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的差異[/b]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3-06-02, 13:25

upasaka 寫:
yunshui 寫: 請問法友,南傳是怎樣解釋「緣自覺知」的。
葉均譯《清淨道論》頁217:「智者各自證知。」

《清淨道論》巴利文及各種英譯我就不再引述了。雖然諸多英譯或現代語體中譯的表現方法各自不一,但意思大致雷同。唯一的差別是有些翻譯有提到「各」的意思,有些沒有。

《清淨道論》的解釋如下:
「智者各自證知」即一切敏智(提頭即悟)等的智者,當各各自知:「我修道,我證果,我證滅。」因為弟子是不能依賴和尚所修之道而斷除他的煩惱的,不能享受他的和尚的果定之樂,不能作證和尚所證的涅槃。所以出世法是不應如看別人的頭飾一樣,當於自己的心中見。這是指智者的實證而說;不是愚者的境界。

謝謝法友的解說。莊春江居士是這樣對譯的:

「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paccatta? veditabbo vi??ūhī),相當於「緣自覺」、「緣自覺悟」,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被智者親自體驗的」(to b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by the wise)。


相應部35相應70經/優波襪那直接可見的經
(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那時,尊者優波襪那去見世尊,……(中略)在壹旁坐好後,尊者優波襪那對世尊這麽說:
「大德!被稱爲『直接可見的法、直接可見的法』,大德!什麽情形法是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妳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

「優波襪那!這裏,比丘以眼見色後,有色的感受與色之貪的感受,在色上有自身內的貪,他了知:『我的自身內在色上有貪。』
優波襪那!凡比丘以眼見色後,有色的感受與色之貪的感受,在色上自身內有貪,他了知:『我的自身內在色上有貪。』者,這樣,優波襪那!法是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妳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
……(中略)

優波襪那!這裏,比丘以眼見色後,有色的感受而無色之貪的感受,在色上自身內沒有貪,他了知:『我的自身內在色上沒有貪。』
優波襪那!凡比丘以眼見色後,有色的感受而無色之貪的感受,在色上自身內沒有貪,他了知:『我的自身內在色上沒有貪。』者,這樣,優波襪那!法是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妳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
……(後略)

頭像
suibiliau
文章: 464
註冊時間: 2004-09-17, 08:00

文章 suibiliau » 2013-06-11, 17:35

各位法友 好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的差異已貼在本站下載專區,有需要的法友,可自行下載,謝謝!
.......願大家平安法喜,日日精進......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5, 01:37

aller 寫:哦!我了解了,去除「集」因,是滅五取蘊!五蘊還在!那凡聖的差別是「凡人有五取蘊及五蘊」,而「聖者只有五蘊」。請問leeyc2前輩,是不是這樣?先感謝 萊特賀爾及 leeyc2兩位前輩的開示,謝謝!
佛經說,佛已五陰(五蘊)。
所以你的「聖者只有五蘊」是一種錯誤知見

《別譯雜阿含經 卷第十 (196)》
譬如有人斷多羅樹。斷已不生。如來亦爾。斷五陰已。不復受生。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5, 01:51

aller 寫:前輩!小弟笨拙,理解力不夠,請見諒!
前輩的意思是不是─「於色愛喜,就叫做色集;於色愛喜滅,就叫做色滅。」?
那不管於色「愛喜」或「愛喜滅」,「色」都還在,對不對?!
「色集」及「色滅」,只是佛法中相應於「愛喜」及「愛喜滅」的術語,是不是這樣!?
如果是這樣子,那「觸集是受、想、行集;觸滅是受、想、行滅。」,是不是也比照辦理!?
「觸滅後,還有受、想、行嗎?」
《雜阿含經 卷第三(68)》
緣眼乃至色。眼識生。三事和 合生觸。觸滅則受滅乃至純大苦聚滅。如是耳鼻舌身意。
緣意及法。意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愛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7, 22:16

lkc368 寫:
slake 寫:北傳漢譯的長、中阿含、增一阿含則蘊含更多的大乘思想。
请问《中阿含经》里哪一篇经文里蕴含“更多的大乘思想”?我阅读了几遍,没有发现过,所以向您请教。
《雜阿含經》也有大乘思想


