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解釋?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wwei
文章: 86
註冊時間: 2007-03-03, 08:00

文章 swwei » 2010-04-12, 22:05

upasaka 寫:五蘊的行蘊請參考雜46經
行支請參考雜298經
二者不同
雜298經: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請問法友, 身口意 不是 我 我見 我所 ?

巴利藏 裏面 五陰 或者 十二因緣 的 『行』 都是 Samskara

頭像
housyang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05-06-05, 08:00

文章 housyang » 2010-04-12, 22:34

upasaka 寫:五蘊的行蘊請參考雜46經
行支請參考雜298經
二者不同
雜46經:為作相是行受陰。何所為作。於色為作。於受想行識為作。是故為作相是行受陰。
雜298經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一者從五受陰輾轉的現象敘說,一者從六入處運作功能的過程及內容敘說,很難於說在本質上不相同。但是從佛學論述,則有可能會有差異的結論吧。有請法友釋疑嘍。謝謝。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2, 22:38

法友所引的57經的「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 。」

此處的行與行蘊的行意義不同,請參考SN22.81經。SN22.81中此處的行講得比較清楚易解。或參考菩提尊者英譯註解。

諸行無常、行蘊、行支中的行都是同一個巴利文沒錯,但放在不同的地方則有不同的意涵。

46經及298經乃針對行蘊及行支的解釋。

行蘊及行支的解釋,我認為依據經說就夠了而且容易了解。南北論著說得太複雜了。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2, 22:49

housyang 寫:
upasaka 寫:五蘊的行蘊請參考雜46經
行支請參考雜298經
二者不同
雜46經:為作相是行受陰。何所為作。於色為作。於受想行識為作。是故為作相是行受陰。
雜298經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一者從五受陰輾轉的現象敘說,一者從六入處運作功能的過程及內容敘說,很難於說在本質上不相同。但是從佛學論述,則有可能會有差異的結論吧。有請法友釋疑嘍。謝謝。
法友:
請仔細思考「於色為作,於受想行識為作。」與「行緣識」的差異,尤其為作與緣的差異。
我打字很痛苦。細節處請參考SN相對經文。
這不是佛學論述,這是對基本法義的了解與體會。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0-04-13, 12:57

我想,十二緣起中的行應是強調各支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五蘊中的行蘊則強調人執取色、受、想、行、識的現象,所以這些能被執取的蘊也稱為五取蘊(五受陰)。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4, 10:35

「為作」一詞頗令人費解,我以前讀46經的時候,對於這個詞的詞意掌握頗感困難,直到後來上了巴利文課程之後,以前很多困擾很久的詞意才迎刃而解。它類似「苦苦思維」、「身身觀念住」的譯法,又是一個逐字翻譯的例子。不但如此,譯師又簡化用字,也因為文字過簡,所以令人費解。

現代人讀經,佔了南北對讀的便宜。參考SN此詞的巴利文是saṅkhatamabhisaṅkharonti,作是動詞,為是過去被動型態受詞,我猜想它是譯師把「有為」簡化為「為」了。用漢文的語順來說,它就是「作有為」,有為有「被作的」得意思,所以我們的巴利文太老師水野博士把它翻譯為「作被作的 (東西)」。46 經可參照另一經提到的「五受陰,本行所作,本所思願。」經文。

行蘊與行支的行從這裡可以看出差異所在。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4, 11:22

Dogbert 寫:我想,十二緣起中的行應是強調各支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五蘊中的行蘊則強調人執取色、受、想、行、識的現象,所以這些能被執取的蘊也稱為五取蘊(五受陰)。
贊同。不過46經說的造作比執取的範圍還廣一些。

另外。
我想,成為前後支因果關係的十二緣起各支的潛在驅動力正是行蘊。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14, 13:15

如果說46經的行是造作---作有為的意思.

298經裏的行也可以理解成造作啊,只不過是從身口意三方面來表現的造作啊.個人一直是這樣理解的.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4, 14:20

上帖中的造作,我少打了有為兩字。
造作有為是什麼呢?「於受想行識為作。」

十二緣起的行(身行口行意行)是以它 (們)(身行口行意行)為緣,生起識( 們)。這裡的行是生起識的條件,不像行蘊的範圍那麼廣。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4-14, 22:11

建議大家還是依南傳阿毗達摩。

佛陀和阿羅漢內心有行蘊嗎?他們是五蘊有還是四蘊有呢?
緣起法中的行,可以緣起識,可以導致再次投生,佛陀和阿羅漢們的行蘊,也能導致再次投生嗎?所以,這裡的行,只是指業行。而漏盡者的行,是唯作行。
兩處的行,當然不是一回事。
上面只是舉出比較明顯的例子。

如果依阿毗達摩,大家會相當精準的、系統的理解聖典。而不是在經典中尋找只言片語,再作聯想和推測。最後得出個自己也不太有把握的結論。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