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attan能不能《支配》五蘊?!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4-28, 21:06

shane法友:您好!

閱讀了法友前兩篇文章,察覺shane法友可能是禪修者,幸會!

您所寫前兩文,晚輩獲益良多!謝謝!

我會請教您這個問題─

..........................................................................................................................

主要最關鍵
就是 大念處經 按照經裡面的步驟做就好了~~~

佛陀有一行道 能清淨 憂愁悲苦惱
那就是 出入息念~~

SOP 如下 :
1 舒服坐著
2 專注 人中或 鼻子付近的呼吸
3 持續都這樣做 (前提是不去上班 專心做這件事)
4 五蓋完全消失之後 將會體驗到 [光明生]
5 專注光明 持續2-3小時都沒有任何五蓋生起
6 通常會體驗到初禪~~

...........................................................................................................................

其實是有原因的,原因在於法友寫太快了!可能會造成他人誤解,為什麼呢?

原因:
「斷五蓋」的舉動應在「安那般那念」(出入息)之前就應該做的,不是在修習「安那般那念」(出入息)之中才做!

另外,「光明生」,法友尚未回答哦!?

法友提到的書─阿姜布拉姆的書 [禪悅],好像就是希拉版主介紹的書,leeyc2前輩!謝謝提醒!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4-30, 09:40

原因:
「斷五蓋」的舉動應在「安那般那念」(出入息)之前就應該做的,不是在修習「安那般那念」(出入息)之中才做!

另外,「光明生」,法友尚未回答哦!?

-----------------------

初期在安般念的時候 99%的人 都有嚴重的五蓋
要靠 四念處 慢慢讓五蓋的力量耗盡
例如 想睡覺 想吃飯 想東想西 懷疑 咒罵 不滿 抱怨等等

只有定力已經維持穩定 或是 四果人 才能在安般念之前 五蓋斷盡~~

不然初期的學習者 安般念之前就斷五蓋 可以說 不可能
五蓋滿難克服的~~ 培養安般念就是 一股 遠離五蓋的力量

專注正念的力量越強 五蓋的力量就會弱化~~

-------------

光明生的問題 要扯到一個 理論 就是 [ 心生色]

這是阿毗達摩 跟 清淨道論才有提到的事情~~
一般經典很少提到... 科學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明
所以得要靠個人體會~~ [禪悅]這本書 有說明

心在運作的時候 會產生 色法
每個色法 都有幾種型態 : 溫度 黏合 堅硬 運動 等特質~~
這也只是自然法則 ~~ 一般人可以不信
但也不能去懷疑~~ 因為 量子力學 的 [雙夾縫實驗] 有說明
觀察者 會影響實驗結果 ...您可以去查一查
所以心 意識 的確會影響色法
阿毗達摩 甚至說明 心會產生色法~~

而光明生 就是一種 心集中 產生的現象
但會被解讀成為 [光明] 那些光明 就是色法再被生產出來~~~
大概就是這樣~~詳情 可以去看 菩提比丘的 阿毗達摩

但還是要實際體驗 才能確認 這些書說的對不對~~
就當做去冒險吧!! 去看看心 到底有多神奇 加油~~~


PS : 原來已經有人推薦[禪悅] 真是太好了
禪悅是不錯的書 , 我剛開始也是用懷疑的角度去看
但實際操作 ,就知道 那本書沒有騙人~~~
就像 卡拉馬經說的 不要盡信任何事情 經典 他說 傳說 等

直到自己證明 確認為止~~~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4-30, 10:40

shane 寫:

只有定力已經維持穩定 或是 四果人 才能在安般念之前 五蓋斷盡~~
~

抱歉 ..不知道這邊的系統能不能重新編輯...
那句話我打錯了 ..抱歉

應該是說 有兩種情況 才能五蓋不生起

1. 四果人 : 是斷盡 五蓋永不生起

2. 定力穩定的狀態 ~~五蓋會暫時不生起

例如 : 長期練習定力的人~~ 或是剛出定的人~~
或是正在練習定力 並達到比較高成度定力的人~~

這些情況五蓋就不會生起~~~

----------------------------------------------------------

可能還是會聽得霧薩薩
用另外一種解釋方式 , 比較粗的講就是~~

心受到[色生香味觸法] 的觸擊, 而生起貪瞋癡 = 有五蓋

心因為受到持續的訓練 , 並持續集中到某種程度 = 沒五蓋

----------------------------------------

另外 ,我不是專門的禪修者啦
哪這麼好~~ XD
我只是有時間就會去練習個5天10天
大概已經兩年了~~

目前還是在世俗的生活中...
還是要繳房貸 健保 保險費 油錢 吃飯錢 Q_Q

國外也滿多白人這樣的 ,有工作 一有長假 就去禪修營
甚至跑去 泰國 斯喇蘭卡 澳洲 緬甸 等等
(都是 巴利文系統)

而且都體驗到不錯的程度~~

在家人..的確比較難...但時間夠 過去生累積的資樑夠
還是可以體驗到不錯的程度

但老實說 一定要先不工作個幾天
若錢夠 ...就直接來個3-5年專門去練習
按照SOP做...幾乎都會有很好的進度
運氣好 說不定能初果XDD

(運氣好 這詞是指... 假設你過去生累積資樑的夠多~~~
因為多數人都不知道過去生的經歷~~~ 所以只能盡力
但如果佛陀還在 ,他應該有能力跟你說 你此生能到哪種程度~~ )

我個人規劃是~~ 希望能存夠錢 ~~然後專心去體驗個3年~~
希望能在10年後 約44-48歲開始~~~
但也只是希望啦 畢盡無常 無法控制~~~ 說不定活不到那時後 ...@@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5-02, 18:36

shane法友:您好!
因希拉版主的推薦、leeyc2法友的推薦、諸位資深前輩的推薦、還有您的推薦,上星期日終於買來詳細研讀,花了兩天半的時間,終於讀完了。

我一邊看著他描述的禪悅步驟,一邊對照著自己走過的路,很快就進入其中,

不錯的書!尤其前半段,講述禪悅、禪那的部分,很精彩!至於禪相部分,我持保留態度!

全書,如果能除去「空性」、「空」、「禪相」(著相─執),還有「四禪」、「四果」的描述,應是一本不錯的書。

不過,本書有一個汙點!─那就是作者講述「性」的方面太多,令人不悅!另外,於256頁,他說:《所有阿羅漢都是「性功能正常的陽痿」》。─他的言論,代表著他的思想!就如他自己所說─「思想」是「意志」(147頁),那麼,

作者的三業不清淨哦?!

回歸個人提問的主題:─

........................................

(暫)「除五蓋」的工作,是在修「安那般那念」之前做?還是修習「安那般那念」之中進行?

..........................................

若依雜阿含經文所言,

●1、雜阿含803經:
...........................................
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
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息長息短,覺知一切身入息,...........................................................。
...........................................

如經所言,(暫)「除五蓋」的工作,是在修「安那般那念」之前做,不是在修習「安那般那念」之中進行。

●2、雜阿含636經:
...........................................
「當為汝說修四念處。何等為修四念處?若比丘!......................出家學道,正其身行,護口四過,正命清淨,習賢聖戒,守諸根門,護心正念。眼見色時,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常漏於心,而今於眼起正律儀;耳、鼻、舌、身、意起正律儀,亦復如是。
彼以賢聖戒律成就,善攝根門,來往周旋,顧視屈伸,坐臥眠覺語默,住智正智。彼成就如此聖戒,守護根門,正智正念,寂靜遠離,空處、樹下、閑房獨坐,正身正念,繫心安住。
斷世貪憂,離貪欲,淨除貪欲;斷世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離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淨除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斷除五蓋惱心,慧力羸、
諸障閡分、不趣涅槃者,
是故,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
...........................................

如經所言,(暫)「除五蓋」的工作,也是在修「四念處」之前做,不是在修習「四念處」之中進行。

…………………………………………………………………………..

