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解釋?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iongui
文章: 122
註冊時間: 2010-03-25, 08:00

"行"的解釋?

文章 siongui » 2010-04-11, 22:12

請問諸位,

在十二因緣裡,無明緣行

五蘊裡的色受想行識

這兩個行該怎麼解釋?意義一樣嗎?

阿拉漢自知自證裡的"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梵行"跟"行"差在哪裡?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2, 08:57

你開了幾個主題、問了一些問題,卻沒有看到你參與討論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情形好像你是在出考題考人,而不是真心要請教人。

會想到這些問題,表示你應該思考過這些問題本身要探討的解答意涵,多少回應一下或表示你的意見,這樣才是開題者應該有的態度。

提供參考。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4-12, 10:11

upasaka写到:

“你開了幾個主題、問了一些問題,卻沒有看到你參與討論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情形好像你是在出考題考人,而不是真心要請教人。

會想到這些問題,表示你應該思考過這些問題本身要探討的解答意涵,多少回應一下或表示你的意見,這樣才是開題者應該有的態度。”


楼主提出了几个很好的论题,因该不是佛法的初入门。只是没有参与讨论,那样怎么交流学习呢。如果是考察这里法友佛学的程度,那是不好的出发点,只能说研究佛学,却走错了方向。

頭像
siongui
文章: 122
註冊時間: 2010-03-25, 08:00

文章 siongui » 2010-04-12, 10:40

在下見識尚淺,版上高手甚多,在下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發表意見只怕沒有任何建設性,甚至是邪知邪見,故只問不發表意見.

若以目前認知來說,我覺得無明緣行跟色受想行識的解釋應該是一樣,
另外,梵行根據我的猜測,應該是指不會在產生任何果報的造作,
以上,請指教!

頭像
siongui
文章: 122
註冊時間: 2010-03-25, 08:00

文章 siongui » 2010-04-12, 11:12

為何我認為"梵行是指不會在產生任何果報的造作"

請看以下帕奧禪師對止觀禪修的指導與問答:
http://www.dhamma.org.cn/books/ncdaszt/ ... ng-10.html

   問30:純觀行者以生滅隨觀智(udayabbaya-bana)能觀察到未來多少世呢?
  
   答30:在生滅隨觀智的階段,佛陀教導兩種透視緣起的方法。我想舉出其中的一部份作為例子來說明: 『Avijjasamudaya rupasamudayo』:因為無明生起,所以色生起。『Tanhasamudaya rupasamudayo』:因為愛生起,所以色生起。『Kammasamudaya rupasamudayo』:因為業力生起,所以色生起;接著你應透視那些色的生起階段。然後是『aharasamudaya rupasamudayo』:因為食物生起,所以色生起。總共是五種生起智[4](samudaya-bana)。
  
   然後,佛陀教導五種息滅智[5](vaya-bana):『Avijjanirodha rupanirodho, tanhanirodha rupanirodho, kammanirodha rupanirodho, aharanirodha rupanirodho, viparinamalakkhanam.」:因為無明息滅,所以色息滅;因為愛息滅,所以色息滅;因為業力息滅,所以色息滅;因為食物息滅,所以色息滅,這些是變易之相。
  
   這種息滅不是暫時的息滅,而是完全的息滅。完全的息滅何時才發生呢?因與果的完全息滅分別在悟阿拉漢道與般涅槃時業生。
  
  如果禪修者確定將在今世證悟阿拉漢道,那麼他的未來只到今世而已。如果他將在未來的某一世證悟阿拉漢道,那麼他必須一直辨識到那一世為止。他必須辨識到:因為無明、愛、取、行、業力這五種因完全息滅,所以五蘊也將完全息滅。這五種因將在他證悟阿拉漢道時完全息滅;至於果報五蘊則將在他入般涅槃時完全息滅。這兩種息滅是完全的息滅,我們稱之為無生之滅(anuppada-nirodha),即不會再生起的息滅。
  
   禪修者應透視到這兩種息滅,因此純觀行者必須辨識未來的名色,一直到這個階段。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4-12, 12:22

我曾在這個論壇回答過類似問題,並寫了一篇博客總結,現在引給你參考:
《略說五蘊與緣起諸法的差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b4d3a0100ejho.html
我先解釋“色”的差別。
在五蘊裏的色蘊,包括了一切究竟色法,總共有28種究竟色。其中四種是四大元素,也就是地、水、火、風,其他的是所造色。所造色中有14種是有自性的,叫做完成色,還有10種是抽象的,叫做不完成色。
佛陀在經教裏解釋緣起法裏的色時,所用的詞句與解釋五蘊裏的色是一樣的。但在論教裏,佛陀更進一步的指出,緣起法中的色,是指業生色。
業生色,是根據色法的起因,對色法進行的一種分類。也就是指因業而生的色法,一共有18種。這18種是: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眼、耳、鼻、舌、身、男性根、女性根、命根、心色、空界。這18種色以外的色法是什麼呢?只有10種色,它們是:聲、身表、語表、色輕快、色柔軟、色適業、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這10種色裏,只有聲是完成色,其餘9種均是不完成色。
另外,在人類的結生時,業生色法只包括下面的這12種業生色,它們是:地、水、火、風、色、香、味、食、身、男性根(或女性根)、命根、心色。
這就是色的差別。

