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與空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0, 12:31

Upavana 寫:麻煩一下,雖然這裡不是生物討論版,可是甲蟲的幼蟲也不至於變成「蛆」,那是蠅類幼蟲的說法,甲蟲的幼蟲叫做「若蟲」
哦~ 原來是叫若蟲,讓我也學了一課 ..
佛陀所謂的空不是指色的消逝甚至是自性,而是從自身做生滅止息的一個實際做法,這些可以參考第一義空經。
有一個店家:掛羊頭賣狗肉 ...
請問:店家主要賣的是羊肉呢?還是賣狗肉呢?
法友們,您認為呢?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11-20, 14:47

seasky 寫:如空、是空,您認知的是什麼樣子的 "空" 呢?請先簡潔明確定義出來 ..
阿含經一開頭,就是此經:
(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苦.空.非我居然是“同類,是無常,
因為五蘊有生有滅,唯識論將物質世界唯心化,並不正確,
而是應該理解為,五蘊是如彩虹,如極光,是空幻的,可以欣賞,
但不應認為那才是生命的實體,
所以五蘊、十八界如空、是空,非我、無我、無常!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4-11-20, 17:41

seasky 寫:哦~ 原來是叫若蟲,讓我也學了一課 ..
其實真正所謂的若蟲,就是像字面的意思一樣,是像成蟲的幼蟲,例如螳螂的幼蟲就是若蟲,甲蟲的幼蟲叫若蟲,只是一種俗稱。
正確的舉例可以將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問題是有些以往的常識,現在似乎在許多的新一代中消逝了。
多年前曾經在火車上聽到一對要去採果的母子對話,前一刻媽媽還在糾正小孩,草莓是長在地上不是在樹上,過了一會兒母子倆就興高采烈的討論怎樣到樹上採香瓜,這是一件真實的事件,也代表著許多錯誤的認知,沒有經過求證就教導了下去......

頭像
leighanne
文章: 29
註冊時間: 2004-10-06, 08:00
來自: Taoyuan, Taiwan

放下所有分別

文章 leighanne » 2004-11-23, 04:24

seasky 寫: 1. 緣起性 "空"
2. 無常的色最後一定是 "空"
請法友將您以上提到的兩處 "空" 字,做個簡潔明確的定義?
緣起生滅即是無常,性空卻有相在:
您現在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網頁,就是緣起性空的色。
假設我現在掃瞄一張圖片上傳到網站,大家就可以在
網頁上看到圖片:──色是有嗎?有,因為大家都看
見圖片了,還可以用印表機印出來。色是空嗎?空,
因為網路是一種虛擬的存在在, 原始的網頁只是一連
串的電腦語法(文字數字)所組成,網路的確存在,可
是在哪裡呢?在電腦裡嗎?數據機中?在電欖線裡?

蠟燭燃燒時能量轉換成光能,這時色相在,當完全燒
盡時蠟燭消失火也滅了,這時色相空,即使我收集房
間內所有的空氣也無法分析還原成一根蠟燭,是故觀
自在菩薩說:色即是空,空中無色。宇宙中的能量碰
撞後發生大爆炸產生了今天的地球,地球上所有物質
都只是能量碰撞後分析出的元素所組成的相,因緣滅
時即是相空,而色空只是一種能量的轉換,因緣生時
又會產生色,有了相。

能量不生不滅,無所不在,超越大與小的相對論,不
是有不是空,不增也不減。

人的身體能從顯微鏡下的精卵演變到現在的樣子,只
是能量轉換的結果,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只吃豬肉,
就是把豬分解成能量後再轉換成他的身體,風火水土
會融合或分解轉換各種能量,動能(身)、聲波(口),電
波(意識),所以身口意是心的能量也是我,能量不滅
故“我”就是輪迴的因果,自證涅槃的阿羅漢不再有我、
我所有,失去轉換成色的助緣,能量就只是能量,輪
迴終止。

空中看似無風但有空氣,看似無火卻有溫度,看似無
水卻很潮濕,人腦像電腦,是我。而那顆不斷跳動的
心才是能量的相,是無我。頭腦需要休息,心卻從不
休息,腦經由種種分別所產生的情緒,影響的卻是心
,心是能量,其中無受想行識故無分別相;煩惱會心
悶,憤怒會心悸,悲傷會心碎,哀莫大於心死......。
心是無我也是能量,頭腦是我也是夢一場,用心吃飯
走路,以頭腦去分析色與空就像試圖以望遠鏡研究細
菌。用心去看和感覺你的身體和這個世界,當頭腦的
分別執著少了,有天你會突然發現周遭的事物看起來
都變亮了,就像以魔術林擦過一樣,變得清晰許多.....

