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8-12-14, 17:18

從道家的「呼吸以踵」到佛門的「結跏趺坐」

道家修練和中醫養生術中常會提到「聖人呼吸以踵」,但各門派對這句話的詮釋各有不同:
1. 有人認為意指「深呼吸」,認為呼吸的時候要意守腳踵,用意念把呼吸帶到腳跟。
2. 有人認為這就是「採氣」的意思,用意念去感覺氣息就從腳底的湧泉穴出入,可以吸納大地的氣息。
3. 有人認為這是「守陰竅」的意思,要觀想氣息衝撞陰竅以活化經絡。
另有其他多種解釋,無論如何說明,似乎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聖人的腳跟上真的長了氣門或腮幫子可以呼吸嗎?且讓我們先來看看原文是怎麼說的?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原來不是什麼「聖人」而是「真人」才對啦!可是眾人應該是用鼻子、氣管呼吸,怎麼莊子會說「眾人之息以喉」呢?
1. 其實這是在講一般人習慣於胸式短淺的呼吸,縱使心平氣和地呼吸,也只能在喉部產生微幅的共振而已,也就是經由呼吸的節奏產生韻律的共振點是在喉部(可以打鼾聲稍作意會)。
2. 真人---真正修練有成的人士則「其息深深----已經練成腹式深呼吸的習慣」。
3. 那腹式深呼吸跟腳跟又有什麼關係呢?從人體工學上來說,腳跟是緩衝人體全身動量最大的彈簧。人類正確的走路方式,應該是腳跟先著地後,腳掌再壓平。其他活動不論是追、趕、跑、跳、碰,也都要靠腳踵觸地才能緩衝衝擊的力道,以避免傷害內臟、骨骼、肌肉等。
4. 即使靜坐調息時也不例外,必須善用自己身體最大的彈簧—腳跟進行精確的定位,才能與呼吸「長、短、出、入、息」的節奏交互作用,進而產生明顯而和諧的共振韻律—全身性的共鳴諧波,從腳跟、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喉部,一直到頭部。
5. 這個諧波共振可以用電子儀器測出,非常清晰而具體地以100%的α8的直線型態表現在腦電波(EEG),這與整個地球與電離層共振的舒曼波是一致的,也就是古人所謂的「人與天地合為一體」的境界。
6. 這樣共振的諧波才足以融合身心並消除全身緊繃的應力:酸、麻、疼、痛、熱、癢…等不舒適的感覺,這才叫做「一切身覺知出、入息」和「身行休息覺知出、入息」。

所以道家的「呼吸以踵」跟佛教的「結跏趺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講靜坐調息前身體的「定位」,這不僅關係到調息時能否產生和諧共振的潛能和品質,也會嚴重影響修練人士的身心健康。當代禪師們大都教導禪者雙盤、單盤—左腿在上或右腿在上;而西方比丘則一向把「跏趺(巴利語:pallaṅkaṃ)」簡譯成 'cross legs',因此有些禪修人士認為只要是叉腿而坐,不論雙盤、單盤、散盤、跨鶴坐,甚至連垂腿端坐椅子上或躺著也可以練習禪定調息的工夫。但是只要我們仔細閱讀《比丘尼律》中,有關佛陀制戒禁止比丘尼「跏趺坐」的因緣,以及後來因為尼眾實在「坐不安穩」,佛陀才「許半跏坐」的案例,就不難瞭解腳跟(足踵)關係到「端身正坐」中的穩定性。

