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摩訶男譯經,常多添加語句?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回覆文章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為何摩訶男譯經,常多添加語句?

文章 qwer » 2004-12-18, 11:35

摩訶男法友所譯之白話經文 與原文對照起來

常多出原經文沒有的添加語句 請問是何緣故呢?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4-12-19, 11:06

慚也法友,OBA收錄的文章或譯文,都是提供各位學習佛法的參考資料。雖然都經過仔細的篩選,謬誤之處多少難以避免。

法友若是對於某些內容有疑問,不妨將有問題的部分貼出來,並提出您的不同看法。這樣文章才會越來越符合佛法或經文的原意,謝謝!

附帶一題:翻譯經文一般可分為直譯及意譯,直譯與意譯各有優缺點。直譯雖然理論上可以直接傳達經文原意,但事實上因為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直譯過來的文章反而讓另一個地區的人產生理解上的困難,譯文也比較生硬、難以閱讀。

意譯雖然較順暢、優美、容易讓人理解,但是又常常會失去一部份原來的意義。所以還需要讀者盡量去比對原文及不同版本的譯文來幫助理解或是找出更好的解釋。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19, 20:10

比如像這段...

雜阿含(九六二)經

婆蹉又問道:「喬達摩,我問您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脫的比丘在死後的去處,您卻一概說我的提法不恰當(問題沒有意義)。這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實在令我困惑不已,連原先從他人的讚譽而對您生起的一絲信心都要消失殆盡了!」佛陀回答道:「婆蹉,你的不解與迷惑是正常的,因為此法甚深,難知難見,惟有智者與聖弟子才明白它。婆蹉,長久以來,你有著自己的信仰與師承,有著自己的見解與修行,要在如來的法中見到真理,那是很艱難的。」

佛陀接著說道:「婆蹉,我現在問你幾個問題,你可以隨意回答。婆蹉,倘若有人在你面前生起火來,你會看到並且知道『這火正在我面前燃燒著』這個事實,是嗎?」

原經文

雜阿含(九六二)經
...
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此是倒見。乃至憂.悲.惱苦生
婆蹉種出家白佛。瞿曇。何所見
佛告婆蹉種出家。如來所見已畢。婆蹉種出家。然如來見。謂見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作如是知.如是見已。於一切見.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斷滅.寂靜.清涼.真實。如是等解脫。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
婆蹉白佛。瞿曇。何故說言生者不然

佛告婆蹉。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蹉。猶如有人於汝前然火。汝見火然不。
--------------------------
對照發現的添加語有
1連原先從他人的讚譽而對您生起的一絲信心都要消失殆盡了!
2婆蹉,長久以來,你有著自己的信仰與師承,有著自己的見解與修行

我聽說古代因為要阿含[口耳相傳]的緣故
所以經文是已經簡化了的 原來應也是白話連連吧
加一些話為意譯應無問題 其他的大多也有潤飾
但因經文短 看來像直譯 故建議--
要附註:已添加潤飾語或/非直譯 這樣可能比較好. :)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4-12-19, 21:08

qwer 寫:比如像這段...
--------------------------
對照發現的添加語有
1連原先從他人的讚譽而對您生起的一絲信心都要消失殆盡了!
2婆蹉,長久以來,你有著自己的信仰與師承,有著自己的見解與修行

我聽說古代因為要阿含[口耳相傳]的緣故
所以經文是已經簡化了的 原來應也是白話連連吧
加一些話為意譯應無問題 其他的大多也有潤飾
但因經文短 看來像直譯 故建議--
要附註:已添加潤飾語或/非直譯 這樣可能比較好. :)
慚也法友,你好!

和漢譯雜阿含962經相關的經典有中部72經(及別譯196經),你所提的這兩句,正好都明明白白出的在中部72經的經文中(你可以查查南傳漢譯本.或英譯http://www.vipassana.info/Majjhima_contents.htm)從這些小地方,反而可以發現摩訶男法友翻譯的謹慎細心和用心良苦啊(尤其對我們初學者來說,這樣好的雜阿含白話翻譯恐怕並不容易輕易讀的到)...

簡單說,若透過他的白話翻譯,你很可能會得到[要仔仔細細對讀南北傳經典之後]才能得的好處喔,..我們應該給予譯者足夠的尊敬.讚嘆..才對!

中部72經譚尼沙羅尊者有翻譯: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ma ... mn072.html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20, 01:47

是的法友
能從巴利文或英文翻譯過來
確實是更為尊貴更完整的..
我原來也有想到可能是這樣的..

但像摩法友所譯雜阿含958經
末後有說明漢譯與巴利本略有不同
但是有的便無說明 有的有 有的沒有

因末學未能學習巴利經典或英文經典
故未能比對出 實是慚愧
多虧法友比對才能知道 感謝~

但哪些是漢譯本還是巴利本呢
或是本來就以巴利為正本,都從巴利本翻的呢
還是只有一兩篇經文不同而已呢... :roll: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4-12-20, 07:25

慚也法友:
請參考【對本站的建議】區內的【 新增【新譯雜阿含經】主題文章】的主題說明。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2-20, 14:40

原來是摩訶男對讀南傳《相應部》、北傳《雜阿含經]後所譯成
終於解惑了 :D 感謝各位法友回應 :)

由於除了那一主題內之外的點讀處都無說明
才一直沒看到 真是見笑 ^^見笑^^

還剩一個小小問題..
直心在原始佛教簡介 中說到--
北印度經由中亞流傳至中國北亞,已翻譯成漢文的「雜阿含經」,以及由南印度經斯里蘭卡流傳至東南亞,並保留使用早期印度方言(巴利文)的「相應部」,兩部經典是分別由不同的部派,經由不同的途徑所流傳下來的,所以如今我們可以透過將這兩部經文的內容加以互相校對堪正,用以作為實際修行的指南,如此即可正確體會當初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初始教義。

設此新譯白話雜阿含經 是由兩部南北傳經文相互校對而成
但因有些法友尚未能研讀漢譯以外的經典
如果缺少說明豈不喪失白話翻譯的意義了?

若能將翻譯之取捨過程略加多做說明[有些好像沒有說明]
以及註明有的經與漢傳有不同之處而非潤飾就更殊勝更值得讚嘆了.
慚也合十.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