在這無實無虛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能攀緣的,生死
是能量轉換的過程,有貪愛就有痛苦,生命中的得就
是失,在清楚的覺知下,人的想法行為都是顛倒的、
混亂的。漸漸地我放下法執,因為了解所有執著都因
”我”在,而我就是苦,無我就是涅槃;而所謂的人只
是這個世界的相,你、我、他和眾生其實就世界的實
體,因無明產生我執和種種相對分別。不再由腦分析
而是讓心聽,了解一切法無我的事實,愛自然湧現,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深刻感受使我放下所有分別。

願眾生心中沒有敵人,願眾生遠離一切危險,
願眾生心中沒有煩惱,願眾生都能安樂自在。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4, 18:42

BBCALL 寫:的確,空一字,正是有隱藏著細微的我見,空雖說中道,卻沒有無我論來的徹底,因此,世尊絕對不說無我、空,而只說空、無我,這個次第可是不能亂了,再來,阿含中所提的空三昧則依然如是,八0經中世尊說:

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斯有是處。

請注意,得空者還必須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才是正確。
世尊明確說明了「空」的定義: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見到「空」最多只能見到「無常」,更糟的是逗留在空見裡不再往前進,還遠遠的見不到緣起!



雜阿含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卷3)(8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聖法印及見清淨,諦聽!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於空三昧未有所得,
而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莫作是說,所以者何?
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
此則善說,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
斯有是處,云何為聖弟子及見清淨?」

比丘白佛:「佛為法根、法眼、法依。
唯願為說,諸比丘聞說法已,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於空閑處樹下坐,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

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
如是觀者,
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
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
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我所從何而生。

復有正思惟三昧,
觀察我、我所
從若見、若聞、若嗅、若嘗、若觸、若識而生。

復作是觀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識因、緣,為常、為無常。

復作是思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因、彼緣皆悉無常。
復次,彼因、彼緣皆悉無常,彼所生識云何有常?

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
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是名比丘當說聖法印、知見清淨。如是廣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shopping 寫:苦.空.非我居然是“同類,是無常,
因為五蘊有生有滅,唯識論將物質世界唯心化,並不正確,
而是應該理解為,五蘊是如彩虹,如極光,是空幻的,可以欣賞,
但不應認為那才是生命的實體,
所以五蘊、十八界如空、是空,非我、無我、無常!
leighanne 寫: 緣起生滅即是無常,性空卻有相在:
您現在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網頁,就是緣起性空的色。
喜歡觀空、見空,誤認空為緣起的學佛人仍深陷在我見當中,不能離開我慢、不能知見清淨。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4, 21:35

Upavana 寫:其實真正所謂的若蟲,就是像字面的意思一樣,是像成蟲的幼蟲,例如螳螂的幼蟲就是若蟲,甲蟲的幼蟲叫若蟲,只是一種俗稱。
正確的舉例可以將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問題是有些以往的常識,現在似乎在許多的新一代中消逝了。
多年前曾經在火車上聽到一對要去採果的母子對話,前一刻媽媽還在糾正小孩,草莓是長在地上不是在樹上,過了一會兒母子倆就興高采烈的討論怎樣到樹上採香瓜,這是一件真實的事件,也代表著許多錯誤的認知,沒有經過求證就教導了下去......
是的,深有同感!
新舊代代傳承,積非成是的認知中,慶幸仍有少數人努力保有正知正見,光明亦將延續下去 ..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4-11-24, 23:11

我們可以先用苦聖諦{五取蘊是苦}去檢視看看這些學說符不符合世尊的教,導,如果並不符合,那這些所謂的緣起.所謂的涅槃.所謂的道,就可想而知了,大可以丟棄在一邊,....不管說緣起性空或性空緣起等等其實都是完全背離佛法的邪說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放下所有分別

文章 seasky » 2004-11-26, 15:46

leighanne 寫:在這無實無虛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能攀緣的,生死
是能量轉換的過程,有貪愛就有痛苦,生命中的得就
是失,在清楚的覺知下,人的想法行為都是顛倒的、
混亂的。漸漸地我放下法執,因為了解所有執著都因
”我”在,而我就是苦,無我就是涅槃;而所謂的人只
是這個世界的相,你、我、他和眾生其實就世界的實
體,因無明產生我執和種種相對分別。不再由腦分析
而是讓心聽,了解一切法無我的事實,愛自然湧現,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深刻感受使我放下所有分別。

