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attan能不能《支配》五蘊?!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Re: 【『非我』anattan能不能《支配》五蘊?!

文章 goofy » 2012-04-13, 12:56

goofy 寫:感謝版主細心提醒!

○此篇主題應修正為【『非我』anattan能不能《支配》五蘊?!】


以下是這三經譯文:

●雜阿含經(三三)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三四)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波羅捺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餘五比丘:「色非有我。若色有我者,於色不應病、苦生,亦不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見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餘五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五九) 五群比丘

  波羅捺國,鹿野苑之因緣。

於此,世尊告而比丘曰……乃至……如是說曰:
「諸比丘!
色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色是有我者,此色則無致病,於色則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諸比丘!然而,色無我故,色乃致病,於色不得謂:「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受是無我。諸比丘!若此受是有我者,此受則無致病,於此受乃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諸比丘!然而,受是無我故,受乃致病,於受不得謂:「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想是無我。諸比丘!若此想是有我者,則此想無致病,於此想則得謂:「我用此想,不用彼想。」
諸比丘!然而,想是無我故,想乃致病,則於想不得謂:「我用此想,不用彼想。」

行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行是有我者,則此行無致病,於此行則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諸比丘!然而,行是無我故,行乃致病,則於行不得謂:「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識是無我。諸比丘!若此識是有我者,則此識無致病,於此識則得謂:「我用此識,不用彼識。」
諸比丘!然而,識是無我故,識乃致病,則於識不得謂:「我用此識,不用彼識。」

諸比丘!汝等於意云何?色是常耶、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以觀見無常、苦而變易之法,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受……想……行……
「識是常住耶、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觀見無常、苦而變易之法者,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
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所有受之……
所有想之……
所有行之……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應如是以正慧,
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作如是觀者,則厭患色,厭患受……想……行……識,
厭患者則離貪,離貪者則解脫,解脫者則生已解脫智,
自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世尊如是說已,五群比丘信受歡喜世尊之所說。又說此教時,
五比丘無取著,而從諸漏令心解脫。
北傳雜阿含經講:─若五蘊是「非我」anattan者,則我們自己《能支配》五蘊。─33、34經

南傳相應部講:─若五蘊是「非我」anattan者,則我們自己《不能支配》五蘊。─相應59經

D版主文中說:《五蘊能執取的東西很多,甚至也可以暫時的支配自己或別人,只是這些被執取或支配的東西都是無常的,包含五蘊本身也是。》

─《五蘊能執取的東西很多,甚至也可以暫時的支配自己或別人,》─此句版主難道不是說:自己(「非我」anattan的五蘊)能有《支配》自己(五蘊)的可能!?

而南傳相應59經,則認為若五蘊是「非我」anattan者,則我們自己《不能支配》五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04-13, 16:20

你有什麼看法可以自由發表,有什麼問題可以自由發問。但是我沒有說過的話,你不要自行宣稱我說過些什麼,至少你可以先跟我確認我是不是這樣的意思,不然這算是一種造謠。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4-13, 16:59

Dogbert 寫:你有什麼看法可以自由發表,有什麼問題可以自由發問。但是我沒有說過的話,你不要自行宣稱我說過些什麼,至少你可以先跟我確認我是不是這樣的意思,不然這算是一種造謠。
Sorry!我無意冒犯,我寫這麼多,也就是在跟版主check!請息怒!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4-13, 17:02

這裡有篇文章,請大家思考一下!