當代禪師所教導的各種靜坐姿勢其實都不符合佛陀「結跏趺坐」的教導。尤其是所謂「金剛坐」的雙盤方式對膝蓋所造成的傷害,或「如意坐」、「吉祥坐」的單盤方式對脊椎所造成的傷害。骨科醫師、復健醫師、整復師、國術師、按摩師等,都毫不諱言病患中多有瑜珈、氣功、禪修、靈修等修練靜坐的人士。其病理很明顯,根據人體骨骼的結構,單盤時左、右側的髖關節並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脊椎(包括腰椎、胸椎、頸椎)於是失去前後左右的平衡而側彎,相關的肌肉群、筋腱等也都跟著扭曲。長久忍耐下來,酸麻疼痛尚且是小事,一旦造成「足痿」、「斜肩」、「駝背」或「頭頸歪斜」等毛病就會帶來長期痛苦,甚至會引發身心皆病的第三類疾症(俗稱走火入魔),讓原本的修練初衷成為終生莫大的憾事。


儘管歷代論師們針對「端身正坐」一詞常有高論,強調要挺直脊椎,讓十八或三十三節椎骨端正疊合,但靜坐者又怎麼會知道自己的33節脊椎骨到底有沒有正確疊合呢?看來由於歷代禪師大德們都忽略了結跏趺坐的關鍵—以踵定位,已經給世世代代的禪者帶來難以彌補的長期傷害。雖然當代骨科醫師等專業人士,每每苦口婆心地勸阻單盤等靜坐方式(其實雙盤也不是佛陀的教導,結跏趺坐才是),但靈修、靜坐、瑜珈、禪修人士通常都置若罔聞,因為他們寧願相信自己主觀的認知和禪師權威的教導,也不肯用心觀察兩邊髖關節的落差,更不在乎「真人之息以踵」的意涵,他們終其一生靜坐、禪修,可能都不知道「修練微妙的呼吸,必須先以腳後跟定位,才能正身端坐,讓全身的經絡、穴道、氣脈暢通無阻,進而引發身心靈的訊息波(肌電波EMG、心電波ECG、腦電波EEG)與天地間的舒曼波(地球電離層的電磁波α8)產生共振的諧波,隨之享有禪的喜樂並體驗心一境性的三摩地境界。」(slake 2013/10/27於台中,2018修訂)

附記:對於「禪定生理檢測」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查閱fb曾銀湖 2014/10/4→2014/9/8的動態時報,內含各項檢測圖表與數據。

延伸閱讀:

〈自生障礙的實例(跏趺坐)〉:2017/5/4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 ... 7711057753

〈靜坐後遺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 ... 7711057753



PS. 感謝您的點閱、肯定或分享拙文,請一起來彰顯佛教(戒定慧)的真相,並扶持我們的尊師親友走出2000年的迷霧叢林,走向安穩的庇護所!

圖片說明:脊椎側彎—C形側彎與S形側彎(請注意:髖關節的高低落差)
images.jpg
images.jpg (9.04 KiB) 已瀏覽 14948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9-01-01, 07:54

2019年 禪的饗宴(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古今呼吸禪博覽會」迄今已有25席名家禪座展出,展出禪法涵蓋漢傳、藏傳、南傳。南傳禪法則遍及斯、泰、緬各部派,如法宗派、大宗派、內觀乘、森林派等,除了東方傳統的禪師之外,也展出了西方禪師的教導,例如:
1. 美籍泰僧坦尼沙羅,他是尊者阿迦曼體系的尊者,對於「一切身覺知出入息」有獨到而異於傳統上座部的教導。
2. 英籍泰僧布拉姆,他是劍橋畢業的高材生,尊者阿姜查的比丘弟子,對於「呼吸之美」有「春風化雨」般的詮釋。
3. 捷克籍的性空法師,熱愛中華文化,中、英、梵文皆流利,融合天台六妙門與帕奧禪法,曾多次在台灣中華佛學研究所、香光寺、佛光寺、福嚴佛學院…等指導禪修。
4. 嘉佛曼(Chad Foreman)禪師曾在藏傳佛教出家,現在是澳洲禪定研究所的禪修教師,決心將真實的禪法帶入數百萬人的生活中。

