事就此陸續誕生了,用以歌頌世尊生生世世的奮鬥旅程。」
甲:「當時,菩薩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乙:「大人!少說有八種解釋,但最可靠的是根據 ”BODHISATTA”的字義來解析。
BODHI:菩提—正覺解脫的智慧(覺)。
SATTA:信心—奮鬥不懈的信心和熱情(有情)。
BODHISATTA:菩提薩埵—菩提信心(覺有情),亦即對於追求正覺的智慧具有奮鬥不懈的信心和熱情。
大人!此『覺』乃是正覺的智慧,是名詞不是動詞。『有情』則是誤譯,真正的譯意應該是『有信心、有熱情』,而不是眾生的意思。」
甲:「大膽!那你要置十方菩薩於何處?你破壞了億萬人的信仰,該當何罪?」
乙:「大人!不敢!確實有十方菩薩誕生。但是,那要延後到佛滅500年後(大約公元初年),十方菩薩也是再度從宗教文學家的創作和民間信仰中飛奔而出,放光、震動、踏著十方雲彩,隨著《華嚴》、《法華》…等方廣經典泉湧而出,令世人感動、歌誦、讚嘆、膜拜不已。」
甲:「大膽刁民!還敢言詞狡辯,你,到底是信?還是不信菩薩?」
乙:「大人,您是指本生菩薩或是大乘菩薩,還是人間菩薩呢?」
甲:「都是!」
乙:「大人!那您是信不信濟公呢?」
甲:「是歷史上的道誌和尚或是章回小說裡的濟公傳,還是神壇裡的乩童濟顛?」
乙:「都是!」
甲:「大膽!竟敢回嗆本官。快說!你到底信不信菩薩?」
乙:「信!信!當然信!世間樂善好施、救苦濟世的人,我們不都稱之為菩薩嗎?更何況天神之中也不乏慈心愛護人類、照顧人類的神明,我們為什麼要刻意去否定菩薩的存在呢?」
甲:「既然如此,你擊鼓喊冤的目的何在?」
乙:「大人!此菩薩非彼菩薩,此菩薩雖然慈善布施、救苦濟世,但他不一定具足正見,更不知厭離,情願永世輪迴,樂與紅塵俗世同甘共苦。本生菩薩則畏懼輪迴之苦,而以生生世世數說不盡的奮鬥來追求真理,終於證得佛法─四聖諦。如今,我們完全不必再重覆他的艱辛歷程,因為我們皈依了三寶,我們已經是世尊的弟子了,有權利直接繼承佛陀的遺產─他歷經生生世世的菩薩行才得到的法財—道跡。這法財的價值遠遠超越世俗布施的功德和財富的果報。我們當然讚美、隨喜慈悲的菩薩行,但是,為什麼要只滿足於世間的菩薩行而已呢?」
甲:「你為什麼不說菩薩是已經超越了阿羅漢的境界,重新倒駕慈航回到世間來救度眾生的?」
乙:「您難道真的不能體會佛陀和阿羅漢們的偉大慈心?他們在證得解脫涅槃之後,仍然托缽遊化人間,無私地把親身證知的寶藏—真理留傳下來,用以啟發和救度人天的有情眾生。這樣的功德難道比不上熱心拯救苦難的醫生、護士和志工嗎?難道比不上善心造橋、鋪路、濟貧、保育的義工嗎?一個致力於積聚波羅密的菩薩,正應該循著布施→持戒→生天→欲味→欲患→欲出遠離的次第逐步接近真理,豈能狂妄地自稱已經超越阿羅漢呢?如果真有這樣倒駕慈航的菩薩行法,那業力、輪迴、解脫、涅槃又有何意義可言呢?為什麼要以後世宗教文學家和祖師大德的言論來混淆、毀謗世尊的正法律呢?」
甲:「罷了!原告申訴到此為止,不要再多說了!被告請平心靜氣地自行答辯。千年菩薩公案到此擱置,本席拒絕判決,退庭!」
乙:「喂喂!且慢!難道你不給2000年來的眾菩薩一個明確的交代?至少不要毀謗阿羅漢是自了漢嘛!」
甲:「老兄!別傻了!眾生主觀的偏見高聳如山、廣闊如海,不是經律和歷史的證據所能撼動的!」

圖片說明:騰雲駕霧、放光震動、神通變化、莊嚴華麗、辯才無礙…的大菩薩們。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18, 11:19

菩薩與咒語
公元60年左右,大月氏王邱就卻在西北印建立貴霜王朝,迫使部份薩卡人南遷。當時卡爾達馬喀王朝的英主路多拉達曼一世擴大西南領域,建立港口商館,同時獎勵使用剛誕生不久的梵文文字,使首都烏遮因成為活躍的文化城市。當時因為海上貿易與埃及、羅馬、希臘都有接觸,商業發達而有豐富的物質,大乘經典不但快速地融攝西方的文化思想,更因王室獎勵和積極提倡「寫經功德」,而廣泛地傳播出來。大乘經典中常見讚嘆「書寫讀誦的功德」,正是反應了那個時代的文風。這在文字使用尚未普遍、書寫材料也欠缺的古代或內陸地區,乃是無法加以提倡的,但在大乘初興的時代裡則是備受王室和知識份子所重視的。《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等,由印度各地分別輯出的初期大乘經典,大約都在此時被寫成梵本而開始流通。當十方諸佛菩薩從上述經典所描述的,不可思議的華藏世界裡,以無量神通變化功力,紛紛騰雲駕霧、放光震動地降臨到此娑婆世界來說法時,遠古時代的薩蠻信仰及印度吠陀經典上的咒術泉源,也開始滔滔不絕地,從十方諸佛菩薩辯才無礙的金口裡宣洩而出,再加上當時梵文創作、書寫、保存、流通的「獎勵」與「功德」鼓舞之下,咒語就被大乘信仰人士世世代代地傳誦不輟,一直流傳至今日而不歇。
茲摘錄《密跡》一書中,有關咒語的章節,提供大家參考:

三、密教的起源與軌跡
3.1 薩滿教與咒術的起源
薩滿教(shamanism)一詞係源自好幾千年前的希伯來部落語,他們稱呼這個信仰的修行者為「薩滿」,也就是有治病能力的巫師或女巫。他們扮演靈媒的角色,協助人們與鬼、神或精靈溝通、斡旋,藉助鬼神的力量處理各種問題,以期得到消災祈福的利益。巫師們通常透過兩種途徑來與靈界取得聯繫:
1. 鬼、神或精靈附身在他(她)所喜歡或相應的薩滿身上,薩滿直接代表鬼神說話、吟唱和進行各種活動。
2. 薩滿進入通靈的恍惚狀態而到靈界去,會見、請示執行某項法術所需要的鬼神,或觀察靈界的狀況而與相關的鬼神進行對話。
由於遠古人類相信所有的疾病、災難、飢荒、意外、死亡…等,都是由於鬼神或精靈作祟所造成的,因此必須藉助巫師的通靈能力來處理這些問題,才能獲得平安。事實上,不僅古人如此,即使在今日世界各地,不論是非洲的土著、印度教的信徒、美國的印地安人、巴西或菲律賓的基督徒、東南亞的多數居民、華人社會的道教人士、台灣的原住民、各神壇的乩童和鸞生,乃至大乘尤其是密宗的信徒…等,他們也都一樣地求助於靈媒、道士、上師…等,以特定的儀軌和咒術來祭拜眾多鬼神和精靈,以進行驅鬼、消災、懺罪、祈福或超渡的儀式。因此,薩滿信仰乃是一個非常古老而遍布於全世界的宗教信仰。這個古老的信仰體系,迄今仍然欣欣向榮、屹立不搖。而這些代表鬼神說話或與鬼神溝通、對話的特殊用語,自古即被視為神聖的天語,諸如:崇敬、讚誦、感應、請求、召集、號令、安撫或驅逐鬼神、精靈等,以期產生神奇的力量。推測這些古老的信仰活動就是咒術的起源。

BC1000年間,距今約三千年前,印度最古老的《梨俱吠陀(Rig-Veda)》中,就有持誦咒語(Mantra 曼荼羅,英譯Spell真言)來進行消災祈福儀式的記事,在《阿達瓦吠陀(Atharva-veda)》中則匯集了各種咒語之大成。

BC500年間,印度彌曼差學派建立了《聲音常住論》的哲學基礎,視咒語為神聖的語言,用以讚美諸神。相信咒語乃是一種特殊的聲音,能與真實的法界直接進行溝通聯繫,進而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和福利。因此,在印度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不分種姓、階級、宗教、政經、風俗、人文、學術…等差異,咒語始終普及於社會各階層。

BC490年間,佛陀制戒禁止僧伽誦習咒語,詳見《比丘尼律》。(註:當時的比丘僧團裡,因為沒有任何人曾經持誦咒語,故未制定比丘戒。)

BC327年,亞歷山大大帝入侵西北印時,軍隊中即有印度巫醫使用早已存在的防蛇咒語來化解毒蛇咬傷,顯見這些咒語早已普及於印度民間。

BC251年,阿育王時代,第三次結集的經典裡,從南傳的《大會經》、《阿吒那胝經》、《慈經》…等經文中,可以看到印度民間所崇信的諸天神祇,都聚會於佛陀座下而成了護法神。這些經文雖然尚未附加咒語,然而這類有關慈心、愛護的經文也都陸續地被集成了防護藏。

BC180年間,同屬於上座部中的說一切有部,特別是由其所分支的犢子部和法藏部,已經將印度普遍流傳的防護咒語編輯入藏了。原始聖典漢譯《雜阿含第252經》很突兀地出現了唯一一段的〈防蛇咒語〉如下:
故說是咒術章句。所謂:
塢躭婆隸躭婆隸躭陸波婆躭陸奈渧肅奈渧抧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諦尼羅枳施婆羅拘閉塢隸塢娛隸悉波呵
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說此偈,說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

而後來北傳漢譯的《比丘尼律》(詳見本章附錄)中,甚至還增補了佛陀准許持誦治病咒語的開緣記錄。這些關於持咒被合理化的經律,大約都是在此時期被部派植入而開始進行傳誦的。日後新興的大乘信仰更據此認為持咒乃是自利利他的法術,其運用範圍則又大幅地被增廣,不侷限於治病,舉凡求財祿、求功名、求姻緣、求豐收、求六畜興旺…等任何消災祈福,乃至求神通、求果證、求解脫…等,均無不可。由此看來,說一切有部的〈防蛇咒語〉應該可以說是率先違反佛制,開啟了出家人使用咒術的濫觴。其實,我們只要比對BC263年間,第三結集時完成的南傳巴利《相應部》所對應的〈S35:69經〉和《比丘尼律》,就知道原始結集的經文中並無咒語的記載。

