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會再墮入惡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tudent3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來自: 南洋
聯繫:

文章 student3 » 2004-12-01, 14:24

qwer 寫:請教一個重要的問題 有人知道答案嗎?

修至哪一階時就永遠都不會再墮入惡道了呢
Panca sila :roll: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01, 14:38

student3 寫:Panca sila :roll:
Panca sila? 何義?

頭像
student3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來自: 南洋
聯繫:

(+_+)

文章 student3 » 2004-12-01, 16:06

不好意思,誤解了qwer的問題 8O 當我沒說過 :oops: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01, 17:25

a yeah 無大關連 it's ok

查到了..
皈依(Sarana)了三寶
守持居士五戒(Panca Sila)

印度之外交政策亦有五原則,與該國之偉大佛教帝王阿輸迦在西元前三世紀時所擬以治理其政府的佛教原則,完全相符。這五原則稱為Panca Sila,與佛教梵語之「五戒」二字也完全相同。

頭像
student3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來自: 南洋
聯繫:

巴利語Panca sila = 五戒

文章 student3 » 2004-12-02, 08:15

因為qwer 問修至哪一階時就“永遠”都不會再墮入惡道了,我本來的意思是說持五戒,但如五戒持得好可能“來生”不會墮入惡道吧。如要“永遠”不會再墮入惡道或六道輪迴,那就要修解脫道(阿羅漢)了。 :roll: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3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巴利語Panca sila = 五戒

文章 peacecila » 2004-12-03, 01:10

student3 寫:因為qwer 問修至哪一階時就“永遠”都不會再墮入惡道了,我本來的意思是說持五戒,但如五戒持得好可能“來生”不會墮入惡道吧。如要“永遠”不會再墮入惡道或六道輪迴,那就要修解脫道(阿羅漢)了。 :roll:
可以參考「法鏡經」,一般還是以證得「初果」為「永遠」不墮惡道的標準階段,包括「初果向」中的「隨法行」與「隨信行」,還是必須於此生證得初果,「初果」之重要性,便可想而知了。

http://www.infs.idv.tw/02_books/f_prece ... S55:10磚塊會堂

「慚也」貼出「清淨道論」的「小須陀恒果」,雖然名詞是論師所發明,但內容並非毫無根據,比對經文便知,「清淨道論」所說的「小須陀恒果」指的就是「隨法行」與「隨信行」。「清淨道論」比較不好的地方是,它舉出一個新名詞,但卻沒有舉出它的經據來源。但也有可能造論者認為這應該是一種基本常識,所以就沒有舉出經據的必要性。簡單地來說,經文是「課本」,而論典只是「參考書」,一般應該都是熟讀「課本」後,遇到不懂的地方,才翻翻「參考書」看看。所以,基本上應該還是以「經文」為主,「論典」為輔,這樣才弄得清楚論典某些討論的經文根據來源。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03, 14:59

《身念處禪觀修法》阿姜念著第三篇成果
3-1-14道智(智見清淨)
此智在以四個道心的力量完全斷惑的過程中,是第一個生起的道心。當這個道心生起時,即證得須陀洹果(入流果)(注1:後面三個道心導致更高的果證: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雖然這個道心生起僅一剎那,卻使生命減少到最多僅剩七番生死便可脫離輪迴了。(須陀洹)
...
果心是從道心而生的出世間果,果心一生起,就滅去→它是沒有作用的。

清淨道論--第二十二
此道不僅破蘊等,亦相干竭無始輪回展轉的苦海,封閉一切惡趣之門,使七聖財(22-003) 現前,捨斷八支邪道,寂滅一切怖畏,導玉於等正覺者的真子,使得其他數百種的功德。如是和給與許多功德的須陀洹道相應的智,為須陀洹道智。
----------------------------------------------------------
前頁我所說有點小差錯 按論書的說法

道智與果智幾乎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他們像是心路過程中只差幾剎那的那些東西

所以說在第十四階道智時 不墮惡道 或說是在[第十五]須陀洹果智
也沒什麼不同

上面所貼也有說道心生起時,即證得須陀洹果
所以論書的說法與經文可說是一樣的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03, 23:15

心路過程-->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第四章:心路過程

論書的說法與經文可說是一樣的--> 只指這個說法而已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05, 00:11

上一頁寫到
《身念處禪觀修法》阿姜念著第三篇成果
佛法中有三個層次的智慧(見圖3-1)
第一和第二階智:知遍知
第三和第四階智:審察遍知
第五和第十四階智:斷遍知
-----------------------------------------------
網路資料是第五第十四階智
在實體書本中是第五第十四階智
實體書應較正確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4-12-05, 14:48

想起一位在某內觀禪修營認識的朋友,在專心禪修4.5天後出現特別的境界,.指導禪師也認為的確是達到了16觀智中的第3階智,(他當時感動的淚流滿面)....,但在即將離開的那一天,卻提到他的志願是"弘法"廣度眾生,行"菩薩道"...請問,這種人在重新親近善士.聽聞正法(Hearing the true Dhamma)等等之前,單單憑藉內觀禪修會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的可能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