另外,紅遍兩岸N地(台灣、香港、美國、大陸…)的一代宗師南懷瑾,對於禪修和飲茶都有獨特的品味,他對「入、出、息、長、短」的「息」字則有獨到的見解,這是歷代上座部禪師所意想不到的詮釋。茲檢附目前展出的25席名家禪座名錄如下:

001:關於長、短、出、入、息的譬喻:
002:南傳禪修寶典《清淨道論》:長短呼吸的技術
003:泰國佛使比丘的教導:摘錄:《出入息觀修持法要》
004:泰國尊者阿迦李達摩達羅的教導(1):《念住呼吸》
005:泰國尊者阿迦李達摩達羅的教導(2)第二個方法
006:美籍泰僧尊者坦尼沙羅(現居美國慈林寺)的教導(1)呼吸禪定引導
007:尊者坦尼沙羅的教導(2)呼吸禪定步驟
008:泰國尊者阿迦曼的教導(摩訶布瓦轉述)
009:泰國尊者阿姜查的教導《阿姜查的禪修指導》
010:美籍泰僧阿姜布拉姆尊者(現居澳洲)的教導:《禪修的基本方法》
011:緬甸焦諦卡禪師的教導《禪修之旅》
012:緬甸帕奧禪師的教導《正念之道》
013:緬甸內觀乘禪師雷迪的教導:《安那般那手冊》
014:緬甸內觀乘禪師班迪達(馬哈希系統)的教導:《今生解脫》
015:緬甸內觀乘馬哈希禪師的教導:《內觀禪修》
016:緬甸內觀乘烏巴慶禪師:摘錄自《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017:緬甸內觀乘葛印卡禪師的教導
018:緬甸內觀乘韋布禪師的教導:《安那般那念》
019:緬甸內觀乘宣隆(孫倫)禪師:《宣隆(孫倫)內觀禪修法》
020:緬甸內觀乘莫哥禪師的教導:《莫哥禪師內觀禪修法》
021:內觀乘的禪修歷史簡介
022:台灣法鼓宗(禪宗)聖嚴法師的教導:《牛的印跡》
023:南北傳性空法師的教導
024:藏傳嘉佛曼(Chad Foreman)禪師的教導:(如何修習西藏安般念—九輪呼吸法)〉
025:北傳禪宗南懷瑾禪師的教導:入、出、息、長、短的「息」字。

參觀呼吸禪博覽會感言:
年輕時曾服務中部地區的工具機(Machine Tool)業,當時台灣的電腦機械CNC車、銑床、切削中心機(M/C)…剛起步,每年業界的大事就是「參展」,到台北世貿中心,到歐美日本的機械重鎮,例如:德國慕尼黑、義大利米蘭、美國芝加哥…等大都會去「參加展覽—展示自己最新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參觀展覽—觀摩同業的創新作品」。這是不斷鞭策自己進步的重大機緣,電腦機械日新月異,絕不能固步自封,滿足於傳統的製品。這樣孜孜不倦地相互切磋了大約30年下來,如今台中地區的工具機業,不論規模或產品,在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當年那些閉門造車的廠家也都被淘汰掉了!

其實,不只是機械業如此,即使汽車、電腦、服飾、餐飲、花藝、茶藝…等也不例外,就連「宗教博覽會」也常在台灣舉辦。我覺得禪修也不能例外,因為法滅已逾2000年,如果沒有「依經依律」嚴謹的禪學素養,又缺乏因緣流變的「歷史觀」和南北傳差異的「國際觀」,卻一味地固步自封,堅持自己師門的禪法才是真正「佛陀原始的禪法」,那麼終其一生的努力禪修,很可能都偏離了佛陀所教導的〈安那般那念16勝行〉,到頭來也只是師徒抱殘守缺、敝帚自珍罷了,將不會有什麼道、果、禪定可期。

「古今呼吸禪博覽會」目前展出的25席名家禪座,大都是歷代著名的禪師,他們畢生投入修習禪法、教導禪修,雖然每位禪師都宣稱自己是教導佛陀最原始的禪修方法—安那般那念,但彼此之間的見解和方法卻存在著種種讓人難以理解的重大歧異,這對於今生下定決心要致力於禪修的人士而言,實在是很大的困惑。因此,誠懇地建議大家不妨耐心地觀摩這些歧異,並就此差異部分仔細地比對《雜阿含經》和《相應部》乃至三藏中,關於「安般念的16個步驟」,或許能茅塞頓開,迅速地找回佛陀的原始禪修教導。

歡迎各界名家禪座繼續參展!也祝大家參觀展覽愉快!

