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取蘊是色法還是心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08, 15:35

補充經證:北傳:雜阿含122經 南傳:相應部23相應2經

  「羅陀!凡對於色的欲、貪、歡喜、渴愛,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強力執著,因此被稱為『眾生』;凡對於受……凡對於想……凡對於行……凡對於識上的欲、貪、歡喜、渴愛,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強力執著,因此被稱為『眾生』。

佛告羅陀:
  「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雜阿含經】第122經

看到了吧。

這個貪愛/執取,是有對象的,對於色等五類的執取,就是五取蘊,本質是“執取”,也就是名法。

貪愛/執取,是有對象的----意味著,我用牛糞火,草火,木材火來比喻“五種取蘊”是成立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08, 15:42

北傳:雜阿含28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115,116經,35相應155經

比丘!如果對色從厭、離貪、滅,以不執取(於色)而解脫,『當生得涅槃比丘』是適當的言說。

在這裏,以不執取(於色)而解脫----就是滅除了“對於色的”取----色取。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4-05-08, 17:23

freshman 寫:補充經證:北傳:雜阿含122經 南傳:相應部23相應2經

  「羅陀!凡對於色的欲、貪、歡喜、渴愛,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強力執著,因此被稱為『眾生』;凡對於受……凡對於想……凡對於行……凡對於識上的欲、貪、歡喜、渴愛,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強力執著,因此被稱為『眾生』。

佛告羅陀:
  「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雜阿含經】第122經

看到了吧。

這個貪愛/執取,是有對象的,對於色等五類的執取,就是五取蘊,本質是“執取”,也就是名法。

貪愛/執取,是有對象的----意味著,我用牛糞火,草火,木材火來比喻“五種取蘊”是成立的。
還在把執取當成名法?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09, 23:27

補充經證,十二緣起裏面的取,是指----對於五蘊的取。

如果我教導你法:『這是那個無病,這是那個涅槃。』你會知道無病,你會看見涅槃,與眼的生起一起,你對五取蘊的欲貪會被斷捨,或許你會這麼想:『先生!確實,長久以來,我被這個心欺騙、欺瞞、誘拐,因為,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色;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受;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想;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行;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識,以我的那個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南傳:中部75經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4-05-10, 13:41

freshman 寫:補充經證,十二緣起裏面的取,是指----對於五蘊的取。

如果我教導你法:『這是那個無病,這是那個涅槃。』你會知道無病,你會看見涅槃,與眼的生起一起,你對五取蘊的欲貪會被斷捨,或許你會這麼想:『先生!確實,長久以來,我被這個心欺騙、欺瞞、誘拐,因為,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色;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受;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想;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行;當執取時,我只執取了識,以我的那個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南傳:中部75經

請教解悟法友:

『緣起法』系列,當「愛」支(愛、喜、貪)滅後則「取支」滅,「取支」滅則「有」滅...............
那麼,請教法友:

─ 這時,「愛」支(愛、喜、貪)前面的「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 」等支滅不滅?

─此時,「愛」支(愛、喜、貪)之前,是否繼續在「緣起」?

─法友說:「心中的貪滅,則五取蘊滅!而五蘊尚存。」,若依此推論,就表示「愛」支(愛、喜、貪)滅後,「愛」支(愛、喜、貪)之前的「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 」等支繼續在「緣起」!

對此,能給個說明嗎?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10, 18:18

以前聽過一個網友說:語言當中有橋,也有墻。

佛法尤其是如此,佛經是個口語化的腳本。所以,不是100%經得起逐字逐句的仔細推敲。但是,關鍵處是如此重要,而大眾除了逐字逐句的仔細推敲其實也沒有別的辦法。

從歷史來看,逐字逐句的仔細推敲似乎也不能真正地解決最終的問題,部派林立,大家都是根據對於佛經的解釋不同而來。

這其實也是南傳把論藏的地位推的比經還高的原因。

我個人覺得,在對於十二緣起的理解上面,(對於其他的一些法義的理解其實也有這樣的問題),必須突破這個模式,才好真地理解。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10, 22:10

佛經是個口語化的腳本。所以,不是100%經得起逐字逐句的仔細推敲。
-----------------------------------------------------------------