《雜阿含經 卷第七 (153)》
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繋著
何所見我
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如是我彼一切不二不異不滅。

我彼一切不二不異』就是大乘講的「平等無二無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三百九 十七》
諸如來應正等覺法平等性。如是一切法平等法。皆同一相。
所謂無相。是一
平等無二無別故不可說此是異生法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7, 22:43

lkc368 寫:
slake 寫:北傳漢譯的長、中阿含、增一阿含則蘊含更多的大乘思想。
请问《中阿含经》里哪一篇经文里蕴含“更多的大乘思想”?我阅读了几遍,没有发现过,所以向您请教。
《中阿含經 卷第三 (12)》
若有比丘生不善身行漏煩熱憂慼。彼於後時不善身行滅。
不更造新業。棄捨故業。即於現世便得究竟。
而無煩熱
常住不變謂聖慧所見聖慧所知也。


許多人認為佛陀只講諸法[無常]。認為「常住不變」是大乘思想
但是,「常住不變」這種思想《雜阿含經》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一 (273)》
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
常恒住不變異法空我我所



大乘也說,只要空無我我所,就能不生不滅(即 常住不變)

《大方廣佛華嚴經》
離我我所深達緣起。入諸法界。見有為法猶如鏡像。離有無見不生不滅。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7, 22:50

既然阿含和大乘有這麼多雷同的思想

阿含和大乘應該是師出同門才對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06-17, 23:11

張三有腦袋,李四也有腦袋,他們這麼雷同,難道就表示他們是同一個娘生的嗎? :roll: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7, 23:37

serendipity 寫:《中阿含經 卷第三 (12)》
若有比丘生不善身行漏煩熱憂慼。彼於後時不善身行滅。
不更造新業。棄捨故業。即於現世便得究竟。
而無煩熱
常住不變謂聖慧所見聖慧所知也。


許多人認為佛陀只講諸法[無常]。認為「常住不變」是大乘思想
但是,「常住不變」這種思想《雜阿含經》也有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一 (273)》
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
常恒住不變異法空我我所


大乘也說,只要空無我我所,就能不生不滅(即 常住不變)

《大方廣佛華嚴經》
離我我所深達緣起。入諸法界。見有為法猶如鏡像。離有無見不生不滅。
上面經文證明,佛陀在阿含講【無常】。亦講【常】
說原始佛法和大乘有差異的人,恐怕是自己阿含和大乘都沒搞懂

佛陀講「無常苦空無我」主要是針對五陰六入而講
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是屬於世間事
所以,佛陀講【無常】,是指「世間‧三界」一切皆無常


除了【世間】,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涅槃境界】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七 (468)》明智者命終。不墮於眾數。眾數既已斷永處般涅槃

永處般涅槃」已經明示當中有「永恆」的存在
佛陀講「常住不變」,就是指【涅槃境界】

至於如何進入涅槃境界?
就是上面《雜阿含經》講的,必須修到「空行‧空心‧空法。空我我所」
換句話說,就是要修到【行‧心‧法‧我我所】皆無、皆空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3-06-18, 03:23

serendipity 寫:佛陀講「無常苦空無我」主要是針對五陰六入而講
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是屬於世間事
所以,佛陀講【無常】,是指「世間‧三界」一切皆無常

除了【世間】,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涅槃境界】
《雜阿含經 卷第十七 (468)》明智者命終。不墮於眾數。眾數既已斷永處般涅槃

永處般涅槃」已經明示當中有「永恆」的存在
佛陀講「常住不變」,就是指【涅槃境界】

至於如何進入涅槃境界?
就是上面《雜阿含經》講的,必須修到「空行‧空心‧空法。空我我所」
換句話說,就是要修到【行‧心‧法‧我我所】皆無、皆空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度脫諸天人。 修羅龍夜叉
建立無盡法。 佛事既已終
於有得寂滅。 大悲
入涅槃
如薪盡火滅畢竟得常住

《雜阿含經 卷第五十(1356)》
云何名爲常。
常者唯涅槃
云何爲無常。 謂諸有爲法


相信這已經夠清楚。阿含並非如許多人所妄稱 不講常住不變
「常樂我淨」是大乘專門用來形容涅槃的

《大般涅槃經》
涅槃即是
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