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acdsee
文章: 177
註冊時間: 2008-06-08, 08:00

文章 aacdsee » 2017-04-11, 14:26

slake 寫:BATMAN法友好!
我沒有親近過葛印卡,但我肯定他是南傳「內觀乘」的兩位主要推手之一,詳見 《南傳內觀乘的搖籃—緬甸》一文 modules.php?name=Downloads&d_op=viewdownload&cid=1

自從〈請禪師們正視跏趺坐〉一文發表後,來自各方表達同感,敘述身受雙盤(傷膝蓋)、單盤(脊椎側彎或蛇背‥等)之害者比比皆是。有些熱心的禪友還特別提供「跪坐」姿勢,詳附跪姿座椅的相片,並詢問我的意見。

我的答覆是:「跪坐雖非跏趺坐,但跪坐(跨鶴坐)比起單盤來要好太多了!至少它不會扭曲脊椎和傷害身體。」為了能幫大家緩解一些「靜坐」的困擾,我還親自設計、製作了一款「跨鶴椅」的式樣,搭配柔軟的跪墊,目前已由向初果聯誼會的成員一一進行試坐,初步的反應都覺得很舒適,而且腰桿能自然挺直。目前正積極地委託專業木工師傅製作更精準(角度)的樣本椅,並由我個人繼續測試並評量它對禪修「效率」和「品質」的影響程度。希望能在今年佛誕節2017/5/10(星期三)正式發表,也盼望多少能幫上大家一點點忙,緩解長久以來,不良禪坐姿勢所造成的身心困擾!
感謝老師您的解答,
雖然之前就覺得雙盤傷膝蓋、單盤脊椎側彎,
但是因為以為這些就是世尊教的跏趺坐,也就沒多想。
要是能早看到老師您這篇文章就好了。

另外想請教老師,制戒因由是要去哪裡看呢?
是去看廣律,像四分律、摩訶僧祇律這些嗎?
謝謝。
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7-04-11, 15:29

由於北傳的中國大乘系統在歷史上從未出現嚴謹持戒布薩,如法如律的僧團,所以漢譯律藏只能做粗略的參考而已。學習戒律、制戒因緣等,
還是要以南傳的巴利律典作根據才比較可靠。元亨寺有漢譯本,翻譯失誤之處雖也不少,但還是值得參考!

頭像
aacdsee
文章: 177
註冊時間: 2008-06-08, 08:00

文章 aacdsee » 2017-04-11, 17:54

slake 寫:由於北傳的中國大乘系統在歷史上從未出現嚴謹持戒布薩,如法如律的僧團,所以漢譯律藏只能做粗略的參考而已。學習戒律、制戒因緣等,
還是要以南傳的巴利律典作根據才比較可靠。元亨寺有漢譯本,翻譯失誤之處雖也不少,但還是值得參考!
感謝老師解答!
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7-05-09, 13:09

靜坐後遺症
自從2017/3/26〈請禪師們正視跏趺坐〉一文發表後,一個多月以來,各方禪修人士陸續表達其身受雙盤(傷膝蓋)、單盤(脊椎側彎、龜背、蛇背…等)之害者比比皆是,其中有好幾位法友已經以單盤方式靜坐了十年以上。大家所提到的「靜坐後遺症」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 體態扭曲變形-脖子或頭部歪斜、兩肩高低、骨盆高低、長短腳、足痿…等。
2. 膝關節退化-變形、磨損、疼痛難行、坐立不安…等。
3. 椎間盤長骨刺-腳、腰、背、肩、頸部酸麻疼痛、失眠、昏沈、疲勞無力…等。
4. 心肺受壓迫-呼吸不順、胸悶、頭暈、目眩…等。
5. 腸胃不順-胃食道逆流、脹氣、打嗝、放屁、便秘…等。
為了修習禪定竟有那麼多法友深受靜坐之苦,一時之間讓人百感交集!其中有幾位禪友都不約而同地詢問「跪坐禪修」是否可行?我的答覆是:「跪坐雖非跏趺坐,但跪坐(跨鶴坐)比起單盤來要好太多了!至少它不會扭曲脊椎和傷害身體。」茲將相關資料提供大家參考:
影片說明:跪坐的原理與優點(此作者的跪坐椅設計簡潔,若能彈性調整高度將會更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Zyzkr ... e=youtu.be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7-05-10, 17:06