附記:每席禪座大都附有圖片,歡迎前往一一瞻仰大師的禪風!
歡迎光臨「古今呼吸禪博覽會」:
viewforum.php?f=2&sid=2a909f1aaf8998a0c0db0ce7bf076c87

圖片說明:禪修+茶藝博覽會
下載.jpg
下載.jpg (10.04 KiB) 已瀏覽 14822 次
最後由 slake 於 2019-02-09, 10:10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Jotika
文章: 63
註冊時間: 2018-11-27, 22:57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Jotika » 2019-01-05, 08:50

https://youtu.be/_RMo0LQjLV8

科學方法的靜坐入門

禪定只是工具,科學是製造工具的利器
跟科學學禪定,跟四雙八士學正見!

OBA法友,新年快樂 !

頭像
無定無無定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9-01-25, 11:35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無定無無定 » 2019-02-03, 11:58

首先談幾個問題:
佛陀沒有觀想教學嗎?
答案是有的。所謂的不淨觀以及白骨觀就是依靠觀想法的方式進行。而不是真的把人解剖給你去觀想。如果有人反駁以為是靠天眼觀察,那他真的是不懂天眼智的意義。天眼智講的是對於因緣果報的智觀。與俗稱的陰陽眼完全無關。
安那般那法的教學需不需要觀想?
答案是不需要。佛陀主張的是自然呼吸的過程中,如實的觀察呼吸。其他額外的方法,只會分散專注力。安那般那法是佛住世時,提供給僧眾們一種訓練專注力的方法,目的是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讓人進入近行定。屬於禪定入門前的修行方式。
現在人處於紅塵俗世當中,想靠安那般那修習禪定是有困難性的。我並不認為它對現代人適合訓練專注力,個人有個人的因緣。單就專注力的訓練,可以自行尋找方法。只要能夠讓人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況都是可行的方法,只是它只有定而沒有慧。但是這並沒有妨礙。慧觀的基礎需要近行定的專注力。此時,才是按照四念住的方式開始修學。即使要走慧解脫的路線,近行定的專注力仍然是必要條件。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9-02-08, 17:41

