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2, 23:40

freshman 寫:對于「四不壞淨」的問題,我還是傾嚮于“從語言表達方式”這個角度來考慮。如果要將之完全改成“四隨念”,那是不很恰當的。供妳參考。
“三結盡”和「四不壞淨」都是對于“初果”的描述(和稱呼),在我們真正地恰當地理解它們時,不會互相矛盾。

可惜,此時此刻,沒有一個好的討論對象可以互相激勵(在賞心悅目的環境下),此一話題就此打住吧。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07:46

如果「四不壞淨」真的是對初果的描述,那麼它也該是對二果到四果的描述,因為四雙八士的成就是一個累進的關係,亦即二果必然有初果的成就,三果必然有二果、初果的成就,四果必然有前三者的成就。那麼,經典中可曾用「四不壞淨」來描述二果到四果呢?答案是沒有。印象中,律部有很多證初果的公案,但完全沒有「四不壞淨」的敘述。你不妨再查證一下。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08:03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一有這麼一段文字:

『須陀洹人成就四法,於聲聞中最為大富。何等四?一者於如來、應供、正遍知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二者,於法生堅固信根。三者,於僧中生堅固信根。四者,於戒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是名四法成就,如來聲聞中不貧,最為大富。』

這段文字與四不壞淨有關,可以討論一番。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8-04-23, 10:10

Mahanama 寫:解悟可能是誤會了。對「四不壞淨」提出批判的不是萊特賀爾,而是末學我。最近的一次,我記得是在「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一題中有所著墨。
在這裡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347
有興趣的法友可以進去溫習溫習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13:27

upasaka 寫:
freshman 寫:漢傳《雜阿含》和南傳《相應部》中大量存在的“四不壞淨”妳都可以提出異議
請問:說這句話的根據是什麼?
freshman 寫:前輩的意思是說,您完全同意我上面引用的經文,初果聖者堅定地建立起--對于“佛、法、僧、戒”不可動搖的淨信。這種淨信和“戒禁取”沒有關系。是嗎?

如果如此,那我是誤會您暸。如果不是,那我說您對此有異議,是如實而說吧。
upasaka 寫:
Mahanama 寫:解悟可能是誤會了。對「四不壞淨」提出批判的不是萊特賀爾,而是末學我。最近的一次,我記得是在「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一題中有所著墨。
在這裡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347
有興趣的法友可以進去溫習溫習
在本帖第九頁之前,前輩一直是在以老師的身份來贊同Mahanama的觀點。在第九頁時,又問我根據是什麽?現在,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又是在贊同Mahanama的觀點。這樣來和妳討論問題,不輕松啊。
:cr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16:20

Mahanama 寫:印象中,律部有很多證初果的公案,但完全沒有「四不壞淨」的敘述。你不妨再查證一下。
Mahanama 寫: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一有這麼一段文字:

『須陀洹人成就四法,於聲聞中最為大富。何等四?一者於如來、應供、正遍知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二者,於法生堅固信根。三者,於僧中生堅固信根。四者,於戒生堅固信根,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壞,是名四法成就,如來聲聞中不貧,最為大富。』

這段文字與四不壞淨有關,可以討論一番。
這個沒有什麽好討論的。無非就是推測一下,“四不壞淨”是針對在家人談到初果時說的。律部當中記載的公案當然是以出家人爲主,出家人也不會追求大富什麽的。

就算這個推論成立,問題在于,在家人的初果就不是初果嗎?嘿嘿,在家人的初果也是初果。:)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16:33

果如所說,初果就有兩套標準了。究其實際,無如是事,只是在家人的迷思罷了。再者,律部中那許多證初果的公案中的主角,絕大多數是在家人。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一那段文字很有趣,對照前後文來看,簡直就像僧團說給在家信眾聽的公關用語。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16:40

初果、二果、三果這三種成就,出家與在家都可證得。倘若初果有兩套標準,那麼二果、三果也該有兩套標準才是。原始聖典中對二果、三果的描述可有依出家在家的不同,而施設兩套標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16:46

談不上兩套標準,證初果時,也有說道:“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也有說道:“于大師教中得大無畏。”,也有說道:“知苦如真等等“。難道說,要有三、四、五套標准來一一對應,才能這樣來描述初果不成?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