在我所見過的對於佛經的逐字逐句的解釋當中,最差但是又最多人贊同的方式就是用數學替換的方法來解釋佛經。

比如說,無名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則六入滅。

怎莫樣?佛經就是這樣寫的,如果我解悟也走這一條路,則永遠也不可能見法。

如何說明呢?“無明-行”滅的滅,指滅掉了“無明-行”。

識,名色,六入,觸,受,本身不滅,滅掉的是“無明-行”對於它們的影響。

“愛,取,有”滅,指得也是滅掉了“愛,取,有”。

理由呢?復雜的理由可以看這個論壇裏面我以前的帖子。簡單地說就是:

十二緣起的集起,是先說的,在這裏,“無明-行”緣起“識,名色,六入,觸,受”是對於它們產生影響,比如說,“無明觸”。

所以,十二緣起,還滅的時候,是說以前的集起鏈條不成立了,並非說十二支每支都消滅了。

簡單的問題,要重復這末多次,實在是不值得費這末多力氣。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4-05-11, 12:20

經典被自由心證 任意歪解至此 何愁正法不滅!

靜候又一開宗立派者橫空出世的利好消息傳來吧。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4-05-11, 15:26

freshman 寫:佛經是個口語化的腳本。所以,不是100%經得起逐字逐句的仔細推敲。
-----------------------------------------------------------------

在我所見過的對於佛經的逐字逐句的解釋當中,最差但是又最多人贊同的方式就是用數學替換的方法來解釋佛經。

比如說,無名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則六入滅。

怎莫樣?佛經就是這樣寫的,如果我解悟也走這一條路,則永遠也不可能見法。

如何說明呢?“無明-行”滅的滅,指滅掉了“無明-行”。

識,名色,六入,觸,受,本身不滅,滅掉的是“無明-行”對於它們的影響。

“愛,取,有”滅,指得也是滅掉了“愛,取,有”。

理由呢?復雜的理由可以看這個論壇裏面我以前的帖子。簡單地說就是:

十二緣起的集起,是先說的,在這裏,“無明-行”緣起“識,名色,六入,觸,受”是對於它們產生影響,比如說,“無明觸”。

所以,十二緣起,還滅的時候,是說以前的集起鏈條不成立了,並非說十二支每支都消滅了。

簡單的問題,要重復這末多次,實在是不值得費這末多力氣。

謝謝解悟兄的耐心指教!

原來「緣起法」的【還滅】:是部分滅,部分不滅!

滅的是「無明─行」以及「愛─取─有」。

不滅的是「識,名色,六入,觸,受」以及「生,老,死」。

如此,「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法則,就形同虛設!

而依法友理論推衍:

「無明滅則行滅」之後,其影響力消失!但是,「識」會繼續緣「名色」,「名色」再緣「六入」,「六入」再緣「觸」,「觸」再緣「受」(緣想以及緣行)。
只是此時是「明觸」!「明觸」亦會續緣生「受」、「想」、「行」,但此處內心對其不生貪愛執取,所以,五取蘊已滅,五蘊還在。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

法友能不能解釋一下,雜阿含211經說:「六入處滅,六想則離」,是什麼意思?

難道此處是離無明觸所緣生的六想?而此處尚存明觸所緣生的六想?

另外,

法友說「無明滅則行滅」之後,其影響力消失!但是,「識」會繼續緣「名色」,「名色」再緣「六入」,「六入」再緣「觸」,「觸」再緣「受」(緣想以及緣行)。

那麼,上一段話,如何說明雜阿含230經所說:

「..........佛告三彌離提:「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
「三彌離提!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是不是「無明滅則行滅」之後尚有「世間」存在?


還有,

雜阿含246經說:
「.............
魔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所乘。」 
復問:「瞿曇!欲何所之?」 
佛告惡魔:「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為什麼「有六觸入處,是魔所乘」?為什麼「沒有六觸入處,是魔所不到,佛往到彼」?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5-11, 18:44

謝謝你的謝謝。

對於你的這些質疑,我無意發表意見。就讓我們各自保留吧。

我自說自話,你且行且珍惜。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