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就是大腦的神經系統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rhat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8-11-06, 08:00

文章 arhat » 2009-01-21, 15:49

lkjh 寫:唯識所提的現象確實需要考慮在內,比如你回到你小學或幼
稚園時的校門口,你一定會覺得門變小了,其實是自己變大了,
然而,依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的論述,根本不需要去觀察這些人,
我,男人,女人,馬,砂石車的,只要觀察究竟法就好,
不必去管不同生命之變形或變性質的事.
請問到底什么才算究竟法,又該如何觀察?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9-01-22, 04:48

arhat 寫:
lkjh 寫:唯識所提的現象確實需要考慮在內,比如你回到你小學或幼
稚園時的校門口,你一定會覺得門變小了,其實是自己變大了,
然而,依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的論述,根本不需要去觀察這些人,
我,男人,女人,馬,砂石車的,只要觀察究竟法就好,
不必去管不同生命之變形或變性質的事.
請問到底什么才算究竟法,又該如何觀察?
若有名詞是虛有分別設立,則是非究竟法,比如國界是人所設立,非自然界有,人也是人所設立,自然界中,皮膚內與皮膚外並指不出看不到一條真實國界,然後將其內名之為人。

若有名詞非虛設,比如心法色法,可指出看見,則是究竟法。其實這也是很專業的說法。

頭像
arhat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8-11-06, 08:00

文章 arhat » 2009-01-22, 12:45

名詞:表示名稱,如人、地、事、性質或行為的詞。
[心法色法][國界][人][皮膚內外]一樣是名詞,名詞只是對事物進行歸類和概括的東西。
~比如心法色法,可指出看見
你對任何詞所指向的具體事物定義清楚了,才可以看見。
~皮膚內與皮膚外並指不出看不到一條真實國界,
你定義國界在哪裏,才能看見,否則不是空談?

比如某個人,你明明看見了,卻說沒有這個究竟人?這符合緣起法則?
怎麽把名詞概念和觀察混為一談呢?一個名詞如果不賦予具體意義,能夠單獨拿出來說么?

~然而,依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的論述,根本不需要去觀察這些人,
觀察是從六入處進行觀察。不需要觀察人?這符合經典么?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9-01-22, 13:14

arhat 寫:名詞:表示名稱,如人、地、事、性質或行為的詞。
[心法色法][國界][人][皮膚內外]一樣是名詞,名詞只是對事物進行歸類和概括的東西。

觀察是從六入處進行觀察。不需要觀察人?這符合經典么?
觀察六入處就會看不見人或我。
人或我這些名詞不屬於究竟法,是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的論述。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5, 23:04

六根中的意根,是法,不是心法。沒有辯論的餘地
在色法基礎下,各位可以儘量猜測意根是身體哪個部位。
但就是別再亂說,意根是心法。因為意根也是會


《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此身亦復如是因筋骨因皮膚。因肉血纒裹於空便生身名。

若內眼處壞者。外色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眼識不得生。諸賢。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6, 00:45

shanguan 寫:你就不要再胡説八道了。神經系統都出來了。

這個問題以前討論過,若意根是大腦,那麽十二因緣的六根都是色法。名法哪去了?
佛經證明[意]根是法。
所以,說意根是色法,並不是胡說八道
至於[意]根是身體哪個部位,這是可以討論的

你們原先都以為意根是心法。
現在佛經證明意根不是心法。六根全是色法

所以你們現在應該去尋找[心法]在哪裡 囉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2-07-07, 06:49

serendipity 寫:《中阿含經卷第七 (30)》:此身亦復如是因筋骨因皮膚。因肉血纒裹於空便生身名。

若內眼處壞者。外色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眼識不得生。諸賢。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假如按你這样讀,內意處是色陰,--而接下來還有“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呢,那麽就會讀成:內意處並且是覺陰、是想陰、是思陰、是識陰。 :P


這几段應該這样讀:“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7-07, 14:33

這裡有個問題,想請教諸位大哥,那就是─

當我們的「眼睛」接觸「外境色」時,相續生起「眼觸生受」、「眼觸生想」、「眼觸生行」,此時,是以「眼識」為主導呢?還是如某些宗派所說的,「眼識」只能識「色」,接觸「外境色」後,將所有訊息傳回「意根」,再由「意根」生起「意識」,並且,主導之後所衍生起的「眼觸生受」、「眼觸生想」、「眼觸生行」?

