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心、意、識?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1-27, 14:18

seasky 寫:是的,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意內入處 (意根):是指大腦的 "功能作用"(非色。不可見。無對),不是指 "大腦"

意根:大腦的感官功能作用
seasky法友 不好意思 如果這樣說對的話 那佛陀應該會說

眼內入處非四大所造淨色 而是眼內入處的功能作用嗎

此經雖然明說意內入處非色...與前五處的差別是如此的明顯

但也不是明白的說意內入處就完全不是腦

因為意與腦當然很有關係

所以我只是覺得不宜太快論斷而已. 請明察.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7, 14:21

wen-lung 寫: 眼根+色塵+眼識 -----> 眼觸 -\
耳根+聲塵+耳識 -----> 耳觸 \
鼻根+香塵+鼻識 -----> 鼻觸 ----法塵
舌根+味塵+舌識 -----> 舌觸 /
身根+觸塵+身識 -----> 身觸 -/

觸是由根,塵,識和合而成

法塵------>應該都是對上述五種觸所留下的印象

或者是對

manaayatana (意根) + dhammayatana (法塵) + vinnana (意識)
和合而成的觸所留下的印象
manaayatana (意根) + dhammayatana (法塵) + vinnana (意識)("意識" 改為 "識陰" 較易理解 ..)
-----> 觸 -----> 印象(生起了vinnana (意識))

重新精確的觀察:

眼根 + 色塵 + 識陰 -----> 眼觸 -----> 生起眼識(看到影像的知覺)
耳根 + 聲塵 + 識陰 -----> 耳觸 -----> 生起耳識(聽到聲音的知覺)
鼻根 + 香塵 + 識陰 -----> 鼻觸 -----> 生起鼻識(聞到氣味的知覺)
舌根 + 味塵 + 識陰 -----> 舌觸 -----> 生起舌識(嚐到味道的知覺)
身根 + 觸塵 + 識陰 -----> 身觸 -----> 生起身識(觸到身體的知覺)

意根 + 法塵 + 識陰 -----> 意觸 -----> 生起意識(知道心理活動的知覺)

法塵:各種精神(心理)活動的現象,
也就是各種(受、想、行、識)活動作用的現象。

意識:知道心理活動的知覺,
也就是知道各種「受陰(情緒感受)、想陰(思惟理解)、行陰(動機意志)、識陰(六識感知)」活動作用的知覺。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7, 14:57

qwer 寫:如果這樣說對的話 那佛陀應該會說

眼內入處非四大所造淨色 而是眼內入處的功能作用嗎

此經雖然明說意內入處非色...與前五處的差別是如此的明顯

但也不是明白的說意內入處就完全不是腦

因為意與腦當然很有關係

所以我只是覺得不宜太快論斷而已. 請明察.
也慚法友,過去的許多論書註解都不太一致,顯得有些零亂,我們可以先回到雜阿含經的根本法義裡,按照世尊的說法,自己親身去內觀體驗、思惟、分析、判斷、理解,不懂的地方再參考其他的說明,這樣做會比較清楚明白法義所講的真理在哪裡。

眼內入處非四大所造 "淨色",而是 "眼等視覺系統(包含視覺神經及大腦視覺區)的整體功能作用"。

淨色:視覺系統內在的功能作用(也就是 "物理化學等作用",不可見,故稱為 "淨色")

其實也不需劃分得那麼清楚仔細,說眼睛說眼入處,說大腦說意入處,實際對修行法義來看,方向一致,並未影響。怎麼說都行 ... ^___^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7, 15:00

seasky 寫:也慚法友,
抱歉 .... 是慚也法友 ..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7, 15:03

seasky 寫:眼內入處非四大所造 "淨色",而是 "眼等視覺系統(包含視覺神經及大腦視覺區)的整體功能作用"。
更正一字:
眼內入處(是)四大所造 "淨色",而是 "眼等視覺系統(包含視覺神經及大腦視覺區)的整體功能作用"。

頭像
qwer
文章: 17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qwer » 2004-11-27, 17:57

seasky 寫:抱歉 .... 是慚也法友 ..
修行人不著名利 反過來叫也可以 哈 :P

...可我還是覺得經文明說意內入處非色無對
與前五處的差別很是明顯...

意見不同也沒關係 意見交流好處多多 團結力量大!

祝法友們 卍事如意!!

