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還是「取蘊」?怎麼分別?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1-17, 01:37

freshman 寫:我個人同意,拾貳緣起有後人增修的痕跡,但是主要的突破在於,要從兩世三層來理解它。這才更符合佛法的原意。
“愛取”不僅僅是在“受”之後,還在識和名色之後的經典依據可以很輕易的舉出:

「諸比庫,一切在燃燒。諸比庫,如何爲一切在燃燒呢?諸比庫,眼在燃燒,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觸在燃燒,緣於此眼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其也在燃燒。以何燃燒呢?我說以貪之火、以瞋之火、以癡之火燃燒,以生、老、死燃燒,以愁、悲、苦、憂、惱燃燒。

——《相應部·六處篇·六處相應·一切品第三·燃燒經第六》

所以,十二緣起不是線性的關系,我認為是立體的關系----眼有貪,色有貪,識有貪。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1-17, 01:44

然後,和此相應的是:要於眼生厭,於色生厭,於識生厭等等。

世尊告諸比丘。一切無常。雲何一切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若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無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於彼生厭。耳.鼻.舌.身.意。聲.香.味.觸.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雜阿含經】第195經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1-17, 01:51

再舉無明在識與名色之後的經典:

尊者舍利弗言。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雲何無知。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雜阿含經】第251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