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觀五蘊?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wanderer
文章: 10
註冊時間: 2014-03-12, 08:00

文章 wanderer » 2014-04-10, 18:49

Dogbert 寫:所以你的意思是你還是拿不出經典依據來解釋「四念住是七覺支的基礎」嗎? :roll:
我道羽生是誰?還說我跟他一樣?我是我,羽生是羽生
順你的話來說
你得要提出個證據
我哪裡跟他一樣了?
這樣是對我與他的詆毀歐
你這樣有沒有犯版規呀
至於四念住是七覺支的基礎
經文並不難找
有必要吵成這樣嗎?
雜阿含經二八一

......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
......
云何修四念處。得七覺分滿足。目揵連比丘。如是順身身觀住。彼順身身觀住時。攝念安住不忘。爾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方便修習念覺分已。得念覺分滿足。於彼心念選擇於法。覺想思量。爾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方便修習擇法覺分已。逮得擇法覺分滿足。選擇彼法。覺想思量。方便修習精進覺分。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逮得精進覺分滿足。勤精進已。生歡喜心。爾時。修習方便歡喜覺分。修習歡喜覺分已。逮得歡喜覺分滿足。

***************
佛陀經典中已經說了
修四念處多修持續修,就能讓七覺分滿足
那解讀成四念處是七覺分的基礎,也沒什麼錯誤
不懂你為何就這個點一直質問羽生法友
這樣有什麼意義?
你沒看過雜阿含經嗎?
真的不懂這種對話對於修行有什麼意義

頭像
wanderer
文章: 10
註冊時間: 2014-03-12, 08:00

文章 wanderer » 2014-04-10, 19:03

再多說一些修行上的指導好了
修行不論是修念處還是禪定還是觀察五蘊
內心不能太過緊繃
內心緊繃是一種心理上的不健康
會造成自己修行上的重大阻礙
這裡的某些版主好像把這裡當成戰場了
這裡到底有沒有這麼可怕與悲慘呀
修行所需要的內心是柔和的
佛陀所教導的教法是初善,中善,後善
善心的特徵就是一種柔和的心態
心情上過度的緊繃甚至影響到思想與人格
對於修行來說這是非常糟糕的情況
佛陀說的精進也不是指以緊繃的方式來修行
佛陀就舉例過
過度的緊繃與過度的放逸
就像琴弦的過緊與過鬆
是彈不出美妙的聲音的
(這譬喻耳熟能詳不用貼經文了吧)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4-04-11, 15:47

wanderer 寫:我道羽生是誰?還說我跟他一樣?我是我,羽生是羽生
順你的話來說
你得要提出個證據
我哪裡跟他一樣了?
這樣是對我與他的詆毀歐
你這樣有沒有犯版規呀
至於四念住是七覺支的基礎
經文並不難找
有必要吵成這樣嗎?
雜阿含經二八一

......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
......
云何修四念處。得七覺分滿足。目揵連比丘。如是順身身觀住。彼順身身觀住時。攝念安住不忘。爾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方便修習念覺分已。得念覺分滿足。於彼心念選擇於法。覺想思量。爾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方便修習擇法覺分已。逮得擇法覺分滿足。選擇彼法。覺想思量。方便修習精進覺分。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逮得精進覺分滿足。勤精進已。生歡喜心。爾時。修習方便歡喜覺分。修習歡喜覺分已。逮得歡喜覺分滿足。

***************
佛陀經典中已經說了
修四念處多修持續修,就能讓七覺分滿足
那解讀成四念處是七覺分的基礎,也沒什麼錯誤
不懂你為何就這個點一直質問羽生法友
這樣有什麼意義?
你沒看過雜阿含經嗎?
真的不懂這種對話對於修行有什麼意義
你覺得沒什麼錯誤不代表沒有錯誤,要把兩個概念(四念處是七覺支的基礎與修四念處能滿足七覺支)混為一談那是你們的問題。至於這對修行有沒有意義,這也不用問了,經文都沒看懂要修什麼?

簡單說個問題吧,若是四念處是七覺支的基礎,那麼四念處跟念覺支差別在哪?四念處為什麼在念覺支面前忽然變成「基礎」了?如果是這樣,那念覺支是比四念處「高級」在哪裡?

頭像
wanderer
文章: 10
註冊時間: 2014-03-12, 08:00

文章 wanderer » 2014-04-16, 20:43

Dogbert 寫:你覺得沒什麼錯誤不代表沒有錯誤,要把兩個概念(四念處是七覺支的基礎與修四念處能滿足七覺支)混為一談那是你們的問題。至於這對修行有沒有意義,這也不用問了,經文都沒看懂要修什麼?

簡單說個問題吧,若是四念處是七覺支的基礎,那麼四念處跟念覺支差別在哪?四念處為什麼在念覺支面前忽然變成「基礎」了?如果是這樣,那念覺支是比四念處「高級」在哪裡?
所以我在之前的那討論串中才一再強調
法友如你這樣
經常犯了一個嚴重的學法上的基礎錯誤
就是把佛陀說的一篇篇法義
硬要經過文字堆砌成一個結構完整的學說
我已經一再的強調過了
這種期待與看法是錯誤的
佛陀所說的法無論是說法的背景還是學法的特性從來都不是那樣
你卻強求要把法義變成你希望的那樣子
**************************
你說混為一談?
明明那是佛陀在經文中把兩者混在一起談的
所以你現在怪佛陀了?
怪佛陀為什麼混在一起談卻又沒交代清楚?
所以現在你期待我能把兩者的關係交代清楚?
如果我依你的話試著要做到
你當然又要反過頭質疑我沒有經文去支持?
因為佛陀也只說到這個程度呀
你不覺得你的要求充滿矛盾嗎?
基本上你會這樣
就是一再的犯了同樣的錯誤
強求佛陀的法義要以你希望或期待的形態出現
可惜佛陀的法從來都不是這樣呀
你的希望終究會落空
然後你的修行路也因此持續的受到阻礙
怎麼不試著聽聽我的勸解呢?
這樣才會有希望能走得下去呀
********************************
在這世界上的眾生
無不是因為無知與貪愛而犯了許許多多數不盡的錯誤
也因此要承受數不盡的痛苦與悲傷
凡是佛陀的弟子
就要理解這個事實
因而懷抱著柔和的心態
去接受去體諒自己的無知與貪愛
然後透過正確的學習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也就能用同樣的柔和態度去幫助其他受苦的人
同理反推
凡是嚴厲的譴責他人的無知與貪愛的人
想必也是對自己太過嚴厲緊繃的人
這樣的狀態必然無法接受自己無知與貪愛所犯下的錯
這樣拒絕接受錯誤的心態
也當然就不可能改正大大小小許許多多因無知與貪愛所犯的錯誤
修行路當然受阻

所以聽聽我的善意勸告
這裡有許多法友也是陷入同樣的情況
當然修行無法逐漸成就
因為連學法的基礎方法與基礎心態都錯了啊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4-04-17, 10:05

問題是佛陀根本沒有說四念處是七覺支的基礎這種話,所以也不存在佛陀把這兩者混為一談的說法(佛陀只說多修習四念處可以圓滿七覺支這一種)。

結果,把一種說法變出第二種,然後把兩種混為一談的兇手是誰?還不是你嗎? :win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