頭像
wen-lung
文章: 83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wen-lung » 2004-11-28, 00:39

seasky 寫: 重新精確的觀察:

眼根 + 色塵 + 識陰 -----> 眼觸 -----> 生起眼識(看到影像的知覺)
耳根 + 聲塵 + 識陰 -----> 耳觸 -----> 生起耳識(聽到聲音的知覺)
鼻根 + 香塵 + 識陰 -----> 鼻觸 -----> 生起鼻識(聞到氣味的知覺)
舌根 + 味塵 + 識陰 -----> 舌觸 -----> 生起舌識(嚐到味道的知覺)
身根 + 觸塵 + 識陰 -----> 身觸 -----> 生起身識(觸到身體的知覺)

意根 + 法塵 + 識陰 -----> 意觸 -----> 生起意識(知道心理活動的知覺)

法塵:各種精神(心理)活動的現象,
也就是各種(受、想、行、識)活動作用的現象。

意識:知道心理活動的知覺,
也就是知道各種「受陰(情緒感受)、想陰(思惟理解)、行陰(動機意志)、識陰(六識感知)」活動作用的知覺。
Majjhima Nikaya 148
Chachakka Sutta
The Six Sextets


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
For free distribution only.

(中文及巴利文為wen-lung所加)

(1)
Dependent on the eye & forms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at the eye.
(眼.色緣生眼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2)
Dependent on the ear & sounds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at the ear.
(耳.聲緣生耳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3)
Dependent on the nose & aromas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at the nose.
(鼻.香緣生鼻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4)
Dependent on the tongue & flavors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at the tongue.
(舌.味緣生舌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5)
Dependent on the body & tactile sensations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at the body.
(身.觸緣生身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6)
Dependent on the intellect ( manaayatana 意根 ) & ideas ( dhammayatana 法塵 ) there arises consciousness ( manavinnana 意識 ) at the intellect.
(意.法緣生意識)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三事和合觸)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觸生受)
With feeling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craving. (受生愛)

六入 ---> 觸 ---> 受 ---> 愛 這種順序好像比較合乎緣起法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1-28, 14:20

wen-lung 寫:六入 ---> 觸 ---> 受 ---> 愛 這種順序好像比較合乎緣起法
六入(六根) ---> 觸(生起各種知覺) ---> 受(生起各種苦樂) ---> 愛

觸,生起各種知覺(六根訊息的獲得),然後由受對各種知覺(六根訊息的獲得)進行苦樂覺受的處理。

觸與知覺 (六識) 瞬間同步生起,瞬間同步滅去,生滅無常 ..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1-06, 19:05

五蘊、六入處是世尊非常重要的教導,在阿含教義中佔了重大比例的份量!自佛與眾阿羅漢入滅後兩千多年來,由於過往的南傳北傳諸經諸論以及眾多學者觀點在解說上有失完整精確,後代學人只能片斷地從中摸索理解,概念模糊。法友們可從這裡的兩個圖解重新來精準的認識五蘊、六入處 ..

五蘊(色、受、想、行、識)、
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腦))

關係圖解(1):
┌───────────────────────┐
│生命個體:由五蘊所組成(也就是:名色、身心) │
├───────────┬───────────┤
│  (精神、心理) │  (物質、身體) │
├─────┬─────┼───────────┤
受 蘊 ←腦→    │┌眼         │
├─────┤    │├耳        │
想 蘊 ←腦→   ←腦┼鼻→        │
├─────┤    │├舌        │
行 蘊 ←腦→    │└身         │
└─────┴─────┴───────────┘

關係圖解(2):
               ┌───┐
               │色 蘊
               └───┘
             色 聲 香 味 觸
             塵 塵 塵 塵 塵
             ↑ ↑ ↑ ↑ ↑
             眼、耳、鼻、舌、身
             根 根 根 根 根
             └─┴─┼─┴─┘
                (腦)
                 
┌───┐法       ┌───────┐       法┌───┐
受 蘊 ←意根(腦)→識 蘊(六識)←意根(腦)→ │行 蘊
└───┘塵       └───────┘       塵└───┘
                 
               意根(腦)
                 
                法 塵
               ┌───┐
               │想 蘊
               └───┘

圖解重點說明:(以上兩圖解的方式雖有不同,意義完全一致。)

1. 識蘊:五蘊中,識蘊是跨越其它色、受、想、行四蘊,位居中間的知覺者、連絡者。透過識蘊對來自六根訊息的接觸、傳遞、連絡的感知(六識知覺),色、受、想、行四蘊得以知曉、溝通及協調運作。

