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18:18

freshman 寫:談不上兩套標準,證初果時,也有說道:“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也有說道:“于大師教中得大無畏。”,也有說道:“知苦如真等等“。難道說,要有三、四、五套標准來一一對應,才能這樣來描述初果不成?
「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乃至「不由他度」、「不由他信」、「心得無畏」,都是斷了三結之後的事,亦即它們只是初果的特質。倘若「四不壞淨」也如同前述這些用語,只是在描述初果的特質,而不是初果的四要素,那麼它根本就不能與「三結盡」相提併論。經典中在敘述二果至四果時,也不會說到「遠離塵垢」...等等。事實上,縱然將「四不壞淨」解讀為初果的特質,也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應將「四不壞淨」還原為「四隨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將它定性為信根四要素或成為信行人的基本修行。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18:59

Mahanama 寫:
freshman 寫:談不上兩套標準,證初果時,也有說道:“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也有說道:“于大師教中得大無畏。”,也有說道:“知苦如真等等“。難道說,要有三、四、五套標准來一一對應,才能這樣來描述初果不成?
「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乃至「不由他度」、「不由他信」、「心得無畏」,都是斷了三結之後的事,亦即它們只是初果的特質。倘若「四不壞淨」也如同前述這些用語,只是在描述初果的特質,而不是初果的四要素,那麼它根本就不能與「三結盡」相提併論。經典中在敘述二果至四果時,也不會說到「遠離塵垢」...等等。
這正是我的意思。

就好象我們說“水”,在化學上,妳說是“H2O”。然後,在化學界人士討論“H2O”的種種變化、用處等等,我們這些普通人不是很清楚。然後,妳們這些化學界人士在某些場合,要跟我們這些普通人交流,妳們又會說“水”如何如何......,久而久之,當妳們自己在某些不太正規的場合,妳們自己也會說“水”怎樣怎樣暸。

這就是我爲什麽說,這是個語言表達方式的問題。對于在家人來說,妳不能給我們說太深入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對于“佛、法、僧、戒”有感性認識,對于“身見、戒取、色貪、欲貪等等”根本沒有概念。

所以,用“佛、法、僧、戒”來描述初果的外部特征,在家人聽得懂。等他真正懂暸後,再要深入,自然就可以並入“身見、戒取、色貪、欲貪等等”這個系統,我們也就看不到經典中在敘述二果至四果時,會說到「遠離塵垢」...「四不壞淨」等等。

這在我個人看來,沒有什麽矛盾。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19:16

Mahanama 寫:事實上,縱然將「四不壞淨」解讀為初果的特質,也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應將「四不壞淨」還原為「四隨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將它定性為信根四要素或成為信行人的基本修行。
這就是我們的分歧所在,關于這一點,我前面已經說得很多暸,不需要再多舉證暸。這個知見,在我心裏可以說是經過暸“千錘百煉”。多說也無非就是那些東西。

暫時不能達成同一的認識,就讓時間來檢驗吧。笑一笑,輕松一下。 :lol: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20:46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得法眼淨」、「遠離塵垢」...這些語句都沒有具體的內涵可資依憑,雜阿含經裡並沒有「法眼淨相應」、「遠離塵垢相應」,然而「四不壞淨」不但有明確的內容,而且有「不壞淨相應」、「預流相應」。

由於這個緣故,乍看之下,「四不壞淨」的確就是初果四要素,但這樣的知見禁不起進一步的思辨。理由如前所述:1、無法解釋何以有關二果至四果的描述完全見不到「四不壞淨」。2、無法解釋何以律部中大量的在家人證初果的公案裡也沒有提到「四不壞淨」。

此外,從中阿含一二八經的內容來看,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就是在修習禪定,而且是針對在家人施設的法門。問題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達到「心靜得喜」、「惡欲得滅」、「得增上心」是否就是初果?中阿含一二八經說「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得須陀洹」,顯然是說在家人持守五戒清淨,又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修得定力,就是證得了初果。你相信這樣能證得初果嗎?

