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聖者能否體驗涅磐?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e954492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3-04-08, 08:00

文章 e954492 » 2013-04-10, 15:05

aller 寫:謝謝指教!

法友所說的「精進於禪修」,其實已經涵蓋了所有的修行;但是,並非所有的學佛人士都具備了前世久遠的修行根基!

所以,基本的佛法還是要學!要懂!要不然怎麼禪修?

小弟笨拙,只覺得【 如何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 】的功夫,至為重要!不可偏廢!尤其是「滅盡」方面,希望有能人指點。

你以經發現重要的基礎了。滅盡這方面 比認何書本與理論都深奧

滅盡 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穿說了不難 但是大多人不能相應 因為很簡單又很細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4-10, 15:28

e954492 寫:
aller 寫:謝謝指教!

法友所說的「精進於禪修」,其實已經涵蓋了所有的修行;但是,並非所有的學佛人士都具備了前世久遠的修行根基!

所以,基本的佛法還是要學!要懂!要不然怎麼禪修?

小弟笨拙,只覺得【 如何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 】的功夫,至為重要!不可偏廢!尤其是「滅盡」方面,希望有能人指點。

你以經發現重要的基礎了。滅盡這方面 比認何書本與理論都深奧

滅盡 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穿說了不難 但是大多人不能相應 因為很簡單又很細

那,能不能請法友明示?指點迷津?先謝謝了!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4-11, 10:05

雜阿含經第9、10經說: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這段經文中,「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是否是指色、受、想、行、識生滅故無常吧?!

然而

雜阿含經260經說:

阿難言:「舍利弗!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這裡的「彼法滅故,是名為滅」經文,是指「五受陰」呢?還是指「本行所作、本所思願」呢?

...............................................................................................................................................................................................................

看完上兩部經,小弟笨拙,有疑問未解!


1、每個人,今生的色、想、行、識,難道都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而得來的嗎?

2、今生的色、想、行、識,是否都是得自前世的造作?而且是「定量」?是不是今生的色、想、行、識都是同一個色?同一個受?同一個想?同一個行?同一個識?且都來自前世,只是會慢慢消失!消滅!(老、病、死)

3、『生滅』與『無常』的現象,是否僅僅只有指這一生從剛出生而得的色、想、行、識而言!?而此色、想、行、識在今生,從出生(生)到死亡(滅)?『生滅』與『無常』,是否是這樣定義?


4、雜阿含經260經說:「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此處的「滅」,和「於色、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的「滅盡」,是否意思相同!?

5、色、想、行、識要怎麼「滅盡」?而「滅」的是「這一生從剛出生而得的色、想、行、識」?還是「下一生要生起的色、想、行、識」?那今生呢?今生從出生到生長、茁壯、衰老、死亡這一段歲月,難道會是空白的?

6、翻看前面的討論文章,有人主張「解脫的阿羅漢,滅的是下一生的色、想、行、識,解脫後的阿羅漢,還有前世造作而得的色、想、行、識,讓他今生色、想、行、識繼續運行!」。小弟愚拙,請明人指導教誨!謝謝!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04-11, 10:29

你的問題範圍太大,很難解答,推薦一個網站,可以先把經文盡量正確解讀之後,再把問題細分出來提問。

莊春江工作站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4-11, 11:45

訂正:1、2、3、4、5項中「色、想、行、識」,漏打「受」字。

謝謝版主提示「莊春江工作站」,謝謝!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3-04-13, 11:01

~~疑問續


1、「前世造作,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難道只會在「今生」生起?而不會就在「前世」生起?又或者於「未來世」生起?



2、世上的人,百百種,有的有宗教信仰,有的卻無,宗教信仰中,真正的佛教徒,也可能是較少數!諸位大德!相信絕對不是拿香跟拜一族。佛陀教誨,定已深植內心!

可不可以請教諸位:

習佛的禪修,是依著「前世造作,而於今世出生時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來對今生生起的色、受、想、行、識,生起厭、離欲、滅盡?

還是依著「前世造作,而於今世出生時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來對來生將生起的色、受、想、行、識,生起厭、離欲、滅盡?



3、承﹝題2﹞,

又或者,是依著「今生習佛後生起的色、受、想、行、識」,來對今生習佛後生起的色、受、想、行、識,生起厭、離欲、滅盡?

還是,依著「今生習佛後生起的色、受、想、行、識」,而對來生將生起的色、受、想、行、識,生起厭、離欲、滅盡?」



4、「依著色,於色厭;依著受,於受厭;依著想,於想厭;依著行,於行厭;依著識,於識厭。」;

相同地,「依著色,於色離欲;依著受,於受離欲;依著想,於想離欲;依著行,於行離欲;依著識,於識離欲。」;

同理地,「依著色,於色滅盡;依著受,於受滅盡;依著想,於想滅盡;依著行,於行滅盡;依著識,於識滅盡。」。

─這是不是就是「依欲而斷欲」?



5、如果是,那,「依著色,於色滅盡;依著受,於受滅盡;依著想,於想滅盡;依著行,於行滅盡;依著識,於識滅盡。」,怎麼滅?



6、有人說「於色、受、想、行、識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那,「愛滅」、「取滅」,滅的是「前世造作,於今生出生時,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

還是,滅的是「當下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

又或者是,滅的是「未來世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



7、承﹝題6﹞,
如果,「愛滅」、「取滅」,滅的是「前世造作,於今生出生時,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你,還找得到「前世造作,於今生出生時,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嗎?