願眾生心中沒有敵人,願眾生遠離一切危險,
願眾生心中沒有煩惱,願眾生都能安樂自在。

幾年前,台灣有一位成名的大文學作家兼佛學居士,以其清新婉轉精美的文筆寫下了一本本名為菩提心、歡喜心、清淨心、柔軟心等系列的佛學作品,轟動暢銷全台,不知震憾感動了多少人心!我最初也因讀過他寫的一本菩提心的書而漸漸步入學佛的因緣。正當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心性修養高超的大人物時,他在名利雙收的情況下,竟拋棄相伴多年的妻兒,另結新歡去,讓支持擁護者跌破眼鏡,大失所望,此後他的書少有人買了。因一己的私慾造成家庭破碎,帶給他的妻兒是何等深沉的傷害!

以上的實例是一面借鏡,如果我們不明白正確的修行目的、次第、方法,不以正確的思惟、觀察、反省,無法真正滅盡貪瞋癡。迷戀陶醉在自我認知的世界裡,以為自己的心已清淨了、不執著了、無我了,把暫時的忘我當成無我,那將是很危險的!很容易便錯失今生學習佛法的因緣 ...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6, 18:13

leeyc2 寫:我們可以先用苦聖諦{五取蘊是苦}去檢視看看這些學說符不符合世尊的教,導,如果並不符合,那這些所謂的緣起.所謂的涅槃.所謂的道,就可想而知了,大可以丟棄在一邊,....不管說緣起性空或性空緣起等等其實都是完全背離佛法的邪說
佛陀時代,「空理、空義」早就已在印度本土盛行開來,婆羅門及諸外道皆共說共論。佛陀有必要再發明個什麼「空的」去插上一腳湊熱鬧?

阿含經中出現的空,不過是佛陀借外道的名相來用而已,名相裡頭實際裝的是(緣起、四諦、無我)。當時有許多外道弟子也來向佛陀請益,聽過(緣起、四諦、無我)這些不曾聽聞的真實義理,心生清淨歡喜,便歸依佛陀門下。佛陀偶爾借用空字引導外道出身的弟子們進入緣起真理的體認,後世卻演變成捨棄佛陀自證的(緣起、四諦、無我)正法,走向外道的空理論說,可說是不解佛陀的用心!

seasky 寫:有一個店家:掛羊頭賣狗肉 ...
請問:店家主要賣的是羊肉呢?還是賣狗肉呢?
法友們,您認為呢?
有一個店家(佛陀):掛羊頭(空理、空義)賣狗肉(緣起、四諦、無我) ...
請問:店家主要賣的是羊肉(空理、空義)呢?還是賣狗肉(緣起、四諦、無我)呢?

佛陀善巧的借用世間及外道名相,以自證發現的(緣起、四諦、無我)等真理來教導眾生。哪些是外道的名相?哪些是佛陀的教導?學人當細心去分辨 ...

舉個例子,雜阿含 80 經:
空三昧:實際是講「觀 "無常" 三昧」
(空:外道說法,佛陀只是借用名相。無常:世間真理,外道與佛陀共說共論。)

無相三昧:實際是講「觀 "六入處" 相斷三昧」
(無相:外道說法,佛陀只是借用名相。六入處:佛陀的創見,不共外道法。)

無所有三昧:實際是講「觀 "貪瞋癡" 相斷三昧」
(無所有:外道說法,佛陀只是借用名相。滅貪瞋癡:佛陀的創見,不共外道法。)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4-11-26, 19:35

seasky 寫:有一個店家(佛陀):掛羊頭(空理、空義)賣狗肉(緣起、四諦、無我) ...
世尊所說的四聖諦 ,一一聖諦都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雜阿含417經
SN56.20.&27也說佛所說四聖諦,一一都是ACTUAL.UNNERING.NOT OTHERWISE

舉例說,五取蘊是苦,五取蘊就不會是不苦;又如苦聖諦和苦滅聖諦不同,兩者不是可以任意混淆的:把諸法無常.非我和渴愛無餘滅盡看成一回事,可以知道對第一聖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若進一步去輕視世尊所說的四聖諦就更顯示我們的無知...

又 遺教經: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

怎麼可以說掛羊頭.賣狗肉!你這樣說真的是在毀謗世尊.毀謗世尊的法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