● SN22 [一五] 第四 無常者(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受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想是無常……
行是無常……
識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
八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



●SN22 15經:


「Rupam bhikkhave aniccam , yad aniccam tam dukkham ; yad dukkham tam anatta ; yad anatta tam 『 n’etam mama 、 n ’eso ’ham asmi 、 na m’eso atta 』ti 。Evam etam yathabhutam sammappannaya datthabbam 。
Vedana......Sanna......Sankhara......Vinnanam.......。」



1、此文中「五蘊不是我的 n’etam mama」─ mama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所有格「我的」。



2、此文中「五蘊不是我 n ’eso ’ham asmi 」─aham asmi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主格「我是」。



3、此文中「五蘊不是我的我 na m’eso atta 」─atta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名詞「主體我」。


如此看來,



佛陀其實是說:


五蘊是無常、


五蘊是苦、


五蘊是非我,


所以,


五蘊不是我的 n’etam mama─ mama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所有格「我的」。



五蘊不是我 n ’eso ’ham asmi ─aham asmi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主格「我是」。



五蘊不是我的我 na m’eso atta─atta是巴利文第一人稱單數名詞「主體我」。


所以,


佛陀不只是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名詞「主體我」。─atta


佛陀也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所有格「我的」。─mama


佛陀也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主格「我是」。──aham asmi


● 註:參考《法語道場》文章與《楊郁文著作》。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04-13, 20:01

我看不出來這資料跟我的說法有什麼衝突。

上面否定的的我雖然是代名詞,但那是指執取我(atta)而產生我見(薩迦耶見),認為這是我,這個我(代名詞)是因為邪見而產生的,原因是認為這些被執取的對象是我、我所。

而我說我(代名詞,代表這個有五蘊的眾生)存在,是客觀的事實,跟上面因為邪見產生我見的我(代名詞)是兩回事。

我建議你若是對巴利文不精通,不如仔細讀中文翻譯即可,不會比較難懂。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12-04-13, 21:45

goofy 寫: 佛陀不只是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名詞「主體我」。─atta


佛陀也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所有格「我的」。─mama


佛陀也主張─沒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主格「我是」。──aham asmi


● 註:參考《法語道場》文章與《楊郁文著作》。
上面的經文真的有這樣的意思嗎?

ps.SN22.59"And is it fitting to regard what is inconstant, stressful, subject to change as: 'This is mine. This is my self. This is what I am'?" ~

this 是分別指色.受.想.行.識,而不是指前五者的集合體

ps2. every form is to be seen as it actually is with right discernment as: 'This is not mine. This is not my self. This is not what I am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 ... .than.html

ps3.說真的這些相關經文,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來說並不是很容易,
良心建議:
a先放慢步調.佛法討論區跟聊天室.還是有區別的,..發帖速度太快的
話, 大家有可能沒法參與討論
b.發問之前,可能要先消化一下經文..
c.要有點誠意,.[請教].[提問]和[質問]的不同.大家會看的出來的 (特別客套的話不必太多,可能大家未必習慣 )
~不妨[暫時]先讓其他法友發言吧!~我也該閉嘴了 :oops: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12-04-14, 05:51

goofy 寫:
Dogbert 寫:你有什麼看法可以自由發表,有什麼問題可以自由發問。但是我沒有說過的話,你不要自行宣稱我說過些什麼,至少你可以先跟我確認我是不是這樣的意思,不然這算是一種造謠。
Sorry!我無意冒犯,我寫這麼多,也就是在跟版主check!請息怒!
你根據什麼認定與你共論的網友動怒了?我點到為止,只警告這一次,再犯就直接刪文。請自重! :lol: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4-14, 21:00

HI
我大概用我知道的來討論一下~~


Q : 您的五蘊,和昨天的您的五蘊,和後天的您的五蘊,是否是一樣的?

A : 細節來說不一樣~~~ 但是是變化 演化後的延續~~
舉個例子 : 5歲的你 跟10歲國中 高中 大學 30歲 40歲的你也是一樣意思~~
持續變化中~~條件不斷的變化~ 但持續的延續中 ~~ 類似新陳代謝

又例如 : 你倒了一杯牛奶 放著~~ 五天後便稠 再過幾天變酸變臭
牛奶也是隨著各種條件持續變化中~~ 
這些都是眼睛很觀察到的

眼睛看不到的就更複雜了
例如 : 新鮮的一杯柳橙汁 放30秒之後 維他命C大概養化掉了80%


------------------------------------------------------------------------------------
Q : 昨天的您、今天的您、明天的您,
您每一天的一一蘊是如何互相接續的?
是誰在負責執取的?