2. 腦部:大腦是身體器官中(色)唯一能與精神的名(受想行識)發生連結、接觸、運作的部位。要當腦部組織及身體等六根官能健全時,五蘊身心才能正常運作,若腦部組織或身體等六根官能受到損壞,五蘊無法完全發揮作用,身心便會殘缺。自古以來人們大多認為心意識位於心臟或心臟部位附近,但實際上 ... 心意識是位於腦部。

3. 六入處:對人來說,是指六種獲取五蘊狀況訊息的入口管道。透過六入處,個人便能夠察覺知道自己身心及身外世界的五蘊運作情況。

大腦是五蘊狀況訊息進入管道的終端受理中心,識蘊(知覺)是心意識的終端連絡中心,大腦功能與識蘊功能兩者交會連結成為五蘊的運行機制中心,五蘊狀況訊息經由六根管道傳送最後匯集於大腦再經由識蘊接觸轉化為六識,六識是色受想行識各蘊之間運行的媒介或依據,於是五蘊的組構如同一部具有生命的機器(名色、身心)得以生起運作而展現。眼耳鼻舌身五根(即大腦上的眼覺、耳覺、鼻覺、舌覺、身覺部位)是色蘊狀況訊息的入口管道,意根(即大腦上的意覺部位)是受想行識四蘊狀況訊息的入口管道,一些經論及學者觀點把意根解讀成識蘊或心意識,那種說法是很有問題的。

六內入處(六根):眼內入處、耳內入處、鼻內入處、舌內入處、身內入處、意內入處(腦部功能)。
六外入處(六塵、六境):色外入處、聲外入處、香外入處、味外入處、觸外入處、法外入處。
我們是根據視覺感官功能(眼根),根據境界(色塵),產生「眼識」,眼根對色塵生眼識,根、塵、識三個合起來叫做「觸」。

4. 受蘊:依據六根、六塵、識蘊三合觸生起的六識知覺,進行苦樂覺受的處理,是五蘊中的情意感受者。
想蘊:依據六根、六塵、識蘊三合觸生起的六識知覺,進行分析辨別的處理,是五蘊中的思考判斷者。
行蘊:依據六根、六塵、識蘊三合觸生起的六識知覺,進行動機意志的處理,是五蘊中的造作發動者。
色蘊:以六根(眼耳鼻舌身及大腦的感官功能作用)接收傳達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訊息並依據行蘊的意識知覺的指揮,擔任身心活動的任務執行,是五蘊中的展現實行者。

5. 五蘊(五陰):構成生命體的五種聚合要素,整個宇宙生命萬象的展現也都離不開五蘊。色、受、想、行、識因緣聚合起來的時候便形成了生命,人就是這樣出生來到世界上。五蘊生、住、異、滅(亦即成、住、壞、空),生命的肉體會隨著時間出生、成長、衰老、壞死,死亡並不代表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為什麼?緣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因為有了受生的因緣(有了「自我的意識:我見、愛染(欲貪、貪瞋痴)、執取、有生存、無明」),每當物質界的軀體(色)被精密完整的重新製造出來時,精神界的四蘊(受、想、行、識)會因潛留的「自我意識(我、我所(異我)、相在)」的聚合引力推動去尋找適用的軀體依附上去,名(精神、心)色(物質、身)結合了,受生形成新的生命。佛陀說生命的因緣相續是純大苦聚集,澈底拔除「自我的意識:我見、愛染(欲貪、貪瞋痴)、執取、有生存、無明」,才能離苦斷苦到達究竟苦邊,解脫清淨自在。

習法心得分享:

解脫道上的法友們!如能用心深入正確觀察、思惟、體會並清楚掌握知曉五蘊、六入處的關係及原理,對今後修習實踐佛陀的原本真實法義: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四無量心、聲聞戒律、出世間八正道、四念處、出世間四禪正定、緣起無常苦無我、永斷十結澈底滅盡貪瞋癡無明、知見清淨無漏正慧具足安住、心得究竟滅苦解脫等等,將可全面融會貫通獲得甚大的助力與實益。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1-09, 12:33

意根不是大腦,大腦是五根的中樞或匯集點。

如果意根是大腦會導致這樣一個問題:即大腦死亡后意識就不會再有了。那麽腦死亡就是解脫了,也不需要修行了。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