2019年春節 禪的饗宴(2)-禪修風險系列
請禪師們正視「入、出息、長、短」

不管哪一個門派的禪修方法,經常都會提到「身心靈合一」、「天人合一」、「與梵合一」、「明心見性」或「心一境性」…等境界,而這些所謂的「靈」、「天」、「梵」、「性」聽起來似乎充滿了超自然的玄秘氣氛,其實這些字眼的意義在科學上可以被理解為「有情眾生的意識狀態」,它的境界大致上可以分成七個層次和兩個領域:
1) 感官(眼、耳、鼻、舌、身)慾望強烈主控的意識狀態。
2) 脫離心理障礙(貪慾、敵意、昏沈、迷信、猶豫)而進入專注(focus)的意識狀態。
3) 凝聚一心(concentrate)而充滿喜悅(joy)的意識狀態。
4) 念念分明(mindfulness)而使身體放鬆平靜,充滿快樂(happiness)的意識狀態。
5) 捨離苦樂的感受而安止於不苦不樂、寧靜安詳(tranquility)的純淨意識狀態。
6) 體驗多次元空間無限(infinity of space)的意識狀態。
7) 體驗多層次識界無限(infinity of consciousness)的意識狀態。
8) 進入一無所有(nothingness)的領域。
9) 進入非覺知亦非不覺知(neither-perception-nor-nonperception)的領域。
一般人或許並不太瞭解上述這些不同層次的境界,但我們如果運用腦電波所呈現的差異,細心觀察各種禪修方式所產生的意識狀態的連續變動和安止情況,就可以對千變萬化的意識境界有些基本的概念。尤其是呼吸的方式,其意識狀態會在瞬間產生強烈的變化。看似簡單平凡的呼吸訓練,自古以來卻是百家爭鳴,不論瑜伽、氣功、靜坐、太極、禪宗、仙道、有氧體操…等,各有著種種不同的調息修練方式,這說明了一個事實:藉著呼吸訓練來調和身心靈乃是古今中外最普遍,而且也是門派與變化最多的方法。然而,正由於呼吸禪修的過程中,其意識狀態會在瞬間產生強烈的變化,如果禪修的方法有所偏差或修練者有所不慎,例如:不夠專注或不會放鬆,就很容易產生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想、幻覺…等)進而影響禪修人士的感官判斷乃至身心的健康。這類因為禪修不當所引發的身心官能症也就是自古以來所謂的「走火入魔」現象。(slake 2014年6月11日於台中)

很遺憾!法滅2000年來,回顧佛陀所教導的禪修法-安那般那念16個步驟,就開始的第1~ 4步驟而言:
1. 無論是在南傳或北傳,斯里蘭卡或緬甸或泰國,中國或西藏,都有很明顯的差異。
2. 即使在同一個國度裡,對於念住呼吸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緬甸新興的內觀乘與帕奧禪法,中國天台的六妙門與禪宗的如來禪與祖師禪…等。
3. 即使同為內觀乘的北雷迪和南明貢系統,其念住呼吸的方式也有明顯的差異。
4. 即使同時師承雷迪與明貢兩個系統的孫倫,還是另創自己的「猛烈呼吸法」。
5. 即使同一個禪師的門下,例如:帕奧禪師所教導的「繫念人中」,經由Dipankara、馬欣德、本雅難陀等的詮釋亦各有差異;
6. 泰國阿姜查所教導的念住呼吸與其弟子蘇美多、布拉姆等的教導亦然;
7. 泰國阿迦曼經由摩訶布瓦轉述的禪法,與阿迦李、阿迦芳,乃至譚尼沙羅尊者等亦然。
8. 緬甸內觀乘烏巴慶的門人則不認同葛印卡師承其禪法;而台灣的妙天與妙禪甚至互爭禪法的高下。

正因為古今歷代祖師大德所師承、教授的呼吸禪,不分地域、門派都有許許多多的差異,以致歷代的禪者往往都無所適從,只能盲從師承或另闢蹊徑,始終難以發掘安那般那念中真實的禪修方法。因此,禪修人士往往愈精進愈有可能產生禪修的風險!例如:依據《清淨道論》的教導,「了知長、短呼吸」總共要經由18個(長、短各九個)步驟的S.O.P的操作技術,茲摘錄如下:

此中,這比丘以九種方法的長出息與入息,而將『知我長出息(長)入息』。如是了知者,當知即以一法修習身觀念處成就。
(一)即如無碍解道所說:「云何彼於長出息時,知『我出息長』,長入息時,知『我入息長』?
(1)長出息於長時出息,
(2)長入息於長時入息,
(3)長出息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
長出息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者(於彼)生起(善)欲;
(4)由於欲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出息於長時出息,
(5)由於欲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入息於常時入息,
(6)乃至長出息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
由於欲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出長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者生起喜悅;
(7)由於喜悅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出息於長時出息,
(8)由於喜悅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入息於長時入息,
(9)乃至長出息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
由於喜悅而比以前更微細的長出息入息於長時出息入息者,(他的)心從出息入息而轉去,而生起捨。
以此等九種方法(彼)於長出息入息的身與現起的念及觀的智──身為現起而非念,念為現起與念──(彼)以那念及那智而觀身。所以說『於身修習身觀念處』」。

