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念的修習,“了知”與“學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3, 10:08

potato 寫:
aller 寫:這處如果照法友所說「息」是「寧靜」不是「寂滅止息」,那表示先前覺知的「一切身行」是不寧靜的喔?!「呼吸」屬於「身行」,什麼是「寧靜的呼吸」?雜阿含568經:「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請問這裡的「滅」難道也是作「寧靜」解?如果作「寧靜」解,那屬於「身行」的「呼吸」何時能止息而達到「入出息寂滅」?
什麼是“寧靜的身行”?寧靜的身行是“寧靜的身行”,文字的表達只能到此了。

呼吸念“使身行息”,這里的“息”是“寧靜”, 這一步未入初禪 (準備進入、將進入初禪)。而“入滅正受”(滅盡定)是最高的定。兩者之間,相差了“入初禪,二、三、四禪,無色定”這麼多步,那麼,滅盡定“次滅身行”難道還是作「寧靜」解?這個問題,請你自己思考。
法友!可指出初禪的位置嗎?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3, 10:28

aller 寫:「呼吸寧靜」應該就是「呼吸均勻細致」別語,依小弟的推測這應該發生於『息短』階段!
小弟推測此處是二禪!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3, 10:33

aller 寫:大哥!這就是安那般那念經文難理解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想理也理不清!起先,我跟您想法一致,但是,越想了解卻越了解不清,我只是把自己新的理解方式表白出來而已。
”(雜阿含. 810經)“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
─他學習,注意!是學習喔!在呼氣與吸氣時,使身行寧靜!這就說得過去了。
真相為何?或許只有親證者知!
小弟推測此處是四禪!不過,「息」此處不作「寧靜」解,作「止息」解;但如依法友所主張,這裡還不是初禪!法友認為再往下的「覺知喜、樂」才是初禪!也就是您認為呼吸寧靜之後覺知喜、樂才是初禪!那二禪、三禪、四禪其安那般那念您怎麼描述?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7-03-13, 20:45

aller 寫:法友!您現在所說的就是插敘,咱們理念漸趨一致,可「一切身行息」還是有歧見,法友您能指出四禪正受入出息寂滅的地方嗎?前面小弟已明說己見,願聽大哥高見。
我沒說某些階段是“插敘”,所以並非“咱們理念漸趨一致”。

我上帖是說明,這些所謂的“階段”,是不能截然地分開的:“受”的階段,仍然有“身”啊。我沒說某些階段是“插敘”。

經文解說的是“呼吸念 --> 四念處”。哪個位置是幾禪,經文沒有明說,法友請在實修中自己試著找找吧。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08:51

potato 寫:
aller 寫:法友!您現在所說的就是插敘,咱們理念漸趨一致,可「一切身行息」還是有歧見,法友您能指出四禪正受入出息寂滅的地方嗎?前面小弟已明說己見,願聽大哥高見。
我沒說某些階段是“插敘”,所以並非“咱們理念漸趨一致”。

我上帖是說明,這些所謂的“階段”,是不能截然地分開的:“受”的階段,仍然有“身”啊。我沒說某些階段是“插敘”。

經文解說的是“呼吸念 --> 四念處”。哪個位置是幾禪,經文沒有明說,法友請在實修中自己試著找找吧。
大哥這樣回答讓小弟超傻眼的,經文本就是讓人依理實踐的,但是,事先作釐清更有助於修行!沒關係!小弟把研究所得Po出供參考,以下是小弟個人的心得,有些人會覺得遷強,沒關係!看看就好!最重要的還是親身實踐,一句話:親證者知。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08:58

初禪口訣「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初禪對映於安那般那念中就是雜阿含803經說─ 「 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 」,TrueFour1法友說此處「應該是要我們重覆地學習把念頭投注在空氣從外進入身體的整個過程,並將念繫在此過程,再重覆地學習把念頭投注在空氣從身體內排出體外的整個過程,並將念繫在此過程。」,當這個階段訓練的駕輕就熟時,念住於此(內息外息),諸所有可愛可意可念之色、聲、香、味、所觸等五種欲皆不能擾其心,已遠離故。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09:01

二禪口訣「息有尋有伺,內淨一心,無尋無伺,定生喜樂,二禪具足住」,二禪對映於安那般那念中就是雜阿含803經說─ 「息短」,爲何說「息短」是二禪呢?因爲進入二禪時已不必再訓練念住於內息外息而自然而然繫念其上,由「息長」到「息短」,呼吸變得均勻細緻,這不是入「定」難道還有其它嗎?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09:07

三禪口訣「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受樂,聖說,捨念樂住,三禪具足住。」 ,所以,對映於安那般那念中就是雜阿含803經說─
「 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當您能覺知「一切身」時,自然能感受覺知「一切身」之樂!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7-03-14, 09:13

至於四禪,口訣是「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四禪具足住。」,其中「苦、樂、憂、喜、不苦不樂、捨」都是『受』,『受』由何生起?曰:「縁觸生受」,當所有的「身行息」(寂滅)時,猶有「眼觸生受、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否?曰:無有!再當「淨念一心」時,猶有「意觸生受」否?曰:無有!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7-03-14, 10:49

aller 寫:...經文本就是讓人依理實踐的,但是,事先作釐清更有助於修行!...
你其實並沒有釐清什麼,只是把經文原本沒有的東西強加上去而已。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