跪坐VS.跏趺坐的禪修測試簡報
Slake 2017/5/10佛誕節於台中
1. 禪修效率測試:
(1) 由正身端坐、繫念面前開始→念入出息→到近行定所需時間
(a) 跏趺坐時需要3~5分鐘
(b) 跪坐時需要8~10分鐘
(c) 比較:跪坐需要加倍的時間繫念面前,才能得息(之長短)。

(2) 由近行定→到初禪(與類初禪)所需時間
(a) 跏趺坐時需要8~10分鐘
(b) 跪坐時需要16~20分鐘
(c) 比較:跪坐需要加倍的時間進行覺觀才能出入息遍一切身。

2. 禪修品質測試:
(1) 覺、觀(引導與評量)
(a) 跏趺坐時波形瞬間升高
(b) 跪坐時波形緩緩上升
(c) 比較:跪坐時念力稍弱

(2) 喜、樂(EEG & GSR)
(a) 跏趺坐時皮膚表面阻抗GSR≒193
(b) 跪坐時皮膚表面阻抗GSR≒145
(c) 比較:跪坐時喜樂的感受大約降低了25%

(3) 一心(身心統一、和諧的穩定度)
(a) 跏趺坐時波形穩定,呈一條直線。
(b) 跪坐時波形大致也成直線狀,但呈鋸齒狀,時有大幅起落。
(c) 比較:跪坐時穩定度和持續性較差,只能達到類似初禪的狀態。

(4) 徹底放鬆與高度專注(α8=100%,MEG振動波幅微細,趨近一直線。)
(a) 跏趺坐時波形振幅微細,幾呈一直線,顯示完全放鬆。
(b) 跪坐時波形振幅稍高,但仍顯示良好放鬆(類初禪)。
(c) 比較:跪坐時的專注與放鬆程度都略遜一籌。

說明:
1. 參與測試的禪者久已熟練於進出諸禪,所以才能在3~5分鐘內進入近行定。這項測試並不代表一般禪友使用「星鶴椅」也可以迅速地進入禪定,它只能幫助靜坐者易於保持體態端正、平衡,避免傷害身心而已,而修習禪定還需要一一修習「念出入息的16個步驟」。
2. 對於禪定檢測有興趣的法友,請詳閱FB曾銀湖2014/10/4~2014/9/8的動態內容,包含:EEG(腦電波),MEG(肌電流)以及GSR(皮膚表面阻抗)等各項檢測報告。建議從10/4倒看回去,請大家不用擔心這些醫學檢測圖表艱澀難懂,只要稍微耐心細看說明內容,即使國中程度都可以了解圖表上所顯示的曲線和數據,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些檢測圖表中看到禪定所帶來的身心和諧狀態,進而瞭解一下「即身觀察,緣自覺知」的禪法,或許也能管窺律藏所說:「禪定是過人法(超越凡夫的法,Dhamma of superman)」的一斑。

FB圖片說明:
照片一:示範跪式靜心椅的使用方法。
(1) 使用者如有脊椎側彎等症狀,建議應先調整妥善後再使用,效果較佳。
(2) 靜坐時仍要保持正念才易於保持身體的端正與平衡。

照片二:星鶴椅(按下快門的剎那間,意外地跳出一顆星,順勢命名為星鶴椅)
(1) 目前設計的規格適合身高175公分以下,體重85公斤以下的人士使用。
(2) 使用者可以視自己的身高、體重及兩膝的靈活度,沿著椅面的傾斜度前後移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高度就定位。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則需自行鋪設柔軟的厚墊。
(3) 星鶴椅雖然是小小的創意,還是要請大家尊重設計者的智慧財產權,除了由設計者監製的成品之外,如有個人、公司或團體欲自行製作者,請先獲得設計者授權。
PS.為避免商業廣告之嫌,有關星鶴椅的詳細訊息請以臉書「私訊」或
e-mail: silverlake60@gmail.com 聯絡。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aller » 2017-05-19, 09:21

請問曾老師:
做「跏趺坐」和「跪坐」修禪時,參與測試的禪者是否是同一人?
若是同一人,到近行定、到初禪(與類初禪)、或覺、觀(引導與評量)、或喜、樂(EEG & GSR)、或一心(身心統一、和諧的穩定度)、或徹底放鬆與高度專注(α8=100%,MEG振動波幅微細,趨近一直線。)時為何差距會這麼大?!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7-05-19, 11:58