但是,「禪悅」作者(是否代表阿姜查比丘?)於書中(116頁)卻說:─修習念處者「去除世間貪愛與憂愁」─,他參考註釋書的解釋,解釋為「暫時去除五蓋」,意味著修習念處觀的先決條件是先去除五蓋,由此看來,他也贊同─於修「四念處」之前,先要(暫)「除五蓋」!

但是,如以他上一小段的說法來解釋雜阿含636經修四念處的步驟時,

那就變成,「暫時去除五蓋」的工作是,一邊修四念處,一邊除五蓋了。可知此為作者想法與經文相左之處!
另外,「禪悅」作者(是否代表阿姜查比丘?)於書中又說:─以修「安那般那念」達「禪那」(禪定)來(暫)「除五蓋」!(116頁)

即─以修「安那般那念」達「禪那」(禪定)來(暫)「除五蓋」─即已入禪定(正定),才能除五蓋。如此說法,不是與他自己前面所說的:「修習念處觀(正念)的先決條件是先去除五蓋」的說法相左嗎?。

其他地方,

作者於「禪悅」書中也提到(114頁、138頁):─通往「正覺」之路,唯有「八正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與我前述,不謀而和!

他也贊同完成「正念」─「四念處」之後,才能進入「滅苦之道」的最後一步:─「正定」,即「禪那」中的「四禪」,來達到「正覺」的目標。這是「正知正見」!

不過,他於「禪悅」書尾端說到:他於泰國金山寺出家時,碰到一群包括阿姜查在內的「阿羅漢」們(264頁),但是,他卻於稍後(268頁)又說:《如何證明某人已經正覺?答案是我們無法確定,只有佛陀有這個能力。》─依他之言,金山寺裡有『佛』駐寺哦?!

大家趕快去泰國金山寺供養『佛』,聽『佛』說法,所有對「佛法」有疑惑的,皆可迎刃而解!假如您相信他的話!

頭像
IanTsai
文章: 355
註冊時間: 2006-09-12, 08:00
來自: 高雄市

文章 IanTsai » 2012-05-02, 18:58

goofy 寫: 不過,本書有一個汙點!─那就是作者講述「性」的方面太多,令人不悅!另外,於256頁,他說:《所有阿羅漢都是「性功能正常的陽痿」》。─他的言論,代表著他的思想!就如他自己所說─「思想」是「意志」(147頁),那麼,
作者的三業不清淨哦?!
你這段話反應的是你自己的弱點。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5-03, 18:13

再下來,我們來看看此書30~33頁:

標題是【體驗美麗的禪相】:

阿姜查系禪修方法說:
《禪相是心的表露,它不是光,但多數人覺得它看起來像光。》

諸位!

「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是以─念頭安在出入息上,藉由『放下』一切身心的執著來達成「禪那」(禪定)的步驟。

就如作者於書中(30頁)描述:─我們『徹底放下』身體、思想與五入處(包括呼吸的覺知)時,此時只剩下美麗的心理徵相─禪相。

既是由『放下』的禪修功夫來達成,那怎麼還有「放不下」的呢?

『放下』就是「遠離執取」之意,因何「遠離執取」身體、思想與五入處(包括呼吸的覺知)時,還猶有不捨的「心之相」呢?

就依前述─

《禪相是心的表露,它不是光,但多數人覺得它看起來像光。》來說,

作者說:─禪修者感知以極平靜或狂喜等身體感覺來描述心的初次顯露,但身識(感到苦樂或冷熱等)已長期關閉,因此這也不是身體的感受,只是被感知為類似於樂。雖然有些禪修者體驗到身體的感覺或看見光,重要的事實是,他們所描述的都是相同現象,都經歷了同樣純淨的心境。─

既說是「以身體感覺來描述心的初次顯露」,又說「身識已長期關閉」,又說「有些禪修者體驗到身體的感覺或看見光」

我想請教各位!既非「身識」,而又是「身體的感覺」,更甚的是「看見光」,但非「眼識」,「眼識」已無,那是什麼呢?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5-03, 19:07

上一篇打的文好像不見了@@
但我也忘了我打了甚麼....SORRY


體驗到光 的確不是用眼睛
但有點難解釋 你應該去看看 [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
裡面有詳細的說明 心法 色法 機械式的交互運作模式 ~~~~
當然也可以不用相信 先看看....