BC160年,從南傳的《彌蘭陀王所問經》亦即北傳《那先比丘經》中,可以看到希臘國王曾經詢問:「巴里達(Parita咒語)為何具有達成各種祈願的神秘力量?」的記錄。事實上,當時的防護經、咒已經不少,諸如:《寶經》《蘊防護咒》《孔雀防護咒》《高幢防護咒》《阿吒那胝經防護咒》《央崛摩羅防護咒》…等。當時著名的論師那先(Nagasena龍軍)比丘,竟然回答說,只要是為了解除生存的災難或阻止業障的發生,都可以使用咒語。無獨有偶,北傳的《十誦律》也開始傳出了類似的說法:「教讀誦治齒咒、腹痛咒、治毒咒,若為守護安隱故不犯。」這也顯示出,南北傳的某些部派都開始自行引用防護咒,他們認為為了治療病痛和解毒就可以持咒。

這些防護咒語逐漸滲入南北傳僧團的軌跡,除了反應出當時咒術流行的風氣之外,也再度說明了阿育王強制外道歸順僧團後,正法律被大幅揉雜,僧團內部始終無法和合布薩,乃至長期混淆不清,甚至造成各部派自行調整或詮釋戒規的濫觴。

事實上,佛陀既然制戒嚴禁持誦咒語,又強調說死亡是誰都無法避免的,無論是逃到空中、海上,還是躲藏到山中的洞窟內,都無法避免一死。面對這麼明白的教示,出家人為了保命或治病,甚至還為了世俗的名利或靈應,卻不惜破戒使用咒術,這豈不是非常矛盾的修持法門?

AD 167年,西北印貴霜王朝統治的後期,發生了世界性的大瘟疫。在醫藥罔效、人謀不彰、死生無告的災禍蹂躪之下,廣大受苦受難的民眾只好不問蒼生問鬼神,於是印度傳統的咒語與薩滿教的神巫咒術開始興盛流佈,廣泛地滲入各宗教的崇拜儀式之中。這時,大乘信徒也開始信仰並禮拜印度傳統和貴霜王朝的諸神,並將真言咒語運用於瑜伽觀行之上,美其名為「陀羅尼(Dharani)」,宣稱可以運用持誦咒語的方式來統一散亂的身心,此謂之「總持(陀羅尼)」。這可以由《大品般若經》和《大般若經》上所載的〈四十二字門陀羅尼〉為始作俑者得證。

AD167~250年間,貴霜王朝經由絲路與中國通商,大乘信仰也因此傳遍安息、龜茲等中亞諸國。AD228年左右,歸化孫吳的支謙(大月氏人)所譯出的《華積陀羅尼神咒經》,可以說是首部彙集咒語而成的漢譯祕密大乘經典。他所譯出的《無量門微密持經》就是以特定的「八字陀羅尼」作為總持深奧教義的特徵。

圖片說明:古今東西方的薩滿咒術,其脈絡依稀可見。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21, 16:54

6.3佛陀禁止持咒《長阿含經卷13》
佛陀把咒術稱為「畜生明(tiracchanavijja)」,而依靠咒術等伎倆謀生則為「邪命 (micchajiva不正當的謀生方式)」。南傳《長部梵網經》中說:「沙門勾達摩(Gotama瞿曇)遠離這些依靠畜生明的邪命。」對於佛陀的弟子們也是一樣,《長部 沙門果經》中說:「他遠離像這些依靠畜生明的邪命,這也是他的戒。」在《律藏•小品•小事篇》中,佛陀則明確禁止比丘們學習和教導「畜生明(咒語)」。在巴利律《比丘尼戒》中,佛陀也明白禁止尼眾學習咒語,摘錄經文記載如下:

爾時,佛世尊在沙瓦提城揭達林給孤獨園。
其時,六群比丘尼學畜生咒。諸人譏嫌非難:「何以諸比丘尼學畜生咒耶?宛如在家受欲者。」

諸比丘尼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尼學畜生咒耶?」……乃至……
佛陀:「諸比丘!六群比丘尼實學畜生咒耶?」「實然!世尊!」
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學畜生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任何比丘尼,學畜生咒者,懺悔罪。」

這在北傳阿含經及各部律典裡也都有著詳細的規範,茲摘錄《長阿含經卷13》如下:

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喚鬼神,或復驅遣,或能令住,種種祈禱,無數方道,恐嚇於人,能聚能散,能苦能樂,又能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驢馬,亦能使人盲聾瘖啞,現諸技術,叉手向日月,作諸苦行以求利養。入我法者,無如是事。

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為人咒病,或誦惡術,或為善咒,或為醫方、鍼灸、藥石,療治眾病。入我法者,無如是事。

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為鬼咒,或誦剎利咒,或誦鳥咒,或支節咒,或是安宅符咒,或火燒.鼠嚙能為解咒,或誦別死生書,或讀夢書,或相手面,或誦天文書,或誦一切音書。入我法者,無如是事。

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時,言雨不雨,穀貴穀賤,多病少病,恐怖安隱,或說地動、彗星、日月薄蝕,或言星蝕,或言不蝕,如是善瑞,如是惡徵。入我法者,無如是事。

6.4《中阿含經卷47》禁止持咒
阿難!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

阿難!若見諦人受八有者,終無是處,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處。

6.5《四分律卷27》禁止持咒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六群比丘尼,誦種種雜咒術,或支節咒、或剎利咒、鬼咒、吉凶咒,或習轉鹿輪卜,或習解知音聲。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云何習誦如是種種支節咒乃至解諸音聲咒?」呵責已,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