是同一人!這樣的測試和比較才有意義。
這樣的差距是因為不同坐姿所產生的身體張力不同,所能達到的放鬆與專注程度自然有差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就像單盤坐姿,脊椎一旦側彎,身體產生的緊張、壓力、酸痛就跟著來,很難被「平息」一般。
這樣的差異並不算大,似乎可以說是禪定中,身心的「正受」是非常敏銳的。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aller » 2017-05-19, 14:05

謝謝回覆!禪修時的坐姿真的很重要!不知您所示範的跪式靜心椅與星鶴椅那種為優?
坦泥沙羅比丘說「當禪修中身體產生緊張、壓力、酸痛等苦時,要仔細地觀它,慢慢地緊張、壓力、酸痛自然消失」─不知曾老師對此有何看法?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aller » 2017-05-19, 22:05

跏趺坐如果真如曾老師所揭發的情形一樣,那根本佛教的傳承以及禪修上應該出了問題,而且出問題的年代可能早在阿育王之前。
佛教所傳的禪修pallaṅkaṃ結跏趺坐,怎麼會變成盤腿坐的解釋呢?兩種坐姿截然不同!
律藏說「禪定是過人法」,可能連禪修的坐姿跏趺坐也是獨一無二的,怎麼也令人難以想像它竟失傳了兩千多年!結跏趺坐竟被盤腿坐所取代!很悲哀!

頭像
slake
文章: 449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文章 slake » 2017-12-10, 12:28

觀呼吸的基本功:覺與觀(尋與伺)
修練呼吸的各種方法中,最常被各宗派提到的就是「觀呼吸」了,因為它不受限於任何時空、體態、心情,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不管健康、生病、喜怒、哀樂,甚至連失眠都可以藉著觀呼吸來加以調整。因為呼吸狀況會毫無隱藏地反映出一個人的身心狀態,每一種身心狀態總是伴隨著特定的呼吸狀況,例如:生氣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呼吸也跟著急促。反之,如果身心舒泰、安詳、寧靜時,呼吸也跟著呈現輕、緩、勻、細的狀態。所以呼吸的狀況就提供我們一個即時、直接又客觀的生理參數,作為修練的工具和指標。不過,除了整個呼吸(包括出、入息)出入的狀況之外,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逐字解析隱藏在「呼、吸、長、短」中的奧秘,也就是經典中所提到過的「息長、息短」或「若長、若短」的教導。雖然各家解讀經典的說法莫衷一致,但幾乎很少人(包括大師級的人士)會注意到自己呼吸模式的每一個細節,例如:自己的呼吸方式到底是
1. 吸氣比較長還是呼氣比較長?
2. 還是吸氣和呼氣一樣長?
3. 吸氣之後有沒有停息?如有,停息有多長?
4. 呼氣之後有沒有停息?如有,停息有多長?
5. 如果是吸氣比較長,那反映出什麼身心狀態?
6. 如果是呼氣比較長,那又反映出什麼身心狀態?
7. 如果有停息,停息的長短又反映出什麼身心狀態?
其實只要細心觀呼吸的每一細節,就會發現:當自己緊張焦慮或憂鬱時,吸氣就會比吐氣長,有時還會有憋氣的狀況。有些長期遭受憂鬱症困擾的患者,在轉為慢性疾病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也會自然呈現「吸氣比呼氣長」的模式。相反的,一個身心康泰、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人,其日常呼吸的模式則是「呼氣比吸氣長很多」。至於「停息」則是大多數現代人感覺陌生的領域,它並不是刻意憋氣,但牽涉到呼吸修練的基本功夫。

理論上,只要我們能自主地馬上轉換心情,就可以立即改變呼吸成為輕安舒態的勻緩模式了。不幸的是,號稱萬物之靈的人腦並沒有能力下達指令轉換強烈的情緒,讓自己立即放鬆而進入怡然自得的狀態。因此,古代哈達瑜伽就主張,不可能運用意志力,採取「以心制心」的方式,企圖調御身心而進入定境。然而,非常幸運的是,人類的呼吸是可以被練習、調整、改變的,只要呼吸模式一經調整,身心的狀態就會跟著改變。所以理論上,人人都可以運用專注力來調整並改變呼吸的模式,只要設法模擬身心健康人士特有的、從容不迫的呼吸模式,就能淺嚐身心舒泰、怡然自得的情境,這就是初步練習「觀呼吸基本功」的好處。不過,問題在於專注力,一般人的注意力屢屢被被感官的刺激、慾望、情緒起伏、睡眠昏沈等所分散,不只是無法即時察覺到自己的身心究竟是處於何種狀態,連最單純的「念念專注於呼吸」的注意力都不夠,更不要說是調整呼吸的「意志力」了。