(二)對於「短(呼吸)」的句(子)也是同樣的,但有其次第不同……。

若依照這樣複雜又微細的呼吸調整過程(姑且不論其正確與否),那麼「了知」到底要不要先經過「學習」?「長、短呼吸到底是不是自然呼吸?」都已經不言可喻了。可見南傳禪修的呼吸方式並非像大部分上座禪師所教導的,只要單純地「知道」呼吸自然地進出鼻孔、人中、上唇或肚皮起落就可以成辦的;除非你認為南傳論書(《無礙解道》、《清淨道論》)本身就是隨便說說而已,寧願相信上座禪師們所堅持的自然呼吸。

即使撇開南傳《清淨道論》的教導,讓我們秉持「依經依律」的教法,依據南傳《長部經》所說:就像一個旋盤工(好比手拉胚的陶師)或他的助手,在做一個長轉的時候,知道他正在做一個長轉;或者在做一個短轉的時候,知道他正在做一個短轉;比丘也是一樣,長入息時知道其為長入息,短入息時知其為短入息。

禪修者如果不瞭解這段經文,不妨前往陶窯親自練習一下手拉胚的作業,用自己的手或腳來轉動旋盤(轆轤),DIY並實際體驗一下「作一個長轉」和「作一個短轉」的力道時,是不是要由自己的手腳控制或調整施力的大小?那麼,依據經文這樣明確的教導,禪者的「入、出息、長、短」是否也要由禪者清清楚楚地自行調整?這樣的呼吸還能說是「自然呼吸」或「長短不重要」嗎?

雖然南傳上座系統一向重視「依經依律」辨識佛法真偽的「四大教法」,尤其是緬甸禪師們大都將《清淨道論》和《無礙解道》奉為禪修的標準教材,但當禪師們一談起長短呼吸時,卻沒有人理會《相應部》《長部經》《比丘律》和《清淨道論》裡所明載的「長、短、呼、吸」。那麼,請問禪師們教導「自然呼吸法」還評論「安般念沒那麼複雜」或「長短不重要」…云云,難道南北傳的經律論都錯了?就只有禪師自己的教導才是正確的?還是禪師們離經(論)叛道(律)而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律說律,律說非律」之嫌呢?禪師們是否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呢?禪師們真的尊重《相應部》《長部經》《比丘律》或《清淨道論》嗎?是否因為禪師們都不肯「依經依律」修習、詮釋安那般那念,才會讓2000年來最珍貴的禪法,不斷衍生出種種重大的歧異呢?禪師們所教導的呼吸方式是否會導致禪修風險呢?

歡迎禪友參閱OBA「留言板」的「禪修風險」專欄
viewforum.php?f=2

PS. 感謝您的點閱、肯定或分享拙文,請一起來彰顯佛教(戒定慧)的真相,並扶持我們的尊師親友走出2000年的迷霧叢林,走向安穩的庇護所!

圖示:手拉胚的旋轉轆轤,無論作一個長轉或短轉,陶師心裡都清清楚楚。
images (1).jpg
images (1).jpg (9.7 KiB) 已瀏覽 14422 次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9-03-07, 18:15

恭喜禪師手術成功!
日前,禪師已經在新加坡順利地植入了心律調節器;在此祝賀禪師術後能享有健康安樂的日常生活!