如果,「愛滅」、「取滅」,滅的是「當下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那,什麼是「愛滅」、「取滅」之後當下的「你」?

又如果,「愛滅」、「取滅」,滅的是「未來世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你,想像得出來什麼是你「未來世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嗎?靠想像出來的東西,你,怎麼滅?假設能滅!那,最後剰下的「你」,又是什麼呢?


8、「色、受、想、行、識」中的「行」,依經文解釋是「六思身」的意思。

小弟分不出「想」與「思」的區別!

有人說「思」是「有意志的」,那,不是只有指「意觸生想」或「意觸生思」嗎?

為什麼我們的「眼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眼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我們的「耳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耳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我們的「鼻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鼻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我們的「舌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舌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我們的「身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身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我們的「意觸生想」不是「有意志的」,而「意觸生思」就是「有意志的」?

為什麼?為什麼?..............



9、你,真能分別出自己內心中的「想」和「思」嗎?

譬如:「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句話,沒有「意志」嗎?

也有人說:「思」,是「意行」!那,口說呢?身直接去做呢?有人可能會直接回答:「口說」是「口行」,「身直接去做」是「身行」。也有人會回答:「覺、觀」(就是「尋」、「伺」)故「口語」,所以「口語」是「想」!真是這樣嗎?

雜阿含經272經中釋尊說:「 ........有三不善覺(尋)法。何等為三?貪覺、恚覺、害覺,此三覺由想而起。云何想?想有無量種種,貪想、恚想、害想,諸不善覺從此而生。比丘!貪想、恚想、害想、貪覺、恚覺、害覺,及無量種種不善。云何究竟滅盡?於四念處繫心,住無相三昧,修習多修習,惡、不善法從是而滅,無餘永盡,正以此法。...........」。

─此經中「貪、恚、害」,都是「意行」,但是,他們都是「想」!

另外,若「思」是「意行」,是「行蘊」,那麼,「口行」(口說)、「身行」(身去做)是屬「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中的那一蘊呢?


10、看來,「佛陀的教誨」中,我還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小弟正處於「見山,不是山。」的位置,尚待努力!還需要再加油!這段時間,耽誤了大家寶貴的時間,很是抱歉!真對不起!見諒!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04-13, 12:26

aller 寫:1、「前世造作,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難道只會在「今生」生起?而不會就在「前世」生起?又或者於「未來世」生起?
要問這個問題之前,五蘊(色、受、想、行、識蘊)的意義要先清楚,清楚之後,這個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另外,見山是山...云云這個東西跟佛法完全無關,這種談玄說妙看似高深的東西,常常會讓人沉浸其中感到舒服,實際上卻對學習佛法沒有幫助。開始學佛法就看經文實際上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不如從較容易理解的書籍開始,譬如《佛陀的啟示》這類的書,網路上也能下載到。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3-04-14, 08:50

Dogbert 寫:
aller 寫:1、「前世造作,所生起的色、受、想、行、識」,難道只會在「今生」生起?而不會就在「前世」生起?又或者於「未來世」生起?
要問這個問題之前,五蘊(色、受、想、行、識蘊)的意義要先清楚,清楚之後,這個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另外,見山是山...云云這個東西跟佛法完全無關,這種談玄說妙看似高深的東西,常常會讓人沉浸其中感到舒服,實際上卻對學習佛法沒有幫助。開始學佛法就看經文實際上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不如從較容易理解的書籍開始,譬如《佛陀的啟示》這類的書,網路上也能下載到。


版主誤會了!

這座『山』─可能是隱喻著『佛法大山』的內涵。

「原始聖典」─乍聞初見時,人人流露的,大都是「心喜與感動」!所以,開始閱讀、學習時,幾乎都是全盤接受,並奉為圭臬!準繩!
─ 這時就是最初「見山是山」的隱喻!

及至深入浩瀚佛法之後,堅深難懂,斷垣殘篇,文意不解之處,比比皆是。
─這時就是「見山不是山」的隱喻!

等到你弄懂所有的經文之後,此時,智慧圓融,慧力勃發,大讚曰:佛法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
─這時就是最後「見山是山」的隱喻!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04-14, 09:48

建議你去翻翻見山是山...云云的相關大乘經文,你會發現經文說法跟你不一樣,雖然經文的說法也是錯的。如果你想要把它硬「轉」成對的,那也不用白費力氣了,已經對了的佛法,不必用這種錯誤的方法讓他再對一次,只會越描越黑。

「就算」你的「全新詮釋版」是對的,那也已經跟原本的經文無關了。你無法用一個與A無關的B來證明A是對的。

就像是有人說了一堆無關佛法的話,最後貼了一篇雜阿含經經文,這也無法證明前面的一堆廢話是對的一樣。

很多人學佛法總喜歡望文生義,用自己對關鍵名詞字面上的理解去解釋,卻沒有實際從經文裡去推敲真正的含意(即使是偽經),譬如最近有人把雜阿含經的「禪思」解釋成「坐禪起思」就是個經典。

頭像
The4
文章: 93
註冊時間: 2012-09-19, 08:00

文章 The4 » 2013-04-15, 07:47

「行」蘊是不是「六思身」?不管是「眼觸生思、‧‧‧‧。」!?還是「色思、‧‧‧‧。」!?確實值得推敲!大家不仿依此而論,也許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也說不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