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念的修習,“了知”與“學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文章 VPHC » 2017-03-14, 14:17

aller 寫:雜阿含568經:「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先滅口行」應該與雜阿含474經說「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義同!但是,何時滅?‧‧。,。「次滅身行」,修安那般那念中,到底有那些「身行」呢?它們滅的順序為何?很少人提到!唯一提到的是「呼吸」!應該不夠!
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的「口行」,跟言語寂滅的「言語」兩者不同。
口行是言語前面的那個東西。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7-03-14, 16:09

善哉!VPHC法友所言。若用現代科學的知識來說,就是大腦中掌管說話機制的區塊停止活動了,若用核磁共振儀掃瞄,該區已經沒有腦電波的反應或活動顯像了!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16:42

雜阿含568經「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爲何覺觀會產生口語?覺觀定義為何?(請用經文敘說!)這與曾銀湖老師所主張「覺觀(尋伺)—引導與評量的練習」有何不同?若同,爲何呼吸的「引導與評量的練習」會產生「口語」?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文章 VPHC » 2017-03-14, 19:13

aller 寫:雜阿含568經「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爲何覺觀會產生口語?覺觀定義為何?(請用經文敘說!)這與曾銀湖老師所主張「覺觀(尋伺)—引導與評量的練習」有何不同?若同,爲何呼吸的「引導與評量的練習」會產生「口語」?
以下拙見,
1. SA568對應的SN41.6裡面覺、觀對應用詞就是尋、伺,其英譯為directed thought, evaluation;這與你所說的曾老師的主張(引導與評量)是一樣的意思。
2. SN41.6就說得很清楚了:先尋、伺,後迸出言語,因此,尋伺是語行(莊春江譯)。這裡很清處,先啟動尋/伺(念頭的導向/評量、內在言語),然後才有外在的言語。所以說二禪是聖默然,因為二禪無尋無伺,連內在言語也停息了。
3. 覺、觀是能夠言語的前提,而不是說禪修練習覺、觀的運作就是在講話。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19:16

謝謝法友!
我有個問題想請教:縁起經文說「行」支分身行、口行、意行三種,這裡又說覺觀是口行,那,覺觀(行)如何縁識?
又有另一問題:常說「行所作即是業」,那麼,口行(覺觀)所作是那些業呢?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19:31

受益良多!再次謝謝!那裡可以找到您所說的《尋/伺(念頭的導向/評量、內在言語)》的經文?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5, 09:07

曾銀湖老師在其「觀呼吸的基本功:覺與觀(尋與伺)」 中有提到
─《 進入初禪的基本要素(禪支)—覺與觀,請注意「覺(vitakka)」的巴利語意不是「感覺」,也不是「察覺」,而是「引導」;至於「觀(vicara)」的巴利語意不是「觀察」,也不是「觀看」,而是「評量」。所以「觀呼吸的基本功」不是「客觀地觀察呼吸」而是「主觀地引導(調整)並評量呼吸」。》
曾老師的「覺觀」與「念頭的導向/評量、內在言語」不同!

SN41.6裡面是說「先尋、伺,後迸出言語,因此,尋伺是語行。」,沒有尋伺的定義!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5, 09:34

問題還是沒解決!雜阿含568經「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 SN41.6裡面說「先尋、伺,後迸出言語,因此,尋伺是語行。」,這裡的語行或口行是屬於意行?還是口行?那,言語是屬於何種行?
這裡
如果,再套上VPHC法友所說「尋/伺(念頭的導向/評量)」,那為何在有念頭的導向/評量之後會迸出言語?
如果,也套上曾老師所說「尋與伺是主觀地引導(調整)並評量呼吸」,那為何在主觀地引導(調整)並評量呼吸之後會迸出言語?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7-03-15, 11:43

太好了!非常有意義的對話!請大家再加油!
如果能在此論壇揭開「覺觀」的真相,將大有助益於初禪近行定的開發,因為這與安那般那念的第1,2,3,4步驟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對於華語系乃至南傳系統的禪修者都能產生實質的利益。
另外,「引導與評量」並非我個人的主張,而是巴利用語的原意,請諒察!如有必要,將考慮把拙著「觀呼吸的基本功」再度公布於本欄中,提供有興趣的禪友參考!

頭像
VPHC
文章: 146
註冊時間: 2012-10-26, 08:00

文章 VPHC » 2017-03-15, 16:45

aller 寫:謝謝法友!
我有個問題想請教:縁起經文說「行」支分身行、口行、意行三種,這裡又說覺觀是口行,那,覺觀(行)如何縁識?
又有另一問題:常說「行所作即是業」,那麼,口行(覺觀)所作是那些業呢?
以下拙見:
業就是行為、動作。把念頭擺在哪個特定目標,接下來所引發的一連串心理活動就是這個業的果。
「行緣識」舉例如下,

(口)行:回憶到自己年輕時沒有鮪魚肚的身材(將尋、伺or注意力、估量這些心理作用安置於、琢磨著這個美好的意象)

識:意識進入這個與視覺有關的境界,識別出並陶醉於"這個我是如此的有魅力"這樣的意識、認知、自我定位。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