觀呼吸目前最流行的方式就是所謂的「觀察自然的呼吸」,許多大師們教導弟子只要專注於鼻尖、唇上或丹田上的一點或小區塊,而以第三者的態度,客觀地觀察呼吸的出入,並且強調一切順其自然就可以了,不必管它長短、緩急,不必刻意用意念加以導引或調整。其實,這樣的教導完全背離了進入初禪的基本要素(禪支)—覺與觀,請注意「覺 (vitakka)」的巴利語意不是「感覺」,也不是「察覺」,而是「引導的念頭(Directed thought,漢譯:繫念)」;至於「觀 (vicara)」的巴利語意不是「觀察」,也不是「觀看」,而是「評量(Examination or Evaluation漢譯:伺)」。所以「觀呼吸的基本功」不是「客觀地觀察呼吸」而是「主觀地引導(調整)並評量呼吸」。兩千年來,由於禪修人士大多誤解了「觀呼吸」的基本定義,所以在禪修道場裡總不乏「禪(纏)觀的釣翁」。理由很簡單,因為自然呼吸抓不住散亂心,也喚不醒昏睡夢,所以一味地隨順「自然呼吸」就很容易被幻相(不是禪相)和昏沈纏住。如果禪者發現自己已經很用心、很精進了,但自然呼吸還是抓不住你的心,那麼不妨試著評量它,是否它只是一個「無效的業處」罷了?如果長年的精勤仍然無法進入禪定,何苦還要再繼續責怪或為難自己?這時反而需要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換個禪師或換個呼吸方式試試看?還是仍要堅持自然呼吸,繼續「隨業(身心失衡的自然呼吸模式)受報(昏沈、疾病或苦樂)」呢?

一個具有熱誠和辨識智的修練者,理當會認真地尋求一個「比較能抓得住自己的呼吸方式」,並以堅定的專注和智慧的善巧,把練習的重點固定在「呼吸的覺、觀」之上。例如:他細心地覺察並評量身心的狀態後,發現自己太緊繃了;這時,他不會喃喃自語地下達指令或咒語,要求自己的身體各部位要逐一放鬆,因為企圖「以心制心」的修練方法,效果有限或是徒勞無功的。他知道輕、柔、勻、緩的腹式呼吸可以讓腦部產生α波共振,激發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讓自律神經平衡和諧,進而達到身心放鬆的狀態。因此,若要解除緊張、焦慮或憂鬱時,就必須先放慢呼吸的速度,然後再設法把呼氣拉長。這兩者必需要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具體的效果,如果其中之一被疏忽或失誤了,例如:
1.即使呼氣已經調得比吸氣長了,如果整個呼吸仍然很急促的話;
2.或者整個呼吸雖然已經調得很緩慢了,可是吸氣仍然比呼氣長;
那麼,這兩種呼吸修練的方式都無法達到高度緩解緊張的效果。如果還有上述情況時,他可以先將注意力放在呼氣上,儘量輕柔、緩和、細長而均勻地呼出體內的空氣,直到小腹微縮凹入時,再讓身體以自發的反應方式,從容地吸入空氣,到達小腹。不斷地透過「覺:引導」和「觀:評量」的基本工夫,將全息(出入息)、出息、入息都循序漸進地,分別調整到適合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如此週而復始,直到「呼、吸、長、短」的節奏能產生韻律,且能自動維持著順暢的運作。接著就讓身心浸潤在此和諧的韻律之中,那麼他就會逐漸品嚐到輕安舒泰、怡然自得的滋味了。(slake 2013/3/17 於台中)

附註:文中的長短呼吸只是模擬健康人士的呼吸模式,並非完全等於安那般那念,安般念還有更精密的細節。
58814597_2293047960962217_3388791155742212096_n.jpg
58814597_2293047960962217_3388791155742212096_n.jpg (5.05 KiB) 已瀏覽 7296 次
最後由 slake 於 2019-06-02, 14: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