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誦習種種咒術乃至解知音聲耶?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誦習世俗咒術者波逸提」,比丘尼義如上,世俗咒術者,支節乃至解知音聲也。比丘尼誦習世俗咒術乃至音聲,若口受若執文誦,說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羅,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不犯者,若誦治腹內虫病咒,若誦治宿食不消咒,若學書若誦世俗降伏外道咒,若誦治毒咒以護身故無犯,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十七) (註:巴利律藏無此「不犯者」之但書,這是北傳後期增補的內容)

若比丘尼,教人誦習咒術者,波逸提(十八)

6.6《十誦律卷46》禁止持咒
佛在舍衛國,爾時迦羅比丘尼,先是外道,棄捨經律阿毘曇,教白衣兒讀誦種種咒術,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棄捨經律阿毘曇,教白衣讀誦種種,術種種因緣呵責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迦羅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棄捨經律阿毘曇,教白衣讀誦種種咒術,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教白衣讀誦種種咒術,波夜提,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教白衣讀誦種種咒術,若是偈說,偈偈波夜提,若是章說,章章波夜提,若別句說,句句波夜提,不犯者,教讀誦治齒咒腹痛咒治毒咒,若為守護安隱故不犯(一百四十一事竟) (註:巴利律藏無此「不犯者」之但書,這是北傳後期增補的內容)

6.7《五分比丘尼戒本卷1》禁止持咒
…實以咒彼,波逸提,若比丘尼若比丘如法問不答,波逸提(一百四十) 若比丘尼誦治病經方,波逸提,若比丘尼教他誦治病經方,波逸提。

6.8《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卷1》禁止持咒
若比丘尼,作醫師活命波夜提。
若比丘尼,授俗人外道醫方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為俗人作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咒誓他者波夜提。

6.9《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禁止持咒
從俗人受咒學處第一百五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從解咒俗人學其咒法,咒曰,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訶,一度受已更復受,諸尼告言,聖者,我本聞上人聰明廣識博達強記諷誦三藏,何故頻向此人令授小咒,吐羅尼曰,非不記憶,我愛其人欲得共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從俗人受學咒法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從俗人受學咒法者,謂從在家人求受咒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教俗人咒法學處第一百五十一 :
緣處同前,時有俗人來,從吐羅難陀尼求學咒法,尼即與之,咒曰,呬里呬里普莎訶,俗人聞已即便受得,尼復更授,彼便報曰,聖者,我已受得無勞更授,尼雖聞告仍授不休,俗人忿怒報言,我不須咒,時有餘尼問言,聖者,何意頻頻授人咒法,答曰,我愛此人欲得共語為此頻授,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頻授人法,答言,實爾,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教俗人咒法者,波逸底迦
尼謂窣吐羅難陀等教俗人咒法者謂授他咒,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佛陀制戒禁止弟子誦習咒語並不在於持咒有無功效,而是持咒完全無助於修習解脫之道,縱有特殊感應而產生通靈、治病、避邪、發財…等效果,也會增長戒禁取見—更加執著於誦咒的法術或儀式,甚至衍生與有情眾生的種種恩怨糾葛,徒然增長貪瞋癡的煩惱,反而障礙了修習正法和證果的因緣。

結語:依經依律—依據上述所列舉的南北傳經典和律典,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辨識密教:無論是持咒、觸身或雙修法都完全違背了佛陀真實的教導,也絕對不是佛教。

圖片說明:風靡世界各國的記錄片「通靈少女」,其幕後主角索菲亞發現「召喚鬼神」及使用「符令咒術」,終究無法真正幫助眾生,反而增長迷信、依賴的惰性,因而決心捨棄「天命」—放棄「仙姑生涯」,歸向伊斯蘭教。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24, 12:02

贈書消息(7)
書名:密跡
冊數: 1000冊(二版一刷,彩色印刷)
注意:限制級(內含雙修法,18歲以下請勿索取、翻閱)
基於保護華人信徒(尤其是家裡有12~16歲童女者)的良善動機,本版揭露了隱藏在金剛上師、活佛、法王、仁波切、大士、喇嘛的黃冠彩袍底下,厚顏而褻瀆經律的斑斑穢跡,所以並不太適合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翻閱,只能作為一份私密的禮物,幫助親友明辨雙修法的真相。

FB之友贈書處
1. 台北:鄭先生
e-mail:bcvc8899@gmail.com
2. 北捷:宏恆TEL0986-077772
約定交書地點:江仔翠捷運站1號出口
e- mail:sadhu.lin@gmail.com
3. 新北:慈善精舍TEL 02-2648-6948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37巷17弄9號 5F
4. 桃園:中平精舍:324桃園市平鎮區新榮路71號
e-mail:amitabh.amitabh@msa.hinet.net
5. 台中:台灣原始佛教協會TEL 04-27011541丁秘書e-mail:suibi.liau@msa.hinet.net
6. 花蓮:四念處靜坐中心:TEL038535662,花蓮縣吉安鄉南昌北路71號
e-mail:liu5074@yahoo.com.tw 高捷:黃先生 07-8014985
約定交書地點:小港捷運站4號出口