恰巧小兒任職於心臟內科,讓我藉此機緣得以瞭解一些相關的醫學常識:心臟的電流或傳導功能不正常時,可能會造成心跳節律的異常,進而影響心臟幫浦(Pump)的功能,統稱之為「心律不整」。心律不整的症狀輕者如心悸、胸悶、倦怠無力或呼吸短促,嚴重者可能暈眩、暈厥、甚至發生猝死等症狀。針對這些有高風險,可能會發生猝死的心室頻脈,醫師會建議植入具有自動電擊功能的整流去顫器。心律調節器乃是一組植入體內的智慧型電子裝置,可持續監測心跳,當心跳過慢或休止時,可以適時發出電流刺激心臟跳動,維持心跳的穩定,避免心跳過慢或休止而引起症狀。心律調節器包含起搏器及電極導線兩大部份(如附圖)。另外,也要藉此機緣再度摘錄舊作一篇,提醒禪修者特別注意保養身心的健康,如下:

由玻爾效應看素食與禪修

呼吸的生化自動控制機制主要是由CO2(二氧化碳)和O2(氧氣)對感官的刺激加以調控的,但健康者和病人的調控要素則有不同。根據醫學教科書的論述,健康者的呼吸主要是由腦部和動脈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調控。現代的科學研究則專注於這個生化調控機制的具體細節。

呼吸控制中樞位於延腦,運用特別的感官刺激反應來偵測腦部和動脈血液中CO2的濃度,以進行調節呼吸的活動。這個中樞的感官也偵測腦脊髓液的酸鹼值(PH)並負責長期或緩慢的呼吸變化。既然CO2 溶解於血液中且能滲透入腦部,那麼腦中酸鹼值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CO2 的濃度。至於周邊感官,包括頸動脈和大主動脈,也都具有對人體化學反應的監測器,能立即改變血液中CO2, O2的濃度和PH值,以調控短期的呼吸機制。頸動脈可以偵測血鈣過少(低CO2)或血碳酸過高(高CO2)和組織缺氧(低O2),相較於大主動脈,它在人體裡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而CO2的立即改變則對非自主性呼吸型態的改變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裡要再度引用台大教授王唯功在《氣的樂章》裡,曾提醒禪修者,長期「守竅、觀想」會干擾延腦自動調控呼吸的功能,乃至影響禪者的身心健康。

健康者在日常活動,包括休息、工作、輕中度運動、睡覺等,主要都由個體已設定的CO2 濃度來控制其呼吸。例如:當一個健康者連續作幾次快速的深呼吸之後,肺部和血液中的CO2就降低了,呼吸中樞偵測到這個「降低」,就停止或減少呼吸肌群的刺激或工作,讓他自然地憋住呼吸,直到CO2的水平回到原先的設定值。相反地,憋氣累積了較多的二氧化碳,呼吸中樞偵測到了這個「增加」,就會加強呼吸,這樣的過度呼吸將會持續到多餘的CO2被清除為止,再度回到原先的設定值。當我們在做體能運動的時候,就是因為身體產生更多二氧化碳,所以呼吸變得更強烈,讓CO2產生的速率配合被移除的速率,在這樣的運動情況下,動脈血液中的CO2 和 O2 的數值只有輕微的的改變而已。

至於病人體內自動控制呼吸的因素,除了CO2之外又多了當下血液中的含氧量。許多疾病患者對氧氣的強烈需要更為急迫而優先,所以病人的呼吸控制是由血液和腦中的CO2濃度和O2的驅動所共同完成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因為增加呼吸流量,卻加劇了組織缺氧的毛病。換氣過度者則無視於動脈血液中CO2 的改變,造成肺泡中的血鈣過少(CO2不足),,導致細胞組織缺氧。重症患者則由O2成為控制呼吸的主要因素。