我用比較整合的方式解釋 ~~
以下是粗略的說明:
當你看一個杯子的時後 杯子因為光源的反射
而產生的電磁波(可見光) 撞擊到你的眼睛

心產生眼識(五門心路) 接著產生幾個速行心~~
接著 意門心路生起 ...因為過去有看過那個杯子(想蘊)
而意門心路產生識知的反應 : [這是杯子]

PS : 這裡面也是無我...心就是這樣運作...你無法控制..他就這樣
一個接一個的生起 {很類似指令碼}

禪相卻不需要經過[可見光] , 禪相基本上就是 你心的狀態的反射
因為很集中~~你又非常安靜~~所以生起的[心生色]也很集中 很容易被察覺
類似照鏡子 自己看自己 ,但因為第一次自己看自己
那種體驗 很像光~~~ 平常心一直亂跑又不集中 ,是無法察覺的~~~

舉個很爛的比喻... 當你眼睛閉上想像你的手機 或 剛剛發生的畫面
你照樣能有畫面 顏色 ~~做夢也一樣 ~~ 都是不經過眼識

但為什麼有回想 做夢 等等的功能呢?
這是 [心]去緣取過去體驗到的目標
由意門心路重新再建立 [影像 或聲音 等等]

------------------------------------------------

大概是這樣 ,不過....我覺得除非有興趣,
不然多數人會覺得那些很枯燥
而且多數是持保留態度~~甚至反對
裡面的內容 跟你平常看的經文 感覺差很多~~
那根本就是 ...元素表 + 公式....
不過設計電腦 或 引擎的人 會看得很輕鬆~~~


相信我...多去讀醫學 跟 物理 量子力學 熱力學 電磁學
化學的相關基本知識...
你會發現....阿毗達摩的內容太利害了......

我也是個懷疑論者...
剛開始讀大乘 基督教聖經 的東西...很快就被我打槍 ....
很多都現實觀察到的運作完全不符合......

但讀了巴利文的書... 不管我如何找科學資料 或是拿現實生活觀察到的...
直到目前為止都無法推翻 ..的確令人震撼 ......

所以我就乾脆去體驗看看~~~看看這些說法 是不是騙人的~~
目前為止 巴利文的東西 對我而言
70%都沒騙我~~~
20%無法證明 ,可能有傳承上錯誤 ,或是我無法證明
10%持保留態度, 待驗證

我建議 有興趣的人...有時間再去看啦
最好還是多花時間練習定力 比較實在...
最近看到很多車禍新聞...越覺得花時間禪修真的比較實在
不然哪天發生在自己周遭....根本沒時間禪修

我記得有一篇經文也是這樣說 :

[你都中毒箭了 還去研究箭的細節 成份 結構 ??]

每次看到這篇經文 ...我就覺得 我就是那個中箭的人
還在到處研究哈哈~~~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5-04, 09:16

shane法友!您好!

消失的那一則文章,我已收到,謝謝!此時此刻,派得上用場的,就是「禪悅」書中83頁:「隨它去」(修捨)的方法─

「隨它去」:─

‧‧‧‧基本上,修習「隨它去」只是「入出息念」的第二階段─靜默的覺知當下,因為「隨它去」意味著你不下命令也不抱怨:《你無話可說。》─ 「禪悅」書83頁

法友越解釋,個人越迷糊!

1、法友說:─

當你看一個杯子的時後 杯子因為光源的反射
而產生的電磁波(可見光) 撞擊到你的眼睛

─此處應該是你眼睛去看杯子,看的覺知(眼識)才會產生!
如果是因為光源反射,產生的電磁波(可見光) 撞擊到你的眼睛,才產生「眼識」;那麼,如果在杯子外層塗上反光漆或是貼上吸波質材,此時,電磁波(可見光) 沒有撞擊到你的眼睛,但是,你還是可以看到杯子。
為什麼?因為你的眼睛有去攀緣(緣)杯子(色),所以「眼識」才會生起!