A : 這個問題要用最底層的名詞來說

答案是 : [力] 再互相接續~~~
舉個按例 : 當20歲的時候 產生了一個貪愛 : 如果有一天能夠一個書包就能裝滿1萬本書 +全世界的資料 那該有多好~~~~

30歲的時候3G 網路跟ipad都出現了...
這時候 過去貪愛的種子會開始成熟
你會變得非常想要買IPAD ...然後積極的想要實現
小小的體積就能查到 看到 全世界的書 或資料~

當 色聲香味觸法 觸擊到你的5種感官+意根的時候
過去培養的果報就會成熟 ,這一連串的 因果延續,就是各種[力]運作
類似 你踢了球 . 球就飛出去~~
當力量慢慢變小就會落底用滾的~~

所以答案就是 : [互相接續] 都是各種 心法 色法 的各種力 再延續~~

細分有24種緣力例如 : 相續緣力 俱生緣力 相互緣 依止緣力 重複緣力 業緣力 異熟緣力 相應緣力 ..等等~
---------------- ---------------------------------------------
物質的部分若要細講 已經牽扯到太多 物理 化學課. 電磁學 熱力學等...
佛陀是用 地水火風 等元素來說明QQ 但細節部分 我只在發趣論找到
但我想你應該沒興趣QQ...佛陀好像也不太建議去搞懂這些運作~~
因為不用完全搞懂24緣 ,也能證得涅槃~~
所以這些似乎是科學家比較喜歡去研究~~~

心的部分 ,的確又更難了~~這可能需要有觀智經驗
再來聊比較好~~ 但大致上 24緣有說明

可以去查 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 的[發趣論] 24緣緣力的各種交互關係~~
有圖解跟表格分析~~ 還不錯看

----------------------------------------------------------------------



Q : 法友又說:《上面的答案 觀察自己 觀察別人 答案都是 不能~~~ 》
那佛陀在雜阿含經第一經為何要我們要正觀五蘊呢?

可能是我的標點符號沒打清楚
我的意思是說 :

當我們觀察別人 跟 觀察自己的行為~~~
你都一定會發現一個答案
就是 : 我們平常所說的 [我] 是不能完全的控制 [ 色受想行識 ]
也不能完整的支配~~ 由此可知 是無法找到 [實體不變的我]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04-14, 22:08

對於 你在上面問的 [如何正觀五蘊] 跟 [有沒有我] 這兩個問題

我們一起來討論拆解~~~
短時間 肉眼的確很難觀察到 五蘊無常 苦 無我
但時間拉長 , 這的確是事實~~

----------肉眼部分的觀察 ----------
色 : 物質的確是無常 ,無法控制~~ 你看你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跟現在的你, 就知道這應該是每個人都知道 所以 [色] 是沒有問題的吧?

你有叫你的身體 長大 變老嗎? 你能控制你的身體長大變老嗎?
答案是 ~~不能 ,所以 色法 是 [無我] [無常]的~~這肯定沒問題


受 : 這個也一樣 你被刀子割到 5天後痛覺就消失 , 你泡澡很爽 ,但一兩天後那種爽的感覺也慢慢消失了~~

你有指揮你的身體痛苦 跟 爽嗎? 肯定沒有 都是由於外面事務跟身體產生接觸 所產生 痛苦 跟 爽 ~~~ 所以受 是無我 無常 這個也沒問題 ,大家都知道~~



想 : 這個是心對於目標的標記 , 例如你應該無法記得兩年前的8月4號下午2點在幹嘛? 但你可能記得 你小學念的學校~

所以心對於目標的標記 與緣取 都是不能控制的 所以想蘊肯定也是
[無常] [無我] 這應該也沒問題吧?