關於受。
兩處的受並無太大的差別。只是有時以三受說(根據受的素質),有時以六受說(根據受的起因)而已。
但是,這個地方可能會有差別。在緣起法裏的識,不涉及道心、果心、唯作心。所以,關於受,也可能不包括與這三類心俱生的受。

關於行。
五蘊中的行蘊,一共包括了50種心所,如:觸、思、一境性、名命根、作意等。
而緣起法中的“行”是指:與二十九世間善及不善心相應的思心所。八大善心及五色界禪那善心裏的思整體地被稱為‘福行’(pubbabhisankhara);十二不善心裏的思則被稱為‘非福行’(apubbabhisankhara);而四無色禪善心裏的思則被稱為‘不動行’(anebjabhisankhara)。
如此,其他49種心所均不屬於緣起法裏的“行”(雖然這些心所也常常和思一併生起,且能夠用於區別思的道德素質,但它們仍非造業最主要的因素)。另外,與世間果報心、唯作心、道心、果心相應的思心所,也不屬於緣起法裏的“行”。
這是行的差別。

關於識。
五蘊裏的識,包括了一切心識。
緣起法裏兩次提及識。
1、緣行有識。佛陀在論教裏解釋:這裏的識是指32種世間果報心。“識蘊”除包括了此處的“識”,還包括了善心、不善心、唯作心、道心、果心。這些識的共同特點是不屬於世間業行的果報,所以未包括在“識”內。
2、緣識有名色。這裏的識是指‘果報識’及前世的‘業識’兩者。“業識”就是指善心和不善心兩種。所以,此處的識與識蘊的差別是,此處的識不包括道心、果心、唯作心三種。
這是識的差別。

關於無明與癡。
根據阿毗達摩,癡是無明(avijja)的同義詞。其特相是心盲目或無智(abbana,不能透徹地知見究竟法的真實性);作用是覆蔽或不能徹知目標的真實性;現起是沒有正見或心昏暗;近因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ara,即作意目標為常、樂、我、淨等)。應知這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
但是,我個人的理解上,還是認為存在一定的差別。只是個人理解,未見聖典依據,僅供參考。
癡,在阿毗達摩裏,是心所之一,也就是行蘊之一。所以,它應該是現行的。而無明,則可以是現行的,也可以是隨眠的(即:潛伏的)。
舉個例子說吧!雖然初禪正受的凡夫,內心裏只有慧心所,而不可能同時存在癡心所,但這個凡夫此刻仍是未徹悟四聖諦的,他此刻仍是不能通達四聖諦的,因此,他此刻仍是無明凡夫。也就是仍有潛伏的無明存在。
這是它們的差別。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4-12, 12:37

根據瑪欣德尊者的《巴厘語彙解》:梵行(brahmacariya):意為清淨、尊貴、值得讚歎的行為;或如清淨、尊貴的諸佛、獨覺佛、出家聖弟子等清淨者們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梵行已立”這一句中來看,應該是指修行者在證阿拉漢果前的一切為修道而作的努力,也就是說,是有果報的,證得阿拉漢果,就是這種果報。至於無果報的梵行,只能在證阿拉漢果之後才能實現。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4-12, 14:55

siongui寫到:
“在下見識尚淺,版上高手甚多,在下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發表意見只怕沒有任何建設性,甚至是邪知邪見,故只問不發表意見.

若以目前認知來說,我覺得無明緣行跟色受想行識的解釋應該是一樣,
另外,梵行根據我的猜測,應該是指不會在產生任何果報的造作。”

原來這樣,不說出來會讓人誤解。
這里是論壇,不是比較見識的高低,在沒有證初果之前,每個人都會颠倒想,只是程度的不同。
個人見解,我不會花時間研究這些文字的差別,都只是心的作用。
梵行簡單說就是離欲(主要指淫欲)的生活。出家既是梵行。
梵行已立,這里的離欲已經出離三界一切貪欲,既是四果的特征,斷一切結。

頭像
swwei
文章: 86
註冊時間: 2007-03-03, 08:00

文章 swwei » 2010-04-12, 16:57

五陰(蘊)的『行』與十二因緣的『行』兩者是一樣的。

五陰可以說是 十二因緣的簡說(簡略版)。
佛陀的正法一定彼此呼應,圓滿一味。

參看大正藏雜阿含 57經:

.....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
.....無明觸生愛,緣愛起彼『行』

所以我們可以廣義來解釋 『行』
妄見五陰是我,我所者,是名為『行』

至於梵行已立 的 『梵行』指的是八正道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12, 19:39

五蘊的行蘊請參考雜46經
行支請參考雜298經
二者不同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