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輪回?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怎樣理解輪回?

文章 wsykm » 2010-10-22, 23:53

佛法承認有輪回,并在此基礎上演繹出知苦滅苦的一系列理念。對於輪回,要確實瞭解它,據我所知有兩種方法:一者禪定,二者思維緣起法。甚深的禪定,對一般佛子而言太難,而思維緣起法呢?老實說,緣起12支,以及此有故彼有的因緣 法則,對我確實理解輪回幫助很小很小。
直接講,本人的不解是:一期生命結束(死亡),色身敗散,照緣起法則,理應受、想、行、識也全都消亡才是『參三蘆輾轉相依的比喻』,怎麼會余陰相續?怎麼會投胎轉世?又到底是怎樣相續的呢?
正確瞭解輪回,無疑對理解佛法大有裨益,而不理解甚至半信半疑,則于學法、于修行都非常不利。在下正是對此疑惑難解,特提出以求有見法友指教!

頭像
theta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theta » 2010-10-23, 02:26

雜阿含〔三六一〕經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
=============================================================
都是由於 在人世間 活著的時候 重複的造作 身口意業, 習以為常的執取 欲貪、愛染、渴愛、嗔恚 ...等等無明繫縛住(綁的很緊很緊 形成慣性,無論怎樣都不肯放下,簡言之就是放不下解不開啦!) 也就是 攀緣識住, 造成 有往來、有生死、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苦啊!苦啊!真是苦啊!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10-23, 18:22

theta 寫:雜阿含〔三六一〕經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
=============================================================
都是由於 在人世間 活著的時候 重複的造作 身口意業, 習以為常的執取 欲貪、愛染、渴愛、嗔恚 ...等等無明繫縛住(綁的很緊很緊 形成慣性,無論怎樣都不肯放下,簡言之就是放不下解不開啦!) 也就是 攀緣識住, 造成 有往來、有生死、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苦啊!苦啊!真是苦啊!
先多謝法友回覆。經法友指點,仔細看了看361、360、及359經。三經大意相同,都是如說法友所說的“攀緣識住, 造成 有往來、有生死…”。不過,對於經文的講法,難免讓人產生如下幾點疑惑,:
1:生命死亡后,還有知覺嗎?還有“攀緣識”嗎?
2:假設死後初期暫時還有“識”,那這個“識”又是怎樣離開原有名色的呢?又是怎樣進入另外名色的呢(即經文“入於名色”) ?
3:經文所說的這個“攀緣識”,和唯識大乘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識,兩者在投胎,或者說“入於名色”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區別呢?

頭像
theta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theta » 2010-10-24, 00:10

1) 在人世間 活著的時候 造作 身口意業 就有了 攀緣識, 反之 身口意完全清靜 就沒有攀緣識了. 攀緣識 就像佛陀為摩訶男開示 如果突然間死亡 就會像樹木向著原先經常傾斜的方向倒下去一般!(造作 什麼樣的身口意 就得什麼樣的果報色身、不執著於色的得無色身)
2) 攀緣識 由於 攀緣 才會執取名(精神意識)色(色身), 反之 身口意完全清靜 就沒有攀緣識[沒有 攀緣識 就不會執取名(精神意識)色(色身)].
是由攀緣識去執取名色, 不是識離開原有名色.
3) 唯識大乘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識 是 中國大乘 唯識論(比丘闡述佛經的個人觀點)
法友們 應該 以 四念住 趣向涅槃(解脫), 似乎無須深究入胎投胎之事吧?(深入研究入胎投胎就好像在求學作學問, 法友們應以苦集滅道漏盡解脫為目標吧!)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10-25, 10:55

:D 請問theta法友:人在活著的時候,我們如何讓自己的身、口、意業完全清淨?而我們又如何知曉自己的身、口、意業完全清淨?身、口、意業完全清淨後,真的攀緣識就不再生了?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10-25, 12:27

theta 寫:1) 在人世間 活著的時候 造作 身口意業 就有了 攀緣識, 反之 身口意完全清靜 就沒有攀緣識了. 攀緣識 就像佛陀為摩訶男開示 如果突然間死亡 就會像樹木向著原先經常傾斜的方向倒下去一般!(造作 什麼樣的身口意 就得什麼樣的果報色身、不執著於色的得無色身)
2) 攀緣識 由於 攀緣 才會執取名(精神意識)色(色身), 反之 身口意完全清靜 就沒有攀緣識[沒有 攀緣識 就不會執取名(精神意識)色(色身)].
是由攀緣識去執取名色, 不是識離開原有名色.
3) 唯識大乘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識 是 中國大乘 唯識論(比丘闡述佛經的個人觀點)
法友們 應該 以 四念住 趣向涅槃(解脫), 似乎無須深究入胎投胎之事吧?(深入研究入胎投胎就好像在求學作學問, 法友們應以苦集滅道漏盡解脫為目標吧!)
法友引經據典寫了些許文字,不過這些文字與佛經一樣,並未交代清楚輪回的具體過程以及投胎轉世的細節流程。
對入投胎之事我們才剛開始討論,好像還沒怎麼深入研究吧?就算深入也很有必要啊!爲什麽?因為輪回觀對佛法來講很重要,可看作整個佛法架構的一塊奠基石。試想,離開了輪回觀還能叫佛法嗎,只能稱作斷見了吧? 沒了輪回,學法、出家、修行還有絕對必要嗎?如此重要的觀點,而絕大多數人又無法通過甚深禪定體證,也極難找到令人信服的輪回案例,這樣的情況下,深入一點、多討論一點,應該有必要!更何況,透徹瞭解輪回能幫助學法者于法生實信,對修行也能起鞭策警示作用!
從現實角度來看,不是該不該深入,而是能不能深入的問題。自古以來的學法者對輪回、投胎都有過很多且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大眾認可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唯識觀點,在原始佛法者看來,雖然易懂但顯然落入常見而不可取。可是,拋棄了老觀點,我們又該用什麽來解釋他人和自己對輪回觀的詰難與疑惑呢?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10-25, 15:59