行 : 當手機掉在地上的事情發生 ,觸擊到你的眼睛 , 然後被你的心識知到
[手機掉下去] 這個事件.......接著產生 [慘了 兩萬元要報銷了!!! ] 跟 [立刻撿起來] 兩種的行為~~~
這種嗔的生起 跟 撿起來 這兩種行為的產生常常速度快到 , 無法想像~
這個程序裡面也是 [無常] [無我] ....

所以佛陀教導四念處
我們得常常正念的觀察, 所有發生的一切 觸擊到你的心
所產生的 貪嗔的情緒 苦樂的感受 身體的動作 等等
一連串的反應 跟運作裡面都是[無我] 的~~
當然更是[無常]

-----------------------------------------------------

舉個幾個生活中的案例 來證明[無我]

1. 你能控制你睡著的時間嗎?
2. 當你要開刀 被麻醉的時候 你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跟 思想嗎?
3. 時速150的時候 車子突然打滑, 你能控制自己不踩煞車嗎?
4. 被棒球K到 或是得骨癌時 你能控制自己不痛嗎?
5. 你能控制自己變黑皮膚 或 身高變190cm 或長的跟仔仔一樣帥嗎?
6. 當你被詐騙500萬 ,你能控制不生氣 憤怒 痛苦 怨恨嗎?
7. 你能忘記 過去失戀讓你痛苦的人嗎?
8. 你能想起 這三年內讓你開心 快樂的[所有事情]嗎?

還有成千上萬的案例....舉不完 ~~QQ

當所有的事情 感受 情緒 ..等 都是依照各種條件, 因果 而聚集而生成~~
那麼當某個條件 或是 某兩種以上的條件不在了
那件事情 感受 情緒 也會消失~~~

[我們]根本不可能完全控制所有的事情 聚集 發生 與 敗壞 消失
既然色受想行識 的 生起 與滅去 都無法控制 ....那怎麼會有我...

五蘊 = 無常 苦 無我 的事實就非常清楚了~~

---------------------------

可惜... 當人類吃到上等牛排 > 好吃 > 快樂 > 我下次還要吃

這類的短暫的感受與思考
會讓人類感覺到 [我的實實在在的存在]

我明明就在吃牛排
我明明就能感受 思考 , 而且我還能再吃一口牛排
我媽媽也看得到我 也跟我講話
我女友每天跟我通電話
以上種種證明了 [無我]是錯的... 佛陀是錯的...

可惜 這裡面的運作就如同 汽車 或 電腦一樣
只是 功能很齊全 運作得很無暇....

當你觀察仔細確認了之後
你會發現
牛排好吃 只是舌頭的感受反應
思考也只是 [心]的一連串複雜反應
媽媽跟你講話也只是 聲音傳到你耳朵

就像你跟電腦玩麻將
電腦確實可以判斷牌面 吃牌 碰牌 胡牌~~ 也懂得麻將規則~~~
電腦確實可以 識知牌 觀察對手的牌 記牌 ~~等動作 功能

但你就是不會認為 電腦裡面真的有個 [對手] 再跟你玩麻將

因為你有了 [正知 正見]








頭像
falconidae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11-01-23, 08:00

文章 falconidae » 2012-04-17, 21:04

goofy法友請參考這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34.htm

然後把滑鼠移到"亦不得於色欲令如是"這幾個字上,會出現註解的視窗。

而在此之前,我們須要了解的是巴利語乃古代印度的一種俗語。
"atta"是拉丁字母轉寫,可代表代名詞的"我",或是"主宰"。

至於為什麼"我"與"主宰"共用了同一個二音節的字,
這牽涉到古印度的哲學觀與宗教觀。
"self" and "lord" 這兩者在現代觀念而言當然有不同的意涵,
但請您了解,在遠古印度,早在佛陀之前,
這兩者在相當的程度上,是可以混為一談的。當然佛陀並不這麼認為。

依上揭的經文註釋,南傳相應部與北傳雜阿含,在您提及的經文中其實義理並無二致。主要就是主客體的相異性造成了您的誤會。

主題已鎖定