你可能會爭辯說:這是白紙黑字的佛說,你敢否定它?!我只能說這是知見的問題了。要證果,必須以智慧觀察思惟諸法(雜阿含六一經),中阿含一二八經通篇未說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隻字未提蘊、處、界,試問要用什麼證果?「心靜得喜」、「惡欲得滅」就是證果了是嗎?那可是雜阿含一七○經、長阿含二一經破斥的邪見。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22:25

Mahanama 寫: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得法眼淨」、「遠離塵垢」...這些語句都沒有具體的內涵可資依憑,雜阿含經裡並沒有「法眼淨相應」、「遠離塵垢相應」,然而「四不壞淨」不但有明確的內容,而且有「不壞淨相應」、「預流相應」
這妳就有一點強人所難暸。「四不壞淨」有「不壞淨相應」、「預流相應」,而「得法眼淨」、「遠離塵垢」沒有遠離塵垢相應。這說明不暸什麽問題。在傳承或結集的過程中,根據經文的具體情況而編排出「不壞淨相應」沒有什麽不好理解的。

阿羅漢們也是有高有矮,不能因爲出暸一個特別矮的阿羅漢,妳就非要強調他這末矮,還成暸阿羅漢就說他和其它的阿羅漢不一樣而成暸另類。是嗎? :)

反過來說,佛有十大稱號,在諸多阿羅漢們當中也是那麽出衆。這又能說明什麽呢?它們(佛及佛的十大稱號)都不過是一個稱呼,妳一定要抓住這個來研究,那還有完?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22:43

Mahanama 寫:你可能會爭辯說:這是白紙黑字的佛說,你敢否定它?!我只能說這是知見的問題了。要證果,必須以智慧觀察思惟諸法(雜阿含六一經),中阿含一二八經通篇未說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隻字未提蘊、處、界,試問要用什麼證果?「心靜得喜」、「惡欲得滅」就是證果了是嗎?那可是雜阿含一七○經、長阿含二一經破斥的邪見。
白紙黑字的佛說,不是不能否定。是需要紮實的實證和廣泛地考量,而不是憑一己之勇或一時所悟。妳要否定的經文越多,妳的實證和考量就要越高。

妳可以統計一下,妳要否定的經文有多少篇。我只是簡單地用“聖戒成就”在漢傳大正藏裏《雜阿含》中查暸一下,就有十四篇不關連的獨立的經文。這不是象別人否定一、二篇經文那麽簡單。

況且,在我看來,這只是我們理解到不到位的問題,理解好暸,一點也不矛盾。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22:45

你大約沒看懂我的貼文。「四不壞淨」在三十七菩提分裡是有其地位的(信根),而「得法眼淨」、「遠離塵垢」則否;它們都是單純的形容詞,與有特定內容的「四不壞淨」不能相提併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4-23, 22:54

「聖戒成就」不如說是「念戒成就」。若更精確一點,似應說「念聖戒成就」,因為光是善護行五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得四增上心,而這其中當然包括了念戒得增上心,亦即以憶念戒德的方式證禪定。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22:55

Mahanama 寫:此外,從中阿含一二八經的內容來看,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就是在修習禪定,而且是針對在家人施設的法門。問題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達到「心靜得喜」、「惡欲得滅」、「得增上心」是否就是初果?中阿含一二八經說「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得須陀洹」,顯然是說在家人持守五戒清淨,又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修得定力,就是證得了初果。你相信這樣能證得初果嗎?
我早就說過,在傳承當中,難免會有錯傳的清況,中阿含一二八經的內容就可能是這種將兩者搞混的情況。但是妳不能因爲有搞混的,就得出結論說,

“四不壞凈信”就是“四隨念”。再說這也不對啊,應該是六隨念或十隨念吧?所以說,搞混的可能性更大些。
freshman 寫:1)“四不壞凈信”畢竟不是“六隨念”。我個人認為,這裏面的差錯是後人把倆者搞混了,而不是這倆個本來就是一個東西。

2)“四不壞凈信”應該是對於初果的一個外部成就的一種描述,結合到“佛、法、僧”這三者都不是講自己,所以“戒”也可能不是。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4-23, 23:02

Mahanama 寫:你大約沒看懂我的貼文。「四不壞淨」在三十七菩提分裡是有其地位的(信根),而「得法眼淨」、「遠離塵垢」則否;它們都是單純的形容詞,與有特定內容的「四不壞淨」不能相提併論。
那妳說一說,見四帝,知如真呢?這個總不是形容詞,有具體的內容吧。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