相同地─

當我們的「耳朵」接觸「聲音」時,相續生起「耳觸生受」、「耳觸生想」、「耳觸生行」,此時,是以「耳識」為主導呢?還是如某些宗派所說的,「耳識」只能識「聲」,接觸「聲音」後,將所有訊息傳回「意根」,再由「意根」生起「意識」,並且,主導之後所衍生起的「耳觸生受」、「耳觸生想」、「耳觸生行」?


當我們的「鼻子」接觸「香氣」時,相續生起「鼻觸生受」、「鼻觸生想」、「鼻觸生行」,此時,是以「鼻識」為主導呢?還是如某些宗派所說的,「鼻識」只能識「香氣」,接觸「香氣」後,將所有訊息傳回「意根」,再由「意根」生起「意識」,並且,主導之後所衍生起的「鼻觸生受」、「鼻觸生想」、「鼻觸生行」?


當我們的「舌頭」接觸「味道」時,相續生起「舌觸生受」、「舌觸生想」、「舌觸生行」,此時,是以「舌識」為主導呢?還是如某些宗派所說的,「舌識」只能識「味道」,接觸「味道」後,將所有訊息傳回「意根」,再由「意根」生起「意識」,並且,主導之後所衍生起的「舌觸生受」、「舌觸生想」、「舌觸生行」?


當我們的「身體」接觸「所觸」時,相續生起「身觸生受」、「身觸生想」、「身觸生行」,此時,是以「身識」為主導呢?還是如某些宗派所說的,「身識」只能識「所觸」,接觸「所觸」後,將所有訊息傳回「意根」,再由「意根」生起「意識」,並且,主導之後所衍生起的「身觸生受」、「身觸生想」、「身觸生行」?


當我們的「意根」接觸「法」時,相續生起「意觸生受」、「意觸生想」、「意觸生行」,此時,當然是以「意識」為主導!


如果,上述為真,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并其生起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只能「認識」,也就是只能「攝境」!不能「感受」,不能「想像」,不能「思惟(行)」,所有的「感受」、「想像」、「思惟(行)」都是由「意根」生起的「意識」來主導,也就是,「六根」中「意根」為主導,「六識」中「意識」為最上!


這樣的主張,對嗎?阿姜查系的「禪悅」書中也有這種主張!?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7, 17:04

potato 寫:
serendipity 寫:《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若內眼處壞者。外色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眼識不得生。諸賢。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諸賢。若內意處不壞者。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假如按你這样讀,內意處是色陰,--而接下來還有“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呢,那麽就會讀成:內意處並且是覺陰、是想陰、是思陰、是識陰
應該只有你一個人會把經文讀成那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意思吧!

「是屬色陰」4個字已經說明,前面講的部份屬於色陰。
也就是說,「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這部份屬於色陰

接著,

如果有覺,便是「覺陰 (受)」
如果有想,便是「想陰」
如果有思,便是「思陰(行)」
如果有識,便是「識陰」

這几段應該這样讀:“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諸賢。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真是天才解經家!!

依照你的意思,就變成佛經只是想傳達「六塵屬色陰」

但事實並非如此

佛經把「內眼處,內意處」都寫在裡面,
這表示佛經還想傳達[六根]也都屬於色陰

六根和六塵,全是色陰。這是經文清楚寫出來的
你的解讀,完全斷章取義的結果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7, 17:27

goofy 寫: 如果,上述為真,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并其生起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只能「認識」,也就是只能「攝境」!不能「感受」,不能「想像」,不能「思惟(行)」,所有的「感受」、「想像」、「思惟(行)」都是由「意根」生起的「意識」來主導,也就是,「六根」中「意根」為主導,「六識」中「意識」為最上!

這樣的主張,對嗎?阿姜查系的「禪悅」書中也有這種主張!?
[觸]依六種根,而各有別名
譬如,
來自眼是眼觸,來自耳是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等

但是[受·想·行·識]這四個就不再依[根]而各分成六種

這證明你所說的,[受想行識]都由[意識]一個在主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