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佛之背景經歷與感想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wizer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11-03-01, 08:00

個人學佛之背景經歷與感想

文章 wizer » 2011-06-11, 20:43

1.
末學個人與雙親皆尚無正式皈依的僧團法師,
家父的信仰較接近佛道混合,家母則較相信廣義的菩薩信仰.
雖然雙親常自稱"在紅塵生活就已經是在修"...
(個人認為這很像生死即涅盤的說法)
對於這點末學雖不盡認同,但為尊重雙親之故,故目前僅能對雙親說:

"具足諸善,不行諸惡,清淨意念,是諸佛教"來與雙親溝通,
建議雙親與末學自己皆以"如實觀之正念正知",
儘可能覺察去除貪瞋癡之意念,這樣才稱得上是在修.

目前末學也尚未正式開始進入實際之修行次第,
期許自己能夠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
持續守基本五戒,常行等捨心佈施,建立對佛法僧的信心,
也期許自己對於苦與苦的止息逐漸暸解而終有一日能夠如實知見.

────────────────────────────────

2.
末學自高中大學時期興趣廣雜,
諸如棋藝動漫畫音樂遊戲自然科學人文社會哲學皆(也僅只)略知一二;
接近大學畢業與研究所時期,由於對事物與個人的求知欲,
逐漸將興趣重點放在哲學上.

同時曾翻閱瀏覽過部分的印順導師網路上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 ),
莊春江居士的南北傳雜阿含相應部對讀工作站
( http://agama.buddhason.org ),
宋澤萊先生的"被背叛的佛陀"一書,
以及曾銀湖居士的著作
(法鏡室網站 http://dama.oba.org.tw/2.htm )...等

在研究所未畢業之前,因拜讀過上述法師與居士之部分文章,
故僅約略知道四部阿含(尤其是北傳雜阿含與南傳相應部)
為初始之佛經法義之源本,
但對法義與修行之道次第皆尚未有任何稱得上紮實的初步認識,
只知道兩部經文有部份出入,
也僅是像對待各種哲學學說那樣一般的瀏覽過部份內容罷了.

雖然如此,但已經足以讓末學在:

親堂兄(於圓光佛學院出家)
四伯父(曾信仰自稱悟覺妙天禪師的台灣禪宗佛教院,目前已淡出)
未婚女友(家中信仰真佛宗自稱活佛者的之盧勝彥先生)

不同信仰的衝擊影響下,感受到佛陀可能的真實教義(相應部/雜阿含之共說)
與現實至親至友信仰(大乘/菩薩/附佛外道等)的衝突與矛盾之處.

──────────────────────────────────

3.
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
是政府委託之工程的計畫之監造與設計.基於對公眾利益的考量,
當時末學看不慣政府與地方民代人士濫用公帑稅金之工程案件一再出現
憤而辭職,甚至當時十分執著於揭發弊案,
透過各種管道聯絡上可接近在野黨派之網友以及法務部調查局之人士,
一心想要把這些事件公諸於世,雖千萬人吾往矣,
即使至親好友試圖勸阻末學亦幾乎徒勞無功,
到了幾乎根本不顧自身安危的地步.

直到去年待業將近三個月接近六月時,
論及婚嫁的女友指著一則報導大法官貪瀆的弊案新聞對我說:
"你看,台灣社會的諸多惡因緣而產生的共業這麼多,
就算你當了司法官或書記官或新聞記者揭發了又如何?揭也揭不完,
就算讓你當了檢察官,你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直到那一刻,不知是什麼樣的因緣,我開始能夠放下強烈的固執己見,
承認"自己的看法與作法可能是錯的".

可能是因為數學家哥爾德的不完備定理
(最嚴謹的數學系統都必定有不完備或無法否證或證明為真之處),

可能是對於女友所說
"台灣諸多惡因緣的共業不是你一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說法的認同;

也可能是想起了馬克思"衝動的提出理想學說而
忽略如何建構公理正義社會過程的配套措施"而導致世界動亂革命的過患;

也可能是想起不知道在哪裡聽過何位佛教法師說過"在改變世界之前,
應該先改變自己,內在心性修為的真實力量才能真正感動人"的說法...

真正放下部分強烈我執己見的結果是,
末學那天一整天都感到不曾有過的輕鬆舒適安樂
(有趣的是,沒有什麼其他值得享樂或高興的事情)

就算只是走在吵雜的馬路上,進入書店恣意瀏覽,
還是能夠保持輕鬆安適的感受,而不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嚐到了什麼東西.
當然,這感受不久後就慢慢淡去消失了.

但是,末學願意再次努力去感受它;同時,
這件事的體驗讓我相信人的個性心念想法是可能因緣條件改變而改變的,
即使重大我執的重大的改變並不容易,但並不是不可能.

為了這個目的,之後末學開始(自2010.7月~2011現在)
逐漸比一般大眾較為認真的去翻閱找尋佛教初期佛典與禪定的相關書籍,
如阿姜布拉姆的"禪悅-快樂呼吸十六法"
( http://tinyurl.com/3jgyb93 ),
從出家的堂兄師父取得"佛陀的啟示"
( http://www.budaedu.org/publish/C1/ )
也從莊春江居士那邊找到了高雄的正信佛青會,從那邊的結緣品流通處
找到了流通非賣品非營利南傳法寶書籍的慈善精舍,認識了果道法師
(曾與嘉義法雨道場的明法比丘有往來,現居於汐止區大同路的慈善精舍);
也"原始佛教"為關鍵字從網路搜尋知道有OBA(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OBST(中華原始佛教會)等原始佛教相關社團組織...