丹麥生理學家玻爾最早發現「呼吸自動控制機制」,他於公元1904年首度提出 玻爾效應(The Bohr effect),即使在現代的醫學教科書上仍可找到這個法則,敘述動脈裡的血鈣過少,將會降低釋放氧氣的毛細作用。由於氧氣在人體裡是由血紅素輸送,而紅血球又是如何知道哪裡需要釋出較多的氧?哪裡只需要較少的氧呢?原來健康者的血紅素細胞會感測身體各部位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而在這些地方釋出相對應的氧氣量。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地方,也就是PH值較低的酸性環境裡,血紅素與氧氣的親合力較低,就釋出較多的氧氣。很明顯的,如果二氧化碳只是毒素,那麼人體內的含量當然是越少越正常,然而情況剛好相反,健康者的動脈血液中卻含有較高的CO2濃度,而一般人所謂的「毒素—CO2」正好自動控制著人命關天的呼吸機制。玻爾效應的呼吸機制直接印證了因緣的法則:
1.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有高濃度的CO2才有充足的O2。
2.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失去了CO2也得不到O2的供應。
其實,早在公元1885年,瑞士的生理學家Miescher 就寫下睿智的雋言:「超越供給身體所需的氧氣,二氧化碳展開它的保護翼。」

佛教禪修(安那般那念)離不開呼吸的機制,這也正是觀察思維因緣法的良機,修習者不妨仔細地審視玻爾效應:「動脈裡的血鈣過少,將會降低釋放氧氣的毛細作用。」然而,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婦女大多數都有缺鈣(血鈣偏低)的現象,尤其是素食婦女,除了缺鈣之外,約有71%還因為維生素B12不足而有貧血的問題,亦即攜帶氧氣和養分的紅血球(血紅素)不足。這對堅持素食的禪修者而言,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攜氧不足又加上釋氧偏低,在這雙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自然嚴重地抑制了玻爾效應,明顯地影響了身體細胞裡正常的氧氣輸送,也可能引發換氣過度,使血氧濃度偏低,容易感到疲勞、不舒服、暈眩…等缺氧症狀,乃至引發心肌纖維化、心肌無力、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等症狀。在20年的禪修路途上,見識或耳聞了許多精進的素食禪修者,先後都因心臟疾病而中挫,甚至英年早逝,令人長嘆!

儘管古今中外有許多宗教師、瑜珈師、禪師、大德都信誓旦旦地鼓勵信眾吃素,並且再三地強調素食有利於禪修,但無論從「玻爾效應」或「因緣的法則」乃至《比丘律》來看,素食主義者的精進禪修之路卻是一條非常艱辛而有較高風險的旅程。(slake 2014/6/28於台中,2019/3/7修訂)
16.jpg
16.jpg (67.41 KiB) 已瀏覽 14113 次

Evammesutam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19-02-21, 00:17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Evammesutam » 2019-03-09, 12:30

slake 寫:
2019-02-08, 17:41
2019年春節 禪的饗宴(2)-禪修風險系列
「有情眾生的意識狀態」,它的境界大致上可以分成七個層次和兩個領域:
1) 感官(眼、耳、鼻、舌、身)慾望強烈主控的意識狀態。
2) 脫離心理障礙(貪慾、敵意、昏沈、迷信、猶豫)而進入專注(focus)的意識狀態。
3) 凝聚一心(concentrate)而充滿喜悅(joy)的意識狀態。
4) 念念分明(mindfulness)而使身體放鬆平靜,充滿快樂(happiness)的意識狀態。
5) 捨離苦樂的感受而安止於不苦不樂、寧靜安詳(tranquility)的純淨意識狀態。
6) 體驗多次元空間無限(infinity of space)的意識狀態。
7) 體驗多層次識界無限(infinity of consciousness)的意識狀態。
8) 進入一無所有(nothingness)的領域。
9) 進入非覺知亦非不覺知(neither-perception-nor-nonperception)的領域。
請問您是以什麽根據來設施這個理論?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9-03-09, 16:24

根據佛典中的七識界和兩個領域。

Evammesutam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19-02-21, 00:17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Evammesutam » 2019-03-09, 19:15

slake 寫:
2019-03-09, 16:24
根據佛典中的七識界和兩個領域。
七識界是89心,沒有上面這樣的説法。 這些應該都是您自己的意見吧?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9-03-09, 22:11

這是參照英譯巴利長部經的內容加以中譯,閣下不加細查,即以論書的89心做對立而無禮的質詢,恕不再答!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