附記:
1. 索取郵寄贈書請附郵資(每本重約162公克)。
2. 歡迎機關團體、學校或佛學院所批量索取贈書(郵寄1號便利箱約可裝20餘冊)。請私訊FB。

《密跡》封面故事:
「密跡」一詞除了直接顯示「密教發展的軌跡」之外,也取自《雜阿含第110經》經文裡的「密跡金剛力士」,就是相應於南傳《中部35經》裡的「金剛手夜叉」,如果用現代化的名詞就相當於「雷神索爾」。因為雷神常常「隱身守護在佛陀身後」,如果有人膽敢褻瀆佛陀的尊嚴,雷神就會嚴厲以對,所以有人又稱他為「怒目金剛」。由於密教雙修法嚴重褻瀆佛陀的經律,因此特別請出雷神擊發閃電示警。關於雷神護持佛陀的故事,摘要經文如下:

毘舍離國有個超級聰慧明哲的外道論師,名叫尼犍子,他總是自誇:「諸沙門、婆羅門無敵我者,乃至如來亦能共論。諸論師輩聞我名者,頭額、腋下、毛孔都會直冒冷汗。我論議風,能偃草折樹,摧破金石,伏諸龍象,人間諸論師有誰能抵擋我?」

他甚至直接對佛陀下戰帖,揚言:「譬如士夫刈拔茅草,手執其莖,空中抖擻,除諸亂穢,我亦如是,與沙門瞿曇論議難詰,執其要領,進卻迴轉,隨其所欲,去其邪說。」…

然後,尼犍子邀集群眾,浩浩蕩蕩興師一起前往觀戰。他闢頭就大言不慚地主張:「如是,瞿曇!色是我人;受、想,行、識是我人,此等諸眾,悉作是說。」

佛告火種居士:「我今問汝,隨意答我。譬如:國王於自國土,有罪過者若殺、若縛、若擯,若鞭,斷絕手足,若有功者賜其象、馬、車乘、城邑、財寶,悉能爾不?」
答言:「能爾,瞿曇。」
佛告火種居士:「凡是主者,悉得自在不?」
答言:「如是,瞿曇。」
佛告火種居士:
「汝言:色是我;受、想、行、識即是我,得隨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耶?」

時薩遮尼犍子默然而住(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佛告火種居士:「速說!速說!何故默然?」
如是再三,薩遮尼犍子猶故默然。

時,有金剛力[士]鬼神持金剛杵,猛火熾然,在虛空中,臨薩遮尼犍子頭上,作是言:「世尊再三問,汝何故不答?我當以金剛杵碎破汝頭,令作七分。」
佛神力故,唯令薩遮尼犍子見金剛神,餘眾不見。
薩遮尼犍子得大恐怖,白佛言:「不爾!瞿曇。」

薩遮尼犍子白佛言:「瞿曇!猶如壯夫鋒刃亂下,猶可得免,瞿曇論手,難可得脫。如:盛毒蛇猶可得避,曠澤猛火猶可得避,兇惡醉象亦可得免,狂餓師子悉可得免,沙門瞿曇論議手中,難可得脫。非我凡品輕躁鄙夫論具不備,以論議故來詣瞿曇。」

最後,尼犍子恭敬邀請佛陀到他家裡接受供養。

FB圖片說明:雷神索爾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09-30, 11:35

佛梵交錯並行的經證之(5)—《大品般若經》
《大品般若經》亦即《摩訶般若波羅蜜經》27卷,鳩摩羅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西元403~404)譯出。另有《光贊般若經》、《放光般若經》《大般若第二會》等近似版本。

《大品般若經》的主旨在演繹摩訶衍摩訶薩(大乘菩薩)的三解脫門。
1. 第27品至第44品為信解般若,佛與帝釋談般若福德,令初發心者都生信解。又為彌勒說菩薩行,令已成熟者入甚深般若。
2. 第45品至第66品為實相般若,說魔幻魔事和阿鞞跋致(不退轉)相,令久修人功深不退。
3. 第66品至經末為方便般若,詳說菩薩境行果而以方便為指歸。

這本初期大乘經典《大品般若經》到底是如何被編輯出來的呢?且讓我們來回顧本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7的◎常啼品第八十八: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求般若波羅蜜,應如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是菩薩今在大雷音佛所行菩薩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云何求般若波羅蜜?」
佛言:「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本求般若波羅蜜時,不惜身命、不求名利,於空閑林中聞空中聲言:『汝善男子!從是東行,莫念疲極、莫念睡眠、莫念飲食、莫念晝夜、莫念寒熱、莫念內莫念外。善男子!行時莫觀左右。汝行時莫壞身相、莫壞色相、莫壞受想行識相。何以故?若壞是諸相,於佛法中則為有礙。若於佛法中有礙,便往來五道生死中,亦不能得般若波羅蜜。』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報空中言:『我當從教。何以故?我欲為一切眾生作大明,欲集一切諸佛法,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薩陀波崙菩薩復聞空中聲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空、無相、無作之法,應生信心,以離相心求般若波羅蜜,離我相乃至離知者、見者相。當遠離惡知識,當親近供養善知識。何等是善知識?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法及一切種智,令人心入歡喜信樂,是為善知識。』」

哦!《大品般若經》原來是在常啼(愛哭)菩薩經常啼泣、苦苦哀求之下,才從空中聽來的解脫法。可是佛陀明明教導「求不得苦—解脫法並不是靠著苦苦哀求就可以得到的」,不是嗎?那麼!各位讀者認為這款標明「如是我聞」的佛說《大品般若經》是否真的符合佛陀的教導呢?還是類似婆羅門的梵典呢?到底要如何判別是否符合佛說呢?聰明的讀者一定會立刻回答:「遵照佛陀的『四大教法』—依經依律來判別。」但是,您相信嗎?公元282年間,漢僧朱士行竟然提出了更神奇的鑑別方法。茲摘錄《史念原始佛法》的一章,提供大家參考!