目前個人對於佛教與佛學的態度, 源由自當初對於哲學的態度與方法.
認為真正的哲學應該要能確實醫治人類的痛苦,如果沒有這種功能的,
就稱不上真正的哲學.認為真正的哲學要能夠完善的解決"我是什麼",
"本體論,知識論,認知論...等課題的解答,而非提出各種理想的模式(model)
試圖但無法完善解釋與解決實際的人生經驗問題.
(如柏拉圖的理型,馬克思的共產世界...等model)

───────────────────────────────────

4.
回想起曾經看過的電影駭客任務第一集,
以及哲學家笛卡爾與休膜(Hume)的共同問題:

是否能將電子訊號給大腦的感官經驗視為真實?

是否能將"持續不斷在思考懷疑"與"意圖去思考懷疑"的"思考與意圖"
視為真實的現象並/或視為真實的"我"?

休膜的群束理論說:人無法觀察到除了知覺以外的東西,
在知覺被移除(如熟睡)時就無法感覺到我自己的存在,
認為自我像是彼此相關聯的思緒與感受集合體(各種集合之共同運作)

當末學無法在哲學上找到以上問題的最佳解答時,
佛教卻讓我看到可能就是以上諸多問題與解決痛苦的答案所在.

無論大腦知覺到的電子訊號是來自實物或虛擬的,只要貪著執取樂受就會導致痛苦.

現象學說:所謂的"我"是視聽嗅味觸以及語言上的邏輯建構結果,
不論這色生香味觸法各境是從何而來,但這並不代表"我"是真實的,
因為人只能覺知現象.

哲學作家朱立安.巴吉尼認為群束理論與佛教五蘊無我的觀念相似得驚人,
但卻仍無法接受"既然無我如何輪迴",
認為人無法在腦部死亡後"繼續活著"輪迴,故他仍不能接受佛學.

哲學作家對佛的問題,目前末學同樣也有;
故目前末學會用健康的假設懷疑法(假如是世尊所說的皆是真的),
並以知識/文獻歷史考古的角度判別經文中世尊的教法.
(除了七事相應-因緣.食.諦.界.蘊.處.道品-以外的經文暫時先擱置,認為
對南北傳相應部/雜阿含有出入之處應把疏出部派法義而從修多羅經文
揀擇出正法),

末學尊敬那些進行上述南北傳經文比對與精修實證的法師與居士
(如:果道法師,隨佛法師,莊春江居士,曾銀湖居士等)
希望能有機緣持續向諸位大德善知識先進請教學習並分享交流學習心得,
感謝各位先進,敬請不吝指教.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1-06-12, 14:36

wizer 寫:哲學作家朱立安.巴吉尼認為群束理論與佛教五蘊無我的觀念相似得驚人,
但卻仍無法接受"既然無我如何輪迴",
認為人無法在腦部死亡後"繼續活著"輪迴,故他仍不能接受佛學.
他在自己的思考中建立了一個“公式”:“輪迴 = 有我(靈魂)”。若按這個公式,就會推論出:無我(靈魂)則無輪迴,“無我”= 斷見。佛法說“五蘊無我”,那麽佛法的理論是斷見?不是的,斷見恰恰是被佛法否定的。

他如果要進一步理解“佛學”,就應當反思自己建立的這個公式,這個公式對嗎?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1-06-13, 00:36

雜阿含經
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


五蘊[非我]

換個方式說就是,[我]非五蘊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1-06-13, 15:06

serendipity 寫:換個方式說就是,[我]非五蘊
那麽,“[我]”是什麽? :roll: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1-06-13, 17:09

內容刪除。

理由:引經據典,請註明經文的詳細出處(包括經名、經號);再違規即直接刪文,不再說明。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1-06-14, 09:29

內容刪除。

理由:發言品質過低。請使用正常的中文進行討論。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1-06-14, 14:03

potato 寫:
serendipity 寫:換個方式說就是,[我]非五蘊
那麽,“[我]”是什麽? :roll:
眾生有五蘊。
請問你,佛亦有五蘊嗎?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1-06-14, 18:38

你這個「眾生」是什麼?你所謂的「我」又是什麼?跟五蘊是什麼關係?

其實這問題前面已經有人問了,只是你沒回答,我只好再問一次。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1-06-14, 20:06

serendipity 寫:五蘊,非[我] 。[我],非五蘊。
非五蘊者,是[佛];[我]即[佛]

五蘊,乃[無常之我][變易之我]
非五蘊,乃[常之我][不變之我]。即[佛]

(potato註:這是serendipity法友因未註明經文的詳細出處(經號)而被删的帖子的部分内容。)
serendipity法友從《雜阿含》273經怎麽會得出“非五蘊,乃[常之我][不變之我]。即[佛]”的見解呢?俺把273經的文字整理一下,貼在: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2438,供你參考。讀273經,可對照《相應部》35. 92經、35. 93經。

另,請serendipity法友參考: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 ... &start=130,清淨心法友的一個帖子(3: 25 pm)。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1-06-15, 10:31

讀《雜阿含》273經這段經文,容易引起歧解。假如這樣讀,緣二法生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行”非常、非我;而“‘空’諸行”是常、恒住、不變易法,這樣就會得出:在“此諸行”非常、非我之外有一個常、恒住、不變易法的“空”我。--這個常、恒住、不變易法的東西,就是serendipity法友認爲的“佛”吧。

(甚至可能,讀這段經文,會以爲有像法“空有不二論”的意思。 :o )因此,讀這段經文,要對照《相應部》35. 92經、35. 93經。
serendipity 寫:請問你,佛亦有五蘊嗎?
佛不是“非五蘊”。佛是(第一個)“覺悟了五蘊無我”的覺悟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