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證何法得正覺?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5-29, 11:29

night 寫:No. 99 雜阿含經 (卷12)

(二九八)

……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

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
佛陀说缘起法,是顺着说下来的:无明。缘无明行者。缘行识者。缘识名色者。缘名色六入处者。缘六入处触者。缘触受者。缘受爱者。缘爱取者。缘取有者。缘有生者。缘生老死者。

我们可以从有目共睹的老死现象“逆推”求证:老死—>生—>有—>……

缘于生,则老死。如何是老?例如,头发白了、秃了,皮肤皱了,五根败朽,四肢羸弱,脊背佝偻,垂頭呻吟,呼吸短促(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出现老斑。意识昏闇,五根迟鈍而败朽,造行艱難羸劣。如此叫做老。

如何是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弃五陰的時候到了。如此叫做死。

此死及前所說老,合起来叫做老死。

“前輸”,“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是什么意思?我翻译不出来。

年老者呼吸短促,这个现象我还没有观察到。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5-29, 11:43

anatta 寫:十二因緣法是別說!
有分順與逆!

總說是何?
雜(二九八)經是順著說緣起法。還有逆著說的嗎?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Re: 只有思惟只能得-思以成慧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10, 23:32

anatta 寫:十二因緣法是別說!有分順與逆!

總說是何?

只有思惟只能得--思以成慧!力量有限!
聞慧由聞得!
修慧有由修得!又稱證!佛陀修得正覺! 修何法得正覺?
《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經》: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憨山大師直解:以諸佛因地,同是眾生,但能依本覺之佛性,發起始覺之智,斷盡無明,始本合一,名得菩提,還證寂滅一心,故曰涅槃。是則諸佛菩提涅槃之果德,皆從迷返悟,修而後得,故曰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然修斷之方,皆依圓覺自性之智光,還照寂滅清淨之心體,故曰圓照清淨覺相。以自性光明一照,則無明頓破,故曰永斷,此實成佛之秘訣,頓悟頓證之妙門。為如來因地之法行。


如來本起因地法行——大陀羅尼門「圓覺」法,是不是 anatta法友要找的「總說」呢?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11, 14:14

雜(二九八)經关于老的描述,“短氣前輸”是什么意思?请法友指教。

頭像
five123
文章: 51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five123 » 2007-03-19, 00:05

雜阿含287經說明,佛陀是觀察發現緣起法則而成佛的:

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回憶過去)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
作是念(如此地思惟)。何法有故老死有(因為什麼才有老死呢)。
何法緣故老死有(什麼緣故產生老死呢)。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起如實的現觀智慧)。
生有故老死有(有了生才有老死)。生緣故老死有(因為生的緣故才有老死)。
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
何法有故名色有(因為什麼才有名色呢)。何法緣故名色有(什麼緣故產生了名色)。
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生起如實的現觀智慧)。識有故名色(有了識才有名色)。
識緣故有名色有(因為識的緣故才有名色)。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發現識是受限於名色)。
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
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我時作是念(我當時又做了如此的思惟)。
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什麼沒有才會沒有老死)。何法滅故老死滅(什麼滅了才會老死滅)。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沒有生就沒有了老死)。生滅故老死滅(由於生滅了,老死也就滅了)。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我復作是思惟。
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我發現這條古仙人的道路).古仙人逕(古仙人的路徑).
古仙人道跡(古仙人曾走過留下的道路痕跡)。古仙人從此跡去(古仙人從這條路走去)。
我今隨去(我現在也隨這條路走去)。譬如有人遊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
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古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
我今當往白王令知(我現在應該前去告知國王)。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遊曠野。披荒求路。
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
大王可往居止其中(大王可遷移到那裡去住)。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

以下是說明十二支緣起,配合四聖諦,
因為十二支緣起,每支皆苦(苦聖諦);
無明緣行~生緣老死,因緣相續,集起不止(集聖諦);
無明滅,則行滅,~以至於老死滅(滅聖諦);
道聖諦就是八正道: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
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精進).正念.正定。
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
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我在這條古仙人道路上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
彼諸四眾聞法正向(在家或出家的人聽到此法都會心向正法).信樂(生起正信生起安樂)。
知法善(明白此法甚善)。梵行增廣(清淨的行為增長廣大)。多所饒益(獲得許多益處)。
開示顯發(加以發揚光大)。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369經也說明過去的佛陀,也是觀察緣起法則而成佛的:
昔者毘婆尸佛未成正覺時。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詣菩提樹下。敷草為座。結跏趺坐。
端坐正念。一坐七日。於十二緣起逆順觀察。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緣無明行。乃至緣生有老死。及純大苦聚集。
純大苦聚滅。.....如是尸棄佛.毘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亦如是說

頭像
sayufa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07-03-13, 08:00

文章 sayufa » 2007-03-19, 23:01

抛开一切妄想造作(知见,信条,感官,逻辑,作意..........)如实的看(观)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