21. 朱士行
公元260年間,魏朝出家人朱士行因講小品《般若道行經》不通,而發願西行求法,前往于闐求取《大品般若經》原典。

公元282年,朱士行再度前往于闐,抄寫正品梵書《放光般若經》等胡本90章60萬餘言,遣弟子不如檀等送回洛陽。出發之前,于闐的傳統僧團學眾報告國王說:「漢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書惑亂正典,王為地主,若不禁之,將斷大法,聾盲漢地,王之咎也。」王即不讓其攜回。士行憤慨,乃求燒經為證。王欲試驗,乃積薪殿庭,以火燔之。士行臨階而誓曰:「若大法應流漢地者,經當不燒,若其無應,命也如何?」言畢將經書投置柴堆上,火即熄滅,不損一字,皮牒如故,大眾驚嘆,稱為靈感,因而得以送至陳留。

當時的火勢如何?拋擲的力量有多大?皮牒的材質比熱是多少?有什麼樣的隔熱因緣?為何不燃?均已無法可考。即使說是朱士行的精誠所至,感動神祇好了,但這種藉助靈異感應來鑑別經法的行為還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很容易就把信仰導入神秘感應的方向去。事實上,世尊所說的正法並非所有的天人都能瞭解和接受,更不是神通力所能測度的。世尊轉法輪的特色主要是在於理性的「教誡輪」,而不是玄妙的「神通輪」或「記心輪」。惟有正見「四聖諦」的學人,才能有效地鑑別混淆的法義。就像原始經典上所經常提到的「得法眼淨」或「於法不壞淨」的人們,才能免除疑惑。這不是世俗「抄寫讀誦」、「廣學多聞」、「講經說法」或「山中苦修」就一定能達到的,必須要有機會「聽聞正法」,經過「內正思惟,行法次法向」之後,才會逐漸瞭解的。

當時的印度,經過羅睺羅跋陀羅、龍樹、聖提婆師徒三人的大量論述、宏傳,初期大乘的發展已經很廣泛。但從于闐的「燒經傳奇」中,亦可看到傳統學人的堅持,竟以「婆羅門書」來看待大乘經典。充分流露出「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的嫌責,也留下了「惡婆羅門書(大乘經典)之惑亂正典」的諍言。然而,到頭來還是要依靠俗人—王室的權威來仲裁,這固然可以看到傳統學人與大乘行人之間的嚴重對立情況,其實也透露出傳統佛教的衰微和大乘般若思想流行的氣勢。對應於當時的中國,約自公元255年以後,也正是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文人雅士,喜好老莊思想之時,「清談玄理」成為貴族清高的風尚,知識份子為之風靡。老莊的「虛無」、「自然」、「無為」…早已為大乘「般若思想」的「空義」預留了無限發展的空間。以後般若經典陸續傳入,成為大乘思想在中國知識界的主流,而其解說也都習用老莊思想作為註釋,是為「格義」之風。直到公元380年左右,道安和羅什才改變了「格義」的風尚,那時般若思想已經大盛於中土。

朱士行為了講經不通而西行求法,他追求經法的精神令人尊敬。後來竺法護也因「方等深經蘊在西域」而西行求法;法顯則「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求」;玄奘因「遍謁眾師…各擅宗途,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面對浩瀚無邊而宗旨紛歧的大乘經典,認真的修行人是不可能沒有疑惑的。真誠的出家人為此不惜身命,西渡流沙,乃至遠涉重洋;若非有追求真理的勇氣,豈能如此?但是他們探求佛法的目標,卻因受制於時代環境和潮流的影響,大都以方廣玄奧的大乘經典為主;即使一併取回了精純質樸的原始聖典,也很少賦予應有的重視。雖然,印度的初期和中期大乘思想早已在公元第八世紀左右滅絕(進入秘密大乘,回歸印度文化),但拜這些熱心西行求法之士所賜,世世代代的華人卻仍相繼投身一望無垠的大乘汪洋,終生浸淫其中而難以出離。如果一個矢志探求佛法的人窮畢生之力仍然沒有知法、見法的把握,他內心的空虛和徬徨當不難想像;於是「圓頓速成」、「即身成佛」的後期祕密大乘法門自然就會被陸續開展出來,「活佛」、「金剛上師」、「無上師」也跟著相繼出現人間,而且廣受歡迎、崇拜。這是必然的趨勢,也是世間人心所要求的歸宿。

雖然公元1990 (2017)年代裡,透過許多學者的努力,歷史的蹤跡早已經明白可見,然而行者腦海中的荒漠乾旱依然遠甚於西域流沙,行者心海中的波濤洶湧則遠甚於印度洋與南海。何時能得風平浪靜?何時能嚐甘露法味?卻非單憑經律和史料的佐證所能預期。