2、法友說:─

心產生眼識(五門心路) 接著產生幾個速行心~~
接著 意門心路生起 ...因為過去有看過那個杯子(想蘊)
而意門心路產生識知的反應 : [這是杯子]


─「心」如何產生「眼識」?「眼識」的產生,應如前述〈你的眼睛有去攀緣(緣)杯子(色),所以「眼識」才會生起!〉
─「意門心路」,應該就是指「意根」。
─〈...因為過去有看過那個杯子(想蘊)〉應該就是指「六塵」中的「法塵」。
─〈意門心路產生識知的反應 : [這是杯子]〉應該就是指「意識」。

3、法友說:─

禪相卻不需要經過[可見光] , 禪相基本上就是 你心的狀態的反射
因為很集中~~你又非常安靜~~所以生起的[心生色]也很集中 很容易被察覺
類似照鏡子 自己看自己 ,但因為第一次自己看自己
那種體驗 很像光~~~ 平常心一直亂跑又不集中 ,是無法察覺的~~~


─〈禪相基本上就是 你心的狀態的反射〉,此處,請問:什麼是「心」的反射介質?你的「意根」沒有去『緣』,它的反射你的「意」也感覺不到!
─〈那種體驗 很像光〉此處其實就是「意識」的顯現!
─至此,法友所描述的「禪修」境界,還是沒有脫離「意根」、「意識」的範疇哦!

4、法友說:─

舉個很爛的比喻... 當你眼睛閉上想像你的手機 或 剛剛發生的畫面
你照樣能有畫面 顏色 ~~做夢也一樣 ~~ 都是不經過眼識

但為什麼有回想 做夢 等等的功能呢?
這是 [心]去緣取過去體驗到的目標
由意門心路重新再建立 [影像 或聲音 等等]


─這些現象,還是一樣!是你的「意根」去「緣」「法塵」,「意識」生起的結果!

5、法友說:─

我記得有一篇經文也是這樣說 :

[你都中毒箭了 還去研究箭的細節 成份 結構 ??]


─此經中的「毒箭」是指「身受」哦!而非此處所討論的「禪相」!


所以,法友!您越解釋,個人越迷糊了。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5-04, 11:31

1 嗯嗯~~ 你先了解[電磁波]...
只要不是絕對0度 的物質都有電磁波~~~
意思是 [沒有物質不產生電磁波] 請查WIKI : 電磁波~~~
可見光... 微波... 無線電... 等等 全是電磁波
所以你貼了材質... 那個材質也會有[可見光]讓你看到
除非 [不可見光]的電磁波頻譜 你就看不到~~~例如:廣播 藍芽 WIFI~~


2 眼識的產生 可以用 眼睛 = 感光元件
意門心路 = CPU處理感光元件收到的資訊
想蘊被歸類為 52心所 裡面的 7種遍一切心所的 [想心所]
法塵被歸類為 除了眼耳鼻舌身 + 一些高階的狀態 以為都被稱為法塵
詳情可看 [攝阿毗達摩億論表解] 要全部解釋會太多 自己看比較清楚~~
裡面有數百張[表格]~~~~ 大概要花1週的時間來搞懂
論壇的行事 很不適合說明~~~ 資料太龐大
就像 物理的書一樣 東西太多了~~

3 對阿 沒有脫離阿~~~ 禪相不是很高的狀態~~~那是一個小小的[基礎過程]
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 練到熟練的時後...就算是平常在洗碗
只要他願意 ~~眼睛一閉禪相就出現~~
有個以色列商人 只練了1周就可以辦到 ~~~
兩周後就去能去看他的過去生~~~
那個故事還滿酷的~~~

另外~~的確~~~要脫離 意識的範疇 少之又少
例如 : 涅槃 滅近定 無想天人 等等~~~
絕大多數的狀態 意識都是在運作的 一直在燃燒
一直在產生更多未來的動力~~

用現代話來說 : 只要沒證得四種果位.. 生命現象仍會生生不息持續下去
....苦也是.....



