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
同意 fa999。我對三結斷與四不壞淨作這樣分析:身見結斷,則得法不壞淨;戒禁取結斷,則得法不壞淨、聖戒成就;疑結斷,則得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即使不同意我的分析,那麼總說之,三結斷證初果,初果得四不壞淨,據 1126、1127 經,這應該是明確無異議的。fa999 寫:那麼就引一些雜阿含經裡的經文好了:
(一一二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須陀洹分。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是名須陀洹分。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成就四法者。當知是須陀洹。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是名四法成就者。當知是須陀洹。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如不分別說。如是分別。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成就四法者。當知是須陀洹。一一經如上說。
此兩經說明了,四不壞淨是初果即具備了,且也說明了,成就四不壞淨者即是證初果。
初果的定義是三結斷,初果的“內容”又分說為四不壞淨。二、三、四果各有定義,而無“內容”分說。即,有須陀洹果,又有說須陀洹分;有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而無說斯陀含分、阿那含分、阿羅漢分。

這樣的論述只是望文生義,想當然耳。事實上,疑結有其特定的涵意,與對三寶信仰的強度無關。同時,雜阿含八四八~八五○經、中阿含一二八經對四不壞淨的涵意也有很詳細的解說,而且這四篇經文完全沒有提到三結盡。potato 寫:我對三結斷與四不壞淨作這樣分析:身見結斷,則得法不壞淨;戒禁取結斷,則得法不壞淨、聖戒成就;疑結斷,則得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即使不同意我的分析,那麼總說之,三結斷證初果,初果得四不壞淨,據 1126、1127 經,這應該是明確無異議的。
在原始佛典裡,雖然有許多經文提到了『四不壞淨』與『初果』的關係,但找不到『四不壞淨』與『三結盡』這兩者關係的經文。至目前為止,所有關於『三結盡』與『四不壞淨』的關係的論述,都是屬於創設性的,而無經證可憑。
若這麼說,你不也只是在望文生義,認為因為找不到直接的說明,所以就與以否定。Mahanama 寫:這樣的論述只是望文生義,想當然耳。事實上,疑結有其特定的涵意,與對三寶信仰的強度無關。同時,雜阿含八四八~八五○經、中阿含一二八經對四不壞淨的涵意也有很詳細的解說,而且這四篇經文完全沒有提到三結盡。potato 寫:我對三結斷與四不壞淨作這樣分析:身見結斷,則得法不壞淨;戒禁取結斷,則得法不壞淨、聖戒成就;疑結斷,則得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即使不同意我的分析,那麼總說之,三結斷證初果,初果得四不壞淨,據 1126、1127 經,這應該是明確無異議的。
在原始佛典裡,雖然有許多經文提到了『四不壞淨』與『初果』的關係,但找不到『四不壞淨』與『三結盡』這兩者關係的經文。至目前為止,所有關於『三結盡』與『四不壞淨』的關係的論述,都是屬於創設性的,而無經證可憑。
若四不壞淨真的與斷三結無關係,如果依照你的理由而從反面來看,是否也可提出,斷三結反而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