圖片說明:燒經傳奇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10-02, 15:49

佛梵交錯並行的經證之(6)—《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經典中被翻譯次數最多的經典,其中鳩摩羅什的譯本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標明本經根本就是一本「大明咒」,正如經文所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玄奘譯本共260個字,其譯文洗鍊典雅,是大乘信徒日常課誦的重要經典之一。茲摘錄如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眞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卽說呪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由於在公元8世紀前,印度從未出現過《心經》的文獻資料,因此西方的Jan Nattier教授在比對了其梵、漢文本的差異之後,主張本經原為漢文,再轉譯為梵文。這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抄錄、拼裝時所引用的原文似可看出其端倪:
(1)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首段內容系出自《大般若經》第二會卷403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經》之習應品第三。
(2) 「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一段,則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
(3) 咒文內容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介紹:玄奘大師在四川時曾遇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污。大師憐憫此人,施與衣服飲食,病者乃授大師《般若心經》。大師取經途中,經過一(片)八百餘里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大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義凈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所附之持誦功德文則說:「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我們並不質疑咒語是否真能驅散鬼神,但我們絕不相信咒語可以「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而根據佛陀禁止持咒的戒律,我們質疑出家人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誦持咒語嗎?更不相信佛陀會教導「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像這樣把般若波羅密多等同無上咒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大明咒經》《般若大心陀羅尼》等般若系列的經典。

圖片說明:玄奘取經途中,經過一(片)八百餘里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大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10-07, 18:10

佛梵交錯並行的經證之(7)—《妙法蓮華經》

靜思精舍、慈濟基金會全球分支會及其佛七法會,每日的早課內容係以課誦、禮拜《法華經序》(一字一拜)為主,由此可知《妙法蓮華經》在慈濟世界的重要性。其因緣要追溯至證嚴大師未出家時,曾以高價搶救一部即將要被丟棄的《妙法蓮華經》。此後,此經一路伴隨大師,及至花蓮普明寺的小木屋閉關自修,半年期間一心禮拜、研讀《妙法蓮華經》。一直到大師創辦功德會而常住靜思精舍,迄今,師徒仍延續小木屋的法華精神,繼續禮拜《妙法蓮華經》作為日常功課。

《妙法蓮華經》約於公元60年間(法滅百年),由大乘造經師所編撰完成,全文共計28品,前14品說一乘之因,後14品說一乘之果。所謂「一乘」意即「融合三乘歸一佛(大)乘」。在大乘初興的時代,由於塔寺崇拜和本生故事的傳誦風氣大興,因而廣泛地激發出十方菩薩成佛的信仰。當時的造經師認為聲聞、緣覺二乘乃是權宜之教的小乘罷了,唯有菩薩乘才是究竟大乘,因而大量創作這類嶄新而充滿神奇的大乘經典,也開啟了「迴小向大」的法門。《妙法蓮華經》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此經現存的漢譯版本只剩三種,包括:西晉竺法護所譯的10卷《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8卷《妙法蓮華經》,隋闍那崛和達摩笈多所譯的7卷《添品妙法蓮華經》。這些菩薩信仰者所編撰的經典,在當時難免飽受傳統僧團乃至信眾的責難,《妙法蓮華經》〈勸持品〉裡就明白地記載新興教派被傳統比丘視為外道、邪見人,而作如是言:
「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於是經。
「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餘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

當然,塔寺崇拜的菩薩信仰族群不甘受斥責,也回敬傳統的聲聞比丘:
1.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
2.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
3. 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閒,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
4.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
5. 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

這麼一部充滿爭議的宗教文創作品,為何能贏得塔寺供養族群,乃至今日大乘人士的熱愛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人生一切生、老、病、死的苦難、疾病、冤仇、恐懼…等種種痛苦,都可以在這部經裡得到簡易的解決方法,例如:
1.〈藥王菩薩本事品〉第23:.....此法華經亦複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
2.〈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25: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3.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4.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5.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6.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7.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8.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9.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當得解脫。
10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11.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12.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13.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14.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
看吧!連求取財富、生男育女全都包了,即使貪、瞋、癡等根本大煩惱也都可以輕易地脫離,這對於充滿苦難、煩惱的人間不諦是偉大的救星。尤其是其方法超簡單的,只要誦念「觀世音菩薩」或《法華經》就可以離苦了,完全不再需要佛陀所教導的滅苦之道—八聖道了,不必再持守什麼5, 8, 10, 227, 311條戒律;也不需要修習什麼四禪八定;更不需要再修什麼毗婆舍那的內明智慧就可以離苦了!這麼殊勝的經典,即使「一字一拜」都遠比修習八聖道要來得簡單、容易多了。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報答浩瀚的佛恩,《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23提出了「燒身供佛」的報恩方法:
1. 先長期服用各種香料—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瞻蔔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
2. 自焚前先塗油裹身再灌油—香油塗身,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
3. 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比億萬個太陽更明亮)。
更不可思議的是,諸佛居然接受並讚嘆這樣的燒身供養,經文如下:
「其中諸佛同時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

這樣悲壯慘烈的「自焚供佛」,竟讓華僧頭上燒燙戒疤、炙臂和燃指供佛都相形失色了!連浙江普陀山都豎起了「禁止捨身燃指」的免戰碑。

本品經文中曾提到「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但一個真正具足六神通的阿羅漢,可以「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也可以「上身出水,下身出火」,哪裡還需要「長年服食香料」、「塗油、裹身、灌油」才能燒身呢?看來大乘造經者雖然把「騰雲駕霧、放光震動」的情節描述得天花亂墜,其實還是缺乏對神通的基本認知。

除了「燒身供佛」之外,《妙法蓮華經》還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大家都知道,原始經律上明白地記載著:提婆達多堅持「素食主義」等五項苦行,他不惜率領五百比丘叛離僧團,造成嚴重的破僧壞法事件;更以「落石」「醉象」等謀害佛陀,乃至身壞命終墮入大地獄中。《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12〉卻這麼說:
1. 佛告諸比丘:「…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2.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等正覺…」
《妙法蓮華經》的造經者枉顧史實,信筆塗鴉,導致大乘人士總愛替提婆達多的種種惡行辯護,說提婆達多害佛乃是菩薩行,是為「示現逆增上緣善知識,以成就佛陀的道業」…云云。但事實是:提婆達多叛佛、害佛時,佛陀早已成道多年,完全不再需要任何「逆增上緣」的考驗了!

