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輪迴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16, 19:55

謝謝法友補充,我忘了說明。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5-11-16, 20:28

如下 雜阿含經中確實用了輪迴這個辭
對於輪迴或輪轉的解釋
不依名詞直接照涵義來看 梵摩那所說與我的想法我看不見不同處.

雜阿含經(二六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有時長久不雨。地之所生百穀草木。皆悉枯乾。諸比丘。若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諸比丘。有時長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諸比丘。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16, 21:32

lkjh 寫:如下 雜阿含經中確實用了輪迴這個辭 對於輪迴或輪轉的解釋 不依名詞直接照涵義來看 梵摩那所說與我的想法我看不見不同處.

雜阿含經(二六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有時長久不雨。地之所生百穀草木。皆悉枯乾。諸比丘。若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諸比丘。有時長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諸比丘。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
如果你的輪迴說法與我相同,那麼就應該清楚的使用「生滅」這個詞,而不是將經中的形容詞「輪迴」來代替混用。
輪迴是有一個本體流轉投生,就像前頁的印度教圖一樣,這個本體不論叫靈魂、阿賴耶識或如來胎藏,都一樣有永恆的本質。
生滅的論點則是否定這個永恆本體的,沒有靈魂、沒有阿賴耶識、沒有如來胎藏,這些本體在生滅論點中都是否定的,當然除了這個自身的主宰姓被否定外,外來的神性主宰論在生滅中也是被否定的。
所以在承認說法與我相同之前,請考慮清楚,我所學習的教導裡,是沒有所謂輪迴這件事的,那個長夜輪轉,只是一個形容重複狀況的形容詞,不是指本體流轉的輪迴論。

頭像
shubun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05-11-10, 08:00

文章 shubun » 2005-11-16, 22:31

您說 : 每一個肉體的五陰聚合,是由需求的慾望持續燃燒著五陰
請問這需求的慾望是誰的慾望? 慾望又由何而生? 可否指點關於五陰的經文?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5-11-16, 22:43

Upavana 寫:那個長夜輪轉,只是一個形容重複狀況的形容詞,不是指本體流轉的輪迴論。
真的是一樣的 , 我說的輪迴等於你說的重複狀況 , 而不是指本體流轉的輪迴論 , 真的是一樣的. 我不是抓你語病 , 輪迴是形容詞或是名詞我不多討論了.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17, 01:46

shubun 寫:您說 : 每一個肉體的五陰聚合,是由需求的慾望持續燃燒著五陰 請問這需求的慾望是誰的慾望? 慾望又由何而生? 可否指點關於五陰的經文?
五陰指的是色、受、想、行、識,從代表物質的色,一直到接收的感受印象判斷思考,聚合成例如像人這種機制,有外在的影響就會牽動五陰的機制,並不是有哪一個主宰性的東西來主導,一般認為有主宰性的「我」這個認知,是五陰的聚合結果,事實上不是一種單獨存在的主體,換句話說,沒有一般認知的所謂靈魂的存在。
相關五陰的經文遍佈整部雜阿含,一開始的五陰誦,內容的經文有相當的解釋,可以參考。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17, 01:59

lkjh 寫:真的是一樣的 , 我說的輪迴等於你說的重複狀況 , 而不是指本體流轉的輪迴論 , 真的是一樣的. 我不是抓你語病 , 輪迴是形容詞或是名詞我不多討論了.
前面所舉例的九五五經,以及強調經中有使用輪迴一詞,有可能引起一些注意,這種情形會讓人想起某人,相信許多法友記憶猶新。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5-11-17, 10:14

慾望不一定是負面的 , 三十七道品中的欲如意足指修道之欲是正面的.
三十七道品
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

五陰的經文
雜阿含經(四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想.行.識受陰。若沙門.婆羅門以宿命智自識種種宿命。已識.當識.今識。皆於此五受陰。已識.當識.今識。我過去所經。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若可閡可分。是名色受陰。指所閡。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飢.若蚊.虻.諸毒虫.風.雨觸。是名觸閡。是故閡是色受陰。復以此色受陰無常.苦.變易。諸覺相是受受陰。...
(過長省略)

頭像
shin1955_2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5-06-16, 08:00

文章 shin1955_2 » 2005-11-17, 15:07

之前看過用火的燃燒來說明 生滅、止息,自己彷彿有些理解。

有言宿命通能知曉前世,這方面用輪迴的觀念就很好理解。
請教法友:如果靈魂不滅的輪迴觀念是不正確的,那我們要如何去
看待有關「前世」的這類思維。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11-17, 16:26

shin1955_2 寫:請教法友:如果靈魂不滅的輪迴觀念是不正確的,那我們要如何去看待有關「前世」的這類思維。
如何去看待有關「昨天」的這類思惟? :win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