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discipleofbuddh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7-07-17, 19:52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iscipleofbuddha » 2017-07-20, 08:30

Dogbert 寫:
2017-07-20, 07:27
從你的回答就知道你沒去看,我印象中22根至少有18個都在阿含經裡。而且不只南傳,北傳論書也都有說。

話說回來,經典你不信,論書又不肯讀,那要怎麼學佛法?
最後由 discipleofbuddha 於 2017-07-20, 08:3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discipleofbuddh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7-07-17, 19:52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iscipleofbuddha » 2017-07-20, 08:33

Dogbert 寫:
2017-07-20, 07:27
從你的回答就知道你沒去看,我印象中22根至少有18個都在阿含經裡。而且不只南傳,北傳論書也都有說。

話說回來,經典你不信,論書又不肯讀,那要怎麼學佛法?
末學確實孤陋,依經不依論是末學的學佛原則,論只用來參考
不是不信經典 而是懷疑咱們錯解如來真實義 (末學先前也同善知識,認為意根是心法)
在五蘊的基礎上討論意根 才能解決問題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ogbert » 2017-07-20, 08:37

錯誤的問題再問一次還是錯,也無法回答。

discipleofbuddh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7-07-17, 19:52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iscipleofbuddha » 2017-07-20, 20:06

【雜阿含三一九經】一切者。謂十二入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一切。若復說言此非一切。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我今捨。別立餘一切者。彼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雜阿含三二一經】云何為一切法。佛告婆羅門。眼及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此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癡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雜阿含一三○七經】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


初期佛教,佛陀的教法不是建立在形上玄想或神話建構上。五蘊既是一切法,就當以五蘊來說明、理解這一切。意根是甚麼都無妨,但意根是心法、卻又不在五蘊之內的說法,根本是違反佛陀精神。

【雜阿含三○六經】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眼.色。此等法名為人。…。耳.鼻.舌.身觸緣生身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是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名為人。如上說。乃至滅盡。涅槃。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

「此四無色陰.眼.色。」「此四是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四無色陰.四大。」是分別說明的,四大明顯是指意根,而不是六根。更何況,五根不是四大,而是四大所造淨色(大腦)。如同以下322經所述。

【雜阿含三二二經】云何眼是內入處。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四大是極微的,類似物理界長久以來認為的(實在)根本粒子,但佛陀直指四大是無常、無我的。量子糾纏現象告訴我們,無論兩者距離多遠都能互相傳遞訊息,是跨地域性的。也就是說,四大是沒有質礙的。 因此,關於意內入處的法說,末學認為本意是:意根像心意識(不是色)般,是不可見無對的。並非指意根是非色。

末學是來分享、探究佛法的,若有錯解佛法之處望諸位善知識指教,但請在”一切法”的範圍進行討論,超出此範疇的,末學確實不懂、將不會回應,還請見諒。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ogbert » 2017-07-20, 21:58

雜阿含經(322):「...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

這經文明白說意根非色,你能硬說成色法也算是臉皮夠厚了,跟你討論基本上是浪費時間,我只是把推翻你說法的經文提出來,你要怎麼用量子糾纏去掰是你的事了。

tuziwang2020
文章: 61
註冊時間: 2017-05-25, 04:48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tuziwang2020 » 2017-07-21, 05:38

個人初學, 我覺得這一句
云何為一切法。佛告婆羅門。眼及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已經是很高級的修行境界了, 因為第一時間能分別眼的功能 和 色, 也就是其中眼識, 觸,受的過程。

4大可能和極微沒什麼關係,個人覺得作用是概念化“覺受”, 概念化的目的是讓人知道這些是independent的
和“我”沒關係。

discipleofbuddh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7-07-17, 19:52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discipleofbuddha » 2017-07-27, 07:54

意內入處是心法,末學向大眾恭敬懺悔

bv4pr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17-09-12, 12:07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bv4pr » 2018-09-27, 21:59

雜阿含經322經,自古以來便有指出為新添經文,而不被其他部派同意,此經有爭議,與其他說法不一致。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善觀 » 2018-10-02, 08:09

discipleofbuddha 寫:
2017-07-27, 07:54
意內入處是心法,末學向大眾恭敬懺悔
你是怎麼突然想通的?
最後由 善觀 於 2018-10-02, 08:14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善觀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18-08-26, 13:34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文章 善觀 » 2018-10-02, 08:12

bv4pr 寫:
2018-09-27, 21:59
雜阿含經322經,自古以來便有指出為新添經文,而不被其他部派同意,此經有爭議,與其他說法不一致。
意根是名法是部派佛教的公論,你見過哪個部派佛教說意根不是名法的?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