:D 其實,『識緣名色』,就是整個問題的癥結,只是沒有人能真正說出其詳細的流程。因為沒有經典可依,所以,如果說法不縝密,那麼就會引來很多人的詰問。就因為這樣,所以大部份的人,都懷著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以致於不敢說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殊為可惜!
臨終最後一識,如何攀緣下一生的最初名色─至今,還是一個謎!只能等待有智慧的人來解開。在這,我們只能用推理方式,來猜測其中的奧秘。我們若要解開這個秘密,還是要回過頭來探討整個『緣起法』的意義及運作,不然,是無法解開這個秘密的。

頭像
theta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theta » 2010-10-26, 10:42

wuu12345 寫::D 請問theta法友:人在活著的時候,我們如何讓自己的身、口、意業完全清淨?而我們又如何知曉自己的身、口、意業完全清淨?身、口、意業完全清淨後,真的攀緣識就不再生了?
要讓自己的身、口、意業完全清淨, 就是 要做到漏盡(煩惱斷盡), 要做到漏盡(煩惱斷盡) 就要 行住坐臥每一分每一秒 持續在 四念住(四念處)!

有關四念住 請按照下列URL下載 四念處簡介 參考
http://www.tzulien.org.tw/index1.htm
著作 -> 結緣書下載 -> http://www.tzulien.org.tw/5-2.htm
四念處簡介 下載 -> http://www.tzulien.org.tw/dl/四念處簡介.pdf
重點是要 行住坐臥每一分每一秒 保持 正念、正知(正智)!

正念、正知(正智) 會讓法友清楚知曉自己的身、口、意業有沒有完全清淨!

身、口、意業完全清淨 就是 自證涅槃 的 通俗講法 當然 就沒有 攀緣識 了!

頭像
theta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theta » 2010-10-26, 11:20

wsykm 寫:
theta 寫:1) 在人世間 活著的時候 造作 身口意業 就有了 攀緣識,......以苦集滅道漏盡解脫為目標吧!)
法友引經據典寫了些許文字,不過這些文字與佛經一樣,並未交代清楚輪回的具體過程以及投胎轉世的細節流程。
對入投胎之事我們才剛開始討論,好像還沒怎麼深入研究吧?就算深入也很有必要啊!爲什麽?因為輪回觀對佛法來講很重要,可看作整個佛法架構的一塊奠基石。試想,離開了輪回觀還能叫佛法嗎,只能稱作斷見了吧? 沒了輪回,學法、出家、修行還有絕對必要嗎?如此重要的觀點,而絕大多數人又無法通過甚深禪定體證,也極難找到令人信服的輪回案例,這樣的情況下,深入一點、多討論一點,應該有必要!更何況,透徹瞭解輪回能幫助學法者于法生實信,對修行也能起鞭策警示作用!
從現實角度來看,不是該不該深入,而是能不能深入的問題。自古以來的學法者對輪回、投胎都有過很多且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大眾認可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唯識觀點,在原始佛法者看來,雖然易懂但顯然落入常見而不可取。可是,拋棄了老觀點,我們又該用什麽來解釋他人和自己對輪回觀的詰難與疑惑呢?
有關 生死和輪迴 因為篇幅很大 請參考 生死和輪迴 http://www.b-i-a.net/d-t-m/books/book8_1_b5.html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0-26, 12:20

wsykm 寫:3:經文所說的這個“攀緣識”,和唯識大乘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識,兩者在投胎,或者說“入於名色”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區別呢?
wsykm 寫:從現實角度來看,不是該不該深入,而是能不能深入的問題。自古以來的學法者對輪回、投胎都有過很多且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般大眾認可的“去后來先做主翁”的唯識觀點,在原始佛法者看來,雖然易懂但顯然落入常見而不可取。可是,拋棄了老觀點,我們又該用什麽來解釋他人和自己對輪回觀的詰難與疑惑呢?
你提出的問題,你自己已回答了啊。(對于生死輪回,俺未如實現觀。只在理論上作一點討論。)原始佛法認爲識“無我”,不論是什麽名目的識,識“無我”,“攀緣識”扮演的角色是“無常、無我”。而唯識論“去後來先做主翁”所說的識,其扮演的角色是“常、我”(常見)。--“去後來先”具體是怎麽回事,且不去管它,問題就在于“做主翁”;既然此論的作者用了“主翁”這個詞,讀者只能把它理解爲“輪回的本體”,就是說在輪回的變化中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在輪回中有一個“我”(認爲某個識是不變的本體,這個識是“我”,其它變化的是“我所”)。

抛棄了老觀點,應該用緣起法來解釋輪回觀。就是說,輪回中的“識”,都是依緣而起、無常、無我的,没有某個識是生命的“主翁”、不變的本體。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