4 對阿沒錯~~~
但我不太用[法塵]來分類~ 因為[法塵]這個字的範疇太廣~也太粗~~
用於解是運作細節 [法塵]並不好用~
但簡單的大範疇歸類 [法塵] 才會好用~~
你看佛陀在講[法塵]的時候 ,通常不是再談運作的細節~~
主要就只是把複雜量大的萬物~~萬事 做個簡單的分類
好處就是 講解方便 快速 簡單 ~~
缺點就是 細節不夠詳盡~~
端看當時狀況~~

就像是研究 引擎動力學的人 ,再談細節不用說 [車]這個字
因為車的動力 有分 柴油引擎 汽油引擎 雙轉子引擎 馬達驅動
燃料電池動力 太陽能動力 空氣壓縮動力 油電複合動力~~~

每一種引擎要去探討
熱效率~ 無鉛汽油~ 電壓出力~ 汽門循環~
能量轉換率~曲軸的材質~~ 隨便講都能講1萬本書 都不止 (不誇張)

講到這麼細 得花上 3年的時間...所以...我相信你懂的.....


5. 你說的是 兩支箭的故事~~ 的確是講身受
有另外一篇經文 是講 有個[中一根箭的人]
大意就是 有個人都中箭超痛苦了
卻一直問 窮追不捨的問~~~~
然後有個智者就說...
你都中箭快死了 ...還在問箭的材質 原料.. 等等問題
重點應該是快點解決中箭的問題 (貪瞋癡)

解決方案是指 證得涅槃~~~
用現代的講法就是....

[先別管這些了啦 快點涅槃就對了]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5-04, 18:25

peacecila 寫:
shane 寫: 很抱歉裡面沒有解說到 [無我]
要體會何謂「無我」?最快的方式就是進入禪定,不要說進入「禪定」了,光是踩在「門檻」上,「無我」的「法味」幾乎像是一整桶水倒下來一樣。如果能帶著對於原始佛法對於「無我」的教義的理解去進入禪定,那效果更好。

簡單地說,禪定(初禪~四禪)是一種「無我」的虛擬環境,它不是「原版」卻是一種很好的「復刻版」,大概外面很多跟「無我」的教說,都是得自這些虛擬環境,所以,古代為什麼會有很多禪修士誤認「初禪=初果~四禪=四果」,這種誤認有其必然原因。包括佛陀在苦修多年瞭解修行已經徹底失敗時回想起童年曾經在無意中進入初禪的體驗,他當時才確認這條「禪定之路」才是真正的「正覺之道」。

但在教說上到底要怎麼分辨「原版」與「復刻版」的差異,其實,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原版(原始佛法版本)的「無我」教說,一定是從「緣起、四聖諦、五蘊無我」的角度來解說何謂「無我」,但「復刻版」得自「四禪」是一種純然的境界體驗,由於得自不究竟的無我體驗,當事人常常講不清楚,有部份的原因,是因為禪定體驗,原本就不是世俗經驗可以理解的事,那幾乎是兩個不同世界的認知,就像「夏蟲語冰」一樣,不可能用言語說明。不過,如果夠熟練的話,他雖然講不清楚卻能教想學的人如何到達他所達到的境界---其實也就是各種不同的禪定境界。

有人說,禪定如何、如何的不好?我可以直接說,這些說法都是邪見。就算只是虛擬版、復刻版的東西,對大部份的人如何體驗「無我」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窮人數落他人富,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我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說明,欲界的生活體驗如果等於「一級毒品」,「初禪」就等於「二級毒品」、…、「四禪」等於「成癮性最低的毒品」。結果,吸食一級毒品的毒蟲竟然常常指責吸食二級毒品的人或幾乎快要戒掉毒品的「四禪者」---這情況真的是一整個不可思議的妄想顛倒。再說,修習禪定也不容易,大部份的人根本都修不上,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很難戒掉「欲界的毒癮」---這才是最可怕也是最直白的事實。
請問希拉版主:

博學的您,有進入「禪那」嗎?或更深!

OR 看過「禪相」?

體驗「無我」?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