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頁 (共 15 頁)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4, 13:02
善觀
南傳《小部。大義釋》也解釋意根是心法的,所以說南傳不承認意根是心法的根據到底在哪裏?

「意」者,乃心、意、意所、心臟、淨白(心)、意、意處、意根、識、識蘊〔觸等之法〕隨順於意識界。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4, 19:07
aller
Dogbert 寫:
2017-07-20, 08:13
問意根是屬於五陰的哪一個,是個錯誤的問題,因為四無色陰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意根無法屬於任何一個依它而產生的心。
可不可以請版主您依此立論說一說:「當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和合生觸,緣觸生受」這段經文?也就是:當「眼觸生受」時,「意根」是如何生起此由「眼觸」所生的「眼受」的心理活動?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5, 05:58
VPHC
善觀 寫:
2018-10-14, 00:39
意根是色,意是名法。

有時候,意根和意是通用的。
請問 “意根是色,意是名法”的出處為何?

另外,「當正觀察意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裡面的「意」是指你說的 “色法的意根”或者是 “名法的意”呢?

另外,根據你的分類方式,「鼻」是色法嗎?若是,「當正觀察鼻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請問要如何觀察這個作為色法的鼻的無常呢?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5, 07:55
Dogbert
bv4pr 寫:
2018-10-12, 15:49
● 前導

阿難尊者所傳一脈的說一切有部,分裂為有部與犢子部,.....
一、你提的大乘著作內容沒有實際部派傳承的經文可查,這個死無對證的部分就不談了。

二、因為雜阿含322經在南傳經典沒有相應經文,所以就是錯的?

三、因為《阿毘達磨順正理論》有提到經部(經量部?)說雜阿含322經是有部自己依論而新增的經文,所以有人指控就是真的?

四、雜阿含322經的真偽要看其內容是否與其它經律的道理一致,佛陀在四大教法裡也是這麼說的。

五、雜阿含322經並沒有說「意根為名法」,而是說「非色」。五蘊的受、想、行、識蘊被稱為四無色陰(蘊),也都可以是意根的所緣。「非色」的意根緣「四無色陰」,很合理不是嗎?若要說意根是色法,那就要解釋一下要用身體的哪塊肉去緣無色陰了。

根用能力來解釋我是認同的,只是這個能力有時會跟四大所造的器官有直接關係,那麼說補充說明它是色法也沒問題,只是不要忘了根的原本意義。

至於非色的根是不是要多給它一個名法的解釋,我認為是不一定,而有些用能力來解釋就已經很容易明白,譬如信根、精進根...。至於意根是名法的說法,我確實沒看到經典有直接這麼說。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5, 08:19
善觀
VPHC 寫:
2018-10-15, 05:58
請問 “意根是色,意是名法”的出處為何?

另外,「當正觀察意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裡面的「意」是指你說的 “色法的意根”或者是 “名法的意”呢?

另外,根據你的分類方式,「鼻」是色法嗎?若是,「當正觀察鼻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請問要如何觀察這個作為色法的鼻的無常呢?
意根是色是我的筆誤,原本要寫意根非色,不想後來打錯了。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5, 08:25
善觀
[0322a12] 此中,如何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紇利陀心、青白、意、意處、 [P.273] 意根、識、識蘊、是等之意識界,是言為「心」。

——南傳《分別論》

這是南傳上座部的論藏中明確指出意根是心法根據。

說南傳上座部不承認意根是心法的謊言不攻自破。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6, 14:09
Dogbert
aller 寫:
2018-10-14, 19:07
可不可以請版主您依此立論說一說:「當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和合生觸,緣觸生受」這段經文?也就是:當「眼觸生受」時,「意根」是如何生起此由「眼觸」所生的「眼受」的心理活動?
一、受、想、行、識也是法,法為意根所緣。

二、我沒有說「意根由眼觸所生的眼受的"心理活動"」,根代表一種能力。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6, 14:48
aller
Dogbert 寫:
2017-07-20, 08:13
.........因為四無色陰是依於意根生起的心理活動..............
到底是《四無色蘊─受、想、行、識 成於先,意根緣於後》?還是《四無色蘊─受、想、行、識 依於意根而成》?這要分清楚!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6, 20:53
bv4pr
一、你提的大乘著作內容沒有實際部派傳承的經文可查,這個死無對證的部分就不談了。
二、因為雜阿含322經在南傳經典沒有相應經文,所以就是錯的?
三、因為《阿毘達磨順正理論》有提到經部(經量部?)說雜阿含322經是有部自己依論而新增的經文,所以有人指控就是真的?
四、雜阿含322經的真偽要看其內容是否與其它經律的道理一致,佛陀在四大教法裡也是這麼說的。
一、許多爭論,都能由論看到,不能說因為各部派所傳經文都遺失,就能說各部派立論是假的吧。
二、不能說雜阿含322經是錯的,後面補說。
三、由佛教史來看,許多歷史事件,由於立場不同,所描繪的角度會不同,但應當發生過真正或類似事件,而被紀錄,只是部份真相被掩蔽,這件事,沒有看到有部跳出來反駁,但由分說部無此經文來看,這恰恰解釋這真實性很大,或是分說部有其他看法,還是經過六次結集後遺失經文?此外,第三次結集時,主持著 Moggaliputta tissa(摩嘎利子帝思、目揵連子帝須)正是屬於分說部。
四、同意。

Re: 意根、識、名色的探究

發表於 : 2018-10-16, 22:28
Dogbert
aller 寫:
2018-10-16, 14:48
到底是《四無色蘊─受、想、行、識 成於先,意根緣於後》?還是《四無色蘊─受、想、行、識 依於意根而成》?這要分清楚!
到底是先有你口中的炸雞,還是先有你這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