如果我們「依經、依律」來檢視《妙法蓮華經》的真偽,其實就像當年法院判決「一灘血」的案例:證嚴大師敗訴,必須賠償長年受謗的醫師100萬元,理由是「鳳林診所因為沒有保證金而拒絕醫治由偏鄉長途跋涉(以人力擔架抬運)而來的山地婦女,在診所留下一灘血之後,只好再抬回家,乃至死亡。」的故事是虛構的。不過,儘管故事是虛構的耳語傳播,但其苦難、悲慘的情節卻深切而廣泛地撼動人心,數十年來持續誘發了廣大群眾的悲憫之心,開啟、建立並擴展了慈濟功德會救濟苦難的菩薩志業,乃至成就了證嚴大師譽滿全球的慈善事業。

同樣的,儘管《妙法蓮華經》的情節有如天方夜譚一般,但它還是啟發、建立、支持、奠定了大師堅毅不拔的信念,這或許就是「法華信仰(救苦救難的信念)」注入大師心靈深處,因而轉化、昇華成「救苦救難」的龐大願力吧!如果法華真能讓證嚴大師產生這麼龐大的威德力量並締造這麼偉大的慈善志業,那麼,身為佛教徒就更不難理解世尊所教導的「四不壞淨(四個不動搖的信念)」所能啟發我們,建立趨向究竟解脫的不可思議威力,並成就「正向苦邊盡」的志業!


圖片說明:一灘血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撼動人心深處的悲憫卻是真實的。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倡印《密跡》一書

文章 slake » 2017-10-11, 12:59

某某法友好!
謝謝妳熱心地提示了當年慈濟人的看法,訴訟本來就是各說各話。其實受到誣謗的莊汝貴醫師曾致力於偏鄉醫療數十年,因而獲得醫療奉獻獎。他感受到的冤屈也很深刻,他的自訴人反駁慈濟舉證的證據,概略如下:

對於慈濟方面提供的證據,指稱找到當年留下一灘血的原住民小產婦女家屬,儘管法官傳訊了所有相關證人,但是由於時間相隔太久,部份時間及事實細節有些許出入,法官並未採信。

 「一灘血」的自訴代理人呂勝賢表示,慈濟為了打贏一灘血的官司,找到了自訴人方面不肯相信的當事人「陳秋吟」,說陳秋吟就是在鳳林鎮莊醫師診所留下一灘血的原住民婦女;但是戶政事務所提供的死亡證明書上,死亡日期是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時,並註明死前並未接受醫師診療。

 呂勝賢表示,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時間,根據慈濟典籍的記載,是民國五十五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國曆四月十四日),陳秋吟死亡時間竟在慈濟創辦後一個多月,怎能附會指稱陳秋吟在莊汝貴醫師診所留下地上一灘血,激勵了證嚴法師創辦慈濟功德會?

 呂勝賢表示,自稱當年挑著原住民小產婦人從豐濱鄉來到鳳林鎮的挑夫陳文謙,指稱當年抬著的是一名十七歲婦女,但是陳秋吟當時卻已經三十八歲。

雙方均堅持不下,但由於年歲久遠,而證嚴大師並未能舉證「一灘血」的具體事實,不過,她宣稱自己並沒有故意要毀謗莊醫師的意圖,所以在刑事方面獲判無罪,但民事庭認定「一灘血」的傳言,對莊醫師的名譽已經造成了實質的傷害,故判賠101萬元。

正如妳所說的,學習原始佛教的人有必要瞭解事實的真相,藉此也讓大家瞭解雙方的立場是不同的,但至少莊醫師診所裡的一灘血,慈濟所提出的證據都未被法官採信:
1. 人證:陳秋吟死於民國55年5月22日,當時已38歲,戶政記錄上註明:死前並未就醫。亦無半途路倒而命終的記錄。
2. 事證:
(1) 挑夫陳文謙說他所抬的是一位17歲少女(與38歲婦人的特徵明顯不同)。
(2) 慈濟宣稱上人係因受到山地產婦「一灘血」導致死亡的事件所激勵而創會,但其創會日期卻早在陳秋吟死亡之前一個多月,明顯與事實不符。
3. 物證:沒有任何人敢在法庭上作證說,自己確實曾在莊醫師的診所裡「看到一灘血」或「聽到八千元保證金」或整起事件發生的經過。

其實,拙文正面肯定證嚴大師救苦救難的願力、情操及偉大的慈善志業與功績,但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慈濟的一灘血,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瞭解,並不是誦持之後,能有靈異感應的經典或菩薩名號,就證明他是真正的佛教,而是要學習「依經依律」來辨識「所謂佛教」的真偽。

很抱歉!讓大家的內心產生不安,各位多年來從事布施行善的功德都是值得讚美與肯定的,無論如何,還是祝福大家闔家吉祥、幸福、安樂!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